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马克交际翻译视角下景区公示语英译失误研究— 以内蒙古苏木山森林公园景区为例论文

2024-04-11 15:18:23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景区公示语作为 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往往有引导观光者、提醒注意事项、介绍景点等作用,在 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 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形象 。
摘 要:景区公示语作为 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往往有引导观光者、提醒注意事项、介绍景点等作用,在 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 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和文化形象 。随着中英双语式公示语普及率越来越高,因此景区公示语的翻译也备受关注 。文章将从纽马 克的交际理论视角,就苏木山森林公园公示语的英译进行探究,指出其翻译失误的地方,并提出修改建议以供探讨。
关键词:景区公示语;交际翻译;翻译技巧
Study on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Errors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mark'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Taking Inner M ongolia Sumu M ountain Forest Park Scenic Area as an Example
Zheng Xiaonan
(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 , Hohhot , Inner Mongolia, 011599)
Abstract: As a special language phenomenon , the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can guide tourists , make them aware of all the cau⁃ tions and introduce scenic spots to them. As we all know, the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can reflect the civilization and cultural image of a region to a certain extent. Bilingual public signs ( Chinese and English) become more and more popular, thus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has also received much attention. In this thesis a research will be conducted on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public signs in Sumu Mountain Forest Pa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mark's C 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Besides , some revising sugges⁃ tions for translation errors will be proposed for discussion.
Key words: the public signs in scenic spots;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theory; translation techniques
内蒙古苏木山森林公园翠林尽染,犹如仙境,被 誉为内蒙古高原上的“绿色明珠”,准确、传神的公 示语翻译能够引导外国游客畅游山林,提升内蒙古 景区的国际形象 。译者实地考察,发现该景区的公 示语英译现状不佳,存在错译、漏译、乱译等失误现 象 。中国旅游业蓬勃发展,外国游客日益增多,景区 公示语的英译如同中国的一面镜子,应提高该类文 本的英译质量,给外国友人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展 中国风景,树中国形象。
一、公示语和交际翻译理论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公示语随处可见 。公示语在实 际应用中具有指示性、提示性、限制性、强制性四种 突出的应用功能 。英语公示语具有严格的规范性和标准性,因此进行公示语的汉英翻译要求译者在汉 英两种文化中,使用具有相同功能的公示语在相同 场合 进 行 1 对 1 的 汉 英 置 换( 北 竹,单 爱 民, 2002) [2] 。
“ 交际翻译理论”由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 克提出,指译者采用某种方式准确、真实地再现原文 内容和语境 。“交际翻译”以目的语为导向,重视目 的语读者的反应与接受程度,强调译文必须为目标 语读者所理解,即力求目的语读者在阅读译文时产 生与源语读者在阅读原文时相似的阅读体验与感受 ( Newmark ,2001) [1] 。换言之,“交际翻译”以交际 为最终目的,译者在翻译时有权运用各种翻译技巧 对译本进行再创造,有权决定是否要保留原文中的句式或内容,带有很强的主观性。
二、苏木山森林景区公示语英译现状
( 一)基本语言错误
基本语言错误包括拼写错误、词性错误、标点符号错误、大小写错误、名词漏译错误、编辑错误等。 (如表 1)
( 二)译名不统一
译名不统一现象指在同一景区内,相同汉语表 达的景区或景点名称出现两个或以上不同的英文译 本,容易引起误解 。例如,“苏木山”的英译本在景 区公示语中出现了“Sumu Mountain”和“ sumushan ” 两个译本 。山名的翻译需考虑海拔高度、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特点等因素,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 会就山的定义和翻译标准有明确规定:“海拔高度 500 m 以上、相对起伏大于 200 m、坡度又较陡的高 地。”按照以上标准,苏木山海拔 2 334.7 米,属于高 山、大山,所以可译为 Sumu Mountain 。类似的译法 有武当山、九华山、普陀山等( 连真然,2014)[4]。观察两个译本,前者采用“音译+意译”的方法,“专名+ 通名”的模式翻译山名,后者将其完全音译为汉语 拼音,表达不规范,外国友人无法通过汉语拼音解读 景点名称的含义,而且读起来十分拗口,应采用前 者 。又如,“ 冰凌沟”的英译本包括“ Binglinggou ” “ the valley of ice”“ice ditch”和“ice groove ”四种译 本 。译者在百度、必应( 国际版)等网站上输入词条 “ 沟”或类似表达,搜索结果包含多种,译者在此一 一陈列,包括其英文解释(来源于牛津词典)、中文 解释( 均源于百度、必应国际版等网解释和网友评 论等)。(如表 2)
简而言之,山谷叫 valley , 深而窄的山谷叫 gorge (峡谷)或 ravine( 沟谷);小而陡的山谷叫 gully( 冲 沟);浅而窄的河流叫 ditch(沟渠)和 groove( 凹槽), 据 Hinative 网站多名外国网友评价可知,ditch( 沟 渠)多开挖在土壤等软质表面,而 groove( 凹槽)多出 现于木质地板或石头等硬质表面 。苏木山景区的冰凌沟是一处独立景点,全长 1 160 米,海拔 1 825 米, 偏细长,坡度较陡,取 gully 最为恰当。
( 三)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包括选词不当、词义重复、动宾搭配不 当、介宾搭配不当和惯用表达搭配不当等,会造成信 息传递错误和文化内涵误读等问题 。(如表 3)
(四)语法错误
在苏木山森林公园景区各种公示语英译译本中 存在诸多语法错误,包括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的 误用,使句子结构冗长且混乱,例如:
原文:展馆:苏木山精神纪念馆建成于2021 年, 占地面积占地面积 360 平方米,建筑面积 1 080 平 方米,包括1 个序厅、5 个主展厅,以实物展示、数据 对比、图文并茂的方式,多维度、多角度、多层面反 映苏木山林场的建设历程,以及兴和儿女传承革命 精神,坚持人民至上,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 路,推动县域经济全面振兴的可喜成就。
译文:Exhibition halls: Established in 2021 , the Sumu Mountain spirit museum covers an area covers an area of 360 square meters , construction area of 1 080 square meters , including a preface , five main exhibition halls , which using physical display , data comparison , illustration to reflect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f Sumu forest farm in multidimensional , multi - angle , multi - level ways , as well as the inheritance revolution period and children , and insist on people first , uphold the road of ecological priority and green development , and promote the gratifying achievements of all-round revitalization of county economy.
分析:该段文字是苏木山展馆的介绍,中文包含 诸多动词 。简单句即只有一套主谓宾的句子,并列 句即由并列连词连接两套及以上主谓宾的句子,复 合句即由从属连词连接两套及以上主谓宾的句子 (黄国文,肖俊洪,1991) [ 3] 。鉴于英文简单句中只 能存在一套谓语,在英译时须对其他动词进行非谓 语化处理,常见的处理方式有词性转化译法,如“传 承 革 命 精 神 ”译 为“ inheritance of revolutionary spirit”, 将动词转化为名词,其他多数动词用非谓语 动词替代,处理得当,但是“ 以 …… 的方式”译为非谓语动词 using 出现失误,因为该动词出现在定语从 句主语之后,充当谓语动词,建议改为“use”。
( 五)译文内容缺失
译文内容缺失指英译本没有完整传递原文本的 全部信息,该景区内一些提示性标语采用了暗喻、对 比、拟人、对仗等修辞手法,英译本并没有体现原句 的修辞格,导致传递的信息减少,译本的可读性和外 国游客的景区体验感都会受到影响 。中英文化差异 很大,但是采用修辞手法能够表现不同语言美感的 共同性,因为修辞手法适用于世界各种语言 。修辞 手法运用于公示语中必定提升其美感,增强其语用 功能,从而达到最佳公示效果(刘瑶,2011)[5]。
例 1
原文:森林护我家 防火靠大家
译文:P rotect forest from fire everyone is responsible
分析:原文由两个小句组成,而且前后构成因果 关系,押尾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译文能够准确传达 部分重要信息,比如“森林”“ 防火”和“人人有责”, 但是漏译了“护我家”这一部分信息,掩盖了“森林 ” 对“家”的重要性,前后逻辑关系也不复存在,结构 上忽 略 了 形 式 美,建 议 改 为“ P revent forest fire , protect our home”,一方面,能够向外国游客传递森 林园区防火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将头韵修辞转化为 尾韵修辞,外国游客阅读标语时也会获得朗朗上口 的音韵体验 。以下案例中,均是如此。
例2
原文:少一 串脚印 多一份绿意
译文:Keep off the grass care for the environment
分析:原文对仗,且有具体意象“脚印”和“ 绿 意”,分别代指“破坏环境的人类活动—践踏草 坪”和“环境优美的表现—绿意盎然”,译文直接 用 grass 和 environment 道出本体,丧失了原句的修 辞功能,且忽 略 结 构 上 的 对 仗 。建 议 改 为:“ Lessfootprints ,more green”。
三、结论
景区内公示语的英译质量直接影响外国游客对 景区的观感和体验,进而影响该地区的国际形象,译 者就苏木山森林景区的英译失误得出以下结论:① 景区公示语包括景点简介文本、安全提示语和环境 保护标语,译者进行英译时应判断公示语类型,采用 不同翻译方法和技巧“对症下药”。② 景区公示语 英译本常见错误类型包括基本语言错误、译名不统 一、搭配不当、语法错误和译文内容缺失等,译者采 用直译和意译结合的翻译方法,辅之以词性转化、增 译、删译等翻译技巧处理以上问题 。③在翻译环境 保护标语时,译者建议在准确传达标语信息的基础 上,保留或转化其修辞格和原文本的对仗形式,兼顾 内容与形式,使英文标语尽义也尽美,令人印象深 刻,外国游客在阅读公示语英译本时产生与中国游 客阅 读 源 文 本 时 相 似 的 体 验 感,游 在 其 中,乐 在 其中。
参考文献:
[ 1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 翻 译 问 题 探 讨[ M].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2]北竹,单爱民.谈英语 公 示 用 语 的 语 言 特 点 与 汉 英 翻译[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5):76-79.
[3]黄国文,肖俊洪.英语句子的结构分类[ J ].现代外语,1991(2):31-34.24.
[4]连真然.中国各种山名翻译背后的学问[ J].上海翻译,2014(1):82-86.
[5]刘瑶.从修辞视角探究公示语英译的美学效应[ J].企业 家天地:中旬刊,2011(11):88.
[6]吴利波.主要标点符号在汉英翻译中的研究[ J].科技信 息,2011(14):1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