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语的汉英翻译研究论文

2024-03-06 15:18:51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公示语是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外译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国际化形象,起着重 要的作用。本研究搜集了大量公示语的实例
摘 要 : 公示语是对外交流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其外译展现了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国际化形象,起着重 要的作用。本研究搜集了大量公示语的实例,对公共场所中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拼写错误、语法错误、机 械式翻译等语言错误以及中式英语等语用失误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公示语翻译可以使用借译、增译、省译、 创造性翻译甚至不译等策略。
关键词 : 公示语;翻译问题 ; 翻译策略
Abstract : Public signs are an indispensable tool in communication,and their transl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howing the degree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image of a city.This study collects a large number of examples of C-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and finds that the linguistic errors such as spelling and grammatic errors ,mechanical translation and pragmatic failures such as Chinglish are the common problems.It points out that strategies such as bor- rowing,amplification,omitting,creative translation,or non-translation can be employed in the translation of public signs.
Key words : public signs ; translation problems ; 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一、引言
随着中国与世界他国的交流日益密切,中英文 对照的公示语在我国随处可见,它们发挥着告知、 提示、限制、强制等功能,传递着重要的信息。公示 语的翻译质量不仅反映了城市的对外开放程度,也 影响着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进一步交流。
中文公示语和英文公示语都具有简洁有力、一 目了然的特点,但是语言文化的差异也使这两种公 示语的表现内容和形式不尽相同,公示语的翻译绝 不是简单的字字对译。在我国,公示语的翻译起步 较晚,缺乏一定的标准和体系,错误的、不规范的英 文公示语频出,给外国友人带来了许多不便,也影 响了中国的形象。文章将探讨分析公示语英译中 常见的错误,并尝试提出解决办法。
二、公示语的功能
功能语言学家指出,满足功能是评判翻译最重 要的标准。作为信息型文本,成功的译本就是能在 目标公众中起到相同的功能。译者翻译公示语,首 先要了解其主要的功能。
( 一) 指示功能
指示性公示语旨在提供指示或引导,一般是名 词或名词性短语,如酒店前台的“问询台”、公共场 所的“洗手间”“停车场”等,起到了告知的作用。
( 二) 提示功能
提示性公示语旨在提醒,引起关注,语言简洁 有力,如: “小心地滑”“油漆未干”“谨防扒手”等。 指示性公示语和提示性公示语都没有约束或强迫 的意图,无需公众采取行动。
(三) 限制功能
限制性公示语以委婉的语气对人或其行为进 行限制。在中文语境下,为了照顾公众的感受,通 常会加上“请”以软化限制、约束的语气。 比如图书 馆里的“请保持安静”、公园的“请爱护草木”、动物 园里的“请勿喂食动物”等。
( 四) 强制功能
强制性公示语要求公众必须做或者不做某事。 这类公示语语言往往是命令性的,语气强硬、直白, 引人注目。例如 : 火车站里的“严禁携带危险品进 站”、网吧门前的“禁止未成年人进入”以及公共场 所的“禁止吸烟”等。
( 五) 环保功能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越来越敏锐地意识到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已成 为全球共识,环保公示语应运而生。环保公示语具 有呼唤功能,其语言具有一定的煽动性,如“提高环 保意识,守护碧水蓝天”“节能减排为家园,低碳环 保为明天”“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等,唤 起公众的环保意识。
三、公示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公示语虽然只有短短数字,翻译起来却并不简 单。在将中文公示语翻译成英文时,译者应该反复 问自己 : 译文是否准确、简明,是否符合西方用语习 惯? 是否能在目标公众中起到相同的作用? 由于 中西文化差异,误译时有出现。公示语翻译中出现 的错误可以分为两种 : 语言错误和语用失误。前者 主要是简单的拼写、语法错误等,后者则涵盖了文 化诸方面的问题。
( 一) 语言错误
公示语翻译里常见的语言错误包括 : 拼写错 误、拼音与英文混合使用、语法错误和机械的逐字 翻译。
1.拼写错误
拼写错误属于低级错误,但是却普遍存在,而且 往往与其他问题并存,如大、小写的错误使用。这些 错误也许是出于译者的粗心,也许是因为印刷原因, 如“地下停车场”的指示牌上赫然写着“Underground Porking”,将“parking”拼成“porking”(猪肉) ,外国友 人会不会以为到了地下屠宰场呢? 如果译者多花一 点时间在校对上,这样的错误就完全可以避免。
2.混合使用汉语拼音与英语
拼音与英文的混合也是常见问题,经常出现在指路牌上。 比如在某景区内有个指示牌上写着“黄 线内禁止停车,入园车辆请从大门进入”,下面对应 的英文是“Huang Xiannei the no parking”。“黄线 内”显然是“黄线范围内”,所以此处的翻译应该是 “No parking within the yellow line”,用拼音替代外国 人是无法理解的。
3.语法错误
语法错误主要是指单复数、冠词、短语结构等 使用错误。例如在一家服装店的试衣间里,墙上贴 着温馨的提示: “请管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中,译文 为“Please takes care of your own valuables”。 就本句 语法而言,“take”的单三形式违反了祈使句中要使 用动词原型的规则。
4.机械式逐字翻译
机械性的逐字翻译经常会让人啼笑皆非。 比 如教室外 的警戒语“绊脚石乃是进身之 阶”翻成 “The stumbling block is the step into the body”,取款 机旁 的“一 米 线 外”的提示牌子会翻译成“ one noodle outside”等。这种已经不能称之为翻译了,只 能说是不懂英语的人在照着字典或者是利用机器 翻译在完成任务。
( 二) 语用失误
语用失误是指无法理解对方的交际意图,是跨 文化交流失败的重要原因[1] 。语用失误主要是因 为译者缺乏对目标语文化的了解而使用了不恰当 的言辞或者是使用源语的文化观念去阐释目标语 文化。具体来说,语用失误主要包括中式英语、冗 长的翻译和礼貌原则的违背。
1.中式英语
中式英语主要是译者受到母语表达习惯的干 扰和影响,翻译出来的文本不符合目的语表达规范 或文化习惯[2],带有明显的汉语思维痕迹。译文在 语法上也许完全正确,但是却不符合目的语的表达 习惯,起不到交流的效果。例如将公园里常见的 “小草休息,请勿打扰”翻译成“Do not Disturb,Tiny Grass is Dreaming”,将地铁门上的“当心夹手”翻译 成“WARNING HANDS PINCHING”。 这种翻译的中 文痕迹十分明显,外国人也会觉得不知所云,并没 有起到警示的作用。上面两句可以翻成“No Tres- passing”和“Mind Your Fingers”。
2.冗长的翻译
公示语的提示或者警告功能决定了其行文风 格要直截了当,便于阅读和理解。一般湖边上都有禁止游泳的公示语,其中有一条是“水情复杂,请勿 游泳! ”,下面配的译文为“The water under the lake is complicated,please don’t swim in the lake! ”,撇去 其他错误不说,如此累赘的译文只会削弱警示效 果。事 实上,“Danger! No swimming! ”就可 以 了。 简洁明了,发挥了重要的警示功能。又如某公交车 上写有“黄色座椅为老幼病残孕专座”,下面一行是 其英文译文“Yellow Seats Reserved for Seniors ,the Aged,Children,the Sick and the Disabled,Pregnant women”。 这 段 冗 长 的 译 文 其 实 套 用 西 方 的 “courtesy seats”或者“priority seating”就可以了,言 简意赅,既能达到预期效果,又能让受让乘客感到 舒适。
3.礼貌级别的变化
因为中西文化的差别,两种语言的相同话语形 式在不同文化中却可能具有不同的礼貌级别。在 翻译时要考虑被提示对象的阅读心理与情感,避免 因为译文在礼貌问题上不对等而造成读者的不解 或是被轻慢感。
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以高度重视礼节而闻 名。这在标识语上也得到了体现,例如在限制性标 识语中也会非常礼貌地用上“请”字: “请勿随地吐 痰”(Don’t smoke,please) 、“请勿下河游泳”( Don’ t Swim in the River ,Please) 、“犬便 后,请 打 扫 ” (Please Clean Up After Your Pet) 、“请购票上车” (Please Buy Tickets) 等。这些“请”字要不要翻译出 来? 《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国家标准》里指 出这要根据指令内容、要求的强度来决定,而不是 根据中文中有无“请”字来决定。涉及人身安全等 重大事项的,不用“please”; 一般性的提醒事项,中 文中有“请”字的,可以使用“please”[3]。
在限制或者警示性标识语中用了温和的“请” 的同时,另一方面,有些中文一旦翻译成英语使用 者听来却相当不愉快。例如,将“闲人莫入”僵硬地 翻译成“Strangers are forbidden”,这对西方人来说就 非常不友好。王银泉[4] 曾以旅店须知翻译为例说 明中英文在礼貌程度上的差异: “旅客登记时,须凭 足以证明本人身份的有效证件,并说明住宿原因”, 译文为“Guests are requested to show their own valid papers to prove their identities and to tell the reason for lodging when they check in at the hotel”。 人们习以 为常的中文译后显得高高在上,毫不顾及他人的尊 严和隐私,十分刺耳。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礼貌用语,翻译公示语 时应考虑对等的接受程度。
四、公示语翻译策略
评判公示语的翻译得当与否,取决于译文是否 也同样发挥着告知、提示、限制、强制等功能。如果 在英语国家可以找到对等的公示语则可以直接借 用,如果没有,就需要考虑目标读者的接受情况而 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
( 一) 借用
借用就是指使用另一种语言中的单词、短语或 观点来进行翻译的方法。尽管世界各地的历史和 文化背景不同,但人们在情感以及行为准则上还是 有很多共通之处的。 因此,大量的词汇可以供参考 借用,既可以减少翻译错误,又可以使目标语读者 轻松理解。例如,“Caution! Wet Floor”表示“小心 地滑”,“Staff Only ”表 示“闲 人 莫 入”,“Left Luggage”表示“行李寄存处”,“New Arrival”表示 “新款上市”,“Mind Your Head”表示“小心碰头” 等。又如 : 英语中的“long-standing shop”指的是有 着悠久历史 的商店,也可以借来翻译“中华老字 号”。
( 二) 增译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 都有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许多在中国很好理解 的公示语如果不进行适当的增译,可能会造成目标 语读者理解困难。 因此,在翻译这些标识语时,有 必要打破汉语模式,并在英译中添加相关信息。增 译就是指在准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在翻译中提供 必要的信息,使其意义准确,且符合目标语语言习 惯。例如: “安居工程”,如果仅仅按照字面意思翻 译成“Housing Projects”就失去其帮助弱势群体的内 涵,所以应该适当地增加必要信息以完整诠释安居 工程的意思,将其译成“Housing Projects for Low-in- come Families”,即 : 为低收入家庭而设立的住房 项目。
此外,汉语属于意合语言,句与句之间靠内在 的逻辑衔接,而英语属于形合语言,句与句之间靠 衔接词显性连接,大量使用各种连词、代词、介词 等。例如,“请购票上车”就要翻译成“Please buy your tickets before you travel”,增加了“before”一词 表示先购票再乘车的先后时间关系。如果涉及属 于某人或与某人有关的东西,则必须在前面加上物 主代 词,例 如“犬 便 后,请 打 扫”的 正 确 译 文 是“Clean up after your dog”,增译物主代词“your”以表 示行为者和狗的关系。
(三) 省译
省译是指适当地省略一些单词或短语,以使译 文简明扼要。 中文行文一般擅用成语、谚语、四字 成语等,讲究出处,行文优美,以显示汉语的博大精 深。例如,某公园草地上竖有一公示牌“只需寸草 心,即得三春晖”。 显然,这是对唐代诗人孟郊的名 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仿拟,优美的诗句 与蓝天、白云、草地相得益彰,也能勾起中国人对小 草的恋爱之心。然而,对没用该文化图式的西方游 客而言,如此迂回的话语只会削弱信息传播的效 果,甚至被看成是絮絮叨叨的赘语,不知所云。所 以,要翻译这个诗意的公示语,必须考虑到英语的 表达习惯,删去不必要的修辞手法,使信息准确、简 洁,将其省译成“Keep Off the Grass”就可以了。又 如,森林公园的防火警示“森林防火责任重,千年古 木竞风流”,它下面配的英文是“The Ancient Trees Reminds Us of the Importance of Fire Protection for Years”。 该译文即有语言错误,又没有抓住重点,要 实现目的对等,完成其警示的功能,只需将其译成 “No Fire ”.
( 四) 创造性翻译
创造性翻译是对原作的重新阐释,译者可以使 用各种翻译技巧使译文流畅、灵活,符合目标语读 者的期待[5] 。这样的译文虽然偏离了传统上的“忠 实”,但是传递的信息和执行的功能还是和源语一 致的。奈达[6] 指出源语文化和目标文化之间的差 异越大,源语言和目标语言的差异也就越大,那么 就越需要进行创造性翻译,以使目标读者能够更好 地理解和欣赏。 比如“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忠实 地翻译成“Guilin landscape is the best in the world” 就比较平淡,但是创造性地翻译成“East or West, Guilin landscape is the best”,目标读者就会会心一 笑,起到了与源语一样的宣传效果。又比如: “司机 一滴酒,亲人两行泪”提醒司机不要酒后驾车,它的 英文版本被创造性地译成“When a man mixes drink with drive,he is likely to bring tears to his wife”。 译 者将亲人换成了妻子,这样“drive”和“wife”就能押 韵,更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更加强化了该公示语的警示功能。 当然,该公示语也可以省译为“Drink and drive costs your life”。
( 五) 不译
有的公示语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外国人没 有关系,则没有必要翻译出来。 比如“讲公平阳光 征收,为民生和谐动迁”“莫听谣言莫上当,自家管 好自己账”等关于拆迁的宣传语,或者某些住宅小 区门口“小商小贩,禁止入内”等告示,如果翻译出 来反而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又如某停车场的入 口处立着一块牌子: “军车免费\ Military Car Without Charge”,这个翻译不仅是错误的,而且还是多余的, 因为外国军车不可能在这里出现。
五、结语
在全球化的今天,公示语的英译已成为必须, 翻译得当的公示语不仅方便了外国人在中国的工 作、出行、生活,也向世界展示了一个高速发展的、 先进的现代化中国。然而,由于文化、经济等方面 的原因,公示语的翻译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 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它需要译者能在深谙 中西语言、文化的基础上,根据公示语语言特色、功 能,灵活使用各种翻译技巧 ; 需要当局者对公示语 翻译做进一步统一规范 ; 也需要公众参与监督并及 时指出问题。这样才能发挥公示语在文化传播中 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
[1 ] Thomas J. Cross - cultural pragmatic failure[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 91-112.
[2]李文中.中国英语与中国式英语[J].外语教 学与研究,1993(4) : 18-24.
[3]王银泉.从地方标准到国家标准 : 公示语翻 译研究的新里程[J].中国翻译,2016(3) : 64-70.
[4]王银泉.汉英公示语翻译及其译学理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6) : 8-17.
[5]Gabalo V.Exploring the boundaries of tran- screation in specialized translation[J].ESP Across Cultures,2012(9) : 111.
[6]Nida 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ng[M].Shanghai :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