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喧哗与骚动》 中凯蒂的悲剧性反抗刍议论文

《喧哗与骚动》 中凯蒂的悲剧性反抗刍议论文

0

2024-05-06 13:53:56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本文从福克纳小说 《喧哗与骚动》 的中心人物凯蒂出发,通过对凯蒂最初的拒绝顺从以及 后来反抗无果不得不被束缚的前后两个人生状态的对照,结合家族中的其他人物对凯蒂

  [摘 要] 本文从福克纳小说 《喧哗与骚动》 的中心人物凯蒂出发,通过对凯蒂最初的拒绝顺从以及 后来反抗无果不得不被束缚的前后两个人生状态的对照,结合家族中的其他人物对凯蒂不同人生阶段 的改变与状态的影响,一步步地表现康普生家族的没落以及凯蒂反抗无果下的悲剧性命运。

  [关键词] 《喧哗与骚动》;福克纳;悲剧性;凯蒂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小说 《喧哗与骚 动》 中塑造了家族里多个人物的形象 ,并且一 步步地、抽丝剥茧般地向读者真实地展示了小 说中康普生大家族的兴衰图景 , 以及从康普生 家族的衰落逐渐延伸至美国南方种植园奴隶主 落败的社会问题 。在这篇长篇意识流小说的叙 述问题上 ,福克纳一改传统的叙事方式 ,将小 说分为四个部分 ,分别以凯蒂的兄弟班吉 、昆 廷、杰生, 以及一位作为旁观者的女仆迪尔西 的视角来承担不同部分的叙事者的角色 。然而,不同视角下不同故事中的凯蒂却从没在小 说中以第一人称的角度出现 。即便如此, 凯蒂 对南方旧社会道德标准的反抗意识的从有到无 的过程却是可以看得到一个清晰的轮廓的,凯 蒂的命运也因此渐渐染上了悲剧色彩。

  1 拒绝顺从的凯蒂

  1.1 幼时的凯蒂

  作家福克纳在其不同的故事中, 以不同的 人物主场描述对凯蒂的形象进行着审视 ,伴随 情节在不同人口中的不断铺展,凯蒂的形象逐 渐在读者心中留下难以抹掉的痕迹 。这是作家 福克纳特地为凯蒂这个形象添加的创作内容。 也就是说 ,福克纳创作这部小说的起因便是由 于凯蒂的形象。

  在创作意识这个问题上 ,作家曾分享过这 样的想法:“ 开始 , 只是我脑海里有个画面 。 当时我并不懂得这个画面是很有些象征意味 的 。画面上是梨树枝叶中一个小姑娘的裤子, 屁股上全是泥 ,小姑娘是趴在树上,在从窗子里偷看奶奶的丧礼 ,把看到的情形讲给树下的 几个弟弟听……后来我又意识到弄脏的裤子倒 很有象征意味,于是便把那个人物形象改成一 个没爹没娘的小姑娘 , 因为家里从来没有人疼 爱她、体贴她、同情她 ,她就顺着水落管往下 爬 , 逃出了她唯一的栖身之所。”(李文俊 , 1980) 如此,从作家对凯蒂形象的创作意识看 来, 凯蒂的反抗意识跟她的家庭息息相关。

  就像福克纳对凯蒂最初描述的一样 ,她从 小就和家里的兄弟以及仆人的孩子们一起生活 ,和他们一起下河玩耍 。幼时的凯蒂也并没 有因为死亡感到恐惧 ,反而独自站在树枝头偷 偷地看祖母的葬礼 ;并且总是亲切地照顾着自 己智商有问题的弟弟班吉,对家里的孩子们都 很友好 。对于这个核心形象 , 肖明翰教授赞美 她并称她为“ 福克纳的人物中最可爱的一个, 她漂亮 、热情、富有同情心,对他人,特别是 对弱者充满理解 、关怀和无私的爱 。可以说她 是人性美好的体现 ”(肖明翰 , 1997)。

  但同时,幼时凯蒂的反抗精神是非常明显 的 。在凯蒂幼年的时候 ,除了已经表现出来的 活泼、开朗的性格之外,从小凯蒂的身上就体 现出了不拘于美国南方社会淑女束缚的特点。 七岁的凯蒂有一次和家里孩子在沟里玩耍的过 程中,不慎将自己的裙子弄湿了 。为了弄干裙 子再回家 ,凯蒂准备将裙子脱掉再晾干 ,可是 威尔什不愿帮她解开裙带 ,凯蒂经过威胁才得 到帮助 ,最后只剩下胸衣与衬裤 。然而这样的 行为却使得哥哥昆廷对她弄湿裙子以及脱掉裙 子的行为非常愤怒 。昆廷甚至直接打了凯蒂一 个耳光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昆廷与凯蒂的不同价值观第一次碰撞出了冲突的火花 ,这也 为之后的凯蒂的命运走向埋下了伏笔。

  凯蒂在挨了昆廷的一记耳光之后, 与昆廷 在水沟边互相争执起来,并用向昆廷和威尔什 的身上泼水的行为表示不满与反抗 。后来在昆 廷说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行为受到父母亲的责罚 时, 凯蒂则表示:“我无所谓 。我会跑的, 而 且永远不回来。”(福克纳 ,2007) 年幼的凯蒂 选择用这种直白大胆的表达方式 , 明明白白地 向别人展现出了她对周围想要控制自己 、束缚 自己的行为的反抗 。此时的凯蒂清新而富有朝 气 ,拥有强烈的崇尚独立 、 向往自由的个性, 同时读者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凯蒂不愿服从 、并 且想要冲破传统束缚的想法。

  1.2 长大成人的凯蒂

  在这样的父权社会中,凯蒂从小就流露出 这样的一种女性主体意识 。长大成人的凯蒂决 定开始由自己意志选择自己的生活 。僵死的世 俗、伪善的道德都是凯蒂的憎恨对象。

  的确 ,南北战争之后 , 以种植园经济为主 的南方农业社会以及蓄奴制度已经崩溃 ,但是 美国南方对于妇女贞洁的旧观念依然还在 。然 而选择自由的凯蒂表示 ,“童贞这个概念是男 人而不是女人设想出来的, 这就跟死亡一样, 仅仅是一 种 别人 都有份 的事 儿 ”(福克纳 , 2007),同样地,“她根本不认为贞操有什么价 值 ,那一层薄薄的皮膜,在她的心目中连手指 甲边皮肤上的一丝倒刺都不如 ”(福克纳 , 2007)。她从小就很大胆地发表意见 ,从不向 环境妥协 ,恰恰是她的贞操观最能表现凯蒂反 叛精神的 。她的不羁与大胆 ,正是对她所生活 的扭曲的社会道德观的一种叛逆性还击。

  此时长大成人的凯蒂已然不再仅仅局限于 如幼时站立在树枝头那般窥视死亡的信息 ,而 是更加大胆 、更加无畏地选择以自己作为反抗 的工具,力图冲破传统的束缚去追求独立 。这 种不妥协伤害了她自己 ,也让我们明白她想要 自由 ,想要爱的事实。

A2D934D2-E54D-4181-954C-308239CF32E5.png

  2 被束缚的凯蒂

       一直以来,凯蒂的无畏与叛逆似乎没有什 么可以阻挡 ,然而最终让凯蒂在反抗之路上 止步的,却是她的痴呆弟弟班吉 。凯蒂从小对弟弟班吉无微不至的爱是作品中最明显的情感 体现。

  在愈来愈没落的康普生家族中, 爱仿佛也 在消逝:父母对孩子们的感情是冷漠的, 班吉 在妈妈的眼中只是“ 可怜的宝贝儿”,再无其 他 ,更谈不上亲吻与爱护 ;兄弟姐妹之间似乎 也谈不上相亲相爱 ,唯有作为姐姐的凯蒂 ,从 小便把自己最温柔的爱都给了弟弟班吉 。她对 弟弟的安慰与保护是显而易见的:“ 你不是可 怜的宝贝儿……你有你的凯蒂呢 。你不是有你 的凯蒂姐吗?” (姚乃强, 1993) 正是由于这 样 ,班吉对凯蒂的“ 束缚 ”也恰恰以这种最简 单 、最原始的方式展现了出来 。以此为始 ,凯 蒂也在渐渐地、一步一步地向深渊靠近。

  2.1 班吉的“ 哭 ”

  在小说中,班吉对外在世界最直观的反应 就是“ 哭”。 从班吉多次所说的凯蒂身上“ 树 叶的味道”,可以感受到班吉从小对于凯蒂的 依赖 ,这种如同孩子般的依赖也正是因为凯蒂 给予了他最温暖的关爱的反映 。然而 ,班吉的 “ 哭 ”并不是完全没有目的性的 。也就是说, 班吉尽管是个痴呆儿 ,但是很讽刺的是, 他似 乎也能意识到自己作为弟弟的特殊“ 职责”。 因为结合小说内容来看 ,班吉很多次的放声大 哭 ,大多是在凯蒂开始喷洒香水或是和别的男 生接触的时候 。从前后过程来看,在凯蒂的成 长过程中, 她的对自由和爱情的每一次尝试、 接触都被班吉的“ 哭 ”所打断,从而不得不放 弃自己的追求 ,然而放弃的过程就是凯蒂在靠 近深渊的过程。

  班吉的“ 哭 ”声似乎是在呵斥凯蒂 ,什么 穿漂亮的衣服 、喷什么样的香水以及和谁约 会,在他那里都是被禁止的 。渐渐地, 凯蒂对 自己的追求产生了怀疑 ,甚至认为自己在追逐 罪恶 。这种一次次对心灵无声的摧残 ,甚至比 昆廷直接强迫凯蒂放弃自己的追求的方式更加 残忍与可怕 。在这样强大的精神压力下 ,凯蒂 反抗的脚步退却了。

  2.2 放弃反抗的凯蒂

  幼时的凯蒂已然不在,取而代之的是对社 会旧道德旧观念逐渐服从的凯蒂 ,只不过凯蒂 是被一步步逼迫至此罢了,连之前凯蒂微弱的 反抗也被社会给一口吞噬了。

  凯蒂和查理在一起的时候 , 班吉用“ 哭声 ”表示出自己对凯蒂行为的抗拒 。无奈的凯 蒂和弟弟虽然一起回了家 ,但是在弟弟的哭声 背后 ,凯蒂的泪水也在诉说着自己的委屈 ,没 有人能够帮助她 ,“她蜷缩在墙根前变得越来 越小 ,只见到一张发白的脸 。她的眼珠鼓了出 来, 好像有人用大拇指抠似的 ”(福克纳 , 2007)。她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办 , 只有随之 产生的罪恶感和茫然 ,便只好接受母亲口中 关于女性贞洁的旧道德, 开始认为自己对爱 情和自由的追求是邪恶的想法 。渐渐地,凯蒂 就越来越把自己内心的欲望看成别人口中的 “ 恶魔 ”了。

  对凯蒂来说 ,这无疑成了一种长期的精神 上的摧残 。长期如此, 曾经那么渴望自由和爱 情的凯蒂已经被自己身边的旧道德价值观深刻 地影响了, 因此当凯蒂怀孕后 ,她更加不由自 主地开始恐惧着周围的环境:“ 我身子里有一 样可怕的东西 ,黑夜里有时我可以看到它露出 牙齿对着我狞笑,我可以看见它透过人们透过 我们的脸对我狞笑。” (福克纳 ,2007) 这种 精神上的改变是令人唏嘘的 。凯蒂她不再继续 勇敢地去追求自我的需求 ,她也已经失去了反 抗的意识 。可以说,此时凯蒂命运的悲剧轮廓 已经形成了。

  而后 ,凯蒂渐渐放弃了挣扎,放弃了为自 己的生活争取应有的尊严 ,也放弃了自己在康 普生家族的生活 。小昆丁出世后 ,杰生一而再 地用凯蒂的女儿来压榨凯蒂 。他对凯蒂只有 恨 ,没有亲情 。为了能看女儿小昆丁 ,凯蒂愿 意与杰生做金钱交换 ,然而收了钱的杰生却只 是在马车经过凯蒂面前时,残酷离开罢了 。没 有能力反抗杰生的凯蒂只有卑微而又徒劳地希 望杰生对孩子可以好些 ,希望孩子不会像自己 一般经受生活的折磨 ,但杰生是不会帮助她 的,就连自己想要把孩子抚养在自己身边的无 奈之请都被杰生无情地拒绝了 。终于, 不断 被摧残的凯蒂疯了,她大笑“ 对了, 我反正再 也没有什么可以丢的了,什么什么什么也没有 了 …… ”(福克纳 ,2007),边说边发出扑哧扑 哧的笑声 。这万念俱灰的笑来自凯蒂灵魂深处 的绝望 ,凯蒂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曾经天真善良的、坐在树上向屋内张望的 小女孩终于还是成了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和附属 品 ,终成了照片里的一位艳丽 、冷漠 、镇静,一副什么都无所谓样子的人 。至此, 凯蒂精神 的毁灭意味着她的反抗走向了终点 ,然而其反 抗的悲剧性却在此达到了顶点。

7363CC84-C187-46d5-BC54-F29110059379.png

  3 结语

  通过凯蒂的人物形成过程, 可以深刻感受 到福克纳对凯蒂悲剧性命运的描述: 一方面, 他把幼年以及刚刚成人的凯蒂塑造成具有反抗 性 、追求自由和爱情的无畏个体 ;另一方面, 又使得凯蒂造成追求不成反被束缚 ,接受反抗 无果下的绝望与冷漠 。凯蒂作为整篇小说的中 心人物 , 可以说既是康普生大家族小姐的代 表 ,又是被旧道德价值观压迫的社会底层的代 表 。凯蒂的存在强烈谴责了各种非人道的道 德、宗教和社会势力对人性的摧残 。凯蒂是小 说中的受害者形象 ,特别是南方旧道德观念的 受害者。

  可以认为,凯蒂的生存状态在大环境的挤 压下本身就是悲剧性的,且凯蒂的生活一直都 在忍耐与牺牲。“苦熬、忍耐和牺牲精神是 《喧 哗与骚动》 的主题。”(张新玲 , 1999) 纵观凯 蒂的命运历程,这种悲剧性的生存状态也就更 加明显 。所谓任何一部悲剧性的艺术作品都是作家个性的自我表露 , 因此这不仅是每一个康 普生家庭成员所面临的问题 ,而且在很大程度 上代表了作家福克纳对美国南方旧社会大家族 生存状态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福克纳 . 喧哗与骚动[M]. 李文俊, 译 . 上海: 上海 译文出版社, 2007.

  [2] 李文俊. 福克纳评论集[M].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 版社, 1980.

  [3] 肖明翰. 威廉·福克纳研究[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 究出版社, 1997.

  [4] 姚乃强 . 福克纳研究的新趋向[J]. 外国文学评论, 1993(1).

  [5] 张新玲 . 他们在苦熬—《喧哗与骚动》 主题之我 见[J]. 晋东南师专学报, 19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