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改革实践论文

2024-01-12 09:19:41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新文科理念重在融合创新,同时也需要“守正创新”,语言技能的夯实与增强仍是外语学科改革的“本”与“正”,只有筑牢基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有更强的学习力去拓展专业能力,向外交叉融合。“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的核心课程,在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应打破技能课程之间的壁垒,进行学科内部课程交叉融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育人为本位的原则,重构教学内容,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助力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摘要:新文科理念重在融合创新,同时也需要“守正创新”,语言技能的夯实与增强仍是外语学科改革的“本”与“正”,只有筑牢基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有更强的学习力去拓展专业能力,向外交叉融合。“综合英语”是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的核心课程,在新文科背景下的课程改革应打破技能课程之间的壁垒,进行学科内部课程交叉融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课程育人为本位的原则,重构教学内容,依托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助力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
关键词:新文科,语言技能,综合英语
Abstract:Th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 focuses on integration and innovation,as well as root-keeping and re-forming.The strengthening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is still the basic and root of foreign studies and teaching.Only by building a solid foundation and having solid basic language skills can students have stronger learning power to expand their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possessing interdisciplinary ability for other subjects learning.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is the core of language skill courses for English majors.To conduct the reform practice under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integration among language skill courses should be adopted,principle of students-center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with course should be followed,contents of the textbook should be reconstructed,teaching model and teaching assessment should be reshaped with the aid of technology,so as to achieve the goals of cultivating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Key words:new liberal arts;language skills;integrated English course
一、引言
2021年3月在第五届全国高等学校外语教育改革与发展高端论坛上吴岩司长对外语教育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出外语教育在新文科建设中责任重大,对新工科、新医科和新农科人才培养影响大。对外语专业而言,新文科意味着外语教育应立足时代发展新需求,从新专业方向、新培养模式、新课程体系、新理论建构等方面积极尝试,通过自交叉、内交叉、内外交叉、外内交叉等形式,突出“新”“跨”“文”等新文科特点,以此推动外语教育的创新发展[1]。新文科的核心特点在于“守正创新”“交叉融合”,对如何创新,众多学者相继进行理论和路径探讨。蔡基刚主张专门用途语言是新外语最适合外语学科实现交叉跨界的学科体系[2]。有学者主张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应从推进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加强技术素养的培养和加大本土文化输入等路径进行创新[3]。以专业外语学科为主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则在“全人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探索了英语专业“一拔尖、四方向、一复合”的人才分类培养体系[4]。此外,新文科建设进程中不少地方高校立足校情创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如胡伟华和张睿以纺织服装类高校为例,聚焦工科院校提出“专业素养+校企协同+国内外联合+学科交叉融合”的新模式[5];历晓寒探讨了农业院校英语专业新文科建设的主要思路和举措[6]。另一方面,除了学科外部交叉探索,也有学者从英美文学、基础英语等具体课程入手讨论新文科背景下课程的改革与探索[7-8]。
2020年春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南》中以语言技能课程为主的专业核心课程约占30%,与2000年颁发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中英语专业技能课程占总学时的67%相比,英语语言技能课程的占比大幅缩减,要想在压缩学分和学时的条件下更好地完成语言技能课程的培养目标,外语“新文科”建设背景下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文章以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的核心课程———综合英语为例,探讨英语专业学科内部交叉融合的原则、模式和具体改革措施,以期为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改革提供路径参考。
二、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语言技能课程改革原则
(一)以育人为本位
202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赋予了外语教育以宏伟的政治内涵。外语教育不仅要把培养学生外语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作为重要培养目标,还要将培养具备社会道德素养、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以及基于语言能力和学科能力的联通国际的话语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首要目标,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引导学生传承中华文脉。这是外语教育的时代性,也是外语教育改革中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
(二)以学生为中心
新文科理念下英语专业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有利于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过程的关键则在微观的具体课程中,在课程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就业需求及社会需求分析入手选取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将学习的主战场归还给学生,深度挖掘学生的潜质,关注学生的思辨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研究能力。
(三)以技术为支撑
第四次工业革命给教育带来危机和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改革的动力,外语教育也需要从单一的技能培养转变为与其他学科相融合的个性化教学,从以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为主转变为基于网络社交平台、人工智能等智能化教育方式的应用,从对语言本身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基于网络自主学习评价、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学生终身学习能力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的创新[9]。从早期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到今天的VR技术的融入,技术的支撑助力着外语教学的发展,新文科背景下外语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同样离不开技术的深度融合。
三、新文科背景下“综合英语”课程改革模式
“综合英语”课程是英语专业一、二年级的专业核心课程,共分四个级别,是技能课程中学分最多、分量最重的课程,在课程体系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学生高年级的语言技能课程及文学、语言学、翻译学等专业课程提供基础服务功能。文章结合新文科背景下英语专业改革的理念与原则,探索以“综合英语”为轴心的学科内交叉融合模式。
图1的“分级交叉融合模式”中,“综合英语”课程每个学期、每个级别交叉融合不同的技能课程,聚焦不同的产出能力。1级学生初入大学,语音和口语基础需要筑牢,为此将口语产出能力作为本学期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教学内容融合本学期开设的口语、语音及演讲课程;2级课程在1级的基础上强化写作产出能力,融合写作、阅读和语法课程;3级和4级为“综合英语”课程的拔高部分,重点聚焦学生的跨文化和思辨能力,在该阶段,“综合英语”课程在课程设计及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将侧重中西方文化的解读及对比、文学作品的欣赏以及经典作品的翻译操练四、新文科背景下“综合英语”课程改革具体措施文章的改革基于教学实践,秉承“以学生为中心,以课程育人为本位”的教学思想,针对“综合英语”课程教学痛点和问题,从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评价改革三个方面进行创新,拓展“教”与“学”的维度,具体的改革措施如图2所示:
(一)教学内容重构
“综合英语”课程的教材多按主题组织教学单元,内容能够体现课程的综合特色,融语言、文学、翻译和文化知识于一体,但对教材内容的分析发现如下的问题:①教材课文体裁多样,具有“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需要教师深度整合。②文章发表时间距今较为久远,主题虽为经典,但人文性较重,在与时俱进,贴近社会生活热点及学生实际等方面需要教师深度扩展。③教材文章选自第一手英语资料,虽然能够很好地为学生呈现西方主要国家的文化和价值观,但如何与中国文化思想进行比较,彰显中国文化思想的精髓和魅力,如何在比较中实现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目标需要教师深度挖掘。课程单纯依托教材内容无法实现课程的挑战性和高阶性,教师需“以课程育人为本位”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构,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增补和提升教材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需求重组教学专题,同时植入其他学科信息和中国案例,实现育人目标。
课程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思想,将教材内容进行重新整合梳理出专题,对单元课文内容进行选择、增补和提升,突破既有课程内容的窠臼,注重教学内容的跨学科、跨课程关联内容融合、融合其他学科学术科研成果以及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提高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在“课程育人”方面,面向新文科建设,在全英文课程中讲好中国故事,结合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语言强国”意识和文化自信,培育有中国情怀、全球视野的外语复合型高素质人才。
(二)教学模式创新
教学改革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学习既有时间上的延展也有空间上的扩展。线上通过布置任务及教师参与讨论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机会,线上教学选用中国大学慕课官网上的精品课程,同时辅助教学视频与课外阅读材料。在线下的教学中将“5E教学模式”贯穿课堂教学设计始终,课堂任务更关注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手段,将任务驱动、小组合作讨论展示、体验式、探究式等现代教学方法应用于教学实践中。具体模式如图3所示:以《综合英语2》第二单元Fourteen Steps为例,课文的主题是“爱的传递”,文章寓意深刻,但是难度不高,为此教师在教材内容重构时将本单元归属于“人物”主题,写作技巧聚焦“事件写作”。线上任务要求学生收集霍金资料,以微传记的形式撰写“霍金故事”,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作业任务分析入手,在“任务导入(Engagement)”环节选取“万物理论”电影宣传片作为导入案例;在“阐释解析(Elabo-ration)”环节继续引用霍金的生平故事,借助该案例的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英语微型人物传记的写作技巧;在“探究评价(Exploration&Evaluation)”环节给学生补充China Daily中介绍南仁东的一篇文章作为学生探究学习的素材,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技巧进行写作产出;在“情感升华(Enlightenment)”环节将霍金、南仁东和江梦南案例综合评价分析,引导学生关注逐梦者成功的秘诀,实现育人目标。
(三)教学评价改革
课堂教学设计的任务具有高阶性和挑战性,遵循渐进性的教学原则,从简单案例的导入,到方法的介绍和展示,再到给学生设计任务进行评价操练,各个环节由简入难,环环相扣,循序渐进,促成探究式和深度学习。教学评价侧重过程性评价以学生自评、生生互评为主,教师和学生合作评价为辅,把握好知识与技能、学习与创新、应用与能力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任务形式多元,对合作学习具有高度要求。学生在线上学习的基础上,不但要检验自己线上任务的完成情况,参与线上互动讨论,还要参与线下课堂小组合作,协作尝试解决问题,从而理解巩固知识。此外,合作性还体现在师生协作上,教师担任了引导者的角色,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将所学用于实践,并进行同伴互评和任务自评,深化对课堂知识点的认识与应用。
五、结语
新文科的理念在打破传统、探索“交叉融合”,同时也强调“守正创新”,外语学科中语言技能的强化与提升仍是外语学科的“本”,只有筑牢基础,具备扎实的基本功,才有更强的学习力去拓展专业能
力,向外交叉融合,也才能实现外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综合英语”为主的英语语言技能课是英语专业筑牢基础,“练好内功”的专业基础课程,在新文科理念下,打破技能课程之间的壁垒,进行学科内部课程交叉融合,重构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及评价方式,将极大地助力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王俊菊.新文科建设对外语专业意味着什么?[J].中国外语,2021,18(1):1+24.
[2]蔡基刚.学科交叉:新文科背景下的新外语构建和学科体系探索[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3):14-19+26.
[3]赵宏.新文科背景下理工院校英语专业发展的理念与路径[J].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2021(2):32-37.
[4]张欣.新文科、大外语与英语专业“全人教育”培养路径[J].外国语文,2020,36(5):14-18.
[5]胡伟华,张睿.新文科背景下特色工科院校学科交叉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纺织服装类特色工科院校为例[J].中国外语,2022,19(5):18-23.
[6]历晓寒.新文科视阈下农业院校英语本科专业的建设探索———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J].鄂州大学学报,2022,29(5):45-47.
[7]张晓平.“新文科”视野下英美文学教学的反思、创新研究及实践[J].牡丹江大学学报,2020,29(8):106-110.
[8]林忠,王美娇.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思政———以“基础英语”为例[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111-116.
[9]孟繁旭.第四次工业革命背景下我国大学英语教育改革范式[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7,19(6):47-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