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英语课堂中师生交流出现的问题的探讨论文

2024-03-12 15:38:2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成功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应该具备三 个要素:投入、学习与运用。 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与参与 。师生交流方式决定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摘 要: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表明,成功的英语教学实践活动应该具备三 个要素:投入、学习与运用。 这一切都离不开学生的配合与参与 。师生交流方式决定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英语语言学习 者必须有机会输出语言,才能使语言的准确性和流利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事实上,在现有的英语教学活 动中,学生往往缺乏主动性,课堂活动中教师自问自答,学生觉得课堂上收效甚微 。笔者通过近五年对教师和 学生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课堂参与情况与教师授课模式和师生交流方式有很大关系 。研究结果表 明,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关键词:大学英语;师生交流;英语教学
Abstract: C ollege E 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show that a successful E nglish teaching practice should have three elements: input ,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All of these are inseparable from the cooperation and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The communication mod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determines the enthusiasm and initiative of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classroom. E nglish language learners must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output the language to improve its accuracy and fluency to a certain extent. In fact , in the existing English teaching activities , students of⁃ ten lack initiative. In the classroom activities , teachers ask and answer by themselves , and students feel classroom teaching ineffective. Through the interview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the past five years ,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classroom particip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 lot to do with the teaching mode of teachers and the communication mode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eachers should fully mobilize students' subjective initiative to help students develop good language learning habits.
Key words: college E nglish;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E nglish teaching
一、引言
在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 合作方式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成败 。长期以来,在传 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学形式以教师教授为主,英语 课堂缺乏创新性和有效性,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交 流,导致教师全力引导课堂进度及提升教学效果的初衷,与学生的接受程度及实际教学质量出现不一 致的现状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潜能并 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 。笔者认为教师的教学 活动本质上是一种激发学生潜在能力和学习兴趣 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提出 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者参与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有意义的课堂互动后,推动和激发自身的语言能力和学习动力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创造活泼自由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但由于部分教师欠缺教学理论知识以及对英语作为一种社会交流工具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因而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出现诸多问题 。这些问题最终导致了学生不积极回答问题的压抑的英语课堂气氛,因而学生在课堂上缺乏主观能动性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文章将从教学法、教师课堂使用的语言代码来阐述英语教学师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策略与方法。
二、课堂上师生交流出现问题的原因
(一)填鸭式英语教学
目前大多数英语课堂还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十分沉闷 。教师全力以赴地按进度授课,学生则及时认真地完成笔记记录 。课堂短暂的提问环节,学生不能充分有效地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也会因为课堂进度,在学生未结束讨论时就自行总结问答,久而久之,课堂互动愈发形式主义,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旨在将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最后的实际教学成效和期待的截然相反。
李同学在访谈中这样描述自己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心情:老师突然叫我的名字时,我心跳加速,我快速镇定下来,站起来准备回答问题,但老师等不及了,自己说出了答案,然后老师叫我坐下,我觉得很沮丧 。我认为老师应该给我点时间整理思路回答问题。
王同学在评价课堂问答环节时说:老师总是在鼓励我们课堂上提问题,一次在课上我提一个不太懂的问题的时候,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这个问题已经在课堂上讲过很多遍了,让我复习一下以前的笔记 。我当时特别尴尬觉得自己很傻,心理压力很大,老师一定认为我没有认真听讲,理解力差甚至是接受能力不强 。老师当时看我的眼神是有一丝责怪的,我觉得以后不会在课堂上当着大家的面提问题了,以后如果有问题我会课下问,这样提出自己未经深思熟虑的问题的时候就不会紧张。
大多数学生觉得课堂沉闷的现象是教师课堂上控制课堂讨论内容导致的 。认为教师过度控制课堂的话语权不给学生发言机会和思考时间 。笔 者认为国内英语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教师话语 往往占 70%~90% 的时间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参与 以及发表见解的机会很少,学生的“ 学”和教师的 “ 教”之间缺乏交流,对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造 成一定的影响 。这种死板的课堂交流形式及内容 与现实生活中遇到的语言交流相差甚远,学生的学 习热情逐渐消退 。此外,学生回答问题之前需要对 其表述的内容进行构思、梳理提炼和矫正,这需要 一定的时间,所以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需要给学生 足够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索 。完全 拘泥于 教 材,使 用 填 鸭 式 教 学 方 式 的 做 法 应 该 摒弃。
教育部在北京召开的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 校本科教学会议中指出,英语教学一定要有创新。 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另 一方面,要改进英语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一 定要强调跨文化交际交流的重要性,注重能力培 养 。笔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使学生用所学的语 言讲述和回忆他们的学习思考过程有助于加强记 忆力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语言教学中尤为 重要[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与学生交往互 动,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教师课堂教授的知 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 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觉性,引导学 生提出质疑,使学生的语言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 高效、主动的交际过程。
(二)限制代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被多次使用
限制代码和扩展代码是英国社会学家伯恩斯 坦提出的 。他指出,下层社会的人们经常使用限制 代码 。限制代码的特点是单一、压缩性强,并缺少 具体性和准确性 。频繁使用限制代码阻碍了进一 步的人际交流 。延伸代码具有灵活和准确并可表 达多层意义等特点 。使用扩展代码可根据具体情 境表达准确的意思,使对方知道如何反应,从而起 到扩展语言交流的作用。
伯恩斯坦在研究中给出了使用两种代码的典 型例子 。在嘈杂的环境中,一位使用限制代码接电 话的母亲会对孩子说:“B e quiet!”或“Shut up!”,而使用延伸代码或拓展代码的母亲会说:“Would you keep quiet a minute? I want to talk on the phone.”传 统英语课程教学理论将语言看成工具,把教育对象 看作物体,把教学过程看作特殊的认识过程,忽略 了文化背景和环境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作用[2]。 我国的外语课程过度强化语言的工具性,缺乏文化 主体精神、自律意识及批判与反思性思路 。课程很 少传递文化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并且现有的外语教 科书大多不能有效地将教师与学生的个人经验、价 值取向和知识观念,尤其是不能将文化和哲学思想 融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和课程的构建 不能体现大学阶段教育目标的要求 。在这种情况 下,由于教材和社会的需要脱节,学生学不到由语 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语言规则和交际规 则转化能力以及文化适应能力所组成的跨文化交 际能力 。在传统的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被看作权 威,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多次使用限制代码发出指 令,那么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被凸显。
在访谈中,一位张同学对笔者说:老师讲到一 个词,我当时问了一下这个词和以前讲的一个词有 什么区别,老师当时让我等他讲完,我一直等到下 课他也没讲,我觉得自己的问题不被尊重 。以后遇 到问题我都自己研究 。笔者认为,学生在抛出问题 的时候如果教师置之不理,不做解释,会失去师生 交流的一个好契机 。久而久之,学生会对教师的能 力产生怀疑,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笔者认为应 该提倡课堂现场讨论以及课堂现场辩论,教师应该 平等地和学生进行口语互动以及对话,营造愉快轻 松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活动是创造性的,英语课堂教学贵在 因材施教,但在当前的大学传统课堂教学中,因材 施教难以实施 。当今的大学课堂都是大班教学,在 笔者近五年的师生访谈中,近 90% 的大学教师认为 大班教学无法实施因材施教,大班教学是造成课堂 气氛沉闷的主要原因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师是 学生的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语言教学过程 就是师生交流的过程 。王同学认为在英语课堂教 学中愉快和轻松的气氛能鼓励谈话和交流,在访谈 中他这样说:轮到我进行课堂演讲时,我准备了一 段喜剧脱口秀,上听力课的教室太大,我声音小,我 选择在上读写课的小教室做,小教室气氛活跃轻松一点,老师和同学们愿意提问题,我喜欢这种互动; 如果在语音课讲,我觉得大家可能随便听听,也不 为所动,那我讲的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现阶段英语 课堂上师生交流少,教师地位凸显,学生作为学校 主体的地位被弱化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语言的学 习过程是以语言为载体的文化交流过程,教学过程 中学生地位必须凸显 。笔者认为英语课堂必须以 学生为中心,学生的学习潜能应该得到发掘。
三、促进课堂上师生交流的策略
(一)改进课程模式
在英语的日常应用和交流中,学生英语语言的 实际应用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的教学模式中, 教师一人在讲台上授课,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学 习信息,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效果差,而且 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添加一些“做 ” 的元素,教师可以引导多做一些基于实际的翻译和 交流,如日常生活交流、模拟联合国以及英文辩论 等活动以加强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在应对生活以 及工作事件中所表达出来的快速反应能力 。多年 来,中国高校英语课堂非常重视语言规则的测试和 语法的操练,而忽略了培养学习者创造性思维和独 立思考的能力[3]。笔者在对 196 名大学本科一 年 级学生对英语课堂希望提高的技能的调查研究表 明,超过 90% 的学生希望自己在英语课堂上提高口 语能力,希望通过课堂交流提高自信和文化交际能 力 。大学英语课堂中有大量的阅读,这些阅读材料 包含非常多的信息,可以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 理性思维,所以在英语课堂中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创 造性思维以及对生活的反思能力,英语课堂教学应 该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教师是辅助者和引导者。 在当今的英语课堂中课堂模式的改变迫在眉睫。 在传统教学中,知识信息教授是单向的,沟通方式 比较统一,交流方法过时,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上 的学习知识,不敢质疑提问,也不敢发言及更正。 长此以往,英语课堂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 分发挥。
(二)丰富教学内容
当前英语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材料,课 程的教学内容非常单调,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教师 可以最大限度地结合所处的环境和特点来创设一 些独特新颖的课程进行教学[4]。课程表现出来的特点一定是适合本土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文化特 点并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 。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加 入一些本土化实践的英语交流元素和实践训练,并 加强课程的适应性与应用性 。 目前,大学英语教材 陈旧,教材收录的内容单调,大多是语言词汇和语 法操练的练习 。英语课堂中应加入大量的对国际 事件回顾和对历史事件反思的阅读资料,学生在阅 读中应该学会归纳总结分析和理性思考,通过对大 量国际事件的反思和讨论来提高判断能力和批判 性思维 。另外,教材编写应该收录大量的新闻采访 和国际事件讨论,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能够有感而 发,而不是使用单调的简单句和没有逻辑衔接的段 落来组织自己的思维[5] 。在英语课上教师应该鼓 励学生中途打断教师的讲授,积极大胆地提出问 题 。在某些电视综艺节目中,人们经常会看到主持 人和嘉宾在激烈的讨论情况下会不断打断对方讲 话 。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在积极思考,他们的讲 话经常被打断,参与者的想法发生强烈冲突的沟通 方式是一种良性互动 。这种互动应该在英语课堂 上被提倡,应该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英语课堂应融合多媒体技术
现代技术的快速发展对课堂教学工作带来了 很多便利及帮助,促进教学效率得到了有效的突 破 。多媒体技术是教学实践中广泛使用的现代技 术之一,通过多媒体技术,学生可以选择更多适合 自己学习能力有效提升的学习方法 。教师在教学 中融入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根据自身的特 点,自主有效地进行学习训练,同时,多媒体资源的 广泛应用可以扩大学生知识学习的深度和词汇量 积累的广度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思维立体式的教 学方式,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体会到轻松、愉快立 体式体验学习是传统教学无法给予和实现的 。以 多媒体技术辅助的随机多变的考核方式更加注重 学生实际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的能力既有口译能 力,也有笔试能力,实际应用知识和口语听力考试 可以对学生掌握的知识程度进行考核 。课堂上教师应结合实际情况运用多媒体技术和手段,全方位 地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学习成果,增 加学生学习语言的自信心。
四、结语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逐 步掌握英语技能和知识的过程,也是拓宽视野、了 解文化、提高综合人文素养的过程 。在英语教学中 仅学习词汇和语法是远远不够的,学生需要学会如 何运用这些知识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笔者认 为,英语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围绕教学目标 的一个交流和对话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 参与和反馈非常重要 。教师应该给学生在课堂上 表现的机会,要鼓励学生发言提问,课堂教学是通 过师生的思维碰撞而实现教学相长的 。二十世纪 以来,中国与世界联系日趋紧密,相应的需要大批 具有能用英语进行良好沟通和交际的人才 。大学 英语课堂中有大量的阅读实践,这些阅读材料能传 递多方面的信息,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判断和理性思 维,所以在英语课堂中加强师生思想和语言的交流 至关重要 。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 学生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建构合理的英语学习逻 辑、良好的语言习惯和健康自信的学习心理。
参考文献:
[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工作组.大学英 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 Nick B ridger. P 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 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 P rentice Hall ,2018.
[3] 林清书.关于教学语言互动的两个问题[ J] .修辞学习,2005(1) : 37-39.
[4] 张琳琳.中华传统文化在“ 大学英语”课程中的植入—以雨课堂为载体的实践[ J] . 魅力中国,2019(23) : 163- 164.
[5] 朱艳.建构主义理论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J] .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19) : 1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