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大学生医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论文

2024-05-18 14:55:5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在新技术推动、新需求产生以及新国情需要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提升学术内涵,培养思辨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本文探索将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英语的教学,以此提高医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并增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摘要]在新技术推动、新需求产生以及新国情需要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具备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还需要强化学生的英语语言技能,提升学术内涵,培养思辨精神,扩展国际视野。本文探索将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课堂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于医学英语的教学,以此提高医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主动性并增强师生互动,从而有效地提升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文科”;医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1研究背景
2018年8月,***提出“高等教育要努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其中正式提出了“新文科”概念。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提出“新使命、大格局、新文科、大外语”的教育思想。“新文科”强调高等教育中学科的交叉融合,即从专业核心优势扩张到相邻的交叉性的专业领域,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提倡由学科导向转为社会需求导向,由分割转向学科交叉融合。
“新文科”背景下,高等外语教育要着力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国际化复合型人才,要培养高素质国际化医学复合型人才,医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束定芳教授(2013)认为:“医学专业特色类学校的英语教学要侧重于帮助学生运用英语获取专业知识。”在医学英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基于网络教学平台的“线上+线下”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围绕医学前沿知识,或学生感兴趣的医学热点,教师提前在线上平台布置话题任务,设计课程;学生需在课前查阅真实的语言材料和医学知识。线上任务的布置和学生的自主学习不仅可以扩充学科知识,还可以拓展国际视野;在线下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再答疑解惑,拓展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学科前沿知识。因此,混合式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文献阅读能力和医学论文的撰写能力。
作为英语提高阶段课程,学习医学英语要求学生具备大学英语四级或以上基础,我校在大学三年级开设此课程。医学英语课程旨在提高医学生医学英语应用能力的同时也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我校医学英语开设时间短,以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为主,大部分学生主动学习医学专业英语、阅读英文医学文献的意识较弱,因而学习效果不理想,从而导致医学生毕业后英语水平较低,总体教学效果达不到预期要求。
在“新医科”“新文科”“大外语”背景下,新时代对当今医学生的英语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不仅要能够阅读英语科研材料和临床医学文献,而且应具有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医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对于培养既具有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又有情怀和国际视野的跨文化能力的复合型医学人才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医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混合式教学
2002年,斯密斯·J与艾略特·马西埃首次提出了混合式教学(Blended Learning)的概念。混合式教学指把互联网的网络学习和传统的课堂学习相结合,把各种教学资源和要素融合,实现优势互补的一种教学模式,即教师以线上课程(Online Course)和线下课程(Offline Course)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模态、多维度的教学。
国内学者何克抗(2004)教授认为:“B-learning(混合式学习)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学习(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混合式教学是不同的知识传输方式、不同的教学模式和不同的学习方式的有效结合。首先,混合式教学需要依托信息技术在“教”与“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和知识的传递,信息技术并不能完全取代面对面授课,而是对传统授课模式的有效辅助和优化。其次,混合式教学不是简单的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混合,而是“教”与“学”不同角度、多个维度的混合。最后,混合式教学的目的是达到“教”与“学”的最优效果(钟玉琴,2017)。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丰富教师教学模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通过混合式教学,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得以提升,学生的知识结构得以完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教师的自我效能、态度、价值观目标得以实现。
2.2基于“超星学习通”网络教学平台的医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医学英语是培养国际化医学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学生的医学英语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所医学院校的国际化水平。为了培养我校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跨文化能力,我们通过与超星公司合作,引进“超星学习通”,由医学英语教研室的所有教师团体成员,结合前期已有的教学资源,开发线上教学资源,然后充实这一教学平台,促进与学生的线上交流和线下的互动学习。
医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要求教师提高对教学新理念和新环境的认识,加强教学信息化能力,要根据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科学设计线上线下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利用学习平台和其他多元渠道找到自身适合的学习方式。
基于对混合式教学的内涵、特征的分析,以及针对医学英语教学中的现存问题,医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如下:
首先,教研室教师们要对医学英语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把握好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我校医学英语分为5大主题,每个主题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听说、阅读、病历书写和自主学习四个部分。学生线上学习2小时,主要包括主题单元的医学知识拓展、相关医学词汇积累和课后思考与练习时间。线下即课堂教学,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时长为每单元4学时,每单元主题合计6学时。教师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使课程内容与医学课程学习进度相协调,实现医学与人文相通。教师可以对某一知识点录制一段微视频进行讲解,也可以设计一些测试题目,上传至相关的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观看微视频并完成测试题。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医学英语学习,具备基本的医学英语知识,把握医学英语的特点,了解英语国家文化,为在未来学习和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打好一定的基础。
其次,采用基于“超星学习通”的网络教学平台与线下面对面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教师通过集体备课,合作共建教学平台资源,设计多样化的学习任务,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线下的面授教学以翻转课堂为主要形式,解决线上学习问题,答疑解惑,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等。
最后,医学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需涵盖课前、课中、课后、评价四个环节,缺一不可。课前发布预习任务和话题讨论,课中通过线上和线下教学达成学习目标,课后布置复习任务并检测学习成果,评价则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涵盖知识、能力、态度三个层面,并通过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的监控和督促,加大形成性评价的比重,使学生逐渐从“被动学习”转变到“主动学习”。
2.3基于“超星学习通”的医学英语“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
按照上述模式设计进行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实践的学习、互动和实践主要围绕课前、课中、课后及评价四大环节展开。
2.3.1课前的“线上”预习
在上课前一周,教师通过“超星学习通”教学平台,上传好下一个章节的重点医学英语词汇、语法点、阅读内容等学习资源,发布学习任务和讨论的主题,同时,通过线上平台和班级学习委员传达学习任务。学生在课外时间登陆“超星学习通”平台,对“教学资源”中的文档、课文朗读音频、视频材料、微课视频等相关知识进行学习,并在一定的时间内按教师的要求完成在线练习。线上学习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学生可以在“互动交流”环节发起提问,也可以发表个人观点与同学和教师交流沟通,通过相互讨论促进学习效果。教师也可以在“讨论区”版块进行答疑。根据“学习通”的数据反馈,教师可以对单元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学习情况做出预知和判断,进而有针对性地为课堂的线下教学进行备课,确保按照制定的教学实施计划做好教学准备工作。
2.3.2课堂的“线下”面对面教学
课堂“线下”授课环节中,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与课前“超星学习通”平台上发布的学习内容及线上学习反馈的数据紧密相关。
首先,根据学生课前在线学习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利用较短的时间解决前期“线上”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并讲解重点。
其次,教师根据每个单元主题中的教学内容和医学英语语言能力培养目标,创设不同的教学情境,从课前的信息导入到课堂的知识讲解再到课后的思考练习。教师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应依托网络上的教学资源,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活动,实现有效教学。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种具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可以达到促进应用能力提升的目的。在这一“线下”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思考、去练习。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下”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互动,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学习的中心,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观念(钟玉琴,2017)。
最后,依据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点评,总结本次课堂中的学习重点和要点,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在整个“线下”以教师引导为主的教学活动中,英语基本语言知识的掌握和强化采用“词的认知—语法的掌握—知识点的运用(阅读或写作)”的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练习内容则以医学的内容为主线,提升学生掌握医学前沿知识和应用的能力。这种线下的教学活动主要能帮助和引导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预习和讲授。
2.3.3课后的“线上”再巩固
课后在“超星学习通”平台,教师还可以将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拓展资料如医学热点问题、前沿的学术研究问题上传至“课外资源”版块供学生课后自学和拓展知识。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单元练习中的重点和难点或者单元测试上传到“课后测试”模块,设置好单元测试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学生测试完成后,平台自动批改,同时也可以给学生提供参考答案。教师通过在平台上查看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结果给出反馈。平台上有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记录,教师根据大数据分析结果,可以进一步调整下一次的教学活动。
课后知识的巩固主要以“线上”方式呈现,部分以“线下”的方式呈现,如词汇测试、英语阅读、病历写作可以在线上进行,而学生的实践学习或拓展资料,如PPT则可以在课堂上呈现,由教师逐一点评反馈。
2.3.4教学过程中的“线上+线下”教学评价
在医学英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主要采用形成性评价(占比40%)与终结性评价(占比6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评价。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在线学习时长、完成作业的数量与质量、讨论区发布的个人思考与观点、在课堂上小组讨论、课堂上PPT的实践呈现以及学生在每个单元后的小测试中的情况等过程性数据都会在“超星学习通”这一平台上留下记录,它们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依据。为了平时成绩的考核,学生会努力高质量地完成作业和任务,不断调控和反思学习过程,增强主动学习的意识。这样的形成性评价方式既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果,也对学生的学习参与情况起到了督促和促进的作用。
3结语
随着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医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这对提高医学生的整体语言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混合式教学平台,并将其应用于医学英语教学,不仅可以有效克服医学英语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的弊端,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促进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从而推进医学英语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医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从Blended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3]束定芳.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国际化人才——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重新定位思考[J].外语学刊,2013(6):90-96.
[4]杨芳,魏兴,张文霞.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探析[J].外语电化教学,2017(173):21-28.
[5]钟玉琴.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探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