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移动工具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论文

2024-01-12 09:10:26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近年来,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辅助教材使用的移动App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信息化,逐步由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向多元化、智能化的混合式现代教学模式转变。文章整合移动工具,利用手机App,依托随行课堂和UNIPUS平台,构建满足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模式对其进行教学。通过对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自身潜力的激发,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带来的良好学习效果。
摘要:近年来,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辅助教材使用的移动App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模式也越来越信息化,逐步由传统的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向多元化、智能化的混合式现代教学模式转变。文章整合移动工具,利用手机App,依托随行课堂和UNIPUS平台,构建满足大学生学习需求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模式对其进行教学。通过对其在英语学习方面的自身潜力的激发,来达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方法带来的良好学习效果。
关键词:移动工具,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
Abstract:For the past several years,with the rocketing progress of network technology,mobile Apps to assist the use of textbooks are increasingly widely used.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th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based,gradually transforming from the tradi-tional single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to the diversified and intelligent blended modern teaching mode.This paper in-tegrates mobile tools,uses mobile App,and relies on accompanying classroom and UNIPUS platform to build an in-formationized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model that meets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needs.By stimulating their own po-tential in English learning,the good learning effect brought by the“student-centered”method can be achieved.
Key words:mobile tools;college English;informatization;teaching mode
一、引言
当前,网络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迅速发展,与此同时,教学领域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利用其技术的模式。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对所处的环境以及涉及的方法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化,无法充分满足学生目前的需求状况,因此,就需要将其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形成一种新的适用于当前环境以及未来发展的模式。近年来,出现了以微课、慕课等为代表的新型教学平台,其在普及的同时实现了大学英语教学与网络技术的有效融合,将大学教学模式向多元化以及智能化转变[1]。这种新型教学系统的诞生弥补了传统模式在实际相应场景中使用的不足,教师授课的方式变得更加活泼生动。本研究依托随行课堂和UNIPUS平台,旨在使线上线下结合方法在英语教学领域高效开展,同时,将学生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学习潜力充分发挥出来。通过对相关移动设备的合理利用,设计出能够满足相关需求的新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给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要提供了新思路。
二、随行课堂和UNIPUS平台概述
WE Learn随行课堂是配合大学英语进阶教程的学习平台,其实现了在线课程、学习资源与服务的完美结合,能够保证学习者与教育者的有效互动,进而提升学习质量。平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将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习者,而是进行相关体系的建构。在现实功能方面,其能够允许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性学习,并且根据学习内容实现相应资料的下载。其也能够为任课教师提供方便的管理功能,能够让其对所在班级的学生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线上辅导、实时监控、快捷统计等方面。移动手机即可提供的App服务方便学生利用碎片化时间完成学习需求,根据对其整个过程的记录,教师能够对学生学习的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并且,学习笔记、发布问答等模块实现了学生对相关内容观点的表达以及对学习进度的记录。教师组织班级学生配合纸质版教材,学生之间实现一起学习、一起进步的目标UNIPUS高校外语教学平台涵盖多个语种,支撑包括大学外语在内的不同教学层次。其实现了对相关教育体系的技术化支持,保证了教育工作者以及受教者对学习任务的有效完成。
通过对其的使用,教师能够实现对学习者在不同阶段的全面管理,如发布通知和作业、设置学习进程、监控学习效果、统计在线学习成绩、组织分组教学和互动讨论等。同时,对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设计,包括小组活动、班级讨论等。通过在线上针对学习内容进行及时的交流,增强师生、生生互动,提升学习热情。课程提供在线答疑、在线笔记、在线词典等辅学工具,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UNIPUS体系下主要使用ITEST,IWRITE和UTALK平台。
三、基于两大平台的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模式设计
根据随行课堂和UNIPUS平台在大学英语信息化教学中的需求和功能进行相应的设计,针对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以及课后评价三个方面,以此实现线上线下结合方法在英语教学领域的高效开展
(一)课前任务布置阶段
为了使涉及移动端App的教学顺利开展,教育者需要在每次进行教学工作前做好充分的准备。首先在进入英语课单元主题教学前,教师要明确单元学习目标维度并细化到每一次课的教学实践中,同时对授课单元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取舍,把其中包含的重难点进行细致的梳理并分成容易理解的知识模块。并且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受教群体,对相应的网络资源信息进行整理。根据教学方案的要求,英语教材一单元内容要通过三次课进行讲授,这三次课对标的教学目标分别为知识、能力和情感逻辑。所以在每次英语课前,教师在随行课堂端依次按时间线开放单元词汇学习、课文学习、拓展学习,学生们进行对应预习,提前了解内容查漏补缺,大大提高了他们的听课质量[2]。同时,教师在随行课堂的资料区发布网络资源微课、补充练习及相关话题讨论,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自主学习和相关知识拓展。学生根据老师在移动工具端的分组进行生生之间的讨论或寻求教师帮助都很方便。这样的提前学习,既能使学生有效利用碎片化时间,还使得其学习的规划更加合理。教师也可以随时查看后台数据,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掌握不太好的内容,在课堂上做到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
(二)课中教学阶段
教育者通过相关教学平台实现了对其教学活动以及内容的丰富,将学习者的潜在兴趣有效地激发出来,让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分组任务和主题讨论
对一些开放性问题,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受到班级人数、课堂时间有限等制约,无法使每一名学生都参与进来。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可以采取对其进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们能够各抒己见。同时,针对某一同学的观点,其他人也可以展开评论。这在提升学生思维以及分析解决问题方面具有一定的好处,同时拓宽了时间空间的维度,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3]。也可以在课堂上设置小组讨论或辩论等环节,同样是通过移动端布置,当堂录制,这样不仅可以使答案保留下来,也能够让教育者实现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实时了解。同时,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的形式让学习者的口语能力得到提升。
2.投票以及问卷活动的展开
在授课的过程中,通过随行课堂,教师可以快速组织学生们进行就某一个知识点练习的投票或调查,或者通过移动端了解学生对某一话题的看法,及时总结,并对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进行针对性的合理修改。这不仅实现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提高,同时增强了其在受教过程中的表现能力。
3.选人、抢答活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人数较多导致的教师无法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兼顾的情况。加之有的学生课堂表现过于沉默,发言次数极度匮乏。使用随行课堂移动端,教育者能够利用其中具有的各种功能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频率,可根据需要,对一名或多名学生进行选择,提高课堂参与情况,并且提升他们的专注程度以及对学习的兴趣。当很多学生都想要对一个问题进行回答时,可以使用抢答的方式,对相应的回答顺序进行奖励,进而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4]。
4.测验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利用UNIPUS中的ITEST平台发布测试,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并借助提供的自主评分功能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打分,实现对其效果的了解。通过移动端工具的后台数据在课堂中关注学生问题等突出点,适当调整自己的教育进度和内容安排,以实现学生对知识点的更好学习,进而提升学习效果。
(三)课后的反馈评价阶段
在每一次相应教学内容完成后,教师可以参考教学内容对后续的学习任务进行设计,发布到随行课堂移动端上。随行课堂也会根据系统中的设定,对学生们的课后学习情况进行跟踪。教师还可以对学生所提交的各种形式的作业进行批改,做到对教学效果的及时掌控。同时,在对本章内容进行讲解之后,教师还可以通过平台中的资源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拓展。为了提升学生们的主动性,还可以安排其自行进行相关资料的搜索。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平台的相应渠道进行分享,让学生们通过共同的讨论学习来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遭遇的难题,以增强其学习兴趣,并且改善其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情况,渐渐提高其自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如此,该软件中带有的考核形式同时具有过程和总结考核两种。其后台除了对考核的成绩进行统计外,还会对参与情况进行记录,有利于帮助教师掌握学生们的学习态度,也方便对其学习过程进行全面评估[5]。教师还可以使用调整教学模式和内容的形式来应对相关反馈,进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
课后除了利用学习通外,教师还可以在ITEST上布置语法练习和四、六级模拟练习,以满足学生在大学阶段的考级需要。同时针对学生普遍反映的口语缺乏练习的课堂现状,教师在课后及时在UTALK上发布口语课程,学生利用自己的课后时间有计划地进行跟进,这样可以对课堂上不充分的口语练习进行非常有益的补充和提高。
四、基于整合移动工具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机遇和挑战
(一)多模态化的教学设计
大学生群体广泛,学习基础不同,大部分学生学习的态度并不理想。同时由于自主性较低,在诱惑面前往往避开学习。而采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最重要的就是其主动学习,课前课中课后都有移动工具的介入和整合,这对教师的课堂整体设计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为了让所有学生都能通过平台自主学习,教育者就需要对教学过程的设计进行不断的改善和优化,让其内容更加丰富、有吸引力。可以通过将相关知识点与生活进行结合,使学生们更容易参与进来。同时,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表演等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英语口语锻炼机会。然而,不能过于依赖教学活动,涉及的教学内容也同样重要。尽管线上的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传统的线下方式能够实现知识点更加有效的传递。因此,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计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把网络相应资源与书本知识内容进行融合,达到进一步提升学习质量的目的。
在主题单元的实际教学中,由于手机的即时性和便捷性,可以选择主题英语App作为主要的教具,以期在教学活动上做更多的尝试,探索手机更大的意义以及工具对教学的影响。使用者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相应功能的使用,并且不仅仅局限在教学的范围内,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或知识的充实,这种形式无疑增加了教学资源的活力。
(二)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能力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新时代背景下将线上和线下相互融合的方式对教育者的相关技术能力有了新的要求。线上教学本质上就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师需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指导其投入到相关知识点的学习中去,并且在平时以及考试中实现对学习效果的监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需要借助相应技术去实现其教学目标。而做到对相关技术的良好运用,也是教育者们面临的一个考验。
(三)合理选取教学资源
在数据时代,网络平台上的资源数量巨大、繁杂,教师在推送相关资源时,应选择与学生实际英语知识水平相适应的资源。内容太简单会影响其学习的主动性,而太难就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因此,面对网络平台上大量的学习资源,教师应注意其趣味性和时效性,选择与学生自身条件较为接近的相关资源。这样做能够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并且进一步提升其学习积极性。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相关资源的获取往往是来自教材。这就导致了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的状态。教学是一个涉及双向互动的过程,需要通过彼此的交流和讨论,实现教学的互惠互利。因此,要减少对学生在相关活动中的参与感的剥夺,进而保持其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针对这种情况,在主题单元的教学规划中,应该有一个更具交互性和流动性的资源结构,师生既是教学资源的创造者,也是教学资源的拥有者,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借助教学资源得到加强,让更多的信息在这样的资源结构中生长和流通。通过知识资源互换,有效提升学生们的参与感,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使其能得到自尊心的满足[6]。在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的同时,实现重现学习,并且,学生感受到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是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特点。对涉及的资源本身来说,学生的有效参与是对资源的一种拓展,不仅提升了资源的数量,而且在形式上进行了进一步的扩充。资源在广阔的空间中得以进一步使用,并在使用的同时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也就是说,其整体结构将是一种成长式的结构,能够在交流中得到更大的发展,也可以称为“Self-Growing”资源结构。
五、结语
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决定了未来的教育工作中移动设备必然会成为重要的教学工具。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就需要对教学体系进行新的构建。同时,要实现对学生通过手机进行自主学习的指导。通过对线上工具与线下教学的相互融合,进一步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将其以往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被动现象转变为主动,以此来保证高校英语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范文翔,马燕,李凯,等.移动学习环境下微信支持的翻转课堂实践探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5(3):90-97.
[2]陈玉鳗,田爱丽.慕课与翻转课堂导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4.
[3]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话教育研究,2014(7):5-16.
[4]杜娜.智慧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内蒙古教育,2018(11):59-60.
[5]丰海利.基于微课和手机App的综合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8(3):27-31.
[6]田巧娣,王艺臻,赵丽粉.基于蓝墨云班课的翻转课堂教学设计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197-2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