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间接言语行为视角下对电影 《傲慢与偏见》 的分析论文

间接言语行为视角下对电影 《傲慢与偏见》 的分析论文

23

2024-05-07 13:35:14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间接性的言语行为是在日常交流中用来表达说话含义的方式之一,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 中,也经常使用间接言语行为去表达角色的隐含意义。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

  [摘 要] 间接性的言语行为是在日常交流中用来表达说话含义的方式之一,在文学作品或影视作品 中,也经常使用间接言语行为去表达角色的隐含意义。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可以让角色的塑造更加 自然、更加立体,而通过对角色间接言语行为的分析,也能加深读者或观众对人物的了解,提高对作 品的认识。

  [关键词] 间接言语行为;《傲慢与偏见》;言外之意; 电影

  1 研究背景

  语言学与文学虽然是两个不同的研究方 向 ,但二者并非毫无关系 。文学是语言学的研 究语料和对象 ,语言学是文学语言运用的基 础 。因此,理论离不开作品的支撑 ,语言学与 文学之间相辅相成 。言语行为作为人与人之间 的一种交际行为,用来表情达意 。言语行为分 为直接和间接两种 ,大部分学者分析间接言语 行为居多 ,间接言语行为指的就是一种较为委 婉含蓄的表达方式 ,将自己想说的话隐含在语 言表达中, 以此来避免交流中出现的尴尬现 象 。因此,本文运用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对依据 《傲慢与偏见》 这部小说改编拍摄而成的影视 作品中的一系列交流对话进行探究 , 旨在能更 好地把握 《傲慢与偏见》 这部文学作品的内 涵 , 以及进一步加深对间接言语行为理论的认 知(Austen ,2003)。

  《傲慢与偏见》 这部电影是基于小说 《傲 慢与偏见》 拍摄而成 。这部长篇小说由英国女 作家简·奥斯汀创作 ,小说以小乡绅班内特一 家为主线 ,女主角是班内特家的二女儿伊丽莎 白 ,男主角是潘伯雷庄园地主家的儿子达西。 由于班内特一家没有儿子 ,只有五个女儿 ,而 班内特家的财产只能由男性继承 ,女儿只能得 到五千英镑作为嫁妆 。于是,班内特太太只关 心女儿是否能够嫁给上流社会的男人 。在一次舞会上 ,伊丽莎白和达西相遇 , 由于达西自身 的骄傲感以及贵族身份对自己的要求 ,使得他 看不上班内特太太这种攀缘富贵的行为, 同时 他这种傲慢的形象也让伊丽莎白对他产生了偏 见 。但是,随着之后一系列事情的发生, 达西 先生变得谦逊 ,伊丽莎白也渐渐发现达西先生 高贵的品质 ,改变了之前对达西先生的错误认 识 ,男女主角最终步入了婚姻的殿堂 。这本小 说以日常生活的描写为主 , 以班内特一家五个 女儿的婚姻为主线 ,通过展现她们对待婚姻的 不同方式,展现了当时处于乡绅阶级的女孩关 于终身大事的不同态度,同时也生动地反映出 当时英国乡镇的生活状况。

  通过对作品中人物对话所表现出的间接言 语行为的分析 ,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所要表达 的言外之意 ,从而更好地解读作品中人物鲜明 的个性以及作品深层次的内涵(顾曰国,1994)。

2D075A5B-37F8-42c2-9EC5-02B3182F4EEF.png

  2 理论基础

  2.1 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最早要追溯到英国哲学家奥 斯丁 ,后来由美国塞尔等人加以发展 。奥斯丁 (1962) 认为, 语言是人的一种特有的行为表 达方式,人们在实际交往过程中必须要用到说 与写这类言语行为 (Austin , 1962)。塞尔为奥 斯汀的理论尤其是以言行事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并吸引了众多相关领域学者的关注和探 讨 (塞尔 , 1969)。修正和发展了奥斯汀的适 切条件概念 ,他试图构建一系列与言语行为相 关的规则 ,就是像球赛或下棋那样能够构成活 动本身的规则 。塞尔关于承诺言语行为的适切 条 件 包 括 : essential conditions, propositional content conditions, preparatory conditions and sin- cerity conditions。

  塞尔从一些语用维度出发对言语行为提出 分类 ,其中包括言语行为的施为目的,也就是 行为的目的,表达的心理状态,强度以及适应 方向 (Searle , 1969)。随后 ,利奇对塞尔的分 类进行了补充 。塞尔分类法的五类言语行为以 及利奇增加的分别为: declarations, representa- tives, expressives, rogatives, commissives, and di- rectives。

  2.2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间 接 言 语 行 为 是 由 美 国 哲 学 家 Searle (2001) 提出的, 在语言交流中, 如果说话者 说的话并非是说话者直接想表达的字面意思, 而其真正的含义需要听话人自己去领会,那么 可将说话者的这种话语称为间接言语行为 。 Searle将间接言语行为定义为: 通过一种以言 行事行为间接地执行另一种以言行事行为的情 况 。语言学家将间接言语行为划分成两种: 归 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归约性间接言语行为。 前者指的是通过固定的言语形式达到以言行事 的目的,且被人们所普遍接受 。后者则具有复 杂性和不确定性 , 因为它们被所在话语的语境 条件所限制(黄妮娅 ,2011)。

4507FFDA-1138-40a8-B3C0-8A459D28A87E.png

  3 电影片段分析

  为了更加容易理解,文章选取了以下几个 电影中的片段进行分析。

  (1) Elizabeth: Now, if every man in the room does not end the evening in love with you then I ’ mno judge of beauty.Jane: Or man. Elizabeth: No, they are far too easy to judge.

       尼日斐花园迎来了它的新主人, 而这个新 主人正是小说的男主角达西先生一行人 。为了 欢迎达西先生的到来,小镇上举办了晚宴 。而这段对话正是发生在为欢迎尼日斐花园新主人 的晚宴舞会上,是女主角伊丽莎白和她姐姐简 的对话 。在其他人都沉浸在舞会时,伊丽莎白 和她的姐姐坐在角落里看着舞会上翩翩起舞的 人群 ,说出了这段对话 。在这个对话里 ,伊丽 莎白没有直接夸奖自己的姐姐简漂亮 , 而是 说 ,如果舞会上的男人没有在舞会结束时爱上 简 ,她将会无法评判什么是美 。这句话通过伊 丽莎白对男人的表现预判 , 以及之前自家姐姐 的美貌对男人的吸引力,再次从侧面说明了简 外貌的美丽 。通过间接表达的方式说明了伊丽 莎白认为自己的姐姐漂亮到任何男人都会爱 上 。在这里 ,没有直接夸奖自己姐姐的美丽是 因为这是在一个阶级交流的舞会上 ,害怕别人 听到后对班内特一家留下不好的印象 ,特别是 在班内特夫人着急女儿的婚事时,不允许有对 班内特小姐们不好的言论出现 , 以免影响了终 身大事 (何自然 , 1997)。伊丽莎白在这里使 用间接的表达方式,不仅表现出了她对姐姐简 美貌的称赞, 体现了两姐妹之间的深厚感情, 还体现出伊丽莎白的谨慎和聪明 。同样 ,简的 回答的意思是,如果舞会上的男人没有在舞会 结束时爱上她 , 除了无法评判什么是美以外, 还无法评判他是不是男人 。这句话也就是说, 只要是男人都会为简的美貌臣服 。这句话言外 之意也默认了伊丽莎白对她美貌的评价 ,说明 舞会结束时,还没有爱上她的要么分不清什么 是美,要么就不是男人 。但是在这里 ,简并没 有用直白的话语 ,而是通过使用间接的表达方 式展现了她少女矜持的一面,同时又在宴会上 表现得不失礼貌 (何兆熊 ,2000)。在这里使 用的间接言语行为不仅体现了两个女孩在舞会 这种正式场合使用间接言语行为的恰当性, 同 时也表现出简谦虚的一面和伊丽莎白矜持谨慎 的性格。

  (2) ...Mr. Collins: After dinner I thought I might read to you all for an hour or two. I have with me Fordyce ’s Sermons which speak very elo- quentlyon all matters moral. Are you familiar with Fordyce ’s Sermons, Miss Bennet?

  这个对话中的柯林斯是伊丽莎白她们的表 哥,同时也是班内特夫人为伊丽莎白选定的结 婚对象 , 因为只有女儿的班内特一家是无法继承所有财产的,所以他们希望伊丽莎白和柯林 斯结婚 , 以此来继承班内特家的财产 。而上面 这个对话正是发生在柯林斯来朗本拜访班内特 一家时, 班内特一家用丰富的晚餐招待了他。 在用餐时,为了不让气氛尴尬 ,班内特先生引 出了让柯林斯感兴趣的凯瑟琳女士 , 因为柯林 斯对凯瑟琳女士非常感激并且善于夸奖她 。果 不其然 ,他谈起了自己对凯瑟琳女士的奉承。 柯林斯先生用餐期间的表现让伊丽莎白极为不 适, 在知道自己母亲的打算后更是反感 。于 是, 在听到柯林斯先生对凯瑟琳女士的奉承 后 ,伊丽莎白忍不住出言讽刺 ,妹妹莉迪亚没 忍住笑出了声 ,这个笑声让柯林斯先生认为是 在嘲笑他 , 内心极度厌恶 。尽管他对莉迪亚的 行为感到不满,但是他并没有直接指责莉迪亚, 而是选择间接的表达“ 你没看过布道集这本有 关行为道德的雄辩集吗?”柯林斯通过询问的 方式 ,用一本关于讲道德的书从侧面指出了莉 迪亚的不礼貌 。他的言外之意就是,他认为莉 迪亚的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 是不尊重他的。 柯林斯选用疑问句也并非想得到这个问题的回 答 ,而是通过疑问的方式表达他的不满以及他 的不开心 ,希望班内特一家能够意识到这个问 题 。 由于之前柯林斯先生和班内特一家并不熟 悉 , 因此不会直接说明他自己的不开心 , 因为 那样是不礼貌的 。所以当柯林斯先生认为他选 择运用间接言语行为去表达他的不开心会使得 语言更加合适、更加得体(潘海燕 ,2021)。

  4 结语

  综上所述 ,通过例子能够发现, 在影视作 品中蕴含了大量间接言语行为理论 。该语言行 为同样也是我们生活中实现表达言外之意的有 效手段 。间接言语行为表达的意思更加温和, 可以更加委婉地表达出我们的真实想法 。它以 一种内含的表达方式让人在交流过程中更愿意 接受自己所表达的意图 。同时, 间接言语行为 表达也较为礼貌, 不像直接言语行为那样唐 突,不仅让对方感觉到了礼貌 ,还能够在对方 不理解或拒绝时为自己保留面子 。通过本篇文 章可以了解到:第一 ,通过分析该部影视作品 中所蕴含的间接言语行为具体例子 ,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立体,这能够帮助观众 更好地把握人物的性格以及心理状态 。第二,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发现 , 间接言语行为的发生 会受到社会背景地位、人物之间的熟悉程度以 及人物性格等因素的影响 。大体上看 , 间接言 语行为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固定的,但是, 在不 同语境下 ,它的影响因素也会有所不同,需要 结合具体事例来加以分析 。第三,此部影片作 品能够看出语用学理论与文学作品并不是毫无 关系的,可以运用其理论去探究文学作品中隐 性内涵 , 因为作品中也经常使用间接言语行为 去表达角色的隐含意义 。 间接言语行为的使 用 ,让角色的塑造更加自然、更加立体, 而通 过对角色间接言语行为的分析 ,也能加深对人 物的了解,提高对作品的认识 。因此, 了解并 熟练使用间接言语行为不仅有助于学习语用学 的知识 ,还能够帮助分析文学作品及影视作 品 ,从而更准确地理解作品的主旨 (朱小舟, 2002)。


 参考文献

  [1] AUSTEN J. Pride and prejudice[M]. New York :Ban- tam Dell ,2003.

  [2] AUSTIN J.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62.

  [3] SEARLE J. Expression and meaning: studies in theory of speech acts[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Educa- tion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4] SEARLE J. Speech acts: an essay in the philosophy of language[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69.

  [5] 顾曰国. John 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评判与借鉴[J]. 国外语言学, 1994(3): 10- 16.

  [6] 黄妮娅 . 间接言语释义—— 会话含义理论与间接言 语行为理论比较[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 版), 2011(6): 134- 138.

  [7] 何自然. 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1997.

  [8] 何兆熊. 新编语用学概要[M]. 上海: 上海外语教育 出版社, 2000.

  [9] 潘海燕. 间接言语行为理论视角下小说 《红字》 中称 呼语转换研究[J]. 汉字文化,2021(7): 140- 142.

  [10] 朱小舟 . 言语行为理论与 《傲慢与偏见》 中的反 讽[J]. 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8): 60- 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