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生态翻译视域下国漫电影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论文

生态翻译视域下国漫电影文化负载词英译研究论文

25

2024-05-08 13:52:4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 电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直接影响影片质量和文化传 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探究国漫电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繁荣发展, 电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成为直接影响影片质量和文化传 播效果的重要因素。本文在生态翻译理论指导下,探究国漫电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 以更准确 的在目的语中传递中华文化的内涵,实现更好的文化交流传播,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电影文化;文化负载词;字幕翻译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不同语言间的 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以电影为代表的文化产 品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输出中起着重要作用, 因此电影不仅是经济产品还是文化沟通的桥 梁 。电影字幕的翻译在电影“ 走出去 ”的过程 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 ,直接影响目的语观 众对影片内容的理解 。在以 《大圣归来》《姜子 牙》《哪吒》 为代表的中国神话相关题材的国漫 电影中,存在着大量的东方文化中特有的文化 负载词 ,这给此类电影字幕的翻译工作带来了 极大的挑战 。本文将以生态翻译理论为指导, 探究如何对国漫电影字幕中的不同类型的文化 负载词进行翻译, 以期为中华文化负载词的翻 译提供借鉴。

  1 生态翻译学介绍

  生态翻译学 (Eco-translatology) 是胡庚申 兼采达尔文进化论中的“ 自然选择 ”相关理论 和中国古人的生态智慧而提出的全新的翻译理 论 ,其在翻译适应选择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 该理论认为翻译是“ 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 选择活动”(胡庚申 ,2008)。不同于传统译论, 其认为翻译不仅局限于文本 、文化层面, 而且 构建了一个包括了原文和译文所面对的多种因 素在内的互联互动的翻译生态 。译者应充分发 挥主观能动性来适应原文生态并使译文尽可能 从多个维度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译者应结合目 的语翻译生态环境对翻译做出适应性的选择转 换 。生态翻译学提出了“ 三维 ”选择转换的翻 译方法 (胡庚申 ,2006)。具体来说, 译者应 至少做到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的选择转换来产生合适的译文 。因此, 在文化 负载词英译的过程中,译者应充分发挥其主体 作用 ,谙熟两种语言的翻译生态 ,产出优化最 佳选择的译文,达其所蕴 ,寻求译文在生态中 的“ 长存”。

8407A806-08C9-4287-9B6E-C04BD844D202.png

  2 文化负载词翻译中“ 三维”转换的运用

  文化负载词蕴含着大量该语言文化中的文 化意象和文化传统 ,其形式多元化 (廖七一, 2002)。汉语中存在大量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 文化负载词 。由于文化缺省现象, 文化负载词 的翻译无法达到对等 ,这给跨文化交流带来了 极大的障碍 。 由于字幕翻译要求译文简洁易 懂,同时译文字数存在限制 ,所以在字幕中的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不同于传统文学的翻译,对 某些元素的直译加解释的方法在字幕翻译中并 不完全适用 。本节将从生态翻译“ 三维 ”转换 角度, 分析不同类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方法, 以及译本是否多维度地适应了翻译生态。

  2.1 语言维层面

  语言维度的适应选择是指译者对目的语文 本的语言形式做出符合其翻译生态的选择和转 换 。中英语言在词法和句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 异 , 因此语言维度的转换亦是多维的, 且是必 需的。

  例 1: 一口饼来一口糖 ,北海城外麦儿黄。

  译文 1: A bite of biscuit A bite of sweets, Outside Beihai Yellow fields of wheat.

  姜子牙斩灭狐族 ,天下回归太平 ,百姓过 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此时影片响起了此段儿 歌 。这两句歌词基本上采用了直译的方法保留

  了“ 北海 ”这一文化词语 。汉语原文歌词充满 韵律美 。第一句和第二句押尾韵“ ang”。 在英 译的过程中,译者不仅考虑到了“ 北海 ”的异 化, 而且将歌词的意思完整无缺地表达出来 。 除此之外,“饼 ”这一词语, 翻译者原本可以 译为“ pie”,糖可以译为“ sugar”,但是译者 考虑到了语言的押韵和节奏等方面的因素 ,使 得英语第一句译文中多押“ /t/ ”尾韵和“ /b/” 头韵 ,英语的第一句和第二句也压了“ /t/ ”尾 韵 ,使得英语译文亦具有韵律美 ,适合吟唱, 这不失为一个成功的翻译。

  例 2: 杀人不眨眼 , 吃人不放盐。

  译文 2: I kill without blinking and eat peo- ple without thinking.

  哪吒法力强大 , 自己编了顺口溜,来形容 自己残暴 ,杀人如麻 。汉语原文非常工整 、对 仗且押韵 。在译文中,译者采用了类似的句式 把“ 不 ”译成了“ without”,将原文“ 不 ”后 边的元素,译为动名词形式 ,押“ /1覧/”韵脚。 如果作者完全直译,虽然不影响目的语观众影 响理解电影内容 ,但是顺口溜的效果无法在目 的语中体现 , 因此作者把“ 放盐 ”改为了“ 思 索 ”来翻译使得译文更加工整 ,并朗朗上口。

  例 3: 它贪婪地吸食日月精华。

  译文 3 :It gluttonously siphoned the essence of the sun and the moon.

  例 4: 仙气魔气缠绕不清 ,善恶不分。

  译 文 4: Its immortal and demon energies blended together, blurring the line between good and evil.

  这两句具有浓厚的中国神话气息和道家文 化特色 。外国电影观众并未接触过“ 日月精 华”“ 仙气魔气 ”等文化意象 。因此翻译采用 了直译的方法 ,直接将原文翻译成英文, 具有 浓厚的异域特色 。尤其是配合气势恢宏的电影 画面使得观众可以在理解电影基本含义的同时 感受到独特的异域风采。

  例 5 :他法力高强, 神通广大。

  译文 5 :He had magnificent powers beyond belief.

  例 6: 有损斯文, 成何体统。

  译文 6 :This goes against all rules of eti- quette.

  中文善于采用四字格表达 , 以上两句都是 两个四字格并列 ,如果采用直译的方法,译文

  长度会超过荧幕的限制 ,影响观众阅读 。 由于 两句中,某一个四字格就可以表达出整个句子 的含义 , 因此译者采用了缩译和删减的方法。 译文5中, 删除了“ 神通广大”,译文6中, 则 补全了汉语中隐含的主语 ,虽然删除了“ 有损 斯文”,却并未影响句子原来的核心意思。

83806EA3-E158-4c8e-B689-66F082FCD37F.png

  2.2 文化维层面

  文化维度的适应选择是指译者需要注意目 的语和源语之间的文化差异 ,避免曲解或者误 解原文,对文化元素及其代表的文化内涵进行 转换和再阐释 。译者需关注中西文化和整体翻 译生态的差异 ,寻求源语意象和文化在目的与 文化中的再表达 ,克服因文化缺省而造成的文 化障碍。

  例 7: 师祖的名讳不可乱叫。

  译文 7 :Hush! His name isn ’t for you to say.

  在中国古代,人们说话或者写文章都需要 避讳 ,避免直呼长辈或者皇帝的名字 , 以显示 尊敬 。但在西方,避名讳较为少见 ,多避免称 呼神的名字 ,而对祖辈没多大避讳 ,祖孙几代 用同一个名字并不鲜见 。因此避名讳在西方文 化中存在文化缺失 ,很难直接翻译“ 名讳”。 因此译者采用了意译的方法 ,转译为“ 住 口! 他的名字不是你能叫的 ”巧妙化解了这一问题 而且表达了角色的强硬语气 ,一举两得。

  例 8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

  译文 8 :You can run, but you can ’t hide! 例 9 :狗改不了吃屎。

  译文 9 :They can ’t change their nature. 例 10: 咱们井水不犯河水。

  译文 10 :We ’ll go our separate ways.

  在中国的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具有浓厚 地域特色的俗语 ,其植根于人民群众的生活实 践, 是各民族人民对生活的生动概括和总结 。 对于俗语的翻译, 大多采用意译和阐释的方 法 ,用目的语再现俗语所蕴含的哲理或者其真 正的语用目的 。影片译文采用了意译的处理方 法 ,基本上来说达到剧情发展的要求 ,但是仍 有不足 。如例9在中文里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是完完全全的贬义词 , 但译文9中的处理为 “ change nature”, 其包含的批判色彩弱化了 。 在William Faulkner的长篇小说 《喧哗与骚动》 有这样一句话“ Once a bitch , always a bitch. ” 用来翻译“ 狗改不了吃屎 ”可以非常传神地表 达出了其内涵 ,并且译文简洁地道。

  例 11: 如来老儿。

  译文 11 :Buddha, you old bastard.

  孙悟空被佛祖压于五行山下达五百年之 久,对如来怀恨在心 。以老、以长为尊是中华 文化的传统 ,而“ 老儿 ”一词, 在表达对方确 实年老的同时抹去了尊敬的意味 ,有调侃戏谑 的成分 。称其为“ 老儿 ”还是对孙悟空桀骜不 驯的叛逆性格的生动描绘 。译者译为“ 如来, 你个老混蛋 ”既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 ,表达出 原文藐视的态度, 又能将原文修饰角色性格的 功能体现出来。

  例 12: 元始天尊

  译文 12 :the supreme lord.

  例 13 :花果山

  译 文 13: Huaguo Shan-Mountain of Flow- ers and Fruits.

  例 14 :乾坤圈

  译文 14 :Qiankun hoop

  中国宗教和神话中独有的元素 ,无法直译 为英语。“元始天尊 ”被道教认为是最高神, 如果采用音译的方法,译为“ Yuanshitianzun”, 其只是毫无意义的字母组合 ,无法为英语观众 所理解 ,直译既难理解又啰唆 。因此可以采用 意译的方法, 翻译为“ the supreme lord ”使得 不影响其基本含义的同时,让目的语受众可以 无障碍地了解到异域文化中的神的地位 、特点 等 。某些具有独特的文化或者意象含义的地名 和法器可以音译和意译结合的方法 ,既能保留 中国的异域特色又能使受众流畅地观影。

  2.3 交际维层面

  交际维度的适应选择是指译者除了关注文 本的语言和文化层面外,还需要注意文本的交 际功能和作用。

  例 15: 十万八千里。

  译文 15 :A hundred thousand miles. 例 16: 一万三千六百斤。

  译文 16 :Ten thousand pounds.

    “ 里 ”和“ 斤 ”都是中国的计量单位 , 即 使名称相同, 在古今中国其代表的度量也不 同, 而在此说这些都是为了表示孙悟空筋斗云 翻得远 ,金箍棒沉,不用考究具体的数据 , 因 此直接改用欧美单位是可行的 。但从另一方面 来看 ,这种归化的翻译策略使得欧美受众并不 能了解到中国的计量单位 ,可能在观影过程中 存疑 ,并且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文化传播的效果 。原文的“ 十万八千 ”和“ 一万三千六百 ” 作为数词, 在此翻译为“ a hundred thousand” 和“ ten thousand”虽不在字面忠实于原文,但 非常简洁易读而又能准确传达出了原文的目的。

  例 17 :姜子牙

  译文 17 :Jiang Ziya

  例 18: 哪吒

  译文 18:Ne Zha 例 19: 昆仑

  译文 19 :Kunlun 例 20 :北海

  译文 20 :Beihai

  影片中的某些地名、人名和中国神话及文 化紧密相连 ,如“ 昆仑 ”即为中国神话中的神 山 。为了促进文化传播,译者采用了异化的翻 译策略,直接将其拼音作为英语译文 。此策略 在英译汉中屡见不鲜 ,如“ 阿喀琉斯”“ 雅典 娜”“罗马 ”等 ,受众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其背后 隐含的故事,可以增进对其了解 ,客观上促进 了文化的输出。

  3 结语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字幕翻译中的一大难 点 。 由于字幕翻译本身存在诸多特点与限制, 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文本 , 因 此翻译字幕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 。生态翻 译理论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新的诠释 , “ 三维 ”转换的方法并非互相独立 ,而是相互 交叉 ,紧密结合 。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可 以多维度地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根据目的语翻 译生态选择合适的译本 ,可以在限制较大的字 幕翻译中找到相对合适的文本 ,尽力达到三个 维度或者更多维度的转换要求。


参考文献

  [1] 胡庚申 . 例示“ 适应选择论 ”的翻译原则和翻译方 法[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3): 49- 52+ 65.

  [2] 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解读[J]. 中国翻译, 2008(6): 11- 15+ 92.

  [3] 廖七一.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 南京: 译林出 版社,2002 :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