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浅析旅游英语翻译策略论文

浅析旅游英语翻译策略论文

28

2024-01-11 09:53:54    来源:    作者:heting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发展旅游英语刻不容缓,它搭建了不同文化背景游客间的沟通桥梁。要想让游客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旅游英语是不可或缺的。文章阐述了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及方法,有益于更好地学习旅游专业词汇,为今后的旅游翻译做铺垫,促进我国旅游业的繁荣昌盛。

  摘要:随着我国对外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发展旅游英语刻不容缓,它搭建了不同文化背景游客间的沟通桥梁。要想让游客深入了解我国丰富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旅游英语是不可或缺的。文章阐述了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英语的翻译策略及方法,有益于更好地学习旅游专业词汇,为今后的旅游翻译做铺垫,促进我国旅游业的繁荣昌盛。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Abstract:With the vigorous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reign tourism industry,it is essential to promote tourism English.In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tourism English builds bridges of communication among tourists.In order to give tourists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China's rich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cultural heritage,tourism English can be relied on and valued.This paper expounds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English,and on this basis,analyzes the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methods of tourism English,which is conducive to learn tourism professional vocabulary well,paving the way for future tourism translation,and promoting the prosperity of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Key words:tourism;tourism English;translation strategies

  一、引言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同时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也逐渐成为他国关注的焦点,吸引了大量国外友人来我国游览名胜古迹,感受人文风俗,而这给旅游翻译行业也带来了不少挑战。旅游英语除了向旅客传达景区的相关简介,更兼具传播中国悠久历史人文常识的责任。翻译不能仅仅只定义为两种语言的简单转换,它是不同文化间沟通的纽带。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国际地位的逐步提高,旅游资源变得更为丰富,远道而来旅游的外国友人络绎不绝。为了发扬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外国友人对中国的了解,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旅游英语。这也是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逐渐成长的必不可少的要素。文章研究旅游英语的语言特点及翻译策略,进而明确旅游英语的重要性。

  二、旅游文本的定义和特点

  (一)旅游文本的定义

  旅游文本是对某一旅游景点进行宣传的材料。通常包括对某一地区的自然景观以及人文景观的宣传介绍,其目的在于吸引更多的游客,使其了解并关注旅游文本所宣传的内容,从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二)旅游文本的特点

  旅游文本通常以普通词汇为基础,不管是英语文本还是汉语文本,两者都属于应用文领域。这些方式都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体裁的种类也多元化。如旅游指南属于描绘型,要考虑用的词汇活泼生动,易于理解;旅游广告与其他广告语相通,都属召唤型,用词短小精悍,极具创新,句式简练生动,具备很强的吸引力和号召力;旅游条约属合议型,用词形式具有范例性,表达确切,程式化较显著;旅游路程属于讯息型,所用词汇简短,一目了然,具有提醒意义。

555.jpg


  旅游文本正常情况下,会涵盖多种不同的科目、注重实质性内容,具备各种常识且文体多样。旅游景点一般会将历史文明、地理环境以及文化涵养相结合,因此旅游文本这种应用性的文体模式通常会随机应变,结合实际情况而变通,如描绘、记述以及解说等。旅游文本还蕴含着许多和文化知识相关的讯息,关于旅游景点的诗词歌赋、散文杰作和名篇佳句,更是不可胜数[1]。汉语旅游文本的特点一是语言的主观性强,在描绘景点时会表达内心想法,这样为景物添加了感情元素。此外,也会用意象来描绘景色和风物。汉语言丰富多彩,会将意境相结合,模式多样,但语言的意义上会有相应联系,在叙写风景和事物的时候,会充分运用大量形容词,或是四字词汇,使人浮想联翩。

  三、旅游英语翻译特点

  (一)具有行业范畴属性

  旅游英语翻译以普通英语词汇为基础,内容大多涉及地理学与交通经济、景点介绍、货币兑换、购物等与旅游活动有关的专业词汇和语句。它所涉及的各种词汇短句都属于特用词汇,这就是所谓的指定行业和范畴的专有名词[2],这些范畴属性的词汇对社会有着贡献作用。如表示旅游业类别的词,culinary tourism,adventure tourism和cultural tourism等。

  (二)具有外来性和创意性

  旅游英语的翻译中需要有创意。人们一直不断引进外部的词语表达来促进旅游英语翻译的发展,所以旅游翻译的信息量非常大。旅游英语的知识储量,必须是和国内外各大景区景点以及各个国家的历史文明紧密相连的。在翻译实践中,人们能感受到各国文化的不同,如相关地区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教育、民族信仰、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的差异。旅游英语具备全球化、商业化、实用性强等各种特点,其所涵盖的内容从天文到地理可谓包罗万象。要想将国家文化发扬光大,旅游翻译不得不精益求精,不断翻新和改进[3]。

  (三)具有文化属性

  语言是文化的小舟,离不开历史,文化是旅游的心魄,也是文化的感悟。旅游英语翻译当然也一样从属于文化文明,它在各国之间不同文化的依托下,成为旅客们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学习交换各自意见的一条纽带,可以帮助游客理解历史悠久的中国。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感悟[4]。中国有着数不胜数的历史遗迹、独一无二的风俗,以及精熟的手工制作。天然形成的美丽景色,再结合相关历史文物和人物特点,形成了华夏民族与众不同的旅游文明特质。因此我们应充分地使用旅游英语,去更好地弘扬我国的传统民族精神,更好地发展中华文明。

666.jpeg


  四、旅游英语翻译策略

  旅游英语的翻译实践需要换位思考,注重外国游客的思考模式,以及他们对景点的观察角度。在翻译国外的文化细节时,可采取一些适度的删减。针对较为烦琐或者一些多余的细节简介,采用简短清晰的语言已足够。同时,有些文本想要转达必不可少的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知识,需要增加一些相应恰当的译文,将文化的原魅力展现出来,在让游客更能切身体会中国文化的同时,还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提升旅游的经济效益[5]。英语译文要忠实原文,结合外国友人平时的浏览习性以及考虑问题的形式多样性,对相关讯息做一些整理,将真实的信息表达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翻译出符合读者喜好的文本。

  (一)音译加直译法

  在大多数情况下,对有些景点的名称,不能用相对合适的英文词汇翻译时,不妨试着用音译再加意译的翻译技巧。有的景点名称可直接用拼音表达,如黄山可以直接翻译成Mount Huang。有的可以结合意译添加必要的解释说明[6]。运用这种技巧,是为了将英语的表达习惯和游客的不同心理以及旅行方式相结合,不遗漏任何景色描绘,从而更为直观地去保存名胜古迹的独有特性,使外国旅客可以更确切无误地了解当地的信息;合理运用这种技巧,还可以防止原材料中富有独有特性的言语丢失自己的本质,从而达到文化传达的目标,如Wash-ington Monument。另外,关于人名的翻译多是遵循音译的要领。中文发音都可以在英文里找到,但是英文中有拼音里面没有的发音。若是我们使用自发创新的词汇,通常会让浏览者难以理解,甚至曲解原文的意义。就好比是把家喻户晓的Downing Street遵循读音翻成“党宁街”,以及“下宁街”都是贻笑大方,这时就要遵照人们规定或是商讨后的叫法。在中国旅游景点中,地名大都是采纳意译的要领进行翻译的,如可以把“玉带桥”翻译为Jade-Belt Bridge,或者运用同位语或定语从句的不同句法,针对原材料中的文化知识加以诠释。在此基础上,添加一些易懂的注释词,使外国旅客们更清晰地理解景点用意[7]。

  (二)增删信息法

  英语翻译过程中,增译法较为常见。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各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且多元,很多本土人民尚且不能完全透彻了解,对外国旅客来说则存在更多困难。这时旅游英语就需要发挥特色,体现出文化沟通的外交特性,并且要具备实时转达内在文化的能力。在翻译过程中添加外国人不熟悉的历史背景解析,可减少直译的突兀感。以我国伟人刘少奇为例,要在音译的名字后增加the former vice-president of China,还可加上任职期的时间段,更直观地让外国游客了解相关背景常识[8]。

  旅游胜地的描述中,会经常增添少许润色的语言。如果将所有细节内容全部翻译成英文,会显得内容繁杂,不够顺畅,导致外国友人不理解原文本的主旨内容。为避免这种误会,在翻译中需要灵活表达,适当地删减原文本中主观色彩太浓的言语,只需要详尽地进行客观性的语言描述,这样简短明了,逻辑性强,更通俗易懂,能让外国游客更好地体会中华各民族文化的风情。

  (三)化实为虚法

  汉语和英文属于两类不同语种,在进行翻译的过程中,都可能会改变一些言语本身的习惯。有时采取直译方式不仅达不到翻译效果,还可能会模糊原文主旨,让外国游客很难理解,甚至歪曲原意。因此,翻译不应该盲目地一味把所有的成分都写实,有时候也需要适当虚化。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将具体概括的言语转换成可以替代属性的词汇;另一种是将带有特征性形象的词语引申为其所代表的概念词汇。经过虚化后的言语会提高整个翻译文本的流畅性和普适性,同时还相对提升了原文本诠释的完整性。比如说在景点中对“舜”和“尧”的翻译就可以采取这种方法。这两位是中国人人知晓的圣贤之人,然而对国外游客来说并不了解,如果采取增译,有些注释的解释可能是徒劳无功的。这时可以直接翻译为Sage-kings(贤明帝王),运用化实说为虚说的翻译策略,既通俗简单明了,又更有韵律[9]。

  英文文本更偏向于对一些小细节进行客观具体的描写,而汉语倾向于运用华美的语言以及排比等各种修辞手法,同时还需要考虑语句的对仗及工整。旅游翻译还得尊重原文本的写作主旨,需熟练地去诠释原文内涵,那就要突破汉语言本身的特性以及描述方式进行适度的创新,将现实进行相应的虚构。译者可以凭借原文本中能够真切显现出来的景象要点深层次描绘,再结合内心想法和思考方式来表达。运用这类技巧时,要加以节制,不要过分烘托,不然会显得虚有其表,对景点宣传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

  (四)类比翻译法

  类比翻译,是指需要翻译成的目标语中确实没有可以匹配原文中能抒发真实情感的话,这时就可以根据两种语言在形式或功能上的相似之处,以一种语言的表现手段象征另一种语言的表现手段。这样在语义上会更贴近原文,使译文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从而增强旅客游玩的趣味和体验感,让旅客们能更轻松地接受民族文化[3]。对国际编年、地域、官职的翻译,通常改为与中国相对等的公历、地名及职称。有的可适当将原文间接委婉的抒发方式写得更为直观。有的资料会把西方人熟悉的米老鼠和唐老鸭译成孙悟空和猪八戒,当然这也要视情况而定[10]。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翻译成Romeo and Juliet;七夕在中国是农历的七月初七,这天是牛郎织女一年一次会面的时候,通常理解为情侣集中见面的日子,因为正好和国外的情人节相近,因此可译为Chinese Valentine's Day。

  译者在进行旅游文化的翻译过程中,所传达的相关信息应当是确切、清晰的,这样才能将旅游景点的信息和相关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传递给旅游者。旅游翻译的本质实际上是以感化为主要目的,进而实现实用价值的翻译过程,在翻译活动中需要在自身理解的基础之上,充分考虑不同环境下的共性与差异,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样才能更好地触动游客,使其产生共情。旅游英语的翻译目标是传递文化,更要忠于原材料,所以在翻译过程中,需要对民族文化相关的词汇具有一定的敏感性,视不同情况采取灵活的翻译方式。例如摘要翻译可以适当地进行增改或删改,也可以直接翻译或者转义翻译,或者是结合翻译方式的优势进行组合翻译,提高整体文字的可读性和美感。这样可以使外国游客和读者更容易了解我国文化的特色和底蕴,同时在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以及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五、结语

  英语对旅游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为国际上第一大的通用语言,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和实践及文化交流方面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旅游主题相关的英语翻译使得游客能了解异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不同国家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所以旅游英语的翻译,要注重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不仅需要充分了解不同文化的特征,还需要对旅游领域的边界范畴进行约束。在这个基础之上,运用各类翻译的方法和技巧策略,加以一定的改进和创新。在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的基础上,准确地传达意义,在外国游客对中国文化的需求及中国旅游文化本身之间寻求平衡。旅游英语就像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承载着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联系着中外游客,这座桥梁历史文化底蕴丰富,能促进游客对中国的深刻了解,从而促进我国旅游行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小丹.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D].苏州:苏州大学,2014.

  [2]颜红梅.旅游英语的词汇特点及翻译策略[J].旅游纵览,2014(6):286.

  [3]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12.

  [4]肖琴华,李翠玲.浅析旅游英语零对等翻译[J].英语画刊,2014(4):16.

  [5]阚丹.旅游英语语篇的特点及其翻译策略研究[J].当代旅游,2017(11):65.

  [6]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7]赵阳.浅析旅游英语翻译教学中的文化差异处理[J].职业教育研究,2008(5):84.

  [8]章春风.跨文化视角下旅游英语翻译策略探析[J].价值工程,2013(9):283.

  [9]张明华.英汉翻译中的虚实互化[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71.

  [10]周静.浅谈国内景点介绍的英译方法[J].科教文汇,2008(6):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