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明式家具珍赏》注释中著录英译规范研究论文

《明式家具珍赏》注释中著录英译规范研究论文

41

2023-12-04 14:03:56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文章以王世襄所著《明式家具珍赏》的英译本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中著录的英语译文为语料来源,统计分析了著录英译的规范和体例。文章参照CAJCDB/T 1-2006关于外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后,发现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中的著录英译和这种规范相比有其独特性,从而提出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摘要:文章以王世襄所著《明式家具珍赏》的英译本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中著录的英语译文为语料来源,统计分析了著录英译的规范和体例。文章参照CAJCDB/T 1-2006关于外文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后,发现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中的著录英译和这种规范相比有其独特性,从而提出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中注释中著录英译的公式,希望有针对性地提升这方面的规范研究,以期达到准确、系统地介绍中国明式家具的目的,同时为传播中华传统文化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明式家具珍赏英译本》;注释;著录;规范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standard of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literature in 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written by Wang Shixiang,this article us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this book as the data source,and analyzes the formula of its translation patterns.This article refers to the requirements of CAJCDB/T 1-2006 the Standard for Retrieval and Evaluation of Chinese Academic Journals(CD-ROM)of foreign references as reference and finds that the English translation of the literature in 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 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 has its uniqueness compared with this standard.It is hoped that the standard in this area can be improved in a targeted way,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ccurately and systematically introducing Chinese Ming style furniture,and at the same time provide new ideas for the introduction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notes;literature;standard

  一、引言

  明式家具因其独具特色的工艺、造型被誉为世界家具的三式之首[1],成就卓著。对明式家具的译介可以对外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从而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相互了解和交融。目前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明式家具英译作品有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珍赏》[2]的译本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3](译者为王世襄和Sarah Handler)和《明式家具研究》[4]的译本Connoisseurship of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5](译者为王世襄,Lark E.,Mason Jr.等),1990和1991年这两部英译著作相继出版。这两部中国明式家具研究的译作,从木材、造型、家具品种、榫卯结构、装饰手法、欣赏和使用以及明式家具的品类等方面对中国明式家具的全貌进行了译介,为世界了解中国明式家具提供了极佳的视角和参照,在国内外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是帮助世界读者研读明式家具的一本百科全书,也为传统文化的推广和走出去增加了新的维度。王世襄先生1938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其国学修养、专业素养和英文素质极佳,多次在世界各地收集和整理明式家具并对其进行修复和收藏,掌握了第一手的明式家具资料[6]。但就目前读者阅读的文献来说,对传统家具特别是明式家具翻译的研究文献较少,而其中关注注释中著录英译的更不多见。文章以《明式家具珍赏》英译本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为语料来源,对其注释中著录英译进行总结和归纳,梳理出公式,希望可以为明式家具注释著录英译探索提供方法和思路。

360截图20230321164425995.jpg

  二、注释中著录英译规范的意义

  著录是为了撰写著作从而引用的著作、论文合集、论文、网站等相关文献资料的信息拓展阐释资源,是保证一部著作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否将其翻译成恰当、规范且准确的英文是反映译著的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保证著作可读性的重要方面。随着中国对外科技、文化等交往的日益加深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反映中国文化的一系列著作走出国门,得到了世界读者的喜爱,注释中著录翻译随之涌现。注释中著录的主要责任者、题名、刊名、出版项、符号、标点、页码等信息的处理和排列有其独特特点,其译文如何体现这些特点,也日益受到了学术界等社会各界的重视。注释中著录英译规范可以保证著录各要素在翻译中被正确、精准、完整地解码方式格式化输出,不会出现漏译现象,并且保证各要素的排列顺序和呈现方式形成统一格式,以提高译者翻译效率和正确性。文章通过《明式家具珍赏》英译本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的著录英译按照著作类、收录集类和主编类及重复引用四种类型总结出其英译的公式化特征。

  三、注释中著录英译研究路径探索

  通过对这本专著的分析和总结,笔者发现其中的注释采用的是尾注的形式[7],内容主要包括引用注释、术语注释两类。引用文献注释的内容包含典籍名称、作者、年代、修编版本名称和年代、卷序号、章节名称、页码等;物件注释的内容主要为物件特征描述、用途及使用方式描述、收藏机构名、出处来源(包括图片来源、引用文献)等。经过仔细研读,发现这两类注释的内容虽量多且杂,但是有其统一范式,这里就引用文献类注释展开探究。因为该书的英译本注释中著录翻译的时候中文使用的是繁体字,为了更好地帮读者理解,所以文章将繁体字统一为简体字。

  (一)著作类

  1.含有朝代的著作

  例1中文原文:明谢肇淛《五杂俎》页72,(卷3《地部》一),中华书局1959年影印本。

  《五杂俎》是明代一部笔记体著作,为谢肇淛撰,全书分5个部分记述,谈古论今,包罗万象,涉及观书感悟、实事政治、社会风俗和人文等方面,总共16卷。

  英文译文:Xie Zhaozhe谢肇淛(Ming),Wu za zu五杂俎(Compendium of Knowledge Classified into Five Parts)(Beijing:Zhonghua Press,1959),p.72.

  通过分析,得出其著录英译公式为:

  作者姓名拼音(姓前名后,首字母大写)+作者姓名汉字+(朝代拼音首字母大写)+,+首字母大写的著作拼音斜体+著作汉字+(著作名英译斜体,著作名实词首字母大写)+(出版地+:+出版社英译+,+出版时间)+,+p.+页码+.

  但是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原文中的(卷3《地部》一)并没有被翻译出来,可能因为其信息置于括号之中。

  2.现、当代著作

  例1中文原文:成俊卿等著《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页260-262,科学出版社1980年版。

  英文译文:Cheng Junqing成俊卿,Zhongguo redai ji yaredai mucai中国热带及亚热带木材(Tropical and Sub-tropical Woods of China)(Beijing:Science press,1980),pp.260-2.

  通过分析,得出其著录英译公式为:

  作者姓名拼音(姓前名后,首字母大写)+作者姓名汉字+,+首字母大写的著作拼音斜体+著作汉字+(著作名英译斜体,著作名实词首字母大写)+(出版地+:+出版社英译+,+出版时间)+,+pp.+起始页码+-+终止页码的个位数+.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原文中的“等著”并没有被翻译出来。

  例2中文原文:陈嵘《中国树木分类学》,页539,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59年版。

  英文译文:Chen Rong陈嵘,Zhongguo shumu fenlei xue中国树木分类学(A Classification of Chinese Woods)(Shanghai: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59,2nd revised edition),P.539.

  (二)收录集类

  例1中文原文:明范濂《云间据目抄》卷二,页3,见《笔记小说大观》第三辑,民国石印本。

  《云间据目抄》是明代文学收录集,为范濂编撰,共5卷,第一卷《纪人物》,第二卷《纪风俗》,第三卷《纪祥异》,第四卷《纪赋役》,第五卷《纪土木》,从五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江南城市生活以及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收录于《笔记小说大观》。《笔记小说大观》是我国晋至清代笔记体小说集,内容包含艺术文学、天文地理、历法历史、百家文人等。

  英文译本:Fan Lian范濂(Ming),Yunjian jumu chao云间据目抄(Record of Things Seen in Yunjian)(Biji xiaoshuo daguan笔记小说大观,lithographic edition),juan 2,p.3b.

  通过分析,得出其著录英译公式为:

  作者姓名拼音(姓前名后,首字母大写)+作者姓名汉字+(朝代拼音)+,+著作拼音斜体首字母大写+著作汉字+(著作英译斜体)+(文集拼音+文集汉字+版本+edition)+,+juan斜体+卷数+p.+页码+a或b.(这里a指古书正面,b指古书反面)

  文中下列例子也适用于此公式:

  例2中文原文:明王士性《广志绎》卷二,页24,见《台州丛书》,嘉庆间宋氏刊本。

  英文译文:Wang Shixing王士性(Ming),Guang zhi yi广志绎(On a Variety of Subjects)(Taizhou congshu台州从书,Jiaqing edition),juan 2,p.24b.

  例3中文原文:清李调元《南越笔记》,卷13,页5-6,《紫檀花梨铁力诸木》,见《函海》,光绪八年钟登甲刊本。

  《南越笔记》虽为清李调元所著,但因为其被收入《函海》之中,所以文章归纳其英译公式的时候还是将其作为文集。

  英文译文:Li Tiaoyuan李调元(Qing),Nanyue biji南越笔记(Notes on Nanyue)(1882 edition),juan13,Zitan huali tieli zhumu,pp.5-6.

  例3和其他两例不同的是,文中引用的是其中的一章《紫檀花梨铁力诸木》,在翻译的时候是将其放在页码前面。

  (三)主纂(修)类

  1.主纂类

  例1中文原文:清陈和志纂《震泽县志》卷4,页1-2(《镇市村》),光绪十九年重刊本。

  古代地方志“修”和“纂”的说法很常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修”和“纂”并无太大差别。“修”是修撰,“纂”是编纂,都是撰写编辑著作。“修”也是“纂”,“纂”也是“修”,有时候就把两个字连起来,称作“修纂”或“纂修”,意思相近。

  英文译文:Chen Hezhi陈和志(editor,Qing),Zhenze Xian zhi震泽县志(Gazetter of Zhenze Xian)(1893 edition),juan 4,pp.1-2.

  在这种类型下其翻译对应的公式为:

  作者姓名拼音(姓前名后,首字母大写)+作者姓名汉字+(editor+,+朝代拼音)+著作拼音斜体首字母大写+著作汉字+(著作英译斜体)+(版本年份+edition)+,+juan斜体+卷数+pp.+起始页码+-+止页码.(这里pp.指包含起、止页码,如果只有一页的用p.)

  例2中文原文:清董世宁等纂《乌青镇志》卷2,页1(《形势》),乾隆二十五年修本。

  英文译文:Dong Shining董世宁(editor,Qing),Wu Qing Zhen zhi乌青镇志(Gazetteer of Wuzhen and Qingzhen)(1760 editon),juan 2,p.1.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与例1一样,原文中的“(《镇市村》)和(《形势》)”并没有被翻译出来。

  另外,作者里的“等”字也没有译出来。

  2.主修类

  例1中文原文:清明谊等修《琼州府志》卷5,页26,道光二十一年刊本。

  英文译文:Ming Yi明谊et al.(Qing),Qiongzh-oufu zhi琼州府志(Gazetteer of Qiongzhoufu[Hainan Island])(1841 edition),juan 5,p.26a.

  在这种类型下其翻译对应的公式为:

  作者姓名拼音(姓前名后,首字母大写)+作者姓名汉字+(朝代拼音)+著作拼音斜体首字母大写+著作汉字+(著作英译斜体)+(版本年份+edition)+,+juan斜体+卷数+pp.+起始页码+-+止页码.(pp.指起、止页码,如果只有一页的用p.;a.指古书正面,b.指古书反面;作者为多人的用et al.斜体表示,放在作者姓名汉字后)

  (四)重复引用类

  例1中文原文1:同⑭14。

  例2中文原文2:同⑭17页222。

  例3中文原文3:同⑭28。

  引用上面注释过的文献,避免重复,通常用“同...”来表述,分三种情况:第一,出自前面相同引文中,loc.cit[词典]【医】【=loco citato】(拉)在上述引文中,于引证处;第二,出自前面引用的书中,Op.cit.拉丁语opere citato的缩写。意思是“在前面所引用的书中”;第三,同上一条注释,ibid英[‘IbId]意思是“同上”。

  英文译文1:Fang Yizhi,loc.cit.

  英文译文2:Chen Rong,op.cit.,p.222.

  英文译文3:Ibid.,p.345.

  以上三种重复引用文献注释对应的公式为:作者名拼音+,+loc.cit.斜体作者名拼音+,+op.cit.斜体+p.+页码.

  Ibid.斜体+p.+页码.

  文中重复引用类注释示例还有很多,如:

  例4 Qu Dajun,loc.cit.

  例5 Chen Rong,op.cit.,p.529.

  经过研究后把这些文献英译使用公式化的表达后,注释中著录英译的构成清晰、严谨,译者在做文献引用注释英译时,按类别对标规范套用公式即可,这样既可以提高翻译的效率,也兼顾了翻译准确性的要求。

  四、结语

  注释中著录英译作为《明式家具珍赏》英译本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出版物的有机组成部分,可以保证学术著作、论文等的质量,有利于解释和拓展原文中的信息,有助于学者和读者规范性地理解原文的信息,可以作为出版界和学术界非常看重的一种规范[8]。文章从实践出发,归纳总结4点中国明式家具注释英译规范的公式,发现这种规范研究有助于对提高译者的效率和翻译的准确性。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主要责任方(著作人、编者)、文献信息(专著名、文集名)、页码(页、卷)、出版物信息(时间、出版地)以及拼音、中文、标点符号、斜体、字母数字、括号等的搭配规则和重复引用的信息。文章希望通过注释中著录英译的规范化,使得注释中著录英译译成为中国明式家具文化属性的重要介质,可以为具有中国特色传统的文化的国际传播和表达做出突出贡献。同时笔者也发现,总结出来的这套公式化特征与某些对外文参考文献著录要求有很大的不同,期待业界和学界出台一些关于此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来推进关于此方面的译介进程。

 

 参考文献:

  [1]史恩杰.浅谈中国传统审美哲学中“少即是多”的简约主义[J].艺术品鉴,2017(2X):414.

  [2]王世襄.明式家具珍赏[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4.

  [3]Wang Shixiang,Sarah Handler.Classic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early Qing dynasties[M].H.K.:Joint Publishing,2002.

  [4]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

  [5]Wang Shixiang Lark E.Mason Jr..Connois-seurship of Chinese Furniture:Ming and Late Qing Dynasty[M].Hong Kong:Joint Pub,1990.

  [6]许美琪.中国传统家具著作的英译问题[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7(11):11-18.

  [7]《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学术出版规范.注释》(CY/T 121—2015),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https:∥www.nppa.gov.cn/nppa/contents/805/102738.shtml).

  [8]童根兴.学术著作中的注释:一个出版社编辑的视角[J].出版发行研究,2020(3):6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