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的思维转型路径——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上U5WildAnimals单元复习课为例论文

2024-05-16 10:05:34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5 Wild Animals单元复习课为例,说明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思维转型的基本路径,包括单元大观念的连续性、阅读主题复习课的全息性及整合课内外语篇复习的互补性,涉及阅读主题复习课模型的建立。通过对英语单元复习课思维转型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全面建立单元大观念,应用单元结构化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摘要]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5 Wild Animals单元复习课为例,说明初中英语单元复习课思维转型的基本路径,包括单元大观念的连续性、阅读主题复习课的全息性及整合课内外语篇复习的互补性,涉及阅读主题复习课模型的建立。通过对英语单元复习课思维转型的研究,旨在让学生全面建立单元大观念,应用单元结构化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关键词]思维转型;单元复习课;课例研究
1研究背景
一直以来,“知识+练习”是初中英语复习课的普遍模式。学生口头表达得多、落实到笔头得少;教师知识重复得多、重难点研究得少;单选词汇练习用得多、发展思维的综合性练习用得少。很多单元复习课更像是重复教学,既没有单元知识的拓展,也没有思维能力的提升,复习效果可想而知。在努力实现让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当下,探讨英语学科单元复习课的思维转型就显得非常必要。
本文以译林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U5 Wild Animals的单元复习课为例,从单元大观念的深入挖掘,相关主题阅读材料的选取,课内外语篇的有机整合三个方面,说明思维转型的积极意义和行动路径,主要包括单元大观念的连续性、阅读主题复习课的全息性及整合课内外语篇复习的互补性,充分践行“学思结合,用创为本”的英语学习活动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真正落地。
2单元大观念的连续性,建构“一体化”的单元知识体系
关于英语学科大观念,王蔷教授是这样定义的:“是指向学科本体的语言大观念和具有跨学科特点的主题大观念的融合统一。”可见,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语言学习和语言学习基础上的主题意义表达是英语学科大观念的两个主要路径。也就是说,教师能从更上位的角度,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知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系统、完整的单元知识体系。
目前基于大观念的单元整体教学主要研究教材单元内容的内在关联,很少有教师会关注到单元复习课。单元复习课不应当被割裂在单元体系外,绝不是单元知识的简单重现,而应作为单元教学的延续,达到知识提炼和主题升华的目标。因此,基于单元大观念,对单元知识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是一项有意义的实践。
以八上U5为例,本单元围绕野生动物的话题展开,Reading部分是一篇关于保护大熊猫“希望”的报告,Integrated Skills部分是关于保护老虎和狼的求助信,Task部分的例文是一篇关于保护熊的报告。通过分析语篇,我们发现本单元的主题是野生动物,语篇类型主要是以report为主,包含野生动物的事实性信息,生存现状及拯救措施等内容。再深入分析,我们发现report这种文体的特殊性,report是一种用于记录和描述事实、事件或研究结果的正式文体,它通常以客观、准确和简明扼要的方式呈现信息,目的是向读者传达特定的信息或解决特定的问题。基于此,作为单元复习课,这种特殊文体应该再次聚焦时效性和科学性。在已有的知识框架基础上,在新的语篇中应用该知识框架并形成与新知识之间的关联,有利于思维的延伸,进而让知识串成线,形成经验缓存。在单元复习课中保持大观念的连续性是将学生的知识结构转化为认知结构的重要路径。
在八上U5 Wild Animals单元复习课的起始环节,构建连续性问题情境需要从以下方面思考:一是对教材语篇进行有序重组,体现“用教材教”的目标;二是关注语篇内在关联,形成线性概念体系;三是选择恰当的问题情境语篇,落实有效复习的目标。具体来说,可以设定以下教学目标和设计针对性的活动:
教学目标1:基于大单元教学要求,复习关于大熊猫Xi Wang的report的结构,列出先做调查再给出观点的顺序,并进一步明确大熊猫的事实性信息和生存现状的内容要点。(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Activity 1:复习单元主题:学生基于教师的提问,回顾介绍大熊猫Xi Wang这一主题的已学内容,激活已知。
黑板上列出facts of giant pandas和their living status两个方面并进一步细化涉及哪些具体信息,进而分析写report的流程:做调查—给出观点—基于观点—写报告。
Activity 2:梳理范文结构:学生有目的地复习Simon’s report on bears的例文,并整理出关于bears的report内容结构,为阅读拓展搭建内容框架。(获取与梳理,概括与整合)
教学目标2:通过分享学生的report例文,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同伴的报告,明确评价角度和信息组织方式。(学习理解,应用实践)
Activity 3:让三位学生到前面分别朗读自己关于中国濒危动物大熊猫、东北虎和长江江豚的report,启发学生去发现和总结report例文的内容构成,学会评价相关主题的report内容和结构,为下一步进行相关主题的拓展阅读做准备。
Part 1:Facts of....
Part 2:Their living status.
Part 3:Your opinion&actions to take
教学目标3:应用report中的内容进行课外语篇的阅读,梳理结构化知识,完成新的知识建构。(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Activity 4:指导学生拓展阅读语篇一,读前,根据图片猜测是什么动物,引起阅读的兴趣,并带着问题默读全文并查找事实性信息。因文章事实性信息有限,可以补充一段关于霍加狓的视频,并追问关于霍加狓的事实性信息。
读第二遍,让学生找出霍加狓的生存现状,回答:What problems do okapis have?What causes these problems?通过梳理帮助学生明确cause—effect的逻辑关系。
读第三遍,让学生找出Whose action is this article about?的答案追问:What does he do to help?Why does he take this action?What has he done and what does he plan to do?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观点及采取的措施和影响,并通过这篇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理解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应该是符合我们身份的、可操作的、可行的措施,避免“假大空”的措施。
综上可知,基于三个教学目标,对教材语篇进行了有序重组,同时也关注到语篇间的内在关联,形成了连续性的线性概念体系,通过引入新的相关问题情境语篇,落实了有效复习的目标。教材语篇与新的语篇具有内源性联系,突出了基于单元大观念的“连续性”问题情境的重组及再建构的思维特征。目标1是单元重点的重现,有助于学生聚焦重难点,巩固结构化知识并使知识结构化;目标2是由教材task板块的写作任务转化而来,可以调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发展学生的知识关联能力;目标3拓展新的语篇,通过结构化知识的梳理达成知识结构化,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阅读主题复习课的全息性,构建“融通式”的单元语篇体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三级目标中提到:“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相较传统的“知识+练习”模式的复习课,基于单元大观念的以阅读为主题的复习课的特点是帮助学生在新的阅读语篇中自主建构和内化新知,发展独立思考和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八上U5 Wild Animals单元复习课为例,构建“融通式”的单元语篇体系,需要从以下方面思考:一是单元阅读主题的确定,这好比航灯;二是课外阅读文本的选择,这好比航船;三是课外阅读文本的处理方式,这好比航道。基于此,确定阅读主题复习课的特征是基于单元大观念,提炼语言大观念和主题大观念,形成特定主题下的语言知识框架和语篇结构框架,在课外阅读语篇中再现和应用这些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进而形成学习策略,提升学科素养。
本单元的主题是了解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关键问题是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以及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这就需要用到调查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也是report文体的特殊之处,因此在选取课外阅读文本的时候,教师应选取和reading语篇结构类似的文章,帮助学生复现结构化知识及知识的结构化,并在新的阅读文本中把新的知识结构化,体现“学思结合”的理念。选择恰当的课外阅读文本,单元语篇体系就会“融通”,融通之后的单元知识体系就会具备左右关联,上下联通的特点。
教学目标4:围绕本单元主题话题,通过另一篇课外语篇,拓展关于野生动物的知识并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研究和保护野生动物的重要性。(应用实践,迁移创新)
Activity 5:引发学生思考像蜜蜂、蚂蚁这样的小型野生动物数目庞大,是否也需要去保护它们呢?学生有不一样的看法,进而引发学生通过阅读课外文章二来解决疑问的动机。通过问题链的方式指导学生查找信息并理解信息,进而思考为什么要保护野生动物,以及人类与野生动物之间息息相关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4整合课内外语篇复习的互补性,构建“多元化”的单元意义体系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英语课程应把主题意义探究视为教与学的核心任务,并以此整合学习内容,引领学生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融合发展。任何真正的语篇都具有主题意义,语篇的价值在于主题意义探究。八上U5的主题意义是探究人与自然的关系,涉及人与环境、人与动植物,人类生存、社会发展与环境的关系等子项目,但在分析单元语篇后发现,单元中还有一些遗留问题:一是对于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没有针对性,不符合初中生的实际能力,缺乏实际指导意义;二是本单元语篇集中在对大熊猫、狼、老虎、熊这样的大型野生动物的描述上,对诸如蜜蜂、蚂蚁这样的微型动物关注甚少;三是对于狼、老虎、熊的描述都是泛泛而谈,缺乏真实性和科学性。针对单元教学中遗留的这些问题,在单元复习课中解决无疑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针对遗留问题一,学生谈保护野生动物的措施时死记硬背课本上的内容,例如多建立自然保护区,帮助它们生更多的宝宝等不符合实际能力的答案,补充第一篇课外阅读文本,文本中强调了主人公通过开办网站的可行性方式去保护野生动物霍加狓,启发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再思考如何解决保护野生动物这个问题。针对遗留问题二,引入第二篇课外阅读帮助学生思考一些数量本身就很庞大的小型野生动物是否还需要保护它们,引发学生思考并去探究答案。针对遗留问题三,通过让学生展示调查研究报告的方式,帮助学生聚焦我国的珍稀野生动物,如东北虎,长江江豚和大熊猫,提升关心和爱护我国珍稀动物的意识,再引入阅读文本一,引导学生去了解外国的野生动物,比如霍加狓,打开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全球意识。由此可见,在单元复习课中整合课内外语篇能够很好地作为单元整体教学的补充,弥补了单元大观念中的不足,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单元主题意义体系,引领学生多角度分析和评价语篇,通过语言、内容和思维融合的学习方式,达到提升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目标。
Activity 6:To explore and discover:最后给学生推荐一些有关野生动物的杂志、纪录片和网站,拓展学用渠道,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去探究野生动物的世界,体现英语的人文性特征。最后利用一段以野生动物自述视角的音乐视频引发学生换位思考,达到共情,进一步增强学生们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5结语
目前,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基于大观念、大情境的单元整体教学应运而生,旨在做到“主题—情境—意义”相统一,发展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线英语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1)英语教学的目标不局限于使学生学会英语,还应该使学生通过学习英语来认识自我、认知世界、增长知识、学会思考;(2)英语教学的内容不局限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还应包括广义的知识、经验、智慧、文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等;(3)英语教学的过程不局限于语言知识的记忆和语言技能的训练,还应包括观察、思考、分析、判断、阐释、创造等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笔者认为,本文所提出的单元大观念的连续性、阅读主题复习课的全息性及整合课内外语篇复习的互补性,正体现了“大观念、大情境”的单元整体教学思想,有助于阅读主题复习课模型的建构。这种单元复习课教学模式可以有效避免知识复习的碎片化和孤立化,追求知识复习的主题化和意义化,使得复习课不再是低效的重复劳动,而成为能引发深度思考的有意义的探究。
参考文献
[1]黄奎,高静.聚焦主题意义探究,开展单元话题复习[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9(10):47.
[2]宁明鸣.初中英语模块复习单元教材整合策略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21(19):27-29.
[3]王蔷,周密,蒋京丽,等.基于大观念的英语学科教学设计探析[J].课程·教材·教法,2020(11):99-108.
[4]王蔷,周密,蔡铭珂.基于大观念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1(1):1-7.
[5]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6]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