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赎罪》中的“成长”论文

《赎罪》中的“成长”论文

0

2024-05-06 13:48:4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 《赎罪》 中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从13岁到 77岁的生命历程,即她是如何从稚嫩的少女蜕变为成熟的作家

  [摘 要] 本文以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 《赎罪》 中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从13岁到 77岁的生命历程,即她是如何从稚嫩的少女蜕变为成熟的作家,并成功地完成了赎罪。通过以分析童 年、成年、老年三个不同阶段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为线索 ,结合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剖析其犯 错的原因,探究其从“ 犯罪”到“赎罪”的全过程。

  [关键词] 人格结构理论; 《赎罪》;布里奥妮;成长

  1 研究背景

  伊恩·麦克尤恩 (Ian Mcewan) 是一位在 英国极具影响力的作家 ,他虽然家境贫寒 ,但 酷爱文学 。他文笔优美、心思细腻 ,并且致力 于发掘新思维 。作为二战后的一代 , 以及从小 受到父亲的影响 ,麦克尤恩尤其关注战争 , 以 及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肉体和心灵上的创伤 。因 此,其作品大多围绕死亡、暴力等沉重的话题 展开,通过作品反映出现代人内心的焦虑和迷 茫 。这与很多退役军人因为战争所造成的肉体 上和心灵上的巨大创伤而不愿意提及战争时的 惨痛经历及血腥场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然 而 ,虽然麦克尤恩收获了众多文学奖项 ,但是 其长篇小说 《赎罪》 (Atonement) 自2001年 出版以来一直饱受争议 ,“ 掀起了争论的高 潮 ,甚至涉嫌剽窃” (陈榕 ,2008)。

  2 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布莱恩·芬尼 (2004) 从叙述者 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小说 《赎罪》 中的元 小说叙述特点 ; 国内学者对 《赎罪》 的研究主 要集中在后现代叙事技巧或叙事伦理、空间叙 事和创伤写作上 。例如宋艳芳 (2012) 认为, 当时饱受争议的小说 《赎罪》 所引发的“ 剽窃 风波 ”和大多数情况下作者过多着墨于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的伤害的选择都可以与伦理相 关联 。王蓉蓉 (2017) 在大量阅读了前人的相 关文献后得出了结论:单从 《赎罪》 的叙事手 法和元小说结尾不能完全阐释出其深度和广泛 的影响力 。因此, 作者以“ 创伤 ”为切入点, 运用创伤文学和叙事心理学中的相关理论 , 以 战争为背景 ,探讨 《赎罪》 中的创伤书写 。然 而 ,从“ 人格 ”切入来分析女主人公布里奥妮 的心理的变化方面, 即对她在赎罪过程中如何 成长的分析还不够充分 ,还有拓展的空间。

6D1B970E-1DED-46da-ADEE-A46FFF9B8A8F.png

  3 人格结构理论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的人 格由本我、 自我、超我三部分组合而成, 这也 是基本的道德标准(弗洛伊德 , 1987)。

  “ 本我” (id) 指的是原来的自我(完全潜 意识),蕴含着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欲望, 是 一种精神层面的表达 。它不会受到任何外在条 件的约束 , 只以获得快乐 、避免痛苦为目标。 因此, 这一环节主要集中在婴儿和儿童时期, 以最大限度地寻求个人舒适感、幸福感而生存。 “ 自我 ”(ego) 是本我和超我间的过渡成 分,力求寻求平衡的力量 。其中包含大部分有 意识的存在 。因此, 既有理性的因素 ,又有一 定的耐性 。 因其实现过程建立在现实的基础 上 , 因而遵循“ 现实原则”:充分满足人们现实方面的需求 ,以便更好地与外界沟通和互动。

  “ 超我 ” (super-ego) 是最复杂的层面, 同时也是道德结构的一部分 , 因而遵循至善原 则 。同时, 它往往会上升到社会层面,并会反 制本我。以上三个层次由易到难 、 由浅到深, 同时 也相互关联、相辅相成 。首先 ,本我是构成人 格结构的最纯粹却又不可或缺的成分 ;其次, 自我和超我由本我派生而成 。 因此, 本我 、 自我和超我三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只 有将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才能形成完整的 人格。

  3.1 《赎罪》 中的本我—— 童年的布里奥妮

  当年仅13岁的布里奥妮在一个夏日午后偶 然来到窗口看到了表姐塞西莉娅当着管家儿子 罗比的面,“ 飞快地脱去自己的衣服 ”(麦克 尤恩 ,2001),然后近乎赤裸地站在罗比面前, 年幼无知的她天真地给罗比贴上了“ 囚犯 ”的 标签 ,并认定罗比侵犯了自己的表姐 。于是果 断地指控罗比为罪犯 ,并且本能地选择了保护 自己的表姐 ,从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这一选择这和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本我的获得快 乐、避免痛苦的要求是一致的 。此时年轻的布 里奥妮也并未对自己的选择感到后悔。

  3.2 《赎罪》 中的自我—— 成年的布里奥妮

  随着时间的推移 ,布里奥妮逐渐成长 ,并 拥有了大部分的意识 。与此同时,她也逐渐意 识到罗比和表姐的离开给自己带来的孤独 ,意 识到自己当初草率的决定如今给罗比和表姐, 甚至是两个家庭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根据弗洛 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她选择了一种恰当的且 现实条件允许的方式:她放弃了继续学习的机 会,义无反顾地选择跟从表姐的步伐, 成了一 名实习护士 ,并且每天努力工作。“做个有用 之人, 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 (麦克尤恩 , 2001)。在这一层面, 布里奥尼完成了从懵懂 的小女孩到救死扶伤的护士的完美转变 ,勇敢 地告别了过去。

  3.3 《赎罪》 中的超我—— 老年的布里奥妮

  老年的布里奥妮勇敢地通过小说吐露自己 的心声 ,并且塞西莉亚和罗比再次重逢 ,他们甜蜜的爱情没有受到任何摧毁 。在还原当时的 真实场景时, 布里奥妮成长了许多 ,虽然实习 护士的经历可能仍然让她本能地选择抵抗 ,但 最终圆满的结局也正是布里奥妮真实的内心想 法 。因此,老年的布里奥妮最终成功地完成了 自 己的赎罪之旅 ,她的心智也在不断地变成 熟 。这也正如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中超我层 面,成功地在道德层面实现了赎罪。

58CCF7A4-2702-45fd-885A-E3837589761F.png

  4 赎罪中的成长

  4.1 赎罪的原因

  小说的背景是1934年英国南部一个阴郁的 老村庄,人们心中仍然存在等级观念 ,尤其是 当时年轻无知的女主人公布里奥妮 ,深受当时 时代等级森严的影响 ,她非常讲究整齐 ,甚至 连房间内物品的朝向都得达到完全一致 。这也 与其姐姐凌乱不堪的房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布里奥妮看来,不同社会阶层的人是不能相 提并论的, 而应分开接受各自的教育, 随后也 不应在同一场合共事,并应该受到严格而且明确的界限制约 。虽然她的创作过程有时也无拘 无束 、也充满了无限的想象 ,但她头脑中已经 形成的价值观 , 以及她的成长环境等都让她认 识到了秩序的重要性 。当她亲眼看到罗比和表 姐塞西莉亚暧昧的举动—“姐姐飞快地脱去 自己的衣服 ,穿着内衣裤—正攀着池壁爬入 水池 ”(麦克尤恩 ,2001), 由于正处青春期, 有很强的责任心和正义感 ,布里奥妮对光天化 日之下这种粗鲁的行为存在着疑惑 。她虽然无 意看向窗口 ,但却注意到了表姐和罗比之间的 亲密之举 ,这在当时的她看来是一种不可饶恕 的错误 。因此, 即使并未得到表姐的认可 ,布 里奥妮仍然大胆为表姐发声 ,支持表姐 。当她 的表姐被强奸后 ,她立即认出了罗比 ,并果断 地指控他就是那个囚犯。

  4.2 心灵的救赎(内在的成长)

  年幼懵懂而又天真无知的布里奥妮理所当 然地认为罗比是一个可怕的囚犯 ,这导致罗比 身陷囹圄 ,被关押进了“ 一座现代化的 、开明 的监狱 ,尽管仍不失它维多利亚式的冷酷无情 ” (麦克尤恩 ,2001)。在经历了长达三年 半的分别后 ,罗比独自承受着一切 ,并且愈加 孤独 ,甚至有些精神失常 。 由于两人相聚甚 远 ,只能通过书信保持联系 ,却也仍然深爱着 对方 。然而,在回复塞西莉娅的信时, 罗比总 是会刻意保持着一份清醒 ,努力想通过撒谎试 图回到从前那个“ 本我 ”层面,也从不相信自 己会被现实击垮 。此时的塞西莉亚也仍然深爱 着罗比 ,甚至为了他不再理会自己的父母和兄 弟 。并且取得了护士资格 ,光荣地成为一名护 士 。为了隐藏爱情的影子 ,他们随后开始在书 信中交流文学。

  时光荏苒 ,布里奥妮逐渐开始醒悟 , 日渐 孤独的她日夜受到良心的谴责 ,并努力通过自 己的实际行动和创作来弥补遗憾 。首先 ,她追 随表姐的步伐 ,从事繁重的护理工作 。但是, 她在照顾因战争受伤的病人时仍然不能忘却自 己对罗比所造成的伤害 、表姐因此付出的代 价 , 以及对国家命运的牵挂 。此时, 她也拥有 了自己必须创作小说来弥补遗憾的使命感。

  小说中, 布里奥妮借助周围环境的烘托, 通过简单且优美的文字表达出自己对过去生活 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即将发生的美好生活 (如相 遇 、重逢等) 的幻想与向往 。同时, 陈旧的等 级观念也已慢慢褪去,随之而来的是女主人公 心灵(精神境界) 的不断升华。

  4.3 文笔的进步(外在的成长)

  《赎罪》 作为一部以成长为题材的小说, 深受当代英国文坛的关注 ,并受到广大读者的 喜爱 。虽然小说的时间跨度较大 ,但是却准确 地反映出了每个时期女主人公内心的变化 。每 个部分紧密相连,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并 且自然地为女主人公最终成功完成赎罪埋下了 伏笔。

  在小说的结尾部分 ,布里奥妮巧妙地设置 了情节:让受到战争影响去世的一对恋人塞西 莉亚和罗比重生, 即他们的爱情并未受到任何 外界因素的摧毁 。这不但弥补了女主人公内心 的遗憾,为其赎罪之旅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而 且通过跌宕起伏的情节 ,更加能令读者身临其 境 ,从而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此外,小说中也充满了虚构与现实相结合 的元素 ,但是虚构的故事实际上正是女主角赎 罪的真实想法 ,也便于读者获得更好的阅读体 验 。同时,此种手法的运用也会让文章内容更 加具有说服力 、便于读者可以更加理解主人 公 。真实与虚构并存的结尾升华了作品,不仅 提升了作品的高度,还提高了其文学价值。

  5 结语

  通过对女主人公布里奥妮这一重要人物进 行从童年、成年到老年这三个重要时期的形象 刻画 ,小说 《赎罪》 不仅可以反映出社会现实 的残酷 ,还可以体现出人心的多变 。但是通过 人格结构理论和对女主人公成长过程的分析, 我们可以一步一步地发现她在赎罪过程中心灵 的变化和心智的成熟 。最终女主人公布里奥妮 的小说 《赎罪》 的顺利完成意味着她心智成熟 的同时写作能力(文笔) 在这一赎罪的过程中 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 。同时, 在这一过 程中,她也通过切身的实践和学习获得了很大 的提升,这对广大读者在人性、道德教育等方 面也具有中国一定的启发和警醒作用。


参考文献

  [1] FINNEY B.Briony’s stand against oblivion: the mak- ing of fiction in Ian McEwan ’s atonement[M]. Journal of modern literature ,2004(3): 68- 82.

  [2] MCEWAN I. Atonement[M]. London:jonathan cape, 2001.

  [3] 陈榕 . 历史小说的原罪和救赎 ——解析麦克尤恩 《赎罪》 的元小说结尾[J]. 外国文学, 2008(1): 91- 98.

  [4] 弗洛伊德. 精神分析引论新讲[M]. 合肥: 安徽文艺 出版社, 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