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视角下《老人与海》定语从句汉译案例分析论文

英汉语言对比视角下《老人与海》定语从句汉译案例分析论文

12

2024-02-01 15:10:2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文章选取欧内斯特 ·米勒尔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汉译本的定语从句翻译进行研究 。该文本属 于表情型文本,翻译时除应注意信息性准确表达外

  摘 要:文章选取欧内斯特 ·米勒尔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汉译本的定语从句翻译进行研究 。该文本属 于表情型文本,翻译时除应注意信息性准确表达外,亦应注重文学性翻译特性,从英汉语言对比角度来讲,定 语从句翻译除应注重意群信息逻辑整合外,亦应注意其文学色彩及修辞转换,这给译者定语从句翻译带来了 一定难度 。文章研究译本为李继宏译本,聚焦于英汉语言对比视角下的定语从句汉译方法与技巧。

  关键词:英汉语言对比,定语从句翻译,汉译

  Abstract: This paper selects the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in the Chinese translation of Ernest Miller Hemingway's The Old Man and the Sea. The text is an expressive text. In addition to the accurate translation of information delivery of source text , we should als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ns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ter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Chinese language comparison , the attributive clause translation should deliver the logical integration of meaning group information as well as the literary color and rhetorical transformation , which brings certain difficulties to translators. The research version of this paper is Li Jihong's version , focusing on the methods and tech⁃niques of Chinese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Chinese language contrast

  Key words: E nglish-Chinese language comparison; attributive clause translation; Chinese translation

  一、引言

  定语从句翻译难点有以下两点:①句子结构复 杂,为汉语目的语读者对句子理解造成难度;②句子 较长,传递意群较多。汉英两种语言的语言行文习惯 大为不同,汉英译者作为语言信息的传递者,不仅需 对原文透彻理解,更需以汉语读者可读性和可接受性 作为翻译质量重要参照指标进行翻译。[7] 基于此,笔 者以李继宏译本中的定语从句翻译作为研究对象,从 汉英语言对比角度对其译法分析讨论。

  纽马克提出了交际翻译理论,该理论重视语言 的交际功能,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产生了深远 影响。[1] 文章对《老人与海》定语从句汉英翻译译例 研究,是在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角度,从定语从句的译法角度进行分析 和探讨的。

576E8BF0-D484-4f0b-8276-A8C011B72DDE.png

  二、《老人与海》定语从句汉译案例分析

  中英两 种 语 言 在 定 语 的 表 述 上 存 在 很 大 差 异—英语中的定语除了以修饰词形式出现外,还 以独立句子形式存在,并且从句大多 是“ 右 开 放 型”。此外,在英语中,由于定语以从句存在,因此 会出现多个定语从句并存的情况,这样的情况下, 其逻辑关系就显得尤为复杂。[6]

  正是由于中英语言的定语表述的差距,在翻译 的过程中,作为译者,如何正确选择合适的译法就 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 。较高的翻译质量正是需要 译文的表意准确和通顺流畅的。[5] 因此,笔者以交际翻译理论作为理论参照,从英汉语言对比的视角 出发,探究《老人与海》中较为经典的定语从句英汉 翻译案例,从而加深对英汉定语从句翻译和对汉英 语言差异的理解。

  (一)定语从句翻译方法综述

  定语从句翻译是翻译实践的重中之重,更是译 者普遍需要面对解决和分析的问题。[4]笔者经过查 阅文献,现 将 前 人 定 语 从 句 翻 译 方 法 归 纳 总 结 如下。

  1.合译法

  其处理方法有两点:第一,将定语从句译为偏 正结构,放于被修饰词之前;第二,灵活将从句中的 动词部分译为汉语,处理为简单句。

  2.分译法

  这种情况的定语从句多为较长的句子,汉译 时,可将定语从句处理为单独分句或独立成句,与 主句分开,置于主句前后。

  3.转译法

  这种情况的定语从句为表面形式上的定语从 句,其实质为状语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汉译时,译 者可将其转译为具有逻辑关系的状语部分。

  4.融合法

  这种情况为以上三种情况的灵活运用 。译者 可根据汉译时的情况,灵活运用如上方法,以自己 的翻译实践经验作为基础,三种译法融合使用。

  以上四种定语从句的翻译方法在笔者研究的 《老人与海》李继宏的汉译本中有着灵活体现 。笔 者认为,李继宏在《老人与海》的汉译中,不仅对源 语与目的语之间的信息转换把握精准,同时对定语 从句中逻辑关系的把握也是十分准确的 。多处能 够在梳理好逻辑关系的情况下,准确将源语转换为 目的语的语言语境,既传达出文学作品的意境美, 同时又体现出了语言信息的准确性和忠实性。

  (二)交际翻译理论回顾

  纽马克提出了交际翻译理论,提出—“ 翻译 应该做到只面对译文读者”,避免文中出现阅读障 碍,将所有不同于译入语文化的因素都进行归化处 理。[2]所以,交际翻译处理会使译文“更加流畅、简 明、通顺,更易读懂”。

  李继宏的译本在定语从句的翻译上,符合了纽 马克所提出的扫清读者阅读障碍的标准,在定语从 句翻译的多处语言处理方面都是十分精当的 。李 继宏十分注重定语从句翻译的成分处理、信息传递、文学意境以及原作者写作风格传递等问题,因 此,笔者决定将其作为文章的研究对象,站在汉英 语言对比的视角上,将定语从句划分为三类:意义 上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形式上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和 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进行探讨,以交际翻译理论作为 理论导向分析,分别对其定语从句汉译案例进行研 究探讨。

  (三)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对限定性定语从句 的译法

  1.意义上的限定性定语从句意义上的定语从句,根据其长短,可以选取不 同的处理方式。

  (1)前置译法 。定语从句较短的情况下,将其 定语结构置于被修饰词之前,最大限度地再现给译 文读者,符合交际翻译理论的要求。

  例 1 原 文:“...Those who had caught sharks had taken them to the shark factory...”

  译 文:“ …… 那 些 抓 到 鲨 鱼 的 则 去 往 鲨 鱼 厂……”

  分析:本句中定语从句先行词是“Those”(那些 人),定语从句表示这些人去了鲨鱼厂,用来说明先 行词的动作行为 。本处定语从句篇幅较短,可以前 置于被修饰部分之前 。由交际翻译理论角度出发, 英汉两种语言的定语处理各有不同,为达到能够使 目的语读者对译文理解的交际目的,当意义上的限 定性定语从句较短时,将其直接译为汉语中的前置 定语,这样的汉译方式,并不会影响译文流畅度和 可读性。

  例 2 原文:“...in the shack where many of the fishermen kept their gear.”

  译文:“他也喝鱼肝油 …… 就在那座许多渔夫 存放渔具的茅屋里。”

  分析:该定语从句中的先行词为茅屋,定语从 句由 7 个词构成,属于较短的定语成分,并且将定 语前置并不影响阅读的流畅性 。海明威善于运用 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复杂的信息内容 。从交际翻 译理论的角度来讲,译者是有义务将原作者的语言 构造风格进行传递的,茅屋中渔夫堆放着许多渔 具,这本就是充满了文学色彩,凌乱中带着美感的 画面 。这种写作手法在《老人与海》中的画面描写 中多有体现,定语从句的前置除了保证目的语读者 对目标语的可读性,同时,这种前置译法也满足了 场面描写的文学美感,可以说这是李继宏译本较为出色的地方 。所以,笔者认为,此处的前置译法也 是精彩之处。

  (2)其他处理意义上的限定性定语从句过长 时,为避免头重脚轻,防止读者阅读理解上出现困 难 。此时,按照交际翻译理论的要求,译者汉译定 语从句时,适当调整翻译方法。

  例 3 原 文:“ He was an old man who fished alone in a skiff...”

  译文:“他是个老人,独自划着小船,在湾流中 捕鱼 ……”

  分析:本汉译案例中的定语从句先行词前为 “ old man”,其定语部分的从句长达 10 个词,若前置 于先行词之前,译文的流畅性和可阅读性会受到影 响,因此,李继宏译本将其进行分译处理,即将定语 部分单列一句 。纽马克的交际翻译理论曾经指出, 译者可以“修改或者优化原文逻辑”。本句是海明 威《老人与海》的开场白,是整部小说的开场序幕, 因此其翻译更是要将目的语读者带入故事的画面 背景,李继宏译本不留英语定语从句痕迹,采取了 汉语的连动句式,笔者认为,此处的定语从句汉译 的处理是十分恰当的,两个动词短句的译文处理, 体现出了汉语的意境美。

  例 4 原文:“The door of the house where the boy lived was unlocked and he opened it...the light that came in from the dying moon. ”

  译文:“ 男 孩 住 的 房 子 没 有 锁 门,他 把 门 打 开 ……老人能清楚地看见他,因为房间里有黯淡的 月光。”

  分析:海明威的写作风格自成一 派,善用简短 的陈述句进行语言表述,从不用华丽堆砌的辞藻来 吸引读者的眼球,可以说其写作风格为简约而不简 单 。从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出发,李继宏译本在处 理定语从句汉译时,不仅注重目的语归化处理,在 该处译例的汉译处理中,更是体现着原作者的写作 风格 。该译例有两处定语从句,第 一 处为前置处 理,第二句的先行词为“the light”,译者将定语从句 部分单独成句,并且深入分析其逻辑关系后,将其 因果关系呈现于汉语译文中,可以说这样的译文处 理是十分精当的,体现出了交际翻译理论的理念。

  例 5 原文:“...slept on the other old newspapers that covered the springs of the bed. ”

  译文:“ ……他用毛毯把自己裹起来,睡在铺着 其他报纸的弹簧床上。”

  分析:本句中的先行词为“newspaper”,定语从 句部分是报纸的修饰成分,译者李继宏并没有直 译,而是在理清逻辑关系和位置关系后,将其灵活 处理为铺着报纸,将定语汉译修饰部分灵活转换。 这也是李继宏定语从句汉译特点,即非常灵活地处 理定语与被修饰语之间的关系 。这个句子整体读 来,从交际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既不失原文信息 亦不失原文意味,对主人公一 系列的动作描写,行 云流水,一气呵成,即无定语从句的汉译痕迹,从目 的语语境和语言习惯的角度来讲,是十分成功的 汉译。[4]

798D88F2-F05E-40cb-BD1B-528F39393ECE.png

  2.形式上的限定性定语从句

  形式上的限定性定语从句,与主句关系并不密 切,大多釆取分译法处理。

  例 6 原文:“...as la mar which is what people call her in Spanish when they love her. ”

  译文:“他总是觉得大海是女性,说西班牙语的 人会用女性的她来指他们热爱的大海。”

  分析:本句中的先行词为“la mar”,后文的定语 从句表面上是限定作用,实际上是对先行词的信息 补充或者说是进一步阐释 。译者所用的是分译的 方法 。像这样的定语从句其限定作用少于其信息 补充说明的作用,根据交际翻译理论,更清晰地表 述其逻辑关系,译者李继宏将其处理为了主句的分 句,以该分句来对先行词进行补充说明,类似于状 语作用的成分,可以说,更好地使目的语读者达到 了交际翻译的目的 。李继宏译本并没有按照定语 从句顺序翻译,而是在理清关系的前提下,采用归 化策略,用一种更符合目的语读者的表述方式,阐 述了主人公的感受,可以说生动传神,具有可读性 和可接受性。

  例 7 原文:“Just then the...stern line came taut under his foot where he had kept a loop of the line...”

  译文:“ 就在这时,船尾的钓索在他脚下绷紧 了,刚才他把钓索打了个圈踩在脚下 ……”

  分析:本句中的先行词为“钓索”,后文的定语 从句部分为状语成分,因此李继宏译本采用了分译 法,将其处理为接下来的一个连续动作,作为伴随 状语,“ 刚才他把钓索打了个圈踩在脚下”,这是一 种分译法,更清晰地表明了地点状语,并将其处理 为谓语动词,清晰地描述出了当时的场景 。从交际 翻译理论的角度来看,这样的翻译处理使原文更符 合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

  ( 四)交际翻译理论指导下对非限定性定语从 句的译法

  根据纽马克交际翻译理论,翻译应以归化策略 为主,将其处理为目的语读者更加习惯的语言特 点,从而使目的语读者对译文更加清晰。[3]对非限 定性定语从句,由于主从句之间关系较为松散,更 需要译者发挥主动性,选择合适译法 。非限定性定 语从句只是主句先行词的附加说明,可采用分译法,即将从句本部分单列成句。

  例 8 原 文:“...to watching the long - winged bla bird ,who was working ,now ,low over the wa⁃ter.

  译文:“他回去继续划船,并观察那长翼的黑 鸟,那鸟正贴在海面上忙活着。”

  分析:本句中的定语从句是先行词的附加信 息,即鸟儿的动作,长翼的黑鸟在海明威看来是有 生命的个体,有着她们的生活方式,此处“who”恰能 体现出原作者对此情此景描述的独到之处,并且, 作为译者,也应该从交际翻译理论角度出发,从译 文角度生动体现出鸟儿的动作神态,因此,李继宏 译本以鸟儿们忙活着来传达海明威的笔触,描绘得 惟妙惟肖 。此处的定语从句为了体现原作者的细 腻笔触,译为独立的句子,采用分译的方法,满足了 补充信息的说明作用,也传达了原作者清新生动、 细腻传神的写作风格。

  例 9 原文:“...in the water that the big dolphin raised as they followed the escaping fish.”

  译文:“老人能看见水面稍微有点隆起,那是大 鳅拱起的,他们也在追捕那些正在逃命的鱼。”

  分析:本句的先行词为“水面”,此处的描写更 是生动传神的,海明威的写作风格是在简单的笔触 描述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可以说,此处的描写既 有语言的美感也有画面的美感,既有静态之美亦有 动态之美 。作为译者,从交际翻译的翻译理论出 发,该句的翻译也是极为考究的 。译者并没有直接 以修饰句的方式处理该处的定语从句,而是将其进 行分解,进行分译,首先,主句部分指出水面隆起, 其次,描述水面上鱼儿的动作 。李继宏译本的这种 处理方式可以说是非常成功地完成了定语从句翻 译的信息完整性,同时也传达了原作者的细腻笔 触,更是成功为目的语读者带来阅读流畅性的同时,营造了目的语语境下的优美画卷 。因此,此处 的定语从句汉译处理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三、结论

  英汉语言对比研究的学者很多,定语从句翻译 研究的专家学者更是数不胜数,笔者在李继宏汉译 本《老人与海》定语从句的研究仅为沧海 一粟,但 是,笔者通过对该译本的定语从句汉译案例研究, 加深了对翻译的研究 。笔者通过分析定语从句翻 译,意识到要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译者需要对原 文中的定语从句进行分类讨论,选取不同的翻译方 法,才能呈现忠实流畅的译文 。在交际翻译理论指 导下,译者在处理信息型文本中的定语从句时,应 根据原句种类灵活采取翻译方法 。李继宏译本的 《老人与海》中的定语从句翻译,注重原文信息传 递,逻辑关系呈现,意境美的传达,原作者写作风格 的再现,为文学作品的定语从句翻译研究提供了一 定的参考价值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并没有对该译 本的定语从句汉译进行数据化以及更加全面系统 的研究,未能对定语从句的分类和译法选择进行深 入的探讨,论文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希望可以为定 语从句翻译方法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Newmark P.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 ress 2001.

  [ 2 ] Newmark P . About Translation[ M ].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 ress 2006.

  [3]陈刚.文学多体裁翻译[ M].杭州:浙江大学 出版社,2015.

  [4]成昭伟.文学翻译概论[ M].北京:国防工业 出版社,2007.

  [5]吕玉铭.小说创作修辞论[ M].长春:吉林出 版集团有限公司,2016.

  [6]李建军.小说修辞研究[ M].北京: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3.

  [7]李明.英汉互动翻译教程[ M].武汉:武汉大 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