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生态翻译学视野下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研究— 以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为例论文

生态翻译学视野下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研究— 以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为例论文

19

2024-03-18 15:06:24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博物馆是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在弘扬中华文明和跨文化 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

  摘 要:博物馆是集中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在弘扬中华文明和跨文化 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基于“翻译适应选择论”,结合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 馆解说词英译实例,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层面探讨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适应”和“选择”,分析博物馆 解说词中的不当英译并将其重译和修正,以期提高其翻译质量,力求为陶瓷类博物馆对外宣传解说词英译提 供新颖和广阔的视角,为建设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贡献绵薄 之力。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博物馆解说词;三维转换

  Abstract: Museum is an important place to display the excellent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 and the E nglish translation of museum commentar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and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Guided by the theory of Eco-translatology , based on“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and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 of the translation of the commentaries of Jingdezhen C eramic Industry Heritage Museum ,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 ”of the museum commentaries from the aspects of language ,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 and analyzes the improper E 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museum commentaries and corrects th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ts translation , it strives to provide a more novel and broad perspective for the E nglish translation of external propaganda of ceramic museums , and makes a modest contribu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Jingdezhen National C eramic C ultur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on Experimental Zone ,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and spreading Chinese voices well.

  Key words: Eco-translatology; Museum commentaries; Three dimensional selection and transformation

  一、引言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是迄今为止我国 第一家以陶瓷工业为主要内容的行业博物馆,该馆 基于宇宙瓷厂内留存的旧窑房,通过修补修复创 新,建设“文化脊柱”“文化拱廊”等标志性文化景观建筑,打造独特、新颖的文化体验空间,是中外游客 了解景德镇近现代陶瓷工业变迁发展的重要窗口。

  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平 台,是提高文化鉴赏力和促进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纽 带 。解说词通过文字语言向博物馆的参观者述说着展品的前世今生 。解说词英译是对博物馆解说 词的补充和完善,肩负对外传播中华文化,弘扬民 族精神的多重使命,其解说词英译质量将影响民族 知识文化对外传播效果 。因此,博物馆解说词英译 研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9366493F-8285-4de4-8302-732822C6BFDD.png

  二、生态翻译学与博物馆解说词英译

  生态翻译学发展启智于西方生态整体主义的 理念,又受惠于中国传统的生态观,是一种从生态 视角综观翻译的研究范式,是一项涵盖生态学和翻 译学的跨学科研究 。生态翻译学肇始于中国,是由 中国学者从无到有地构建 一 个全新的理论体系。 2001 年,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在香港浸会大学的讲 座中首次提出生态翻译学,预示了翻译界生态学途 径的系统研究的起步探索 。2006 年,胡庚申教授在 “ 翻译文化国际会议”上宣读的论文指出,翻译生态 与自然生态同构,生态翻译学基于生态翻译适应选 择论,以译者和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用生态翻译 学的范式研究各种翻译问题,标志着国际翻译界生 态学途径的系统翻译研究的进化与整合 。2013 年 10 月,胡庚申教授在《 生 态 翻 译 学—构 建 与 诠 释》一书中对翻译生态学理论做了详尽的阐述和诠 释 。生态翻译学植根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 构隐喻,基于“适应/选择”理论,系统探讨翻译生 态、文本生态和“ 翻译群落”生态,及其相互关系和 相互作用,研究“三者”( 即译境、译本和译者)之间 的相互关系和作用,致力于从生态视角对翻译生态 整体和翻译理论本体进行综观和描述[1]。

  博物馆的英译研究角度广泛,但在生态翻译学 视域下的陶瓷类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研究几近空白。 为更好地对外宣传景德镇优秀的陶瓷文化,从生态 翻译学视域出发,选取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 解说词英译实例,探讨陶瓷工业陶瓷博物馆外宣英 译中的“多维度适应与选择”,考究陶瓷行业术语本 意,结合历史文化背景,提出博物馆不当解说词的 改译意见,从而在整体上提升陶瓷类博物馆翻译的 质量,为陶瓷类博物馆文物解说词英译提供新的 视角。

D0B95B9F-1E01-42c1-A930-529FA38E4333.png

  三、“三维”转换指导下的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解 说词英译

  在生态翻译学理论的指导下,博物馆展品英译 所应遵循的翻译原则为信息明确、语言简练、语法规范,结合异化与归化的翻译策略 。翻译根据解说 目的可适当通过音译和添加注释,部分内容可灵活 运用改译甚至创译 。翻译技巧可通过增译的方式 丰富必要文化背景知识,采用转换的方式减少或消 除中英语言形式和思维差异[2]。生态翻译学倡导 “ 翻译即文本移植”,即文本移植所关注的是原语和 译语系统中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维”生态环 境里的文本移植 。作者数次实地参观景德镇陶瓷 工业遗产博物馆,研读博物馆内中英文解说词,从 生态翻译学视角,分析有待完善的译文,并提供修 改意见,以期最大限度地还原解说词的意境,为景 德镇陶瓷工 业 遗 产 博 物 馆 后 期 建 设 和 完 善 提 供 参考。

  (一)语言维改译

  语言维侧重语言的微观属性,强调译者对句法 结构、语法和篇章等语言结构和形式的适应性转 换,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熟悉英汉两种语言的特 点,使译文符合英语语言的词法、句法和语法规则。 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内解说词英译中语言层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译文词序不当,导致游客理解出现偏差 例 1:

  原文:窑柴

  以油脂含量高的松木为柴窑专用燃料,一般锯 成 7.2 寸长 5 寸厚的段状 。产地主要分布在浮梁县 东南西北部及鄱阳、乐平、余干、万年、婺源、祁门 等地。

  译文:Wood-fired kiln

  U sing the pine with high content of oil as the spe⁃ cial fuel for firewood kiln ,generally was sawed into segments ,which the length is 7.2 inch and the thick ⁃ ness is 5 inch.P roducing area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west and southeast of Fuliang county and Poy⁃ ang ,Leping ,Wannian ,Wuyuan ,Qimen as well as other places.

  “ 窑柴”是指烧窑时的木材燃料,“wood -fired kiln”指的是用木材作为燃料的一种窑,词序不当,读者就会出现误解;译文中“U sing the pine with high content of oil as the special fuel for firewood kiln ,gen⁃ erally was sawed into segments ,which the length is 7.2 inch and the thickness is 5 inch.”这一句没有主语,不符合英语的语法规则;“ 浮梁县东南西北部 ”指是“浮梁全域”,翻译时不用强调“东南西北。”

       改译:Kiln-wood Pine wood with high oil content is used as special fuel for firewood kiln ,generally sawed into 7.2 inches long and 5 inches thick segments.P roducing area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in the whole area of Fuliang County and P oyang , Leping , Yugan , Wanian , Wuyuan ,Qimen and other places.

  2.选词不当,不符合英语的表达规则。

  例2:

  原文:槎柴

  简称槎,也称茅柴 。是槎窑烧坯成瓷的燃料。 以多年生蕨类狼萁为主,还包括巴茅草、小灌木丛 以及藤本植物等 。其中以槭树为好。

  译文:Raft firewood

  It is referred as“ raft”,also named as“ cogongrass firewood”.It is the fuel to burn the raft kiln into ceramic.It is given priority to with perennial ferns ,wolf broom ,also contains the thatch ,undershrub ,and fujiki plants ,among them the maple is better.

    “ 烧坯成瓷”中“坯”应翻译为“ceramic body”; “ 以多年生蕨类狼萁为主”不是“优先”,翻译时应选 用“be mainly composed of”;“其中以槭树为好”,是 三者或三者以上的比较,在英语表达中应使用最 高级。

  改译:Raft firewood It is referred to as“ raft”,also known as“ cogon⁃ grass firewood”.It is the fuel for burning ceramic body into porcelain at Firewood Kiln.It is mainly composed of perennial ferns ,but also includes grass ,small shrub s and vine plants.Among them ,maple tree is the best.

  翻译时应从语言形式层面做到忠实于原文,恰 当选词择句,采用符合英文习惯的表达方式,避免 出现语法、拼写等错误,翻译出符合读者期待的译 文[3]。在改译的文本中进行的词序和选词的适应 性转换,尊重英语词法、句法语法严谨的表达习惯, 准确地传递了解说词原文的信息。

  (二)文化维改译

  文化维的适应性转换要求译者关注原语文化生态和译语文化生态之间存在的差异,译者不仅需 要注重原语的语言转换,还需要适应该语言所属的 整个文化系统—即文化生态,并在翻译过程中, 克服文化障碍,实现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4]。误解 陶瓷行业生态文化与术语,不熟悉事件发生的时代 背景,影响英译呈现与接受。

  例3:

  原文:上镇、合营、入社、扫盲、柴改煤、挑窑柴、 修马路、伙食团、转国营等等,是许多老一辈镇巴佬 对这一时期的共同记忆,并留有许多感人故事。

  译文:Town ,j oint venture ,in agency ,literacy ,wood coal instead ,pick kiln firewood ,road repair,mess ,turn state ,etc is many of the older generation of Zhenba guy on this periods ,and left many moving sto⁃ries.

  翻译时应熟悉当时社会的历史背景和陶瓷行 业的术语 。首先,“上镇”指的景德镇周边地区的鄱 阳、余干、抚州、都昌等地的陶瓷工人北上景德镇谋 生,简称“上镇”;“ 挑窑柴”中的“ 挑”不应理解为 “ 挑选”,应理解为“肩挑”;“修马路”中的“修”不是 指“维修”应理解为“兴修”;“伙食团”指的是“食 堂”。解读文本的本意,把握事件的历史意蕴,在准 确理解汉语文化内涵和精髓的基础上,进行语际交 际的转换,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接受。

  改译:Working in Town ,running in j oint venture ,j oining in cooperatives ,wiping out illiteracy ,replacing firewood with coal ,carrying kiln - wood ,building roads , establishing plant canteens , nationalizing porcelain factories ,etc.Were the common memories of many older generation of city guys to this period , which left many touching stories.

  例4:

  原文:合同文本和简易的职工住房,突出情景 再造,诠释了厂和职工的关系 。第二职业、评工资、 分房子等是当时陶瓷工人的热门话题。

  译文:Staff residence and contracts would tell you workers housing condition.Hot topics of workers were payment and housing allotment system back to the time.

  此处解说中的“第二职业、评工资、分房子”,都 具有浓厚的时代背景,译者深刻理解原文内涵同时,既要遵从约定俗成的英译表达,也要试图找到 英语中文化对等的词语。

AAA67467-876D-425c-8349-D935B6CCE908.png

  从文化维角度看,英译应注意两方面问题:一 方面,译者应主动了解博物馆的历史文化背景,从 生态翻译学中的文化维视角出发,尽量减少文化差 异而造成的文化误解,使外国游客能全面地了解景 区及其背后的文化,提升文化传播效果,助力讲好 中国故事;另一方面,博物馆管理部门也应加强宣 传、教育及管理,引导译者全面了解景区的文化背 景,提供译者景区早前的英译资料,为译者准确规 范地对解说词英译提供便利,同时要严格校对,以 提高博物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使博物馆向游客传 播好中国声音。

  (三)交际维改译

  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指的 是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传递之外, 从交际层面做适应性选择,既关注译语系统是否实 现将原语系统的总体交际意图传递给译文读者,又 关注原语系统里包括原文语言/文化形式和语言/ 文化内涵的交际意图是否传递给了读者 。交际意 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以传递信息和促进交流为中 心,强调交际意图的实现,追求原文和译文的交际 生态能够得到最佳的维护和保持[1]。

  例5:

  原文:经过“六五”“七五”时期技术改造,陶瓷 工业物质技术基础水平得到提高,基本实现了生产 成线、厂房成片的格局。

  译文:After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 Six Five ”and“ Seven Five ”period ,the basic level of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of the ceramic industry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lines and factories has been basically realized.

  此处解说词中的“六五”“七五”时期是指中华 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从 1981 ~ 1985、1986~ 1990 年制定的两个“五年计划”,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不能 简单地翻译为“Six Five”“Seven Five”,为了能让外 国参观者理解原文,此处应适当地增译以满足交际 意图 。“生产成线、厂房成片”是典型的汉语言中的 四字格特征,翻译时应侧重内涵的准确传达。

  改译:After the technologic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The Sixth Five-Year Plan( from 1981 ~ 1985)”and“ The Seventh Five -Year Plan( from 1986 ~ 1990)”period ,the basic level of material and technology in the ceramic industry has been improved ,and the structure of production lines and plants concentration has been basically realized.

  翻译实质上是依托语言,实现一种文化向另一 种文化的转化、阐释和再现的跨文化交际行为 。在 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忠于实际交际目的,灵活处理 和取舍原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译出满足交际意 图、易于外国游客接受的译文[3]。

  四、结语

  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范式,在生态翻译学 的翻译方法为“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之 下,深入分析景德镇陶瓷工业遗产博物馆解说词英 译中不当的实例,在“三维”即“语言维、文化维、交 际维”之间不断适应和选择,并提出相应的改译意 见 。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尽可能贴合国外游客的 审美与期待 。研究发现,生态翻译学理论可操作性 强,对陶瓷类博物馆解说词英译实践具有指导意 义,助力优秀陶瓷文化完美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构建与诠释[ M].北京: 商务印书馆,2013.

  [2]王国维.生态翻译学视域下宜昌市博物馆展品英译策略研究[ J].海外英语,2003(3):53-55.

  [3]胡素芳.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浙江旅游景区牌示英译研究[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03(6):91-93.

  [4]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 M].武汉:湖北教 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