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亲情的迷失与回归——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 《李尔王》 解读论文

亲情的迷失与回归——文学伦理学视野下的 《李尔王》 解读论文

0

2024-05-07 14:32:24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重新解读 《李尔王》, 通过找寻戏剧人物之间相互冲突的伦理 结,结合伦理线的发展过程,探讨戏剧中李尔等人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伦理困境

  [摘 要] 本文以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重新解读 《李尔王》, 通过找寻戏剧人物之间相互冲突的伦理 结,结合伦理线的发展过程,探讨戏剧中李尔等人所面临的不可避免的伦理困境, 以及他们做出的伦 理选择。在进行伦理选择时,李尔王内心有着个人对于家庭伦理标准的建构, 因此与子女之间产生了 家庭伦理和亲情伦理的错位 ,造成了父女之间的亲情断裂。但是经过一系列的亲情考验以及内心挣 扎,最终达到了伦理的复归。

  [关键词] 文学伦理学; 《李尔王》;伦理结;家庭伦理;伦理身份

  1605年,随着“ 圈地运动 ”的进行 ,英国 社会的矛盾不断被激化, 皇室与资产阶级之间 的利益冲突更加明显 ,政治和经济形势均不容 乐观 。在这种社会境遇中,莎士比亚的创作风 格开始有所转变 , 由乐观积极转向阴郁失落。 在此期间 ,莎士比亚创作了 《奥赛罗》《李尔 王》《麦克白》 三部悲剧 ,借此反映当时英国社 会的黑暗现实 ,也向社会传达了莎士比亚的个 人思想。《李尔王》 作为莎士比亚的经典悲剧之 一 ,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思考意义 。本文以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阐释 《李尔王》, 重点关 注作品中家庭伦理和亲情伦理的错位与复归。

  1 困境:父女之情的断裂

  文学伦理学批评强调 ,伦理结在文学作品 结构中尤为重要,象征着人物矛盾与冲突的集 中体现 ,且戏剧伦理结的形成或解构自始至终 主导着文本的故事导向 。 由于李尔偏激的判断 标准和三个女儿的不同表现 ,使李尔在国土划 分上尤其不公平 。这直接导致了父女之间的矛 盾冲突 。在一定程度上 ,李尔的个人行为对伦 理规范产生了僭越 ,原本最紧密的父女关系被 李尔亲手斩断。《李尔王》 围绕着李尔与三个女 儿之间的矛盾冲突 ,无疑展现了一场关于爱的 悲剧 。当爱与权力对立时,人世间的亲情便尽数消解 。所以在父女、姊妹间 ,虚伪成了亲情 的表象。

  第一幕第一场中,莎士比亚以肯特和葛罗 斯特之间的对话来引出国土分配的话题 ,说明 李尔在大臣心中向来是一个受人爱戴 、公平公 正 、善于治国的明君 。然而,在对待亲情和家 庭时,李尔却显示出十足的昏君特征 ,甚至将 “ 谁最爱他 ”作为财产分配的唯一标准 。面对 李尔如此荒唐的要求和评定规则 ,大女儿和二 女儿使出浑身解数讨李尔欢心 。戈纳瑞对李尔 表示:“父亲, 我对您的爱, 不是言语所能表 达 ;我爱您胜过视力 、世界和自由 ;超越一切 可以估价的贵重稀有的事物; 不亚于兼有天 恩、健康 、美貌和荣誉的生命 ;不曾有一个女 儿这样爱过她的父亲 ,也不曾有一个父亲这样 被他的女儿所爱 ;这种爱使口舌和言辞都无能 为力 ;我对您的爱比上述所有加起来还要多。” (莎士比亚, 2017) 如此夸张的语言和赞扬, 可见女儿们倾尽全力地谄媚李尔 , 以求获得更 多的利益、权力和财产 。但是科迪利娅与两个 姐姐不同,面对强权和欲望 ,她的坚定和真诚 令读者大为敬佩 。但是她的真诚并未博得李尔 欢心 ,而是被李尔叱责为“ 没有良心”,并且 宣布和其断绝父女关系 。至此,父女之间的矛 盾进一步升级 ,李尔愤怒地与科迪利娅断绝父 女关系 ,并将其远嫁法兰西 。从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来看,在戏剧文本的形成过程中,作为 伦理核心的伦理结开始显现 。随着李尔王与科 迪利娅之间的冲突不断暴露 ,戏剧中的伦理结 就此形成。

  总体来说 ,莎剧 《李尔王》 表现皇室家庭 中权力欲望对亲情伦理的打破和对人性的扭 曲 。在戏剧中,血溶于水的亲情在“ 虚伪 ”和 “ 不信任 ” 中逐渐走向分离 ,家庭伦理也由此 产生了一定程度的错位 ,形成了“ 父不父 、女 不女 ”的伦理混乱 。其一 ,李尔率先抛弃了忠 诚 ,转向选择虚伪 ,所以不顾父女之情将科迪 利娅远嫁法兰西 ;其二 ,李尔在财产和权力分 割之后 ,遭受到两个女儿的怠慢和亏待 。这都 说明了当父女关系断裂时,势必会造成亲情的 迷失。

77A75AF0-12D1-4711-9D54-BD7D3DA34451.png

  2 抉择: 父女的不同选择

  李尔王选择与科迪利娅断绝父女关系 ,戈 纳瑞和里甘选择抛弃父亲 ,一方面间接表现了 以亲情为核心的家庭伦理陷入混乱 ,另一方面 表现了家庭内部成员的利己主义打破了原本井 然有序的伦理传统 ,从而造成伦理责任与正义 断裂的伦理困境 ,导致“ 父慈女孝 ”这一规则 秩序无法复位 。而剧中人又不得不在伦理两难 中做出选择。

  事实上 ,莎士比亚塑造的科迪利娅形象是 人文主义理想的代表 。家庭内部的人伦关系被 破坏后 ,她仍然能够坚持孝顺 、忠诚和善良的 美德,与两个姐姐对父亲的背叛形成鲜明对比。 当李尔以“ 财产分配 ”为由要求三个女儿当众 表白孝心的时候 ,她不仅没有阿谀奉承 ,极尽 谄媚 ,反而选择一种极其高傲的姿态向李尔宣 称 :“我年纪虽轻 ,心是忠实的。” 也就是说, 在利益和真诚之间 ,她更偏向真诚 。因此就算 冒着冲撞李尔 ,甚至被放逐的风险 ,她仍要选 择维持独立的个人意识和洁白如初的本心。“但 实际上她是在自己的骄傲和父亲的骄傲之间选 择了自 己的骄傲 ,显示自己对父亲权力的蔑 视 ,完全不顾忌后果 ,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种 恃宠自傲和对父亲的叛逆。”(庄新红 ,2012)

  随着家庭内部的矛盾不断激化, 父女之 间 、姐妹之间的伦理关系遭到严重破坏 ,这一 切势必会造成伦理秩序的混乱 。正如葛罗斯特 的呐喊:“ 爱情冷却 ,友谊疏远 ,兄弟分裂; 城市发生暴动, 国家发生内乱 , 宫廷发生叛 逆 ,父子关系崩裂……我们最好的日子已经过 去 ,现在只有阴谋 、欺诈 、叛逆 、纷乱 ,追随 我们不安地走向坟墓。”(莎士比亚,2017) 科 迪利娅的两个姐姐在财产分封以前,对李尔毕 恭毕敬 ;然而在拿到权力和财产之后 ,却对李 尔颐指气使,不仅不想赡养李尔 ,甚至要求李 尔削减随从数量 ,她们的这些行为正是伦理秩 序混乱的结果 。那么,当面对这些难以避免和 解决的伦理困境 ,剧中人物又将何去何从呢? 李尔选择相信虚伪、抛弃真诚 ,注定了他之后 的悲惨命运 。他将个人权利分割给两个女儿之 后 ,真实的生存状况并不乐观 。当李尔在戈纳 瑞那里受了气 ,想要转投二女儿家中, 二女儿 也拒绝了他 。从前他是高高在上的君主 ,无须 关注他人皱不皱眉头 。现在时来逆转 ,父女角 色一下翻转了,正如弄人所形容的: 父亲反倒 将两个女儿当作了妈 ,女儿会教李尔如何做一 个顺从的父亲 。而李尔这种“ 命运如娼妓 ”的 结果就在于“ 丢掉了王权”。 大女儿和二女儿 的选择完全是出于个人欲望和利益,为了这些 她们可以竭尽所能地伪装自己 ,最后背叛父亲。

  不难看出,李尔和女儿们之间的选择天差 地别 。因为他们各自的追求与理想不同,李尔 追求晚年安逸的生活 ,戈纳瑞和里甘追求权力 和地位 ,科迪利娅则追求精神的独立和内心的 无愧 。前两者因一己私欲造成伦理混乱的结 果 ,后者则通过正确的伦理选择实现了道德的 升华。

3ED05A74-9A1C-4016-A3F4-EE1791ED9053.png

  3 救赎:“ 父亲”身份的回归

  “ 人的身份是一个人在社会中存在的标识, 人需要承担身份所赋予的责任和义务。”(聂珍 钊 ,2014)《李尔王》 便是通过对人物如何进行 自我选择的描写 ,从而解决人的身份的问题。 戏剧中李尔既有真实身份 ,也有家庭身份 。在政治生活方面,李尔是一个拥有绝对权力的君 王 ,掌握着社会规则的制定权 ;在家庭生活方 面,李尔则是一个盲目自信的父亲。

  在这部戏剧中,李尔显然未尽到身为人父 的责任 ,常年身居高位形成的习惯使他改变不 了唯我独尊、独断专行的王权观念 。放逐科迪 利娅之后 ,忠臣肯特曾试图唤醒“ 干下愚蠢事 情 ”的国王,不惜以生命担保科迪利娅的忠诚 和真心 。然而李尔不仅不听劝 ,反倒将肯特也 放逐出去 。经过李尔荒唐行为的一番折腾 ,其 父亲身份逐渐丧失 。原因在于,他将亲情当作 儿戏,随心所欲地改造家庭规则 , 以表白的好 听程度来判断爱他的程度,并将其作为财产分 割的滑稽标准 。并且 ,王权在他眼里是不可分 离的一部分 ,他身上自始至终都带有王者的劣 根性:奢侈 、狂妄、爱面子 。李尔过度关注王 权的外在形式 , 而忽略了对亲情的维系和巩 固 ,这就意味着李尔身为父亲的这一身份处于 迷失状态 。一方面是因为李尔对小女儿科迪利 娅的残酷无情 ;另一方面是因为李尔放弃了权 力,致使大女儿和二女儿的背叛。

  当李尔认清楚两个女儿的真面目后 ,只好 怀着失望无比的心开始流浪的生活 。同时李尔 的疯癫既将剧情推向了高潮 ,也印证了他一路 以来的性格转变和伦理身份的复归 。虽然前期 的李尔对科迪利娅十分亏待 ,但是科迪利娅在 得知李尔所遭遇的惨境时,仍然派去了医生救 援他 ,并且目睹其惨况之后忍不住哭泣 。清醒 后的李尔一改常态 ,心中早已没有了对科迪利 娅的怨恨 ,更多的是愧疚和疼惜 。包括他和科 迪利娅一起被关进监牢时,父女二人互相真切 地表明了心声 。李尔和科迪利娅之间曾经被打 破的亲情伦理又修复如初 ,父女之间已经回归 到了最初的温馨状态 。而科迪利娅的惨死则在 李尔内心落下了一道惊雷 , 一下子砸醒了李 尔 ,使李尔在家庭中的“ 父亲 ”身份重新回 归 。如果说李尔曾经只是高高在上的君王 ,现 在则成了一名真正意义上的家庭中的父亲。

  莎士比亚在 《李尔王》 中展现了一出“ 父 不父 ,女不女 ”的伦理悲剧 ,科迪利娅在经历 了不公平之后不仅没有像两个姐姐一样心怀怨恨 ,反倒依旧以真心和孝心对待李尔 。起初, 在伦理选择中, 身为父亲李尔舍弃了真实而转 向虚伪 ,舍弃了亲情而选择王权 ,这些直接导 致了他在政治身份和家庭身份之间的严重倾 斜 。在科迪利娅不断感召之下 ,李尔最终做出 了正确的自我选择 ,其错位的伦理认知也恢复 了正常 。随着父女之间的和好如初 ,家庭世界 中的亲情占据了主导地位 ,李尔的“ 父亲 ”身 份也得以回归。

  4 结语

  《李尔王》 是莎士比亚的最后一部悲剧作 品 ,其“ 精准地阐释了人文主义泛滥后 ,个人 欲望的无限和畸形地发展必然导致罪恶蔓延, 其结果是美的理性的破灭 、人性的毁灭 ”(杨 蕊 ,2014)。所以有理由认为, 尽管李尔最终 重拾与科迪利娅之间的父女亲情 ,也从荒唐走 向了清醒 ,但莎士比亚在戏剧结尾让他承受了 丧女之痛 ,使其失而复得的喜悦一瞬间便跌落 谷底 。可见 ,莎士比亚极力描绘了16世纪初期 社会的黑暗以及社会伦理的混乱状况 ,并以此 来达到批判现实、警醒世人的终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聂珍钊. 文学伦理学批评导论[M]. 北京: 北京大学 出版社, 2014.

  [2] 莎士比亚 . 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M]. 朱生豪, 译 .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3] 杨蕊 . 莎剧中的人文情怀给当代中国社会伦理观的 启示——以 《李尔王》 为例分析[J]. 戏剧文学,2014(11): 60- 64.

  [4] 庄新红 . 莎士比亚戏剧的伦理思想研究[D]. 山东师 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