“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研究论文

2024-05-19 23:17:2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融入生产生活的各领域中。高校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主要力量,是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前沿阵地,教师已在教学中融入了适宜的信息技术手段,并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现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受重视度不高、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且教学模式落后的情况。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利用“互联网+”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创新路径。
[摘要]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融入生产生活的各领域中。高校是为社会发展提供人才的主要力量,是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前沿阵地,教师已在教学中融入了适宜的信息技术手段,并不断更新教学方式、改革教学模式。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课程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但现今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受重视度不高、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且教学模式落后的情况。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利用“互联网+”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创新
随着国际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各国都在积极培养优秀的翻译人才,以便更好开展贸易交流。在各国互联互通的过程中,高校的英语翻译教学亦在不断提升教学要求。为更好适应岗位需求,提升自身求职的竞争力,高校毕业生应掌握较高的英语水平,并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具备一定的英语翻译及表达能力。
当前,许多高校英语教师未重视翻译板块的教学,教学模式单一且教学内容滞后,许多学生也未能认识到英语翻译学习对于今后发展的重要性。因此,高校英语教师应针对翻译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在“互联网+”背景下提升英语翻译教学载体的时效性并不断创新教学模式。
1当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重视不足
在当前的高校中,部分英语教师认为学生只要掌握了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储备了足够的单词量,便可使用英文进行对话,并顺利开展英汉翻译活动。还有一部分教师认为英语翻译教学只属于专业英语范畴,因此不需要在通识课中开展翻译系统化教学。
另外,随着翻译技术的日臻成熟,传统的翻译理念和模式皆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技术正改变着传统翻译的工作模式。许多人开始思考:在人工智能时代,英语学习还是否有必要?在2021年,社会上更是出现了“取消中小学英语主科地位”的声音。束定芳教授对此作出了回应:“难道每个学外语的人都是为了今后从事翻译工作吗?不学外语的人,或者是外语没学好的人,能够设计出这个人工智能翻译机器来吗?何况目前的人工智能只能进行一般的语言互译,关键的、微妙的语言信息目前的人工智能还不能准确翻译!”(官印等,2022)因此,各高校应提高对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
1.2教学内容滞后且单一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对环境的认识,人们的思维观念及视野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呈现出个性化特征。教学内容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一般包括课程标准、教材和课程等。相较于社会的快速发展,目前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且陈旧,教学内容未做到与时俱进,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专业及生活,因此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宋扬,2022)。
目前,许多高校依旧沿用的是“老旧”的英语教材,教材内容偏重于理论讲解,较少涉及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学习压力较大且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同时,翻译教学内容还是以词句、语法使用为主,缺少与文化相关的内容,导致翻译教学较为机械生硬,且未能满足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追求,难以调动学生的翻译学习积极性,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
1.3教学模式落后
由于长期以来过于强调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培养,翻译教学逐渐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目前,许多高校的英语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以教师讲授为主。整堂课大多以“教师说,学生听”的形式展开。部分高校英语教师上课时总是照本宣科、一味灌输,不会引导、启发学生学习,导致学生的翻译学习停滞在死记硬背、机械掌握、一知半解上。
2创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
2.1满足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一**路”倡议的持续深化,各国家间的交流日渐频繁。由于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英语的使用变得愈发普遍,因此高素质复合型翻译人才备受欢迎。高校是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英语翻译教学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英语人才的质量(项瑞翠,2021)。因此,各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积极应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提升英语翻译教学质量。教师应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翻译教学内容,创新翻译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翻译人才。
2.2有利于英语翻译教学体系的建立
目前,翻译教学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英语教学中,读写占用75%的课时,听说占用25%的课时,课程设置较不合理,教师缺少教授翻译课程的时间,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开展翻译教学,翻译教学未成体系,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张敏,2021)。虽然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对学生的翻译能力提出了新要求,但目前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却普遍存在着教师翻译教学意识薄弱、错误理解翻译教学以及翻译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没有时间讲解翻译的重难点内容,学生的翻译能力无法得到有效提升。
因此,各高校应合理规划英语课程安排,为翻译教学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各高校应高度重视英语翻译教学,增加一定的资金投入,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聘请优秀的师资力量,进而引起英语教师对翻译教学的重视。教师则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运用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和课堂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能够全面掌握翻译知识。“互联网+”时代下,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资料,用新的教学方式及教学内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弥补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模式单一的不足,推动英语翻译教学的发展。
另外,翻译的理论与技巧同样重要。通过合适的学习方法和翻译技巧,学生可以迅速提高自身的英语翻译水平。因此,教师除了教授基础性的单词、语法外,还要为学生讲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让学生能够不断提升翻译能力。
3“互联网+”时代创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路径
3.1加强“互联网+”基础建设,提高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重视程度
高校师生的信息化素养较高,教师运用“互联网+”资源开展翻译教学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目前,部分本科院校的数字化建设较为薄弱,仍处于初级阶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创新。各高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开展数字化建设。
第一,高校管理层应做好宏观设计,引进智能化基础设施,为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设备上的支持。高校应结合翻译教学的需要,建设综合性信息网络,搭建智慧平台体系,借助数字资源建设智慧校园。同时,高校应建立开放的应用接口体系,支持多方应用并提供通用化的教育云应用。
第二,各高校在制定教学大纲时,应明确英语翻译教学的要求,从大纲上体现翻译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考试中增加翻译内容。高校可以开设英汉互译相关选修课程,教师应细致讲授翻译的理论与技巧,帮助学生了解翻译发展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进程,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及英语交际能力,优化英语教学体系设置,不断进行课程改革。
第三,各高校应借助“互联网+”资源,增加学生应用英语的机会。在校内,高校可以自主组织开展各种赛事,如口译比赛或笔译大赛,在模拟翻译情境中锻炼学生的翻译能力;举办优秀作品翻译、经典国外电影配音、国内经典片段口译等比赛,以多种形式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翻译的兴趣。在校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参与“我译网”“有道人工翻译”等翻译活动以及“普译奖”全国大学生翻译比赛等,以赛促学,让学生接触大型赛事,从中认识到英语翻译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提升翻译理论和技巧的应用能力。
3.2借助“互联网+”资源,辅助翻译教学更新教学材料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我们在网络上能够快速搜索到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在借助“互联网+”丰富教学材料、扩展教学资源时,能够便捷地获得海量的视频图片、音频文字等资源。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结合授课专业的需要,尽可能选择贴近学生专业的内容。教师应认真调研社会上的热点内容及学生关注的生活事件,让学生感受到所学内容能够在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素材的选择方面,教师要尽量选择形式多样且适应性强的内容,让学生能够理解翻译理论并学会翻译技巧。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资源和网络资源相结合,达到“1+1>2”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将电影片段、优秀文学作品及慕课等按照教学主题进行分类,不断扩充教学内容,形成内容贴合主题且具有趣味性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材料,以此提升学生的翻译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效果。
3.3依托“互联网+”技术,创新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
“互联网+”技术能够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提升教学方法的灵活度。目前常见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有翻转课堂、慕课及微课等,这几种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广泛应用且教学效果反馈良好。
翻转课堂将任务型教学的优势与探究式学习的优势相结合,有助于教师合理布局课上课下的时间。在上课之前,教师布置翻译任务并提出有关翻译的问题,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翻译任务,并对问题展开思考。在课上,学生展示任务的完成情况,教师进行补充及指导。在课后,教师以微课视频的方式,录制相关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此种授课模式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翻译能力。慕课是大型开放网络课程,全球的学习者可以自主搜索相关内容自行学习。该模式既能够丰富教师的教学内容,也能够扩展学生的翻译知识体系。微课的教学内容较为精炼、针对性较强,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时间和地点,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师通常会结合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专项的学习。
为了更好地应用互联网技术,高校英语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对互联网技术的认知及操作能力,熟练掌握网络资源的下载方式以及各种App的操作方式,并学会制作幻灯片及录制微课。同时,教师应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开展翻译教学网络化管理,组织多种教学活动,如头脑风暴、小组合作等,并采用教师点评、学生点评等多种考核方式。
4结语
综上所述,各高校应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应引入适宜的信息技术手段,建设高效、高质量的教学体系,搭建“互联网+”英语翻译教学平台,为翻译教学提供政策上的支持及技术上的保障。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拓宽学习的渠道及途径。同时,教师应积极利用互联网平台收集教学资源,主动观摩优秀教师的授课视频,以此提升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及学生的英语翻译能力,为大学教学创新改革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官印,陈魏芳.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与策略分析[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2,35(21):191-192+198.
[2]江凌云.“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校园英语,2021(11):13-14.
[3]李蕾.“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译与信息化教学创新——评《新媒体时代翻译教学研究》[J].中国科技论文,2021,16(9):1050.
[4]宋扬.跨文化交际视角下应用型高校英语翻译教学创新策略研究[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2,42(5):121-128.
[5]项瑞翠.基于“互联网+”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创新分析[J].校园英语,2021(32):43-44.
[6]张敏.互联网时代大学英语翻译与教学研究——评《英语翻译与教学创新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9):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