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研究论文

7

2023-12-04 13:49:52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建设“双一流”的根本是要深化大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面临更加迫切且繁重的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挖掘各专业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的弊端,找到教学质量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才能实施高质量的教学改革措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文章将探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教学中的几点不足,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仅供参考。

  摘要:建设“双一流”的根本是要深化大学的课程教学改革。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教学改革面临更加迫切且繁重的任务,必须充分认识到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深入挖掘各专业学科课程教学体系的弊端,找到教学质量不理想的根本原因,才能实施高质量的教学改革措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为人才培养提供坚实的保障。文章将探讨“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并针对当前教学中的几点不足,提出行之有效的优化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双一流”;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

  Abstract:The fundamental of building“double first-class”is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university curriculum teaching.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first-class”,the teaching refor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faced with more urgent and arduous tasks.We must fully recognize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teaching reform,deeply tap the drawbacks of the teaching system of various professional disciplines,and find the root causes of unsatisfactory teaching quality.Only then can we implement high-quality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break the limitations of time and space,and achieve more ideal teaching results,so as to provide a solid guarantee for talent training.This paper will discuss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English linguist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ouble first-class”,and propose effective optimization strategies for reference only in view of several defi-ciencies in current teaching.

  Key words:“double first-class”;college English;linguistics course;reform in education

  一、引言

  新形势下,高校“双一流”建设成为大势所趋,将先进科研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建设一流教师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培养高素质现代化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基石,是“双一流”建设的根本任务。这就要求高校能够意识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对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的基本要求,积极加强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确保教学目标与人才培养计划相契合,教学内容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教学方式新颖、有趣,教学评价体系科学全面,致力于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条件,从而促进大学生专业素质和英语能力协调发展,为各行各业输送优秀人才,增强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二、“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当代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标准正在不断更新,具备英语对话能力是最为基本的一项能力,将决定高校大学生未来的就业竞争力。而目前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仍以词汇、阅读和写作教学为主,很少组织口语训练活动。加强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就是要破除这种陈旧现象,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职场情景中运用英语,提高学生知识迁移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真正达成学以致用目标,以此培养“双一流”人才[1]。

  (二)有利于学生个体的专业化发展

  在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学科特色,帮助学生认识所在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前景,能够用流利的英语阐述观点,特别是专业术语要运用准确,这是“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通过实施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选取各专业前沿学术文章,扩充英语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将得到良好保证,能够更好地为学生个体的专业化发展而服务。

  (三)有利于提升高校的社会服务能力

  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宗旨是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及社会生产力提高提供先进科技成果及高素质人才,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势在必行。落实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全面改革,不但要更新软硬件设施,朝着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向发展,还要打造高水准的教师队伍,确保教师能够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清晰立体地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始终保持对英语学习的浓厚兴趣,自主学习英语语言学专业知识,利用好信息工具和网络教学平台。在此情况下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数量和质量,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也能最大化地展现出来。

  三、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目标功利化

  英语学习贵在积累,需要学生在理解英语知识的基础上记忆存储,才能真正成为学生自己的宝贵财富,即便过去很长时间也不会轻易遗忘。但是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普遍存在功利化的思想,主要表现在教师布置了强制性的任务,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英语语言学专业知识,却不关心学生是否完全吃透知识点。有些学生平时不用功,期末考试之前靠着突击学习低分通过,这种功利性的英语学习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学生的英语语言学知识基础并不牢固,更遑论实践应用。错误的学习方法还会抑制学生英语学习热情的产生,对长久学习英语抱着抵触情绪,给学生的专业化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在专业关联不大

  影响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英语语言学知识的实用性,陈旧的教学内容往往与时代相脱节,不能与学生所在专业相挂钩,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在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属于传统窠臼,亟待加以改进。词汇、语法、阅读等内容长期处于核心位置,为此高校英语教师花费大量时间讲授,却很少对英语语言的应用领域进行拓展,讲解英语语言的深层次应用。除此之外,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跨学科融合程度不够,知识面比较狭窄,理论知识晦涩难懂,与学生的专业发展需求不符,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很难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学习和研究过程中全身心投入其中。

  (三)教学模式过于单一

  提倡打造趣味课堂,要注重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内在潜能的关键因子,开放、活跃、互动性强的课堂更容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而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很难做到这一点,固然有教学设施落后的因素,任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未能及时更新,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也不可忽视。师生间的互动匮乏,教师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不甚了解,所用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兴趣缺失。被动的学习状态使得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知识的理解流于表面,学习效率不高,前期没有夯实知识基础,后期想要追赶进度就会变得难上加难。

  (四)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

  以往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通常是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准绳,很少有高校运用过程性评价方式,或是在整个评价体系中占据权重极小,无法体现出对学生平时理论课程及实践课程学习态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质量的重视度,对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导。有些高校则没有充分参考学生评价信息,只是随机挑选学生评价内容观看,没有在教学评价中展示相关内容[2]。另外,构建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评价指标不够完善,不利于对学生客观全面的评价,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难以帮助学生确定前进方向,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学习效果将大幅降低。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四、“双一流”背景下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优化策略

  (一)确立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施

  “双一流”建设需要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任课教师能够积极更新教学观念,将培养应用型人才列为根本目标,转变自身角色,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持续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英语语言学课程的学习热情。为了确保高校的软硬件设施及教师队伍符合“双一流”建设要求,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能够稳步落实,真正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是要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活动,引领教师不断积累专业知识,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能力,善于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和信息工具组织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活动,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第二是加强硬件设施的更新,建设多媒体教室,引入先进教学科研成果,以多元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目光,扩充课堂容量,降低教学难度,帮助学生迅速理解英语语言学专业知识,提高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效率[3]。第三是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深入思考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的不足,弱化教学目标的功利性,站在学生长远发展和个性化发展的角度考虑教学目标的层次化、差异化设计,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引导学生不断朝着更高层次目标迈进。

  (二)丰富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

  信息时代的到来给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和更新创造了重大机遇,积极拓宽教学内容的获取渠道,挑选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添加到教学内容体系中,使学生立足全新视角对语音、词汇、句法等英语语言学专业知识予以了解,明确英语语言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牢固掌握专业知识的用法,最终能够学以致用。教师要充分协调好课时和教学内容,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能够将英语语言学知识充分吸收,避免施加给学生过重的学习压力。目前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的难度不小,各专业运用了统一的教材,且教材内容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与学生的学习需求有着一定差距,对非英语专业学生来说学习比较吃力,学习兴趣逐渐丧失。“双一流”背景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急需对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加以优化,对此,在选择教材时可以将多本教材内容进行精炼和整合,汲取每本教材中的精华,重新编写适用性强、难度适中的英语语言学课程教材。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认真听取高校各个专业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争取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专业特色,能够为各个专业学生的职业发展而服务。

  (三)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方式

  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打破传统单一教学模式的弊端,是“双一流”背景下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利用课余时间学习英语语言学专业知识,将预习、复习和实践练习有机联系到了一起,利用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优质学习资源的共享,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运用网络社交工具与学生随时随地进行交流,及时解答学生自主学习期间遇到的疑惑,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同时指导学生科学使用学习资料和信息工具,满足学生对英语语言学专业知识的个性化学习需求。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任课教师可以从下面几种现代化教学方式中任择其一。

  1.微课教学模式

  微课是将英语语言学知识制作成教学视频,每个视频中包含有1~2个专业知识点,时长控制在10分钟左右,教师要将知识点细致讲解,用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制作完成的视频分享到网络教学平台供学生学习。学生一边观看,一边记录知识要点及不懂的地方,可以在讨论组中寻求教师和同学的帮助。教师通过收集学生自主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专业化指导,及时将英语语言学知识查缺补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课堂上组织实践活动,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小组成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他人身上的闪光点,促进全班学生成长成才[4]。

  2.建立兴趣小组

  兴趣是提高学生英语语言学课程学习效率的决定性因素,基于学生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兴趣小组,组内成员定期开展活动,使用英语语言进行交流,分享彼此的快乐和收获。教师可以为各个小组布置不同的研究课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索英语语言学专业领域,体验其中的无穷乐趣,学生学习英语语言学课程的畏难情绪将得以消除。教师要动态监控各个兴趣小组的研究进展,倾听各个小组成员的观点和结论,适时地提供建议,使学生能够少走弯路,尽快获得研究成果,在课堂上分享。这会让英语语言学课程学习变得趣味盎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出来,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得以优化和提升。

  3.构建实践平台

  唯有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才能保证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实现应用型人才的有效培养。因此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任课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实践训练的良好平台,让学生能够将英语语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从实践活动中有所思、有所悟,学生的知识能力将会协同发展。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创造真实的职业和生活场景,分配给学生特定角色,由学生编写对话,检验学生对英语语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实践训练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会使学生意识到英语语言学专业知识的实践应用要领,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创造优质环境。

  (四)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有着多重功能,不但能够帮助教师准确掌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效果,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为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依据,促使更多现代化、科学化教学方法被应用到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内在潜能,为应用型及复合型人才培养注入源源不断的生机。任课教师应该彻底摆脱仅以考试成绩论英雄的思想,加强对教学评价指标的完善和优化,做到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保证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首先,评价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定期组织学生自评和互评活动,了解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凭借学生对自己和同学的了解做出一个中肯的评价,与学生的出勤率、课堂表现、作业及任务完成质量相结合,给出合理的分数,与期末考试成绩相加,即为学生本学期的总成绩[5]。其次,线上学习成为大学生学习英语知识的常态,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评价要体现出智慧化的特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动收集学生的学情信息,教师要根据这些信息对学生的学习态度、知识能力以及是否进步进行评估,借此对学生进行点评,及时发现学生思想懈怠、学习效率低下的问题,分享优质的英语学习资源,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6]。

  五、结语

  “双一流”背景下,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的主要目标,高校要注重软硬件设施的更新,培养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学生英语核心素质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有力保障。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明确教学目标,挑选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与各个专业学科课程教学内容相协同,并要积极运用微课教学模式,组建兴趣小组,创造实践平台,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从而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云.高校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分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8(1):190.

  [2]杨梅樱.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35(12):121-123.

  [3]惠凯赟.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实践[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34(21):187-188.

  [4]刘甜.高校英语语言学教学困境与措施探析[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2):26-27.

  [5]苏小轩.“双一流”背景下文化双向导入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J].校园英语,2021(12):3-4.

  [6]王云,杜玲.高校“双一流”背景下英语语言学课程教学新思路[J].大学,2022(23):14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