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解读电影字幕翻译论文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解读电影字幕翻译论文

101

2024-03-18 15:10:0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 21 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翻译理论,主张译者在适应翻译文本情景的基础上对不同译 文进行符合情景的选择,然后对译本进行“汰弱留强”

  摘 要:生态翻译学是 21 世纪初兴起的一种翻译理论,主张译者在适应翻译文本情景的基础上对不同译 文进行符合情景的选择,然后对译本进行“汰弱留强”。生态翻译学主张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转换翻 译方法 。文章即利用生态翻译学理论中的三维转换翻译方法对 A 电影的字幕翻译进行解读,以期为今后同类 型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学翻译;三维转换法;字幕翻译

  Abstract: Ecological translation theory is a translation theory that emerged in the early 21st century , advocating for translators to make situational choices for different translations while adapting to the context of the translated text , and then“ eliminate the weak and retain the strong ”the translated text. Ecological translation advocates a three-di⁃ 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translation method of language , culture , and communication dimensions. This article uses the three-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translation method in ecological translation theory to interpret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the movie“ A”,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subtitle translation of similar movies in the future.

  Key words: ecological translation; three dimensional transformation method; subtitle translation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的文化交流也越 来越繁荣 。因此,影视剧作品不仅是人类的艺术作 品,更是一种新型的跨文化交流以及文化互通的新 载体 。随着互联网以及自媒体领域的蓬勃发展,中 国观众将会了解到西方的影视剧作品 。译者将如 何做好字幕翻译? 如何能够让观众减少因文化差 异性所带来的阅读屏障? 文章将采用生态翻译学 领域的三维转换法对 A 电影字幕进行研究[1] 。

AF94AA65-A28B-40b3-959B-A98D4A7C1370.png

  二、生态翻译学理论综述

  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2] 以达尔文“适应/选择 ” 学说的 基 本 原 理 提 出 了 生 态 翻 译 学 理 论 。胡 庚 申[2013] [3] 教授认为:“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译 本能够在异域文化环境中被广泛接受并长久流传。 那么在翻译的过程中,就需要构建适合‘移植 ’文本 存活的生态环境,否则就可能是‘淮南为橘,淮北为枳 ’。译者需要立足不同的语言、文化、社会等各种 力量交互作用的交互点上,不断进行选择和适应。” 翻译适应选择论是生态翻译学发展初期的基本理 论,是综合考查翻译活动的视野和思路 。将翻译活 动以及其产生的一切影响看作一个有机整体,翻译 模式、语言、交际、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作者、读者 等诸多因素都放在这一动态平衡系统中,翻译就是 一个“小世界”,译者就是在这个“小世界”里寻求翻 译活动的动态平衡,尝试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有 机结合。

  生态翻译学理论是以翻译人员为中心,主张 “ 翻译便是生态平衡”,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运用的 翻译技巧和翻译策略是维系翻译生态平衡的方式。 翻译生态平衡主要包括翻译过程生态平衡、文本生 态平衡及“ 翻译群落”生态平衡 。译者在实际的翻 译过程中要做到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三维平衡 。“三维转换”是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具体方法。

  (一)语言维的转换

  从语言层面来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对 语言进行恰当的转换 。译者在进行翻译活动时要 注意词语的恰当使用、语法的灵活运用以及句法结 构的巧妙转换。

  (二)文化维的转换

  从文化层面来看,译者的翻译过程更是一个跨 文化交流的过程 。因此,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 只局限于语言层面的转换,还要对文化负载词进行 巧妙的 处 理,以 此 来 达 到 不 同 文 化 之 间 的 交 流 转换。

  (三)交际维的转换

  从交际层面来看,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除了要 考虑语言以及文化信息的准确传递,还要考虑翻译 的交际作用 。将翻译的重点放在交际层面,充分体 现原文的意图,跨文化交流最终的目的也是两种不 同的文化进行良性的交际。

  三、字幕翻译的特点

  (一)整体性

  字幕翻译的特点在于,这不单单只是一个简单 的文本翻译,而是声音、画面、人物性格特点以及情 景的结合 。观众能在观影的过程中快速地感应到 人物的情感变化以及电影情节的转变 。这也正是 生态翻译学理论中重要的一点,将翻译的过程以及 其一切的影响因素看作 一 个有机且动态的整体。 而翻译就要让这些因素处于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 之中。

  (二)瞬时性

  瞬时性指的是影视作品的字幕、声音和画面三 者需要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且不会重复出现 。这 和读者阅读译本是完全不同的,阅读译本不受空间 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而字幕翻译却受到以上二者 的制约,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不可能像阅读文本一 样反复阅读同一句话 。字幕翻译不同于普通的文 本翻译,字幕和影视画面与音效等声音同时存在, 且具有时效性 。翻译内容冗长拖沓,便会导致观众 理解困难 。译者创作的译语需要简洁、自然、通俗 易懂、翻译地道。

  (三)通俗性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考虑观众的文化水平。 观众年龄群体不同,且群体的文化水平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有耄耋老人,也会有懵懂孩童;有艺术修养 高的人,亦有普通人 。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就一定要考虑大众的接受能力、语言理解能力以及文化 鉴赏能力 。尽量在翻译的过程中减少文化差异存 在的屏障 。也正因为翻译字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 用,稍有不慎,整个影视作品都将缺少意义 。因此,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员应该用通俗的语言保证观众 观影的体验感。

  ( 四)简洁性

  影视字幕具有瞬时性,只有精简通俗的文字, 才能让观众在短时间之内快速地掌握剧情 。也正 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翻译人员尽量将自己 的译文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内,以便于观众的理解和 后续配音等工作的顺利展开 。所以,字幕翻译不能 采用复杂的词语,这将导致观众不理解甚至会影响 到后续工作的展开 。字幕翻译的内容也应该尽量 直观,所以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快速灵活地 处理字幕,寻找合适的词汇使字幕的翻译存在于恰 当的语言环境中 。译文最好浅显简洁且贴近生活。

  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观点,在翻译的过程中 将字幕翻译的整体性、瞬时性、通俗性、简洁性和其 他因素考虑其中,以此来达到翻译的动态平衡。

B2697491-0AA3-4319-A070-0740BC86088C.png

  四、A 电影的故事背景解读

  该影片在人物造型上借鉴国画的绘画形式,用 简单的几笔就勾勒出了人物的性格、气质和精神状 态,意境幽怨,充满东方韵味 。其反映了当今社会 文化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人物角色意识的觉醒与 迸发。

  五、A 电影字幕翻译的三维转换应用

  (一)语言维的转换应用

  语言维的转换需要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根据 两种语言在结构、形式的不同进行恰当的转换 。从 汉语和英语二者的区别来看,汉语属于树状结构的 语言,多以流水句、松散句、短句居多,较为松散,但 形散而神不散 。英语属于竹节状语言,结构紧凑、 连贯性强且长难句居多,要求逻辑严谨。

  例 1 :

  原文:Her skin is white as milk. Her eyes like morning dewdrops.

  译文:古 诗 有 云:肤 如 凝 脂,巧 笑 倩 兮,美 目 盼兮

  四字格是中国汉语特有的词汇及语法现象,言 简意赅 。其中“skin is white as milk”译为肤如凝脂, 运用中国古代诗经的话,既富有文化内涵,也生动 形象地表达出女子皮肤洁白美丽的状态 。后半部 分“eyes likes morning dewdrop”译为了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同样运用诗经中的诗词,将女子明眸娇俏 的样子表达得淋漓尽致 。如果将整句话直接翻译 为皮肤像牛奶,眼睛像晨露,这未免有些生硬 。译 者采用中国大众熟识的词语进行替换,通俗易懂, 简洁又不缺少诗意 。译文采用四个四字格,直观地 表现出女子的年轻貌美,嫣然一笑动人心的状态。

  例 2 :

  原文:I am truly blessed to be in the presence of such enchanting woman. I have no doubt today will be a momentous day for Hua.

  译文:没想到打扮起来会这么漂亮,真是花家 的福气,一会媒人见了肯定喜欢。

  此处背景是女孩的父母带着盛装打扮的木兰 去相亲,拜访媒婆 。女孩被家人精心梳洗打扮之 后,父亲的心理描写 。此处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 对语序进行了调整 。中文和英文属于不同的语系, 英语在表达中经常具有严谨的结构性,而汉语的表 达则以形象具体为主 。如果按照英语词语顺序译 为“我真的很幸运能在这样的女人面前,毫无疑问, 这花家来说是重要的一天。”则会过于生硬,不易于 理解。

  (二)文化维的转换应用

  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达到跨文化的交流,文化维 的转换需要译者掌握两种文化的思想内涵,在翻译 的过程中,对两种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进行合理 的传输和表达 。关注其价值观的阐述与释意,同时 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要进行恰当的取舍 。语言观 影响着世界观,由于汉语和英语属于不同的语系, 东西方在价值观和文化意识方面必然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性 。译者不仅要关注语言层面的差异,还要 考虑文化层面,不同国家间的文化背景不同、民族 历史发展所产生的文化差异 。译者需要适应文化 环境的同时,还要选择恰当的言语将文化内涵准确 地传输出来,以此达到翻译效果的动态平衡。

  例 3 :

  原文:The warrior yields to force and redirects it. Disadvantage can be turned into an advantage.

  译文:要懂得借力打力,避实就虚,以迂为直, 以患为利。

  该部分是战士出征前,将军对手下的教导 。该 翻译采用了四个连贯的四字格形式进行翻译,在语 言维度上做到了简洁,同时也符合中国文化的内涵,中国的兵法多用四字成语简而概之 。而且四字 格强有力地营造了上阵杀敌紧张的氛围,如此翻译 间接增强了观众的观影体验。

  (三)交际维的转换应用

  在进行字幕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考虑交际 的目的 。翻译不能只浅显地停留在语言和文化的 层面,译文的文笔不是越美越好,简单易懂,快速表 达出交际的重点才是最终目标 。可以适当地运用 增译、补译、省译等方法,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例 4 :

  原文:take control of yourself

  译文:快别瞎别闹了!

  字幕翻译的最终目的是让观众直观清晰地了 解影视剧主角中的交际内容 。而在翻译这句话的 过程中,将“take control of yourself”译为“别瞎闹了 ” 既表现出主角活泼调皮的性格特点,也达到口语化 的目的 。如果将原文翻译为“管好你自己”或者“控 制好你自己”,未免会有些过于生涩拗口,且不符合 口语化的表达。

  六、结语

  随着主流媒体的蓬勃发展,生态翻译学理论会 为字幕翻译工作者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和新颖的 研究视角 。A 电影的字幕翻译构建了良好的翻译 生态环境,生态学翻译的思想如中国古代“天人合 一”的思想一样,翻译过程要考虑译本的环境,译者 应竭力做到不同维度上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译者 在翻译前期,需要提前了解译文社会、文化、政治环 境,通过日常中的生活学习中积累素材;在翻译的 过程中应该有取舍地进行翻译,敏锐地洞悉西方国 家和中国文化的差异性 。在翻译结束之后也需要 重新阅读译本,对比不同译本的优缺点,最后进行 合理的取舍,以获得最佳的译文 。期望文章为未来 的字幕翻译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 徐怀云.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文学作品中成语翻译探讨[ J] . 大学,2021(1) :54-55.

  [2]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 [ J ] . 中国翻译,2008 ,29(6) : 11 - 15 ,92.

  [3] 胡 庚 申.新 生 态 主 义 与 新 生 态 主 义 翻 译观[ J] .鄱阳湖学刊,2019(6) :5-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