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探析论文

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探析论文

10

2023-11-27 14:50:0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思辨是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应习得的至关重要的能力,但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了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培养的缺失,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现象亟待解决。文章从指导实践出发,结合英语演讲教学,基于思辨能力特点,依托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和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探析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旨在为专业教师提供指导方法,真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思辨型和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摘要:思辨是英语专业学生语言学习过程中应习得的至关重要的能力,但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造成了英语专业教学中思辨培养的缺失,学生思辨能力薄弱现象亟待解决。文章从指导实践出发,结合英语演讲教学,基于思辨能力特点,依托英语演讲课程教学和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探析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培养模式,旨在为专业教师提供指导方法,真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思辨型和创新型英语专业人才。

  关键词:英语演讲;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Abstract:Critical thinking is a crucial ability that English major students should acquire in the process of lan-guage learning,but it has not received enough attention,resulting in the lack of critical thinking training in English major teaching,and the problem needs to be solved urgently.Based on English public speaking,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ritical thinking,and provides practical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training models for English major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glish speech teaching and national English speech competition,aiming to provide guidelines for professional teachers to cultivate real international and innovative English professionals with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Key words:English public speaking;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training models

  一、引言

  思辨能力是英语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一直以来,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都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但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在2020年5月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英语专业教学指南》中,针对学生能力要求,《指南》规定:“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辨能力”,该规定再一次明确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重要性。良好的思辨能力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关键能力,是实现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内容。思辨能力培养乃是整个高等教育的终极核心目标之一[1]。

  二、英语演讲中的思辨能力

  思辨能力的概念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上被广泛接受的研究主要为“德尔菲报告”(Delphi Report)。德尔菲研究认为,思辨能力包括认知能力和情感特质,其中认知能力由理解、分析、推论、评价、解释和自我修正几个维度。情感特质指寻求真理、思想开放、分析能力、系统性、自信心、追根探究和认知成熟等性格特征。我国学者孙有中教授也提出从情感态度和认知技能两个维度理解思辨能力这一概念。在情感态度层面,思辨能力指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在认知技能层面,思辨能力指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2]。综上,可以将思辨能力定义为包括理解、分析、评价等认知层面的高层次技能,以及探究真理、沉着自信等性格特质。

  思辨能力是一种抽象思维能力[3]。思辨是良好沟通的必要条件,思辨能力同样是英语演讲中不可或缺的能力。英语演讲能力是对英语学习者综合语言能力的检验,尤其检验其思辨能力。一个好的演讲者应该首先是一个好的思想者,而思想者的内核则集中体现在思辨能力上。缺乏良好的思辨能力,对一个演讲者来说犹如无根之木,没有牢固的思想之基,也就无法实现演讲所要达到的目的。良好的思辨能力体现在演讲者能够准确理解主题,合理进行分析和评价。思辨能力是演讲能力的核心体现,演讲能力的提升也是思辨能力的提升。因此,英语演讲可以作为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

  英语演讲已作为专业课程在很多高校开设,但很多课程的开设并不能真正实现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英语演讲属于实践型课程,过多地照本宣科,重理论轻实践,不注重课程的过程设计,把演讲课变成精读课,不能实现英语演讲课程的作用,更无法真正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英语演讲课程的呈现方式可以灵活多样,除了课堂教学,应充分利用全国英语演讲大赛平台,结合赛事进行相应的培训课程,双管齐下,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

  三、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演讲思辨能力培养模式

  基于思辨英语教学,孙有中提出了简称为TER-RIFIC的原则。TERRIFIC为八个英文单词首字母,每个字母对应一个原则,分别为目标(Target)、评价(Evaluate)、操练(Routinize)、反思(Reflect)、探究(Inquire)、实现(Fulfill)、融合(Integrate)、内容(Content)[4]。该原则为思辨能力培养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其所包含的八个原则尤其适用于英语演讲教学中的思辨培养。基于该原则,可以通过依托英语演讲课程和全国英语演讲大赛,针对形式和内容进行相应的设计,有效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演讲与思辨能力。

  (一)依托英语演讲课程的思辨能力培养

  课程是进行知识传播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英语演讲》课程的设置在英语专业学生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的过程中是奠定基础的关键一环。依托演讲课程,可以实现英语演讲基本理论和技巧的讲解,通过进行适当的演讲训练,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英语演讲和思辨能力。

  1.理论与技巧讲解

  课程讲授需要优质的教材作为支撑。就英语演讲课而言,目前所公认的高质量教材是由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演讲的艺术》[5]。该书是美国演讲领域著名学者卢卡斯的杰作,进入中国市场后,受到了英语演讲授课教师的广泛好评,也成为很多高校英语演讲课程的教材首选。该书的编写非常全面系统。基本包括演讲的流程设计、演讲的表达原则以及各类演讲的技巧三大部分。所有内容的编排都是基于思辨能力培养这条主线。因此,如果该课程的总时长为十六周,那么可以在将这些基础的理论和技巧部分安排在前八周。前八周的内容应以思辨培养为基础,介绍演讲的类型以及演讲稿写作,重点讲解说服型演讲。训练题目的选取应依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展开,从离学生学习和生活较近的话题开始,实例选择可以围绕教育类主题展开,可以将高校毕业典礼演讲系列作为重点举例内容,同时配以其他主题内容,尽可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英语演讲的基础知识,最重要的是打好思辨基础。

360截图20230321163045713.jpg

  2.演讲赏析与实践

  演讲赏析也是演讲解析,是培养学生英语演讲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方法。通过英语演讲赏析,学生除了能在语言层面有所吸收,更重要的是在解析过程中提升思辨能力,为演讲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基于《英语演讲》课程十六周的教学计划,演讲赏析与实践内容应安排在后八周进行。针对演讲赏析,解析主要基于演讲的目的、结构、论证三个维度展开。第一维度“目的”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演讲者的目的,并可判定演讲的类型,目的是演讲的基础,确立目的是确立演讲的意图。第二维度“结构”帮助学习者分析演讲者谋篇布局的设计,掌握思维层次,了解其行文逻辑。第三维度“论证”的解析帮助学习构建演讲者的中心主张,以及针对主张所提供的理由。三个维度的解析帮助学习者搭建思维支架,构建思辨能力。关于演讲内容选取,“世界著名演讲”可作为高质量的解析文本。通过演讲的三维度解析,可以帮助学习者从思辨的角度去思考该演讲的精妙,更好地领会和理解该演讲所蕴含的巨大力量,以及制造这种效果所需的思辨力量。

  在演讲赏析构建思辨能力基础上,演讲实践为学生思辨能力提供展示和提升的平台。英语演讲实践是《英语演讲》课程的终极目标,学生在演讲的过程中能够全面地展示其思辨能力。从话题的选择、结构的搭建、论证的使用、语言的表达几个方面无不贯穿着思辨的主线。在话题选择上仍需依循由浅入深的原则,从学生最熟悉和关心的话题开始训练,建议演讲时长从2分钟演讲慢慢过渡到3分钟演讲,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演讲长度,从而更好地针对3分钟演讲进行思辨准备。

  (二)依托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思辨能力培养

  英语演讲课堂为学生打下思辨基础,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是在课外为学生提供思辨能力展示和提升的平台。在此以“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为例探析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途径。“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于2002年创办,享誉海内外,已成为全国参赛人数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语演讲赛事。多年来,大赛的演讲题目都以高远的立意和创新的理念,吸引全国优秀学子同台竞技。依托全国英语演讲大赛的思辨能力培养机制与通过课程进行的思辨培养机制形成“课内+课外”的双轨培养,打牢基础,加强实践,形成学生思辨能力的阶梯式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基于该大赛的各级赛制,思辨培训内容可按照定题演讲(3分钟)+即兴演讲(2分钟)+回答问题(1分钟)模式展开。可以依次按照团队集训模式+一对一导师制模式+选手互评模式进行思辨培训。

  1.团队集训模式

  团队集训模式由专业演讲比赛指导教师团队主导,指导教师团队成员应尽量保持稳定,这样更有利于积累指导经验,确保指导质量。有条件的学校,应确保指导教师团队至少有一名外教参与,这样更有助于帮助选手适应提问环节,因为在真实大赛现场的决赛提问环节基本都由外教来承担,这些提问官的语音语调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成为选手理解问题的障碍,选手应尽可能多地适应外教提问,指导团队里应尽可能配备外教。“外研社杯”英语演讲大赛自创办以来积累了丰富的定题演讲主题,可以作为团队思辨集训的主题选择。作为思辨培养的第一阶梯训练模式,针对定题演讲,指导教师应在团队集训过程中起重要的引领作用。指导教师应确定每次训练的主题,在集训之前基于训练主题准备相应的话题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评价主题,同时也便于学生筛选可用的例证材料。针对某一主题,可以采用头脑风暴或提问的方式启发和引领学生去思考。指导教师应该具备科学设置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提升思辨能力。在训练过程中,要同时重视训练学生在规定的时间限制内完成演讲内容,这等同于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进行思辨内容的规划,是英语大赛选手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否则会因为欠时或超时而被扣分,影响最终成绩。准确地说,英语演讲大赛对时间的把控也是选手思辨能力高低的体现。针对团队集训模式,如果受到接受培训人员过多导致占时过多的问题,可以考虑将时间更多地分配在定题演讲的培训上。

  2.一对一导师制模式

  一对一导师制模式是英语演讲大赛思辨能力培训的高级模式。一对一的概念就是指将选手分配给指导教师进行“定制式”的思辨能力培训。教师在指导时每次只对应一个学生,根据该生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和指导。一对一指导需要指导教师和选手紧密的配合,双方都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个过程也是见证和培养选手自信心和毅力的机会,这也是选手思辨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指导教师的指导可以分为定时和不定时两种形式。定时指导是指教师指定时间和地点对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针对学生需要提升的薄弱部分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原则上训练是应该同样覆盖定题、即兴和问答三个部分的思辨训练,可将时间比重向即兴演讲倾斜。不定时指导是指教师充分利用QQ或微信等通信手段不定时地为选手提供指导,如不定期为学生推送某个主题的相关材料,或者不定时通过线上形式给学生出一个即兴话题,要求其在一定的时长内给出语音回复,这些灵活的方法都是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助力其提升思辨能力的有效手段。即兴演讲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比赛现场,即兴演讲环节留给选手的准备时间非常有限,这就要求选手在很短的时间内理解、评价、主张和论证主题,要充分调动知识储备,快速搭建逻辑框架,确保逻辑清晰、层次分明。

  3.选手互评模式

  选手互评模式是可以灵活选用的方式。当参赛选手达到某种训练程度和思辨能力时,可以在选手间采用模拟比赛现场的形式,通过选手互评模式帮助选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在采用这种模式时,指导教师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在场,但对学生所使用的主题要做好把关工作。在这个阶段以及这种模式下,可以尝试将主题的选择权交给学生,训练学生选题的思辨能力,同时回答问题部分的提问也由选手间互相提问,这样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辨潜能,提高他们的问题意识,对比赛现场评委的提问有更好的应对能力。指导教师可以考虑制定一份高效度的演讲打分表供选手在互评时使用,尤其是针对思辨表现尽可能细化指标,让选手们对个人的思辨能力有更准确的掌握。通过选手模拟互评,还能考查学生的演讲自信心,尤其是应对演讲紧张情绪的能力,选手互评模式是一个综合考查学生思辨能力的有效模式。

  四、结语

  英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应该像语言能力培养一样得到同样的重视。语言学习的核心能力就是思辨能力。英语演讲课程以其特有的性质成为培养学生思辨能力的最佳途径。基于课程讲授基本的思辨理念,通过课上实践和课下依托全国大赛平台增加学生的训练强度,深化训练思辨技巧和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在文章涉及的培养模式中,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应依据学校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制定出适合所教授学生的培养模式。实际上,思辨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教师本身要具备优秀的思辨水平,能够得心应手地实施教学计划,实现思辨培养目标。因此,针对思辨教学,教师要在思想上重视,能力上达到一定水平,才能确保学生思辨能力培养的质量。

  同时还需提醒教师在注重学生认知能力层面的思辨培养时不能忽视情感特质层面的思辨培养,在训练过程中要逐步建构学生的自信心,鼓励学生追求真理、积极思考,从而实现思辨能力培养的全面发展。在思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秉承立德树人的基本原则,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具有全球视野的思辨型和创新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孙有中.外语教育与思辨能力培养[J].中国外语,2015(2):1,23.

  [2]Facione P A.Critical Thinking: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urpose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Executive Summary/“The Delphi Report”[M].Millbrae,CA:The California Ac-ademic Press,1990.

  [3]顾芳.大学英语演讲教学和思辨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八卷),2017(8):96-98.

  [4]孙有中.思辨英语教学原则[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9,51(6):825-837.

  [5]Lucas S E.演讲的艺术[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