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与优化研究论文

“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与优化研究论文

12

2024-05-18 15:11:0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新文科”理念的兴起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聚焦文科和基础类学科领域,探讨了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与优化。首先,本文分析了“新文科”的核心特点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潜在影响。接着,本文深入研究了高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多元化的学生需求。本研究的成果可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适应不断演变的高等教育环境。

  [摘要]“新文科”理念的兴起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本研究聚焦文科和基础类学科领域,探讨了在“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创新与优化。首先,本文分析了“新文科”的核心特点及其对英语教学的潜在影响。接着,本文深入研究了高校英语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策略和建议,旨在提高教育质量,满足多元化的学生需求。本研究的成果可为广大高校英语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以适应不断演变的高等教育环境。

  [关键词]“新文科”;英语教学;新学科建设

  1研究背景

  近年来,高等教育发展进入全新时期,国家层面提出了新学科建设的宏观理念,具体包含“新文科”“新工科”“新医科”和“新农科”四个方面。新学科建设,目的在于推进学科建设优化,推动高等教育专业学科与时俱进,不断更新,从而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杜娟,2022)。而针对高校英语教学,就需要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关注“新文科”建设提出的相关理念和要求,对英语教学展开创新,确保英语教学能够以“新文科”建设为导向,实现转型升级,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新文科”内涵及其对高校英语教学的影响

  “新文科”是近年来高等教育领域的一个新概念,在2017年由美国希拉姆学院率先提出,并对29个专业进行了填充,将新技术融入文学、哲学、语言等学科之中,构建起跨学科学习的新模式。“新文科”的概念出现之后,迅速引起了我国高等教育部门的关注,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2018年的清华大学讲话中,就针对“新文科”进行了阐述,并指出在当前教育环境下,需要加强“新文科”建设工作。“新文科”建设,要从新美术、新农业、新工程等方面,融入新的元素,优化学科建设。对于“新文科”建设而言,主要是基于文理结合的模式,将其他非文科的专业课程及知识,融入文科当中,建立起知识融合、学科交叉的新型学科体系(黎闯进,2022)。

  “新文科”建设,具有多方面的显著特征:一是战略性。“新文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能够响应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号召,提升高等教育水平,这对于高等教育的长远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二是创新性。“新文科”属于一个全新事物,和传统的专业学科教育存在很大区别,体现出了学科交叉、创新融合、理实结合、学科转型等方面的创新性特点。三是融合性。“新文科”建设特别强调学科融合,要跨学科构建起专业知识融合的新型学科体系,实现文理融合、文工融合、文医融合、文农融合等。四是发展性。“新文科”建设具有动态化、持续性的发展特征,这并不是一项短时间内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事业(张佳讯,2022)。

  “新文科”概念的提出对高校教育产生了直接影响,对于英语课程教学而言,影响体现在多个方面,英语教师需要对此形成理解。

  首先,影响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长期以来,高校英语教学都是以英语教材作为载体,围绕教材中的英语知识对学生展开教学。而“新文科”强调了学科交叉与融合,这就需要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来构建起交叉化的课程内容(张志刚,2022)。所以,作为英语教师,需要认识到这个方面的影响,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拓展教学内容,基于跨学科视角,促进教学内容的跨学科构建。

  其次,影响英语教学的方法和形式。在高校英语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学活动的方法、形式都处于较为封闭的状态,主要是以PPT课件教学为主,英语教师依托PPT课件对学生进行知识讲解,这种方法和传统的板书教学没有太大区别。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需要加强跨学科融合和信息技术的使用,这必然会影响教学方法,需要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以适应“新文科”建设提出的要求。

  最后,影响英语课程的教学评价。从课程教学的角度来说,教学评价是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对教学情况形成反馈,了解教学活动开展的具体效果,并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改善。而“新文科”建设的提出,扩大了教学内容的范围,增强了学科交叉(陈悠然,2022)。这样一来,教学评价也需要着眼学科交叉,对评价方式进行优化调整。

005XpTbZly1hi309xttjaj30j60j50u4.jpg

  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的问题表现

  “新文科”建设是指引高校学科建设和教育教学的全新理念,作为英语教师,需要围绕“新文科”建设来优化英语教学。而通过对英语教学的观察和反思,可以发现不少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尚且存在一些与“新文科”建设要求不符的问题。

  3.1教学内容局限,缺乏拓展

  “新文科”建设提出了跨学科交叉的明确要求,对于高校英语课程而言,自然也就需要扩展英语教学的内容范围,跳出教材的限制,从其他学科引入知识内容,与英语知识相结合,构建起跨学科的内容体系。然而从目前实际来说,不少英语教师在开展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并没有对教学内容进行跨学科构建,还是以英语教材作为范本,单纯对学生进行英语教学。没有在教学内容上进行跨学科构建,未能融入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这显然和“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不符合。对于这一问题,英语教师就要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方法来打破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基于跨学科交叉进行内容拓展和扩充(张贝贝,2022)。

  3.2教学方法单一

  由于“新文科”强调跨学科交叉,同时关注信息技术的教学运用,因此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便需要创新教学方法,构建起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提升英语教学的灵活性。但是从目前高校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来说,不少教师所采用的方法较为单一,并没有将一些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和新设备运用到英语教学之中,导致英语教学在整体上处于较为传统的状态,不符合“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也不能对“新文科”建设起推动作用。

  3.3学生缺乏学习动力

  “新文科”建设的实现,并不仅仅是教师的任务,还需要引导学生参与,强化学生个体能动性的发挥。因为在学科建设方面,教师只是发挥出一部分作用,还需要学生在学习中积极参与和配合,让学科教学取得切实的成效,这样才能让“新文科”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石锐,2022)。如果学生参与不积极,教学效果不佳,那么显然就不容易达成预期目标。而从当前英语教学的实施来看,部分学生明显缺乏学习动力,不论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都没有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学科素养水平偏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提升学生学习参与度,这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师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

  3.4缺少足够的教学实践

  “新文科”建设不仅强调了学科交叉,还强调了理实结合,既要从理论层面来促进学科交叉,还需要立足实践层面实现学科交叉,打造理实结合的跨学科教育环境。而针对高校英语教学来说,在实践这个方面,还存在明显的问题。一是英语教学本身就缺乏实践,多是给学生布置一些理论化的写作、阅读和听力练习,并没有贴近现实的实践活动。二是英语实践练习局限于英语学科本身,缺乏跨学科的交叉,这显然和“新文科”建设的要求不符。所以,如何构建起跨学科的英语实践,这需要英语教师予以重视。

  4“新文科”建设下高校英语课程创新教学策略建议

  “新文科”建设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并且对高校诸多文科类及基础性课程教学形成了指导。英语课程教学需要以“新文科”作为导向,结合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采取合理措施创新英语教学。

  4.1跨学科拓展英语教学内容

  对于高校英语教学来说,为了契合“新文科”建设的根本要求,在教学内容方面需要进行拓展和扩充,基于跨学科视角,引入其他学科的内容,与英语课程结合构建。

  要实现英语教学内容的跨学科建设,在实践中需要对学生的专业实际予以关注,最好贴合学生专业实际,构建相应的英语校本教材,这样能够体现出良好的教学导向性。比如针对机电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创设机电英语校本教材,以机电专业英语作为核心内容。而针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则可以开发计算机英语校本教材,围绕计算机专业英语来构建教学内容。通过这样的方式,结合学生专业实际开发英语校本教材,可以实现英语教学内容的扩展。

  除了直接开发专业化的英语校本教材之外,还可以立足英语教学本身,围绕阅读来拓展教学内容。对于英语课程的教学来说,阅读是其中的重点,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针对教材内容完成讲解之后,教师可以拓展阅读,引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一些英语素材,指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些专业知识,可谓一举两得。比如,可以引入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如《罗密欧与朱丽叶》(Romeo and Juliet),《哈姆雷特》(Hamlet),从文学、语言学、戏剧的角度来进行解析。

  4.2构建多元化英语教学方法

  高校英语教学要实现“新文科”建设,还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创新,构建起多元化的方法模式,打破单一的PPT课件教学。

  构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近年来,混合式教学受到很多教师关注,已经成为教师研究的一个焦点。混合式教学综合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让线上与线下形成互动,一体化构建能够扩大教学空间。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教师可以大力推行混合式教学。一方面,要大力建设线上教学平台,结合英语学科的实际教学需求,打造功能丰富的教学平台,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层面分别设计不同的功能。不仅如此,还要调整英语课时安排,每周拿出两个课时用于线上教学。另一方面,要依托线上资源来优化线下教学,将线上平台的各类资源导入线下课堂,丰富线下教学,强化线上与线下的教学联系。

  实施项目驱动教学。以往的英语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讲解理论为主,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的探究和思考不足。在新形势下,便可以实施项目驱动教学,结合英语课程学生专业知识,构建综合性的学习项目,通过项目驱动学生学习(李大鹏等,2022)。比如,可以设置专业英语文献翻译的学习项目,引入与学生专业相关的英语文献,让学生将英语文献翻译为中文,或者是引入中文文献,让学生将其翻译成英语。

  4.3增强学生个体自主学习观念

  英语教学需要充分体现出学生个体的学习动力,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学习作用。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要构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发挥出自身的学习动力。

  可以设计问题清单导学。该种教学模式,就是以问题作为导向,让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逐步开展学习。具体来说,在采取这种教学模式时,教师要事先做好导学问题的设计,要从易到难,涵盖教材中的知识点,在课堂上,教师将问题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问题,开展自主学习。

  可以依托线上教学平台,为学生设计课外学习活动。课外空间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基于“新文科”建设,英语教师可以立足线上平台,为学生设计课外学习任务,基于跨学科的导向,从阅读、写作、听力等方面设计学习活动。

  4.4跨学科构建英语实践

  在英语课程教学中,在做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实践,通过实践提升学生的英语素养。而英语实践的构建,需要围绕跨学科来进行。比如,可以组织专业辩论赛,围绕学生专业,从专业领域选择一个热点问题,让学生通过英语来展开辩论。比如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围绕“VR云旅游能否取代实地旅游?”(Can VR cloud tourism replace field tourism?)来进行英语辩论。再比如,还可以设计中文影视剧英语配音活动,基于一些热门影视剧,选择一些片段,让学生将中文台词翻译为英语,再进行配音表演,如此也就让英语和配音、表演艺术形成了跨学科结合。

  5结语

  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高校英语教学需要实现教学创新,以“新文科”建设要求为导向,积极拓展英语教学内容、构建多元化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以及跨学科构建英语实践。多管齐下,推动高校英语教学向“新文科”建设靠拢。

  参考文献

  [1]陈悠然.新文科背景下高校公共英语课堂混合教学模式探究[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3):141-144.

  [2]杜娟.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思考[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34(4):83-85+104.

  [3]李大鹏,张津睿.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商务英语虚拟仿真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22(17):84-86.

  [4]黎闯进.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路径研究[J].才智,2022(32):84-87.

  [5]石锐.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研究[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22,38(4):116-118.

  [6]张贝贝.新文科背景下高校英语融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改革创新与实践[J].科技视界,2022(14):125-127.

  [7]张佳讯.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跨学科教学模式的探究[J].现代英语,2022(19):21-24.

  [8]张志刚.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36(2):7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