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综合英语课堂教学实践—— 以 Go,Robots! 为例论文

2024-04-07 15:44:08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 为了解决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教学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文章尝试 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
摘 要 : 为了解决英语专业综合英语教学中“学用分离”的教学难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文章尝试 将产出导向法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选取《新时代核心英语教程综合英语 1》中的第四单元“Go,Robots! ”为范例,从驱动、促成以 及评价三个方面进行了两课时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期丰富产出导向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实践与应用。
关键词 : 产出导向法 ; 综合英语 ; 教学设计
Comprehensive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Practice Based on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Taking“Go,Robots”as an example
Miao Jing
(Linyi University,Linyi,Shandong,276000)
Abstract: To address the teaching challenge of separating receptive learning and productive use of language in comprehensive Eng- lish,the paper attempts to apply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in teaching practice to enhanc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students’lan- guage proficiency.A two-hour teaching design i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fourth unit“Go,Robots! ”from New Era Core Curriculum Eng- lish Course Comprehensive English 1 with a focus on motivating,enabling,and assessing,aiming to enrich the practice and application of the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in English classrooms.
Key words :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 ; comprehensive English ; teaching design
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基础阶段的核心课程,旨在 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在之前的教 学实践中,笔者在分析、讲解语言知识点的基础上通 过组织多样化教学活动,如限时演讲、话题展示、小组 讨论、鱼缸讨论、概要写作、即兴英语口语表达展示、小组评议等活跃课堂气氛、助力学生能力的提升。
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传统综合英 语课堂气氛沉闷的弊端,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和参与 度均有所提升,但是教学效果的提升比较有限。反 思这一结果,笔者发现之前的教学模式存在以下问 题 : 第一是学生对单纯的语言知识点讲解和知识拓 展讲解“入眼”而不“入心”; 第二是课堂虽然组织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但是对活动的设计性不足,有时候甚至是为了做活动而做活动,活动与前期的输入 性学习关联度较低,学生的语言产出质量提升不明 显; 第三是话题展示任务虽然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意 识,但前期的课堂输入存在局限,评价方式不够合 理,导致部分学生因为语言基础较差、自主学习能力 较弱或态度敷衍,语言产出质量较差。整体而言,在 教学过程中“学”和“用”处于分离状态,因而无法达 成预期的教学效果。 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寻 找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将“学”与“用”紧密结合起来。产出导向法(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简 称 POA) 提倡的“学用一体说”强调课堂教学中输入 和输出一体化,学一点,用一点,学用无缝对接[1]393 。
这一理念正契合了目前笔者所面临问题的解决方 案。 因此,笔者尝试基于 POA 理论,围绕“人工智能 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变化”这一主题进行了教学方案 设计与实践,力求实现“学”与“用”的融合,以提升 教学效果。
一、产出导向法
产出导向法是文秋芳教授结合中国特色的外语 教学构建的“本土化”外语课堂教学理论,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已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包括教学理 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三个部分,如下图 1 所示。 其中,教学理念起着指南针的作用,决定着教学假 设、教学流程的方向和行动的目标 ; 教学假设受到教 学理念的制约,同时也是决定教学流程的理论依据, 是教学流程检验的对象 ; 教学流程一方面要充分体 现教学理念和教学假设,另一方面作为实践为检验 教学假设的有效性提供实证依据[1]392 。
秉持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文化交流说和关 键能力说的教学理念,POA 提出了输出驱动假设、输 入促成假设、选择学习假设和以评为学假设,并据此 创设了教师主导+师生共建的教学流程: 由驱动—促 成—评价组成的若干循环链[1]395 。具体来讲,在“驱 动”环节,教师本着交际真实性、认知挑战性和产出目 标恰当性原则设计合适的产出任务,激发学生的积极 性和学习欲望; 在“促成”环节,教师遵循“学用一体” 理念,提供相应的输入材料,并设计精准、渐进和多样 性系列活动,以帮助学生获取完成任务所需的内容、 语言和话语结构等信息,完成产出任务; 在“评价”环 节,可以对促成活动进行即时评价,也可以对产出成 果进行即时或延时评估[1]396 。
近年来,POA 被广泛用于专业英语、大学英语、 专门用途英语、对外汉语和非通用语的教学中。大 量研究表明,POA 具有明显的促学效应[2] 。 因此, 文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尝试将 P0A 理论应用于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以期丰富 POA 理论在英语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
二、《综合英语 1》课堂教学实践
笔者设计了 2 课时的教学方案,教学对象为英 语专业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学生英语基础较好,能进行基础英语对话和阅读,但口头和书面产出能力较弱。在高阶阅读方面,他们能逐句理解阅读材 料,但缺乏阅读策略和提取文章大意的能力。此外, 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分析、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性思维及在现实生活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也有待提升。
( 一) 教学材料
本实践的教学材料选自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的《新时代核心英语教程》综合英语 1.第 4 单元。 Text A 以比尔·盖茨建议对机器人征税为引子,指出 以新技术、新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事物都会给人类带来 诸多改变,这种改变会有副作用,但更多的是积极的 一面。Text B 是一篇科幻体裁的文章,以幽默的笔触 描述了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可能给人类带来的困扰 和问题。这一单元主题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息息相 关,他(她) 们正亲身经历着人工智能、机器人和自动 化技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方方面面的影响,因此, 便于设计具有真实场景的产出任务,促进学生的语言 产出。同时,这一话题具有广泛的争议性,可以引发学 生从正反两面看待人工智能等新生事物带来的变化, 培养学生的思辨意识,体现“关键能力”的理念[1]394 。
( 二) 教学目标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置为 :
1.语言目标
能够使用本单元主题词汇辩证、客观地描述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就这一话题写出一篇观点明 确、结构合理、语言恰当的议论文 ; 能综合使用速读、 预测等阅读策略,有效提取并正确推断语篇隐含的 主旨大意及思想观点。
2.育人目标
了解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和潜在的风险隐患, 理性看待信息技术的发展,以辩证、发展的眼光分析 现实问题。
( 三) 产出任务设计
本课时的产出任务设定为立场型议论文写作, 要求学生以“AI,Prometheus or Frankenstein?”为题, 完成一篇议论文( =200 字) ,使用立论和驳论两种 论证方法。这一产出任务既有潜在的交流价值[3], 也有教学价值,服务于课程总目标。“人工智能技 术的发展对人类的影响”这一话题与学生的现实生 活息息相关,对这一热点问题的观点讨论具有潜在的交流价值 ; 另外,对人工智能的发展目前存在很大 的争议性,这一话题属性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立论和 驳论这两种议论文写作的基本论证方法。
就思想内容而言,此任务涉及对人工智能技术 的发展现状和潜在风险的全面了解 ; 就语言表达而 言,此任务涉及对科技领域英语词汇与句型的积累 和立场型议论文论证结构和方法的掌握和运用,任 务有一定的复杂性。“为了降低产出任务的难度, 同时为了缩小产出与输入学习之间的距离”[4],在 设计教学流程时,将这一大任务分解成三个层次的 子任务 : 一是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其表 述方式 ; 二是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潜在风险及 其表述方式 ; 三是掌握立场型议论文的论证结构和 方法。子任务话题更为聚焦,体量 可控,便 于 教 学。[5]具体教学流程见下图 2:
( 四) 课时教学设计
本课时的教学活动设计遵循产出导向法的三个 核心步骤 : 驱动、促成和评价。
1.驱动
POA 驱动环节的目的是通过让学生尝试完成 产出任务而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 新知识的积极性和产出的意愿[6]。
本案例中教师用两个步骤完成驱动环节 的教 学 : 课前,通过教学平台发布交际场景与产出任务 : 为校园英语周报撰写一篇不少于 200 字的立场型议 论文专题文章,“AI,Prometheus or Frankenstein?”文 中要包括立论和驳论两种论证方法,并上传到平台。 教师分析学生提交的文稿后,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是 : 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潜在的风险 理解片面,文章主题不够清晰,语言比较贫乏,论点 庞杂,论据不足,立论和驳论交叉混淆。根据师生合 作评价的典型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和可教性原 则[7],选出典型的“问题文本”进行师生合作评价, 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促成
在促成环节,教师主导选取合适的输入材料,指 导学生围绕输出任务进行有选择的学习,促进任务的 完成。学生学的主要目的不是理解语言材料,而是学 以致用[8] 。如前文所述,基于产出任务的难度和复杂 度,教师将写作任务分解为三个子任务,本环节针对 这三个子任务,分步促成。促成环节总体框架如下:
子任务 1: 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状及给人类带来的进步
这一子任务是促成输入的起点。作为真正意义上 的网络原住民,“00 后”大学生们正亲身经历着人工智 能、机器人和自动化技术对人们生活产生的方方面面 的影响。课堂通过柯洁与阿尔法狗对战的相关报道可 以引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及其给人类带来 的进步这一话题的真实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发 现自己在语言表达方面的局限。因此,教师提前准备 了补充阅读材料“The Benefits and Development of Arti- 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一方面帮助学生梳理归 纳表达内容,另一方面也针对补充阅读材料设计了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促成。
子任务 2:讨论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潜在风险
要完成立场型议论文的写作,必须具备辩证思 维能力,既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给人类带来的进 步,又充分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潜在风险。 因此,教师将本单元的 Text B“Husband Hal”的阅读 任务提前,引发学生对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潜在 风险的讨论。学生对这一主题熟悉度也比较高,小 组讨论过程中学生普遍引用以“I,Robot”为代表的 科幻电影中呈现的场景来描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 潜在风险。与子任务 1 类似,介于学生在语言表达 方面的不足,教师提前准备了补充阅读材料“The Potential Risks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 帮助学生梳理归纳表达内容,并针对补充阅读材料设计了多项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语言促成。
子任务 3:驳论段落写作
前两个子任务完成后,学生已基本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描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现状、给人类带来的进步和潜在的风险。接下来的任务是进行驳论 段落的写作练习。通过驱动环节的师生合作评价, 教师和学生都发现学生习作的三段论结构倾向,而 且存在立论和驳论区分不清,尤其是驳论段落写作 能力薄弱的问题。 因此,教师以 Text A“Should the Robots Be Taxed?”为范例,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辅 助分析篇章结构,引导学生分析和解读议论文体裁 文章的论证结构,帮助学生识别课文主旨 ; 重点通过 结构图展现作者是如何使用驳论的手法阐明论点 : 机器人不应该被征税的。例如,文中作者先引用比 尔·盖茨的论据: “机器正在取代工人,但企业并不 需要给这些机器人支付报酬,政府的税收也因而减 少”[9]73.所以应该对机器人征税。但通过驳论 1: “企业 利 润 增 加,因此需要缴纳的税款也增加 了”[9]73 ; 驳论 2: “制造机器人和投资这些技术需要 资金投入,因此新的工种、工资水平和税收方式也将 由此诞生”[9]73 。作者论证了给机器人征税这一论 点的不合理性。在具有争议性的主题中,通过驳斥对方的论据可以巩固自己的立场,增强说服力。
因此,帮助学生理解议论文的论证逻辑与方法, 为驳论段落的写作做结构促成。 同时提供有用的句 式和实例供学生参照。之后,布置学生随堂进行驳 论段落的写作任务,写作完成后提供评价量表,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即时评改。
三个子任务完成后,学生在内容、语言和结构方 面都做好了准备。 因此,按照要求再次写作同题作文,在语言表达、论证的逻辑和结构方面进步明显。
3.评价
“产出导向法”始于产出,止于产出,特别重视 对学生产出结果的有效评价[10] 。评价环节兼有“促学”的作用[11] 。本课时采用 POA 框架下师生合作 评价(TSCA) 模式,对学生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 的学习过程进行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采用教师点 评与学生互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法,通过制定评价量表、师生共评典型样 本、同伴互评产出产品、学生修改产品并反思、教师 评价五个步骤,实现对学生文稿的语言质量和文稿 内容的协同评价,详见图 3 所示 :
三、结论
POA 引入“学用一体说”,构建了“驱动-促成- 评价”的教学流程,革新了大学外语课堂教学模式。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笔者尝试将 POA 应用于课堂, 通过设计产出任务驱动学生对教师主导选择的输入 材料进行学习,在语言表达、论证的逻辑和结构方面 逐步促成学生课时任务的完成。在此过程中,采用 TSCA 的评价模式优化学习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作为任课教师,笔者真实感受到了这一教学方法给 学生带来的改变。但是囿于笔者水平有限,对 POA 理论的理解也有待进一步深化,本次的教学设计还 有很多细节可以进一步改进,另外可以通过前、后测 成绩的量化对比分析明确教学效果 ; 通过问卷调查、 访谈等方式收集教学反馈,持续改进教学设计,形成 良性闭环。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笔者计划加入云 共同体,进一步深研 POA 理论,结合教学实际情况, 做出更多的课堂尝试,以期不断完善这一模式,有效 提高教学质量,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
[1]文秋芳.“产出导向法”与对外汉语教学[J].世界汉语教 学,2018(3) : 387-400.
[2]王俊菊,周杰.“产出导向法”促学效应的元分析[J].外语 教学与研究,2023( 1) : 91-103.
[3]文秋芳.“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 构建大学外语课堂 教学理论 的 尝试[J].中 国 外语 教 育,2014.7 ( 2) : 3-12.98.
[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 究,2015(4) : 547-558.640.
[5]张婷.基于 POA 理论 的英语课程思政模式构建与应 用——— 以《新交 际英语 阅读教程》第 2 册第 四单元为 例[J].内蒙古师 范大学学报 ( 教 育科学版) ,2022.35 (4) : 150-156.
[6]文秋芳,孙曙光.“产 出导 向法”驱动场景设计要素例 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3(2) : 4-11.90.
[7]孙曙光.“师生合作评价”课堂反思性实践研究[J].现代 外语,2017.40(3) : 397-406.439.
[8]张文娟.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产出导向法“促成”环 节的课堂教学尝试[J].中国外语教育,2015.8(4) : 10-17.105.
[9]邓颖玲.新时代核心英语教程综合英语 1[M].北京 : 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20.
[10]文秋芳.“师生合作评价”: “产出导向法”创设的新评价 形式[J].外语界,2016(5) : 37-43.
[11]张文娟.基于“产 出导 向法”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 践[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6(2) : 106-114.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