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英汉分裂构式意义的比较分析论文

英汉分裂构式意义的比较分析论文

4

2024-02-01 15:00:22    来源:    作者:hemenglin

摘要:在传统语言学中,It is/was...that/who...和“是 … … 的”被称为分裂句,是英汉语中表达强调的典型 句式 。结合相关语料,文章基于构式的研究框架

  摘 要:在传统语言学中,It is/was...that/who...和“是 … … 的”被称为分裂句,是英汉语中表达强调的典型 句式 。结合相关语料,文章基于构式的研究框架,从语义、语用层面来对英汉分裂构式的意义进行考察和 探讨。

  关键词:英汉分裂构式,比较分析,意义

  Abstract:In traditional linguistics,“It is/was...that/who...”and“ shi...de ”are called cleft sentence or cleft structure,which are the typical focus structures in E nglish and Chinese.The present paper takes C onstruction Grammar as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o explore the meanings of the two constructions.

  Key words:Cleft Constructions;C omparative Study;Meanings

  一、引言

  Jespersen 最早提出分裂的概念,指出分裂是由 句式 It be...that...为突出句子的某一成分,把句子分 裂成两部分,以达到强调或使人特别注意该成分的 目的。[1]“是 … … 的”句式在功能上与英语分裂句相 似,因此,“是 … … 的”句式也被认为是汉语分裂句, 有时其中“ 的”字可以省略 。英汉分裂句是表达强 调、凸显焦点的典型结构,一直是语言学研究的热 点话题 。英语分裂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从形式、起 源、功能等方面进行研究 。汉语分裂句于二十世纪 七十年代逐渐成为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对结构的 性质、功能和分类方面的分析研究。

  Goldberg 将构式称作“ form-meaning pair ”,其基本观点为:“假如说,C 是一个独立的构式,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 Fi)和意义( Si)的对应体,而无 论是形式还是意义的某些特征,都不能完全从 C 这 个构式的组 成 成 分 或 另 外 的 先 前 已 有 的 构 式 推 知。”[2]有时又称作“pairing of form and function”,[3] 还有“form and meaning pairing,pairing of form and function,pairing of form with semantic or discourse function”等说法。[4]构式语法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背景,坚持基于用法( usage-based)的语言体验观,注重构式义,注重用法 。因此,从意义角度上,比较分析英汉分裂句是切实可行的。

  二、分裂构式的语义解读

  关于分裂构式的语义,可用图形/背景理论和距离/顺序象似性来进行解读。

  提及图形/背景理论时,首先要了解“ 突显观”。丹麦心理学家 Rubin 首次将其引入心理学,其指的 是:当人们观看周围环境中某一物体时,一般会把 这个物体看作知觉上突显的图形,把周围环境看作 背景 。随后,图形/背景理论被应用到格式塔心理 学 。认知语言学家 Talmy 最先将图形/背景理论应 用于语言研究,来解释自然语言表达对空间关系的 注意力分布 。图形和背景在语言中的体现与在视 觉场中的表现并不完全相同 。图形和背景在视觉 场中一般以具体的形式出现,但在语言中,可以是 空间中运动的事件或方位事件中两个相互关联的 实体,也可以是时间、因果或其他情况中相互关联 的两个事件。[5] 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主要描述的对 象是图形,在认知上比较突显;非主要描述的对象 为背景,认知表现不突显,这也就是“焦点”的意义。 例如:

1.png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学家认为语言是世界的 反映,从客观世界到语言表达的过程称为认知 。语 言是由认知决定的 。认知与语言之间的关系为象 似性研究提供了基础 。象似性作为符号学概念,是 指符号形式与对象或概念之间的一种自然语言相 似性 。符号形式可以指字母或声音、单独词、词块、词群。

  语言结构的距离象似性是指,语言成分之间的 形式距离与它们之间的概念距离或语义距离相对 应 。Givon 标明两个原则:①两个在语义上或功能 上联系越紧密的概念,它们之间在词汇、语素或句 法上的距离就越紧密;②功能标记词与概念单位距 离最短。[6]69对① , 英汉分裂构式中,焦点部分和其 他部分分裂开来,并没有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远距 离表达是因为焦点代表着新信息,需要凸显;而其 他部分是共识,与新信息在认知上联系松散 。对 ② , 英汉分裂构式中,功能标记词即焦点标记词( be和 shi) 必须紧邻焦点成分 。例如:

2.png

  顺序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顺序与认知之间的 对应联系 。Givon 也指出两个原则:①越重要、越迫 切的信息往往置于句首;②难以获得、难以预测信 息往往置于句首。[6]78对听话者来说,“焦点”代表新 信息,是重要和紧迫的,因此位于句首;同时,因为 焦点是新信息,构式的其他部分是共识,新信息是 难以获得和预测的,因此位于句首。

  三、分裂构式的语用解读

  构式意义既包括不依赖语境的词汇意义或语 法意义,也包括规约化的人际交互功能、篇章功能 或语用推理义等。[7] 因此,分析分裂构式的语用意义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预设含义

  预设是指双方(说话人和说话人)共有或共享 的信息 。预设可通过特定的词语或结构来表达。 根据 Saeed , 英汉分裂结构是一种预设—激活表达, 可激活多种预设。[8] 分裂构式可前景化部分信息, 作为整个句子的焦点或中心;因此,构式其他部分 自然是被背景化的,称为预设( presupposition) 。

  (二)暗含含义

  Grice 在“合作原则”中提到数量准则、质量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 。如果双方想要进行顺利流畅的谈话,必须合作遵守上述原则 。若违反了其中之一,便会出现会话含义( 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 , 即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含义 。事实上,分裂构 式本身就有暗含义,因为焦点在语境中被认为是突 出的部分,这将触发特定的含义 。例如:

  (5) Teacher: Who broke the window? John: It was Tom who broke the window.

  (6) 妈妈:是谁打破了杯子?

  女儿 1:是姐姐打破的。

  表面上看,例句里的分裂结构是事实的陈述。

  但比起这两句,Tom broke the window 和姐姐打破了 杯子事实陈述,上述例句却暗含:Tom 和 姐姐才是事件或错误的根本原因,应当受到责备和惩罚。

  ( 三)对比含义

  Halliday 认为分裂构式属于标记主位结构:焦 点部分靠近句首的位置,成为该句的标记主位获得特别注意,从而产生语境对比含义。[9]例如:

  (7 )“ Do you want green or black tea?”“ It is black tea that I want.”

  (8)My father always helps me finish my tasks. But today,it was my mother who did.

  (9)“你从哪里来的? 河南还是河北?”“ 我是从河南来的。”be 和 是其后的焦点成分在整个结构内或上下 文里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四)语气含义

  语气在表达中可以说明说话人的态度 。语气 可以通过语调来传达以外,特定的词或者结构也传达语气 。分裂结构的语气可分为三种:

  1.肯定语气,例如:

  (10)It was Einstein that/who put forward Theory of Relativity.

  (11)孕妇是不能抽烟的。分裂构式用肯定语气表达现实,让读者或观众明白其中的事实性、正确性。

  2.委婉语气,例如:

  ( 12)It is the condition and task facing us that de termine this.

  (13)这不是我决定的,是由现实情况抉择的。分裂构式用委婉语气表达现实 。这种表达不 仅包含了合理的分析,而且让读者或观众容易适应接受决策。

  3.解释语气,例如:

  (14)Teacher:Who were you ab sent yesterday?John:It was because I had a fever that I didn't go to school.

  (15)妈妈:你为什么上学迟到了?

  孩子:是因为公交车来晚了。

  以上例句都带有解释语气,既回答了问题,又说明了自己的立场。

  ( 五)修正含义

  英汉分裂构式可用来纠正话语,包括语篇纠正 和消 除 歧 义,通 过 语 义 对 比 来 修 正 错 误 信 息。

  例如:

  (16)“Did you go out with Mary?”“ No,it is E mmy not Mary that I went out with.”

  (17)I didn't come here yesterday because I had a heavy cold.It was because I had a heavy cold that I didn't come here yesterday.

  (18)你是昨天到的吗? 我是前天来的。

  ( 六)修辞功能

  分裂构式在文学作品起到 一 定的修辞作用。 例如:

  (19)The angels,not half so happy in Heaven.Went envying her and me.

  Yes!That was for the reason as all men knew,In this kingdom by the sea That the wind came out of the cloud,chilling And killing my Annabel Lee.( Edgar Allan P oe,Annabel Lee)

  (20)奴才做了主人,是绝不肯废去老爷的称呼 的,他 的 架 子,恐 怕 比 他 的 主 人 还 十 足,还 可 笑。( 鲁迅《二心集》)

  分裂构式在文学作品中不仅能加强话语表现 力,而且丰富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互动。

  ( 七)话题功能

  分裂构式的话题功能大致可分为四类:话题引入、话题继续、话题总结和话题修正。

  1.话题引入

  在言语交际行为中,分裂可引入话题,开启一 个新的对话 。引入的话题是新的信息,分裂构式的其他部分起到情境预设的作用 。例如:

  (21)It is the proj ect of future development that I want to discuss with all of you.

  (22)我们是第一次讨论环境污染问题,希望大家能够畅所欲言。

  the project offuture development 和第一次讨论环境污染问题是新引入的话题。

  构式的其他部分都预设了这样一种情境:发言者,在会议中想通过讨论引入一个新话题。

  2. 话题继续

  在连贯的语篇中,要想清楚阐释一个主题,每 个语句都是相互联系的 。因此需要显性结构来标 记语篇的连贯 。在分裂构式中,不仅呼应旧焦点, 且可引入新焦点 。具体有以下三种方式:

  A. 句 1 中的主位可充当句 2 中的主位( T1 →T2) , 例如:

  ( 23) There are too many questions to solve ( T1) .It was the question ( T2) that we need to solve firstly.

  (24) 李华是个乖学生( T1) 。但这学期,是 他第二次( T2) 逃课了。

  B. 句 1 的 述 位 可 充 当 句 2 中 的 主 位 ( R1 →T2) , 例如:

  ( 25 ) Most people care about pollution ( R1 ) . Hence , it is the pollution issue ( T2) that we are goingto discuss.

  (26) 你不能这么做( R1) 。这样( T2) 是很危险的。

  C. 句 1 的 述 位 可 充 当 句 2 中 的 述 位 ( R1 →R2) , 例如:

  (27) Who ( T1) is laughing ( R1) ?It is Tom ( T2) who is laughing ( R2) .

  (28) 你是什么时候来的( R1) ?

  我是昨天晚上来的( R2) 。

  3. 话题总结

  在会话结束时,参与者会采用分裂构式来总结 会话内容 。话题总结和话题引入过程相似,不同的是情境预设 。例如:

  (29) It is the proj ect of future development that we have discussed.

  (30) 已经是第三次讨论这个话题,希望你们有新的感悟。

  例( 21 ) 和 ( 22 ) 预 设 了 讨 论 开 始 的 情 境,例

  (29) 和(30) 则预设了讨论结束的情境 。因此,不难 看出,英汉分裂构式在话题功能上可以创建连贯语篇。

  四、结语

  文章结合相关语料,从语义和语用层面上对英 汉分裂构式的意义进行了考察与分析,从中可以得 出以下结论:①通过图形—背景理论和象似性理论 分析,英汉分裂构式的意义表达遵循认知规律和经 验 。②通过从七个维度上分析英汉分裂构式语用 意义,发现两构式用法一致,从而进一步佐证了具身经验的相似性和人脑结构的相似性。


参考文献:

  [1] Jespersen O. A Modern E nglish Grammar on Historical Principles VII[ M] . London: Allen and Un⁃ win , 1965 :55-65.

  [2] Goldberg A E. C onstructions: A construction grammar approach to arguments structure [ M ] .Illinois ,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 ress ,1995 :45-87.

  [ 3] Goldberg A E. C onstructions: A new theoreti⁃ cal approach to language [ J] . 外国语,2003(3) : 1 - 11 .

  [4 ] Goldberg A E. C onstructions at work : The nature of generalizational language [ M ]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 135- 165.

  [5] 匡芳涛,文旭.图形— 背景的现实[ J] . 外国语,2003(4) :24-31 .

  [6] Givon T. Syntax: A Functional -Typological Introduction , Vol.2[ M] . Amsterdam: John B enj 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 1990 :68-79.

  [7] 施春宏,蔡淑美.构式语法研究的理论问题论析[ J] . 外语教学与研究,2022(5) :643-655.

  [8] Saeed J I. Semantics [ M] . B 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 ress , 2000 : 95 - 121 .

  [9] Halliday A 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 [ M ] . B 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 :6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