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浅析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应用论文

14

2024-03-15 14:35:16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典籍的外译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沈复的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中融入了 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

  摘 要:在全球化浪潮下,中国典籍的外译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沈复的自传体小说《浮生六记》中融入了 丰富的中国文化元素,描绘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面貌 。文章选取林语堂翻译的《浮生六记》作为研究对象,旨在 探讨归化和异化两种翻译策略在字词、句式和文风等方面的运用,以期对提高中国典籍的英译质量产生启发性的意义,促进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传播。

  关键词:《浮生六记》;归化;异化;典籍翻译

  Abstract: Under the wave of globalization , the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s faces both opportunities and chal⁃ lenges. Shen Fu's autobiographical novel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incorporates rich elements of Chinese culture and depicts the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time. This paper selects Lin Yutang's translation of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 aiming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strategies in terms of vocabulary , sentence structure , and writing style. The study intends to provide inspiring insight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Chinese classics and promoting the dissemination of Chinese culture internationally.

  Key words: Six Records of a Floating Life; domestication; foreignization; translation of classics

  一、引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留下了众多经典著作,典 籍翻译有助于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1] 。在翻译过 程中,“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扮演重要角 色 [2] 。深入探讨这两种翻译策略在现有译本中的 应用,有 助 于 进 一 步 指 导 中 国 典 籍 英 译 的 翻 译实践。

  二、《浮生六记》译本及译员介绍

  《浮生六记》全书共分为六个篇章,描述了沈复从童年到成年的不同阶段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 思考[3] 。《浮生六记》以其独特的叙述风格、深邃的 思想内容和真实的情感表达[4] , 被誉为中国散文的 巅峰之作,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视为中国古代散文的经典之一。

  林语堂( 1895 ~ 1976) 出生在福建省龙溪县,曾 在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留学或工作,对西方语言 和文化有深入的了解 。林语堂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卓越的才华在英译和汉译英方面都有杰出的成就(。林语堂的翻译作品以准确性、流畅性和传达原作精神的能力而闻名[1.对推广中国文学和文化的国际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他的翻译和写作成就为中国文学界树立了榜样,促进了中西文化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B21E5159-3AAA-43b2-B701-DCA7E6A0BD9D.png

  三、归化与异化策略的研究与分歧

  异化和归化是翻译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由俄国文学理论家弗拉基米尔·普罗普(Vladimir Propp)和俄国文化学者罗曼·雅各布森(Roman Jakobson)提出。

  异化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保留源语言的文化和语言特征,尽可能地保持原文的风格和形式。翻译者将读者引入原文的文化背景和语言环境,让读者感受到原文的独特之处。异化翻译更加注重原文的风格、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尽量不对原文进行改动或适应目标语言的语言和文化。归化指的是将源语文化和表达方式转化为目标语文化中更为习惯、自然的形式。翻译者在归化策略下追求目标语读者的易读性和亲近感,试图使翻译文本在目标文化中更流畅自然,尽量减少对源语文化的痕迹 。这种策略注重目标语的接受和理解,以便更好地传达源语文本的含义和信息。

  归化与异化的争议主要在于如何平衡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差异 。一方面,支持归化策略的观点认为,翻译的目的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译文,因此应将源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文化特色调整到目标语言的习惯和文化中 。他们认为,翻译应该注重传达作品的意义和思想,而不是过于保留原作的形式和风格 。归化策略被视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的有效手段 。另一方面,支持异化策略的观点认为,翻译应尽可能保留原作的独特性和文化特色,使译文能够传达源语言的风味和风格 。他们主张翻译应该尊重原作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不过度修改译文,以保持原作的原汁原味[7] 。

  总的来说,归化与异化策略的研究与分歧是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议题。在实践中,翻译者在实践中需要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和灵活性,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决策,以实现最佳的翻译效果。

E532CBF3-9D86-41c4-BD51-A1EDE8BB4838.png

  四、归化与异化策略在《浮生六记》英译本中的应用

  张浮生六记》作为一部中国文化的经典著作,在翻译过程中存在着许多归化或异化的选择。文章拟对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字词、句式、文风三个层面的具体运用进行探讨,并通过翻译实例来深入了解译作,重点考察归化和异化策略在具体语境中的应用,探究译者对归化和异化的把握程度。

  (一)字词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翻译者需要选择适当的词汇来表达源语言的含义和意思。林译本与其他版本在习语、宗教文化词和亲属词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例1:

  芸的堂妹

  The daughter of another maternal uncle of mine

  表兄

  the son of my paternal aunt

  舅

  maternal uncle

  例2:

  原文:公与范爷嫡郎舅耶[?

  译文: Is Mrs. Fan real ly your own sister by the same mother?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堂表亲、伯叔舅的表达,通常会翻译为cousin及uncle"1.由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在翻译亲属关系的时候,林语堂先生立足中国文化,采用异化的策略,注重细节和准确性,在翻译过程中倾向于指明亲戚间的具体关系。力求让读者理解原文中的亲属关系,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家族观念、宗族制度以及重视亲情和家庭责任的价值观。

  例3:

  原文:芸没后,忆和靖“妻梅子鹤”语,自号梅逸[8]。

  译文:After Yun's death ,I thought of the poet Lin Hoching:who“ took the plum trees for his wives and a stork for his son.” And I called myself“ M eiyi ”, meaning“ one bereaved of the plum tree.”

  分析:涉及文化差异的部分,林语堂先生保留 了原文中的“和靖”和“梅逸”的语音特色 。在译文 中,对“和靖”的翻译,译者解释说明“诗人”和姓名 的信息,同时还解释了“梅逸”的具体含义 。他采用 了异化的策略,既保留了源文本中的中国特色词 汇,又通过归化手段增加了补充说明,帮助译入语 受众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文化内涵,避免了生涩难懂 和阅读障碍的问题 。由此可见,林语堂在处理文化 差异时,兼顾读者的需求,同时又保持与原文的一致性,既保留了原文的意义,又增添了阅读的乐趣。

  (二)句式

  句式指的是句子中词语、短语和从句的排列方 式,在传达意义、强调特定元素和创造连贯信息流 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在研究《浮生六记》的翻译过 程中,分析译文中的句式运用可以洞察译者的翻译方法和选择。

  例4: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 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8]。

  译文:I remember that when I was a child ,I could stare at the sun with wide open eyes ,I could see the tiniest objects ,and loved to ob serve the fine grains and patterns of small things ,from which I derived a romantic unworldly pleasure.

  分析:英语和汉语在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上, 英语句子通常以主谓宾结构为基础,主要侧重于表 达名词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名词和介词进行连接。 而汉语句子则更加注重动词的使用,通过动词来表 达动作和行为,具有灵活的结构 。对比原文和译 文,译文将中文中省略的主语还原,并列句式“ Icould”复原了“ 明察秋毫”隐含的并列结构,再现了源语中作者的自豪之情 。翻译的首要原则是忠实 于原文的意义,而不是简单地追求词语的逐字翻 译 。确保传达原文的意义和篇章含义是翻译过程 中的核心任务 。因此,译者采用归化策略省译了 “ 一见 ……必定 ……”这一关联词,将其处理为“热 爱 ……”,并且用定语从句顺承“故”这一概念,使得 源文本通顺流畅,句式也更为自然凝练 。总体上译 文采用归化的方法,行文贴近中文的原语结构,丰富目的语的表达。

  (三)文风

  句子的文风是指句子在表达上所展示的特定 风格或风格倾向 。不同的文风可以通过语言的选 择、句法结构、修辞手法、情感色彩等方面来体现。 在翻译过程中,理解原文的文风至关重要 。译员需 要深入分析原文的语言特点、修辞手法、句法结构等以把握原文的文风倾向。

  例5:

  原文: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8]。

  译 文:Of a slender figure ,she had drooping shoulders and a rather long neck ,slim but not to the point of being skinny.Her eyebrows were arched and in her eyes there was a look of quick intelligence and soft refinement.

  分析:这句话是对芸形体的描述,文风上尽显 女主人的纤瘦之美[9]。本句原文的四字格在表达 出特定的外貌特征的同时,与其他形容词之间存在 着内在的逻辑关系,构成了一个整体的描写 。林语 堂将四字格进行整合,提取“瘦”这一关键词,将四 个分句处理为两个完整句 。林氏对其间关系的处 理则非常地道,在句型选择上采用异化策略,基本 遵循中文的语序,在“顾盼神飞”一词中形容神采奕 奕,眉宇间焕发着精气神,译者采取了归化的方式, 用“quick intelligence and soft refinement”道出了 一 丝灵气和温婉,完美再现了原文的语言美,让读者对芸的外貌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因此,这里强调芸外形上的美感,更好地传达了中国式女性的形象,采用异化与归化结合的方式较为合适。

  五、结语

  综上所述,《浮生六记》的林译本主要采取异化 的翻译策略,同时辅之以归化策略,在用词、句式和 文风上做到了较好的对等[10] 。因此,在读者的接受 程度上,应以“异化”为主,但不能忽视“归化”的基 本功能[11] , 以使英语读者能够接受的形式传达中国 特有的文化内涵,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过度归化”和“ 过度异化”[12] 。

  在把握归化和异化的程度时,译者需要综合考 虑多种因素[13] 。首先,译者需要理解作品的性质和 作者的意图,以准确传达原作的核心思想和情感。 其次,译者需要根据目标读者的背景和知识水平来 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 。最后,在翻译过程中要保持 对作品的尊重和忠诚,并力求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以提高中国文学的国际传播能力。

  总之,翻译文学作品是 一 项复杂而艰巨的任 务,需要译者全面考虑归化和异化的策略[14] , 并结 合作品性质、作者意图和读者文化背景等多个因素 进行权衡 。只有在恰当的平衡下,才能真正实现中 国文学的国际传播目标,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 1] Venuti L. 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 [ M] .London & New York : Routledge , 1995.

  [2] 董秀静.论中国典籍英译的基本策略—以《红楼梦》英译本为例[ J] .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 36(3) : 111 - 115 , 136.

  [3] 傅伟锋.从归化到杂合化—《飘》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D] .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7.

  [4] 全莎沙.林语堂英译《 浮生六记》中的文化自信研究[ J] . 海外英语,2020(5) : 132- 133.

  [5] 龚鸣.生态翻译学视角下《 浮生六记》林语堂译本中的三维转换探析[ J] . 作家天地,2023( 4) :96-98.

  [6] 王鉴莺.林语堂的文化态度及其在译作《浮生六记》中的反映[ D]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

  [7] 刘慧,周淑莉.解构主义翻译思想译者主体性探析—以林语堂英译《 浮生六记》为例[ J] . 英语教师,2022 ,22(2) :56-58.

  [8] 罗选民.论文化/语言层面的异化/归化翻译[ J] . 外语学刊,2004(1) : 102- 106 , 112.

  [9] 沈复.浮生六记[ M] . 林语堂,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10] 陈 林,龙 利.译 者 惯 习 结 构 化 问 题 探讨—以林语堂翻译《 浮生六记》为例[ J] .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 ,22(2) :4954.

  [11] 赵玉蓉.林语堂《浮生六记》英译本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得失[ J] . 海外英语,2023(8) : 8- 10.

  [12] 孙致礼.中国的文学翻译:从归化趋向异化[ J] . 中国翻译,2002(1) : 39-43.

  [13] 周永堃.归化异化在跨文化翻译中的选择与运用—以《红楼梦》和《生死疲劳》为例[ J] .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 18(1) :97- 102.

  [14] 许宗瑞,胡小兵.《浮生六记》英文译介研究—基于翻译动机视角[ J] .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2 ,41(7) :77-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