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教学促成环节设计与实践论文

2023-12-05 11:39:17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文章阐述了“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促成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教学实践表明:促成活动在增长学生摘要体裁知识以及整体摘要结构构建方面充分体现了其有效性。基于产出练习中出现的语言问题,教师在今后教学中需进一步加强语言促成,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使摘要行文更符合学术规范。
摘要:文章阐述了“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促成教学设计及实施路径。教学实践表明:促成活动在增长学生摘要体裁知识以及整体摘要结构构建方面充分体现了其有效性。基于产出练习中出现的语言问题,教师在今后教学中需进一步加强语言促成,提升学生英语表达能力,使摘要行文更符合学术规范。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促成;摘要写作
Abstract:This paper presents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enabling phase in the teaching of postgradu-ates'English academic paper abstract writ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The teaching practice fully shows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enabling activities in enhancing students'genre knowledge about abstracts and their ability to construct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abstracts.The problems in students'output exercises suggest that language enabling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future teaching to improve students'English and make their abstract writing more academic.
Key words: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enabling;abstract writing
一、引言
摘要写作教学是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对相关文献的检索表明:体裁教学法是讨论较多的摘要教学方法,如韩萍[1]、卢鹿[2]等基于Feez的体裁教学循环模式,探讨了如何在英语学术论文摘要教学中实施体裁教学;胡文君[3]在过程体裁教学模式下,展示了从样本分析、不同学科摘要对比、初稿写作、反馈修改到终稿评估的教学全过程。体裁教学法为当前英语学术论文摘要教学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和策略,但整体而言摘要教学仍存在可优化的空间,尤其在教学过程中如何针对学生的写作困难进行有效输入,“学用结合”等方面值得进一步思考。鉴于此,本研究尝试在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摘要教学中引入产出导向法,重点结合文秋芳团队所提出的促成有效性标准,探讨摘要教学促成环节的设计及实施路径。
二、“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
为解决我国英语教学中的“学用分离”问题,文秋芳[4]团队创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出导向法外语教学理论体系,其核心思想可概括为三学说(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和全人教育说)、四假设(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和三阶段(驱动,促成和评价)。文秋芳认为,三学说决定教学方向和整体目标,教学假设为教学各环节提供理论依据和检验标准,三阶段教学流程是实现教学理念和检验教学假设的载体。
从POA教学流程来看,教师首先呈现交际场景,布置输出任务,通过让学生尝试产出从而发现自己的知识缺口来展开驱动教学。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并结合学生的输出困难,从内容、语言和结构三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促成。因此,可以说促成是教学流程的核心环节,是决定学生能否实现产出目标的关键。文秋芳[5]、邱琳[6,7]认为“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是促成活动有效性的评价标准,其中精准性指促成材料对接产出目标,帮助学生解决产出困难;渐进性指促成活动应循序渐进,帮助学生搭建从学到用的过程路径;多样性指教学活动形式及内容应丰富多样,既提升学生兴趣,又多方位拓展与产出目标相关的知识与语言体系。
三、教学设计相关背景
(一)学情介绍
本教学涉及的课程为研究生英语读写译,其中摘要写作是写作板块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教学对象为省属一本大学非英语专业两个班级的研一学生(学术型),主要来自三个工科学院,两个班级规模大,且学生来自不同学科方向,给摘要教学带来了实际困难。为了解学生学情,优化教学设计,笔者在授课前就两个班级的摘要学习经历进行了问卷调查,共收到有效问卷132份。从问卷结果看,88.64%的同学没有接受过任何摘要写作相关训练,且有超过80%的同学认为在摘要写作中遇到的主要困难为“不熟悉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结构”和“不了解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语言特点”。
(二)教学目标
Bloom et al.按照人类认知过程的复杂程度,将认知领域的目标由低到高分成六个层次: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8]。在研究生摘要写作教学中,教师以认知目标分类为依据,在教学目标的设定上遵循了层级递进的原则,如图1所示:
(三)整体教学流程概述
本摘要教学在整体环节上遵循了“驱动—促成—评价”流程。在驱动环节,教师首先介绍摘要在学术写作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呈现交际场景,同时要求学生阅读专业方向相关论文,并尝试撰写英文摘要。通过驱动任务,学生发现自身实际产出能力的不足,由此教师说明摘要教学的意义和具体目标,并明确最终产出任务。在促成环节,教师针对产出困难,提供输入材料,引导学生进行选择性学习,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专业方向补充输入素材,并通过系列针对性练习检查教学效果。在评价环节,教师对阶段性产出任务进行检查和及时评价;在学生完成摘要写作后,师生共同合作,从内容、结构及语言三方面对最终摘要文本给出评价。
四、摘要教学促成环节设计与实施
根据文秋芳[4]提出的促成环节常始于内容促成,随后是语言促成和结构促成。由于体裁教学的特殊性,摘要教学调整了促成顺序,采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先内容、结构促成,再语言促成,具体教学设计见图2:
(一)内容促成
交际目的决定了体裁的存在。教师先从摘要写作的交际目的着手帮助学生建构体裁使用语境,将教学重心放在指示型和信息型两种常见摘要类型上,通过典型实例,引导学生对两者内容上的共性和差异展开分析。为了加强学生的摘要体裁内容识别能力,教师组织学生对主要语步(包括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的功能、语步间的关系和区别进行了讨论。同时,基于体裁结构潜势理论,在教学中引入必要和非必要体裁要素/语步的概念来提升学生对体裁规约性和变异性的认知。最后依托学生的学科背景设计了“摘要语步识别”小组任务:从不同摘要中抽取若干句子或语段,要求学生根据句子或语段的功能判定其属于哪个语步。为了巩固课堂所学,教师提供了“What you need to include in a research paper abstract”微课供学生自主学习。
(二)结构促成
摘要教学的结构促成涉及各语步在摘要中的组织形式。以信息型摘要为例,教师通过该类型摘要写作的“问题—解决”式篇章构建模式,引出“背景→目的→方法→结果→结论”各语步出现顺序背后的理据。该环节的促成活动包括语步划分练习和摘要排序练习。在语步划分练习中,教师提供两到三篇含有若干句子的完整摘要,要求学生结合句子功能划分摘要的语步结构;在排序练习中,教师则打乱摘要句子顺序,要求学生根据语步推进模式给摘要重新排序。完成上述活动后,教师给学生布置了两项自主学习任务:①通过学习通上的摘要排序练习巩固课堂所学;②收集专业学术论文摘要进行语步结构分析,整理摘要的主要类型及对应的语步特征,并提交总结报告。
(三)语言促成
结合学情,教师从摘要的时态、语态以及常用预制语块三方面展开了语言促成。以时态为例,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时态分布特点,教师设计了表1,要求学生参照该表对收集的专业领域的英文摘要时态进行归纳整理。
针对学生提出的“不了解英语学术论文摘要中的常用句式”的问题,教师引入了预制语块的概念。预制语块是固定或半固定、模式化了的语言块状结构[9]。学术论文摘要中的预制语块表现为两种类型:第一类为典型程式化语块。程式化语块,如“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The results suggest/show that...”,具有明显的组篇功能,能帮助学生阅读时快速识别语步结构,或写作时快速搭建摘要框架;第二类和摘要内容有关,因而呈现出一定的学科特征。基于上述类型,教师设计了预制语块的提取和积累活动,要求学生结合研究方向积累预制语块,同时推荐学术短语语料库(Academic Phrasebank)让学生参考。
在促成环节的最后,为了帮助学生内化所获得的体裁知识,同时为最终产出任务做好准备,教师再次布置“读文献、写摘要”产出任务,让学生阅读专业相关的经典学术论文,为其撰写摘要,对比自己写的摘要与原作者的摘要,从内容、结构及语言三方面找出差距所在。
五、促成教学评价与反思
文章从促成有效性、学生反馈和产出练习几方面对促成教学展开回溯性评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反思。
(一)促成有效性评价
本摘要教学的促成活动具有精准性、渐进性和多样性,体现了“学用一体”的教学理念,在三个维度上的实践路径如下。
1.精准性
教师基于学情调查和产出困难对症下药,确保了输入材料与每个产出子目标相对应。无论是典型范例分析,还是语步识别活动,都为学生专业论文摘要的阅读及写作奠定了内容基础;排序练习加强了学生对摘要语篇结构及语步之间逻辑关系的理解,为学生最终的写作提供了结构支持;时态、语态特点的归纳总结、预制语块提取与积累、“读文献、写摘要、找差距”等促成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方面、多途径的有效语言输入。
2.渐进性
在教学过程中,从教师讲解示范,到小组讨论再到学生独立写作,教师的脚手架作用在逐步减少,而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在逐步提升;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科背景,采用了“共性到差异,通用到专业”的教学思路;在产出任务上,先有语步辨识理解,再有结构和语言分析,最后是开放性的摘要创作,体现了教学从低阶性到高阶性、挑战性和创新性的逐步过渡。
3.丰富性
促成活动环环相扣,难度各异,在信息渠道、组织形式、活动类型和产出类型上都丰富多样。教师通过文本示例、微课视频、语料库网站等多模态渠道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摘要体裁知识;灵活的教学形式(如大班授课、小组讨论、个体分析)和多样性的促成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二)学生反馈
完成摘要教学后,教师对学生进行了针对促成活动的访谈和问卷调查。学生认为主要收获体现在摘要的体裁结构、语言表达特点、语态等方面。访谈中的代表性观点有:“了解了英语学术论文摘要的主要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摘要中的结构要素”、“摘要排序练习很好,对我很有帮助”、“了解了摘要写作的结构思路以及一些常用的表达。”
但是,针对问卷调查中“影响摘要语步识别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91.67%的学生反映长难句是影响理解的最大障碍,78.03%的学生认为名词化结构增加了阅读困难,64.39%的学生则表示困难源于学术背景知识的缺乏。结合促成活动中的“语步识别”练习来看,当一个句子中含有两个语步,或同一语步重复出现,或缺少语步标记语时,学生的出错率也会增加。另外,关于“影响摘要写作的主要因素”这一问题,93.94%的学生认为语言表达的学术性和规范性是摘要写作中的最大困难。而从提交的摘要习作来看,除了口语化表达、名词化结构表达能力缺乏导致的学术性不足外,各钟语法问题、英汉句子结构差异导致的问题在学生英语摘要习作中也比较普遍。
这些结果说明虽然促成教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学生一方面由于专业领域知识的不足,另一方面受自身英语基础的影响,在摘要专业内容知识内化以及相关语言积累上还需要加强。
(三)教学启示
鉴于问卷和产出练习中反映的问题,我们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两点:
1.充分发挥学生在促成环节的能动作用。虽然在促成环节教师需要给学生搭建脚手架,但它绝不能替代学生的选择性学习和自我输入。促成活动可以更多元化,在访谈中,学生提出了以下建议,如“每小组找一篇学科顶级期刊英文摘要,从内容、结构和语言几方面在全班进行展示讲解”、“学生在课堂上讲述自己是如何写一段英文摘要以及增加名词化表达练习”等。
2.教师要传递给学生摘要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理念,促成环节应该是持续性的,教学任务的完成不代表促成的终止,新手必须通过反复写作实践才能使内在体裁知识产生变化。另外,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加强体裁规约性和变异性意识的培养,开展同一学科领域中英文摘要对比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语言体系下同一体裁可能存在的差异。
六、结语
本研究是在产出导向法教学理论框架下开展的研究生英语学术论文摘要写作促成教学实践。产出导向教学针对学生摘要写作中的产出困难,目标性强,将学习与运用、输入与产出紧密结合,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学用分离现象,能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责任感,最终改善和优化教学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还应充分考虑体裁教学的独特性,结合教情和学情设计更加灵活地促成活动,拓展促成空间,确保学生在了解体裁规约对语篇构建的束缚力的同时,认识学术语境变化而导致的体裁变异性,提升语言的学术规范性,丰富个性化的话语实践,最终提高摘要写作水平。
[1]韩萍,侯丽娟.从体裁分析角度探索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能力培养[J].外语界,2012(6):74-80.
[2]卢鹿.研究生学术英语写作教学行动研究———以农业科技论文摘要体裁分析教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6(2):99-104.
[3]胡文君.过程体裁法对提高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论文摘要写作的启示[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6.
[4]文秋芳.构建“产出导向法”理论体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5(4):69-80,162.
[5]文秋芳.“产出导向法”教学材料使用与评价理论框架[J].中国外语教育,2017(2):17-23.
[6]邱琳.“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的辩证研究[J].现代外语,2019(3):407-418.
[7]邱琳.“产出导向法”促成环节设计标准例析[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0(2):12-19.
[8]Bloom B S,et al.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Handbook I):Cognitive domain[M].New York:David McKay Company,1956.
[9]戚焱.预制语块与大学英语写作[J].山东外语教学,2005(5):64-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