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赋还是毅力 ” — 毅力假说对二语习得的启示论文

2024-03-18 15:12:59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智商型人才在所有专业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但是人们对预测成功的其他个体 因素知之甚少 。尤其是在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的因素中
摘 要:智商型人才在所有专业领域取得成就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公认,但是人们对预测成功的其他个体 因素知之甚少 。尤其是在二语习得中个体差异的因素中,没有涉及 “ 毅力( grit)” 这一 因素 。 目前性格特征 “ 毅 力 ” 引起了国内外教育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 。文章对毅力概念内涵、毅力假设及二语习得与毅力关系进 行了系统的梳理与讨论,通过分析和总结现有发现,指出未来二语习得个体因素的发展方向,提出 “ 毅力 ” 对二 语习得教学的重要启示。
关键词:毅力;二语习得;个体差异
Abstract:The importance of intellectual talent to achievement in all professional domains is well established,but less is known about other individual differences that predict success.E specially less is known about “ girt ” in individual factors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The character trait “ grit ” is a much-discussed and debated topic,either among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ers or in public forums.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s and discusses the conception of “ grit ” ,girt hypothesis,the measurement of gri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LA and grit.Through analyzing and summarizing the current finding,it provides the developmental direction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enlightenment of grit to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teaching.
Key words:grit;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individual differences
一、引言
毅力( grit)是长期的兴趣和不断追求长期目标 的倾向。[1][2]超过一个世纪的心理学研究都在讨论 此观点,即持续努力和专注的兴趣与才能不同,但对成功同样重要 。近年来,围绕儿童及大学生学习“ 毅力 ” 而展开的概念辩论及调查研究在西方学术 界蔚成潮流 。影响较大的是 Duckworth 团队在自我 报告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构建了心理测量表,该量表 可以测量毅力,并且毅力被定义为 “ 长期目标的坚 持和热情 ” 。毅力在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英语需要长期的投入和坚持,而毅力可以 帮助学生克服挫折和困难,继续保持学习的动力和 热情 。同时,毅力也与英语学习的成绩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毅力强的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表现更好, 取得优异成绩 。因此,如果想要在英语学习中取得 优异成绩,培养毅力是非常重要的 。 国内学者应该 参与“毅力理论”的研究中,基于“ 毅力”的理论框 架,以“毅力假设”为基础,进行实证研究,以探讨毅 力在外语学习的有效性,生成更多有价值的理论洞见和实证教学启示。
二、毅力假说( grit hypothesis) 理论的提出
毅力与终身受教育程度有关,[1] 可以预测教师 的效能与学术表现。[1] [2] [3] 毅力假说是由美国心理 学家安吉拉 ·杜克沃斯( Angela Duckworth) 于 2007 年提出的 。她在研究过程中发现,除了智商和天 赋,一个人的成功还与其毅力有关 。在她的研究 中,毅力被定义为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仍然能够 坚持不懈地追求长期目标的能力 。她认为,毅力是 一种可以培养和训练的品质,而不是天生的特质。 毅力假说的提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部分学 者也开始探讨毅力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和影响 。针 对以上毅力的提出、发展及关注,得出的已知结论 是:①学习或成就取得的过程中,毅力与天赋同等 重要 。智商或天赋并不是唯一 的衡量标准,[4] 毅力 可以积极促进成功 。②毅力与受教育的程度有关 联 。在学校的自然环境下,毅力可以预测教学的效 能及学习者的表现。[5] [6] [7] [8] 同样,在二语习得中, 毅力可以作为学习者习得一个重要的因素 。例如, 通过前期测试把学习者分为天赋组和毅力组进行 观察和对比,两组在二语习得的某一方面是否具有 显著差异,可以基于毅力假设,通过实证研究来取 得结果 。③毅力作为习得因素,应该归类二语习得 中的个体因素,因为性格、年龄、性别等方面的影 响,每个人产生的毅力大不相同,把影响二语习得 中个体因素与毅力结合讨论学习者语言习得趋势 走向,可以得知毅力在语言习得中到底占据多少的 有效性 。虽然毅力假说的提出得到了部分学者的 支持和认可,但仍然存在争议性,如何定义毅力,什么范围定义毅力概念及测量毅力进行实证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与研究。
三、毅力假设与二语习得
第二 语 言 习 得 (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SLA , 简称二语习得),通常指母语习得后的其他语 言学习 。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语言研究者 开始从社会、心理、语言学等跨学科视角探究二语 习得,旨在对语言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语言交际能 力进行客观的描述和科学的解释 。毅力和二语习 得有着密切的关系 。毅力是指在面对困难和挑战 时能够拥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品质 。在学习第 二语言的过程中,毅力可以帮助人们克服学习中的 各种困难和挑战,从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学习 第二语言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时 间和精力 。而且,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 的问题,如语法、发音、词汇等方面的困难 。如果没 有毅力,可能容易放弃或者失去兴趣,学习效果不 佳 。相反,如果具备毅力,人们就能够坚持不懈地 学习,克服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 。通过 不断的练习和学习,人们可以逐渐掌握第二语言的 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最终达到流利的水平 。 因 此,毅力是学习第二语言的重要品质之一 。只有具 备毅力,才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各种困难和挑 战,最终取得成功。[9]
根据 Rod Ellis 所撰写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 影响学习者语言的因素可以从外部和内部因素进 行解释;外部因素主要涉及社会因素、输入/输出或 交互的作用 。早期的研究针对 Krashen 的输入/输 出假设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大量的输入/输出 对学习者的二语习得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而 从内部因素解释二语习得,包括语言迁移( 母语迁 移)、认知、语言的普遍性、个体差异和学习策略。 针对语言迁移,大量研究发现母语迁移是二语习得 的影响因素 。而认知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中的热 门话题,得出的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 。针对个体差 异,大多数学习者在学习一 门外语的时候同在一条 起跑线,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者的语言水平 开始参差不齐,个人差异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结果 的重要因素 。 目前个人差异的因素包括年龄、语言学能、认知风格、态度、学习动机及性格 。而个体因素的年龄、语言学能、学习动机及性格都与毅力的 概念内涵或假设一致 。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就有 有关年龄的关键期的假设理论,即 2 岁到青少年初 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错过这段时期,学习语 言的能力会明显减弱;而相对成年人而言,儿童不 管在发音、语音、语调等语言学习方面都比成年人 具有优势,但是由于成年人能够进行有意识的学 习,能掌握相应的规则并应用到语言的使用中 。
同 样,毅力的概念内涵是对某个目标的长期追求,相 较于儿童,成年人的社会阅历、自控能力都好于儿 童,能够坚持对某个目标的追求 。对某个学习目标 或者事物的学习,到底是儿童还是成年人更具有毅 力,未来的二语习得研究可以从不同的年龄来探究 毅力假设 。C arraoll & Spun 提出语言学能即为二语 习得学习者具有的完成语言学习的能力 。语言学 能强的学习者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付出更多的时 间和努力,学习效果理想,大多数研究者对语言学 能的研究集中在男女性别的不同,研究发现,女生 的语言学能要好于男生 。毅力假设的相关研究主 要集中在学习者对某个目标的特定兴趣,并对此兴 趣是否有长期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与语言学能的 假设一 致 。研究表明,毅力对二语习得的影响显 著,毅力强的学生在学习第二语言时表现更好,取 得优异成绩 。而且,毅力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 应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文化背景,增强跨文化交际的 能力 。因此,培养毅力对二语习得的成功非常重 要 。大量的研究者认为比起激情( passion) , 毅力更 应该纳入考量中,个体对语言的学习具有激情,正 如积极的态度一样,相信拥有激情的学习者也能在 语言的习得中取得优异成绩 。心理学上动机是人 内在产生的驱动力,朝着所希望追求的目标进步的 过程,动机的追求过程与毅力假设提出的对某个目 标的追求过程是一样的,动机也是第二语言习得过 程中的非智力因素,这一点也与毅力假设符合 。个 体差异中的性格因素也会对二语习得的学习产生 影响,不同的研究有不同的结果,总体显示内向型 和外向型性格的人对语言的习得有不同的效果,内 向型性格的学习者在认知和语言学习能力方面好于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但是外向型性格的学习者比较活泼,善于交际,能够输入输出大量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对两种不同性格的人,哪一种性格的人更具有毅力,目前还没有研究涉及。
四、毅力假设与英语学习
二语习得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焦点之一。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有人认为天赋是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另一些人则主张毅力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第一,毅力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毅力假设认 为,成功的关键在于个体的坚持努力和长期投入。 这一观点在二语习得中同样适用 。学习动机是学 习的推动力,而毅力能够增强个体的学习动机 。通 过不断的坚持和努力,学习者能够更好地克服困 难,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在英语学习中,毅力能 够帮助学生克服学习过程中的挫折感和困惑,从而 保持学习的动力 。例如,当学习者遇到难以理解的 语法规则或复杂的词汇时,需要毅力去解决问题, 而不是轻易放弃 。因此,毅力是促使学习者持续学习和取得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第二,毅力对语言输出的影响 。语言输出是二 语习得中的关键环节 。毅力假设强调个体通过不 断练习和反馈来提高自己的技能 。在英语学习中, 通过积极参与口语和书写练习,学习者能够锻炼自 己的语言输出能力 。然而,这种练习往往需要长期 的坚持和耐心 。毅力可以帮助学习者克服语言输 出的困难,包括流利度、正确性和自信心等方面的 问题 。通过坚持不懈的练习,学习者可以逐渐提高 他们的口语和写作技巧,从而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 思 。因此,毅力对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输出能力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第三,毅力对自信心的影响 。 自信心在二语习 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毅力假设认为,通过坚持 努力和不断的成功经验,个体能够培养出自己的自 信心 。在英语学习中,毅力可以帮助学习者克服学 习中的困难,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 。当学生在学习 中取得进步并克服困难时,他们会感到更加自信。 这种自信心将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和学 习效果 。相反,如果学习者缺乏毅力,可能会在面 对困难时感到沮丧和无助,从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因此,毅力对培养学习者的自信心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二语习得中,毅力对学习动机、语言输出和 自信心的培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学习者通过坚持 不懈和长期的努力,可以克服困难并取得成功。[10] 因此,不论学习者的天赋如何,毅力都是实现二语 习得的关键要素之一 。教育者和学习者应该重视 毅力的培养,通过鼓励学习者坚持和努力,帮助他 们在英语学习中取得优异成绩 。通过加强学习动 机、促进语言输出和提升自信心,毅力假设为二语 习得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有助于学习者取得更好的英语学习成果。
五、结语
从个体差异因素来看,毅力的概念内涵和假设 在很多方面如年龄、语言学能、动机、态度及性格方 面都有不谋而合的地方 。在二语习得的过程中,个 体差异的这些因素都有重要的影响 。除了以上因 素,毅力的存在一直被大家忽略,直到 Duckworth 近 年来重新提出并利用毅力量表在儿童教育中进行 实证研究 。学习者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 克服客观的因素,克服可变的个体差异的因素 。语 言的学习也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通过后天长期的 努力,达到所期望的目标 。有关毅力假设的理论探 讨正在成为国际教育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尤其是儿 童及成人学习中毅力的预测能力,其关注点主要集 中于毅力的概念内涵、测量方法等方面 。相比之 下,国内对毅力或相关方面的探讨明显不足 。 因 此,毅力可以作为影响二语习得的因素进行研究, 相信会对学习 者 和 二 语 习 得 的 发 展 起 到 积 极 的作用。
参考文献:
[ 1] Duckworth A L , P eterson C , Matthews M D , et al. Grit: P erseverance and passion for long - term goals [ J ] . Journal of P ersonality and Social P sychology ,2007(6) : 1087- 1101 .
[ 2 ] Duckworth A L , Quinn P D.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short grit scale ( grit-s ) [ M] . J P ers Assess ,2009 : 166- 174.
[3] Duckworth A L. Grit: The P ower of Passion and Perseverance [ M] . New York : Scribner,2016.
[4] Galton F. Hereditary Genius: An inquiry into its laws and consequences [ M ] . London:Macmillan , 1892.
[5] Goldberg L R. An alternative“ description of personality”: The Big - Five factor structure [ J ] . Journal of P ersonality And Social P sychology , 1990 (59) : 1216- 1229.
[6] Hough L M. The“ Big Five ”personality variables—construct confusion: Description versus prediction[ J] . Human P erformance , 1992(5) : 139- 155.
[7] John O P , Srivastava S. The Big Five trait taxonomy: History , measurement , and theoretical per⁃ spectives. In L. A. P ervin & O. P. John ( Eds. ) ,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 M ] . Theory and research. New York : Guilford Press , 1999 : 102- 138.
[ 8 ] Lucas R E , Baird B M. Global selfassessment [ A ] . In M. Eid & E. Diener ( Eds. ) ,Handbook of multimethod measurement in psychology[ C] . Washington , DC : American P 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2006 :29-42.
[9] McClelland D C , Koestner R , Weinberger J. How do self-attributed and implicit motives differ[ M] . New York : C 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992.
[10] McC rae R R , C osta P T. Validation of the five-factor model of personality across instruments and ob servers [ J ] . Journal of P ersonality and Social P sychology , 1987(52) : 81 -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