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探究论文

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途径探究论文

11

2024-01-12 09:17:28    来源:    作者:liyuan

摘要:思辨能力是当代应用型和创新型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应该得到外语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文章从思辨人格倾向、思辨技能和思辨能力培养意识等方面分析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提倡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增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意识,丰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摘要:思辨能力是当代应用型和创新型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应该得到外语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文章从思辨人格倾向、思辨技能和思辨能力培养意识等方面分析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提倡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增强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意识,丰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提高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旨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实践中探索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辨技能;思辨人格倾向;思辨意识;大学英语写作教学

  Abstract:C ritical thinking is an essential ability for modern college students to be more practical and creative.It should be attached great atten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mponent,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nd awareness cultivation,the paper evaluat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college E nglish writing teaching.It proposes to cultivate the awareness of critical thinking in college E nglish writing teaching,and enrich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ers’own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The study aims to allow effectiv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n college E nglish writing teaching to be possible.

  Key words:critical thinking skill;cognitive and affective component;critical thinking awareness;college E ng⁃lish writing teaching

  一、引言

  思辨(critical thinking)一词最早始于欧洲,源于苏格拉底式的提问法。我国自古就有“慎思之,明辨之”的说法,而在20世纪80年代对这一理念的研究在我国广泛地盛行开来。学界最初把其翻译成“批判性思维”,后来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将这一词译为“思辨”。思辨能力即指人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辨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教学领域,学者把对思辨能力的培养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指南之中。《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2版)》发展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大学英语学习使学生能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并得出自己的结论或形成自己的认识;在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交流时,能够处理好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不同,并能够根据交际情景、交际场合和交际对象的不同,恰当地使用交际策略等与思辨能力相关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课程毫无疑问是考查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教学阵地,要求学生能明辨是非,甄别信息,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基于思辨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是高校以及外语教学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文章旨在探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的培养现状以及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二、思辨能力的理论依据

  20世纪初,美国学者杜威首先把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入教育领域。他提出了反省式思维,而且提倡在学校教学中运用反省式思维,并且认为思维是可以通过锻炼得到提高的。20世纪50年代Bloom提出了思辨能力的认知理论模型,后来Anderson将这一模型修改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新。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Robert Ennis创建了思辨能力的单维结构模型,简称为FRISCO,其中思辨技能分为关注、推理、推论、情境、阐明和总结六项技能。Delphi项目组的学者通过历时两年的研究从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两个方面界定了思辨能力的划分维度(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2009)[1],这就是双维结构模型。21世纪初,美国学者Paul和Elder共同提出了三元结构模型。2009年,文秋芳团队提出了“层级结构模型”。层级结构模型将思辨能力分为上下两个层次,分别为下层的思辨能力和上层的元思辨能力。位于下层思辨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认知能力是由思辨认知子技能和测量标准共同组成,其中分析、推理与评价被界定为三项核心思辨技能。层级模型中的情感维度概括起来包括5个情感特质:好奇、开放、自信、正直、坚毅。文秋芳团队经过进一步研究又将思辨人格倾向的划分维度拓展为分析性、好奇心、坚韧性、自信度、求真性、成熟度、开放性和正义性8个维度(文秋芳等2012)[2]。元思辨能力处于上层,对思辨能力起到控制监管作用。

  三、国内外思辨能力与英语写作相结合的研究

  在美国,大学的写作课程通过思维训练、教师的岗前培训、课程及大纲的设计以及教学法等相关方面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英国学者Fisher认为英国语言教学需要从关注“语言的准确性、流利性”转向关注“语言的思辨理解和表达”。国内英语写作与思辨能力培养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学者在致力于对思辨能力培养与英语写作的发展特点研究上做了大量的研究;例如,余国良(2007)探讨了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中文献引用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结合[3]。罗明礼(2011)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角度探讨英语议论文写作的有效途径。学者的研究逐渐进入多视角理论研究及实证研究阶段[4]。这些研究为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相关研究奠定了基础。本研究旨在将思辨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相融合,分析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探索培养当代大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现状

  (一)大学生思辨人格倾向现状

  文章使用文秋芳(2012)[2]的思辨人格倾向调查问卷作为量具,调查学生的思辨人格倾向,以分析学生思辨能力中的情感特质情况。文秋芳团队将思辨人格倾向分为分析性、好奇心、坚韧性、自信度、求真性、成熟度、开放性和正义性8个维度(如表1所示)[2]。该问卷中每个维度都采用的是6级Likert量表,从1(非常不同意)到6(非常同意)。研究的对象是2021级非英语专业的大学二年级任选两个自然班的学生,共计106人。被测试者的八个维度的每个题项的均分小于3,表明被试负面倾向;若均分大于等于3但小于4,为摇摆不定的倾向。如果均分等于或大于4,则表明为正面倾向。具体分类如表2所示。[2]

image.png

image.png

  笔者对被试的106名学生发放思辨人格倾向调查问卷,共发放106份问卷,回收106份。将数据输入进spss21.0,有效问卷共计为106份。转换其中的27道反向题项后,数据通过spss21.0对前测的数据的8个维度进行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分析。数据表明学生思辨人格倾向总值的均值为3.78(大于3分,小于4分),标准差为0.388,因此,学生思辨人格倾向为摇摆不定的状态。在8个维度中好奇心、分析性、自信度、开放性的均值大于4,其中好奇心的每题均值高于其他7个维度,为4.744。分析性、自信度、开放性分别位于第2至第4的顺序,每题项均值分别为4.662,4.536和4.5189。通过数据可以发现,坚韧性、寻真性、成熟度和正义性的均值都小于4但却大于3,为摇摆不定。其中坚韧性的均值较低,为3.221。

  通过测量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学生思辨人格倾向为摇摆不定。在思辨人格倾向的八个维度之中,好奇心的值最高。这表明学生正处于对新事物的好奇,渴望了解未知事物,求知欲相对较高的阶段。同时,坚韧性最低,这说明学生虽然渴望了解未知事物,但是他们的坚韧性还需要进一步磨砺和提高。

  (二)大学生英语写作、元思辨能力及思辨技能培养现状

  为了了解学生元思辨能力(自我调控能力)、英语写作、思辨能力培养方面的认识和看法,笔者随机抽取10名学生。学生访谈的内容及维度划分如下:a,b,c题是针对文秋芳思辨能力层级理论模型中的第一层次元思辨能力(自我调控能力)的测量。a,b,d是针对学生对英语写作情况的调查;e,f题是针对学生思辨技能培养方面的认识和看法。学生访谈提纲:a.你喜欢英语写作吗?为什么?b.你在写英语作文时写作乐趣和通常遇到的困难分别是什么?c.你在英语写作时会对文章的语言形式和文章结构进行调整和布局吗?d.你在英语写作前会根据话题列提纲吗?e.你知道什么是思辨能力吗?你知道思辨能力包含哪些思辨技能吗?f.你的教师有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吗?采取了什么方法?从对学生的访谈了解到学生的元思辨能力(自我调节)较弱,学生很难发现自身的问题更无法做到自我纠错。从英语写作情况的访谈,了解到部分学生没有做到有意识地审题、构思、列提纲,而是想到什么写什么。学生在写作过程中逻辑性和条理性较弱。另外,学生对思辨能力基本不了解,也不认为思辨能力和英语写作有什么关系,对提高自身的分析、阐释、推理等思辨技能也没有强烈的愿望和积极性。

  (三)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思辨意识现状

  为了了解英语教师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认识、重视程度以及培养方式,笔者分别对多年从事大学英语教学的5位教师进行访谈。本次访谈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①教师对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②学校对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视程度;③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具体措施。从对教师的访谈可以了解到,有的教师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不够重视。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单一,以成绩为导向,关注的重点仍放在语言的准确性上,注重语言形式和篇章结构的模仿,忽略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但由于课时和教学进度的要求并不能充分和系统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

  五、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思辨能力培养途径

  (一)大学英语写作课程中融入思辨情感特质及思辨技能训练

  根据文秋芳等提出的思辨层级模型中的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理论,具有思辨能力的学生应该具备分析并接受不同观点和立场的能力,并通过分析、推理和评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思辨技能,使自己最终获得自信心和成就感。在大学英语写作课堂中教师应有意识地融入思辨人格倾向中的坚韧性、寻真性、成熟度和正义性相关训练。教师可以在布置作文题目后提供给学生两至三篇针对同一主题的相关文章,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性、寻真性和正义性。同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和理解撰写作文,学生在此过程中思考自己的立场及观点,形成对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增强学生的坚韧性和成熟度。

  (二)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运用过程写作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过程写作是由写前准备、写作阶段和写后阶段三部分组成。教师可以采用丰富的课堂活动如头脑风暴、聚类法等在写前审题,构思环节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释的思辨能力和思维的开放性。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同体裁的作文范文,鼓励学生进行点评和仿写,培养学生的理解、归类等思辨技能。在写作阶段,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经验来列提纲和撰写初稿,从而培养学生解释、评价和推理等思辨技能。同时,在此阶段教师应关注思辨情感特质中的思辨人格倾向处于摇摆不定状态的坚韧性和寻真性、成熟度和正义性的培养。写后互评和教师反馈等阶段,学生通过分享和点评自己和同伴的作品提高了分析、评价、推理和自我调节等思辨能力。

  (三)提高教师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意识和理论水平

  虽然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但是却不可以忽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与监督的作用。教师要改变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忽视思维品质培养的情况。因此为了能够科学、系统地培养大学生思辨能力,教师首先要加强思辨能力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思辨能力。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和挑战权威,积极探寻真理,秉持正确的价值观,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既能尊重和接纳多元的价值观又能智慧而坚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和需求(陈晓2022)[5]。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相关的教科研活动,了解外语教学中思辨研究前沿信息,增强思辨能力培养意识。

  六、结语

  思辨能力是当代应用型和创新型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体现,应该得到外语教育领域的高度重视。将思辨能力培养与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结合势必会对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文章以文秋芳的思辨层级结构模型为理论依据,从思辨人格倾向、思辨技能以及思辨意识等方面分析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现状,明确教学实践中思辨能力培养的优势和不足,提倡在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增强学生思辨意识,丰富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在写作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增加思辨人格以及思辨技能的训练,提高教师自身的思辨能力,力求探索出具体且合理的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文秋芳,王建卿,赵彩然.构建我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量具的理论框架[J].外语界,2009(1):37-43.

  [2]文秋芳.中国外语类大学生思辨能力现状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

  [3]余国良.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与应用[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134.

  [4]罗明礼.从中西思维模式差异谈英语议论文写作构思[J].外国语文,2011,27(6):154-158.

  [5]陈晓.基于“层级模型”的大学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对策研究[J].英语广场,2022(19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