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素材的建设与应用论文

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学素材的建设与应用论文

8

2023-11-19 12:12:09    来源:    作者:xieshijia

摘要: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的改革关键在于对教学素材的建设,然而部分高校教师过于依赖现有教学资源,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校特点来对教学素材进行再创造。文章通过分析《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的教材特色以及讨论如何根据现有教材拓展和延伸,来丰富教学素材以求更好地服务大学英语教学,同时也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提供可实施路径。

  摘要: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的改革关键在于对教学素材的建设,然而部分高校教师过于依赖现有教学资源,没有根据学生的学情和学校特点来对教学素材进行再创造。文章通过分析《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的教材特色以及讨论如何根据现有教材拓展和延伸,来丰富教学素材以求更好地服务大学英语教学,同时也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完成提供可实施路径。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素材

  Abstract:The key to college English re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curricu-lum l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However,many college teachers rely too much on existing teaching resources and fail to recreate teaching materials according to students'learning situation and school characteristic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features of the New Progressive College English Integrated Course and discusses how to expand and extend existing teaching materials.This paper aims to better serve the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and at the same time to provide practical paths for the completion of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cultivation.

  Key words:College English;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material

  一、引言

  教育部于2020年5月印发了《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强调,高校课程思政要融入课堂教学建设,需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编审选用、教案课件编写等各方面,这充分体现了教学素材在课程思政建设当中的重要作用[1]。教学素材是教材的延伸与拓展,是教材开发在多个方面的最终呈现,是对教材再开发的集合体,是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内容的重要载体和依靠。教学素材作为教师授课的主要依据,会显性或隐性地塑造学生的思想,影响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既然教学素材本身不能做到价值中立,科学建设其中的思政内容将是非常关键的一环。英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思政素养,真正践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学情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建设符合“学情”“国情”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学素材。

  二、现有教材特色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自2017年问世以来受到众多高校的青睐和好评。在《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指导下,教材编委立足当前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以新时期人才培养需求作为参照,以跨媒体教学手段为突破,在选材、形式、编写模式上不断创新,为广大高校提供多元化的教学选择。《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选材循序渐进、习题多样、教学资源立体化,戏有利于教师组织教学,也有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

  (一)选材多样,贴近学生生活

  《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综合教程》共有四册,根据学生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和发展特点每个单元针对不同的主题开展开来,涵盖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能较好引起学生对某些话题的共鸣,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度。以第一册为例,第一单元以追求梦想为主题,通过盲人打碟师的故事鼓励学生追寻自己的梦想,并在第三篇文章中引入中国梦这一话题,引导学生去追求新时期中国梦的实现。第二单元围绕新生入学以及成长的话题开展,鼓励学生反思自身的心理成长是否足够成熟并倡议学生要开始走向成熟。第四单元通过党和国家领导人接待美国科学家的故事向学生展示了中国作为泱泱大国对知识和人才的渴求。此外,通过几位政治家的事迹让我们了解到他们身上的特质,鼓励学生可以吸取他们身上的优秀品质来升华自己。第五单元以水资源短缺为着眼点,让学生关注到可能不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水资源短缺问题,并且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并放眼大局,发挥主人翁精神,参与世界上发生的时事当中来。第六单元从每天使用的手机这个话题入手,引导学生反思互联网时代带给我们的利与弊并呼吁学生需平衡好网络使用与工作生活的关系。

  (二)习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教材的练习涵盖多个版块。每个单元开始前设有Opener环节,旨在通过图表、音频、视频或者小活动引出文章的主题,同时帮助学生熟悉单元主题。每篇文章后有Text Organization和Comprehension Check来帮助学生从整体方面理解文章大意和从细节方面抓取信息。接下来的Focusing on Language in Context可以帮助学生在有语境的情况下对核心词汇和短语进行正确使用。Usage/collocation/word formation等和Sentence Patterns聚焦文章中语法结构和特殊用法,并通过句子操练等形式来练习,目的在于为学生的语法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最后一部分为Com-prehensive Practice,此部分通过操练与课文相关的主题对话来夯实学生对课文词汇以及短语的内化,第二、三、四册增加了中翻英翻译练习,内容则是与课文主题相关的段落翻译,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牢固地掌握课文核心短语与词汇。

  (三)“线上+线下”教材资源立体化

  由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混合式教学模式顺应时代而生,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开发了与课程同步的We Learn App供学生可随时随地实现与教材同步的数字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机会实现线上交流、教学管理和评估测试。此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根据《纲要》精神,不断完善思政版教学设计以供教师进行使用,其中,在每个单元的选词填空和翻译部分,更是融入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的练习,以求能更好地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实现立德树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还通过以赛促教和教学慕课等备课资源的开放等方式帮助教师深入理解教材并学习众家之所长,从而有效地提升课堂效果。

  三、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在提倡将人文性与工具性进行有机融合,而课程思政的提出给予大学英语实现其人文性功能提供了实施路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输入和输出固然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但同样重要的是挖掘教学素材中正能量的思想与情怀,高校教师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出发,落实课程思政的效果,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人生观。教学素材作为课程教学的主要载体和依据,它的思政内容建设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值得进一步探讨和实践。

  外语课程思政教学资源的开发,不同于其他类型的课程思政资源,涉及意识形态、文化差异,还要承担传播中国优秀文化、吸收引进世界先进文化的双重使命[2]。现有的教材和课程资源的优势在于内容相对已成体系,以一定的教学理念和编写理念为指导,为英语课程思政提供了基础[2]。我国大学英语教材尽管已从纸质教材向包括使用多媒体教材在内的立体式教材发展,但为了实现有效思政育人,现有教学素材尚显不足,教师仍需挖掘和拓展教学素材的多元形式,以丰富现有英语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

81d1da7e1ba142629967fea196c73e0e.jpg

  四、课程思政与教学素材建设并向而行

  在教学素材建设过程中,教材研究者应当结合教材编写相关理论以及二语习得研究等新近理论成果有机融入教材编写指导原则。除此之外,教师作为教材使用者也应当具有评判、选择以及用好教材的能力,其中,对教师能够进行教材的再建设与开发的要求也是必不可少的。《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这一教材中的某些篇章时效性较差,编排不够立体,文化交际性不够强。下面将阐释如何将思政育人落实到教学素材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将思政元素嵌入课文

  现有的教学素材虽然包含思政元素,但是只是松散地在翻译或者引入文章时出现,然而,如果将每个单元的思政主题大纲罗列出来并将其贯穿单元教学的方方面面,能够更好地服务思政育人。例如,第三册的第二单元,单元主题是适度消费,然而,作为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单元思政元素,并在学生在每一课时之前给学生提供学习清单,细化、具化单元主题内涵,如消费的原因是什么?是需要物质来提升自信吗?是缺乏幸福感吗?适度消费如何才能落到实处呢?所以,将统领整个单元的主题元素大纲呈现给学生必不可少,如此才能从“显性”和“隐性”两方面真正做到思政育人。另外,某些单元里缺失合适的中国文化素材,教师不应消极被动地接受现成的教材,而是需要根据具体的学情和实际教育情景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处理”。例如,在处理追求梦想的主题方面,可以升华到每个青年人都应该追寻的中国梦,并且进一步对比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成功标准、如何实现、具备哪些特质等)进而更好地深化教学主题和开阔国际视野。

  (二)将思政元素嵌入语言技能操练模块

  为了让思政教育效果最大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兼顾语言知识与文本内容的讲解,对教学内容加以延伸与拓展,适度将“隐性”内容显性化,让学生通过“注意”来“习得”相关知识与内容[3]。

  在词汇练习方面,教材多用单句来设计词汇练习,这样使得知识碎片化,难以将语言知识转化为语言能力。《全新版大学进阶英语》只在第一册采用课文Summary的形式加强对个别核心词汇进行操练,所以教师在教学素材建设过程中可以自主设计概要(Summary)的形式加深学生对所学课文主题思想的进一步思考,同时兼顾思政要点的丰富内涵,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联系现实生活的目的。在阅读方面,教材练习较为单一浅显,教师可以采用mind map或者outline填空的形式为学生搭建语言的脚手架,让学生围绕课文的核心观点寻找证据或细节,这能更好地将课文理解和思政有机融合起来,同时也解决了过去思辨能力培养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的问题[4]。翻译练习则是要在技巧训练中丰富思政主题。教材里的翻译练习和思政内容联系不够紧密,教师需要充分挖掘课文当中代表性的语言表达方式结合课文中相关的句子,以此形成新的隐性思政手段。翻译练习既可以考查学生的语法知识,也可以从概念层面检查学生的逻辑判断,还涉及语言表达式的语用效果,如果设计得好,在语言输出层面能够起到非常好的提升效果。而写作是对阅读技能的拓展和实际运用,教师可以根据文章的特点和写作手法的赏析与练习,培养学生实际应用到写作中去,例如,说明文写作必须客观,写作前可给文章搭好outline,主题引领句可以更好地服务段落的开展等。

  (三)将思政育人落实到单元项目中

  在探索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发现,项目式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被部分学者认为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进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每个单元都应设计一个最终的“项目”,或是演讲,或是汇报,或是设计一份报纸,或是写一篇作文。在基于项目式教学(PBL)的外语教学中,课堂内容形式多样化,且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和配合,教师需注重学生真实的体验和语言资料的输入,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具有高度的积极性、参与性、愉悦感、创造性,随着对学生各项语言技能的训练,以及通过决策、分析、辩证思维,能够增强学生的协作交流能力,同时信心、自尊心、学习态度以及成绩的满足感能够有较好提升。但是教师无法在短暂的课堂时间内灌输式地提供大量素材以供学生深度学习,所以学生需在课前完成部分教师布置的任务学习,课堂时间则是留给学生开展项目活动,学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充分的讨论、协作、展示等,这不仅能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能保证项目成果质量。

  五、推动思政育人视角下的立体化教学素材建设

  “互联网+”背景下,立体化教材与互联网资源的叠加不再是等同于教学内容的全部,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以促进有意义的学习为最终目的,并且能够有机融合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工具以及人际智慧在内的资源体”[5]。通过整合教学资源,课前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线上),课中检查与分享(线上+线下),课后进行评价、检验学习效果以及拓展(线上+线下)等活动,可以优化整个教学过程,延伸与拓宽教学空间,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教学目标。对于教材研究而言,教学研究者需充分利用现代技术的强大功能,不仅需要将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和方法落实到教材的编写和使用中,还需要整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力求在“兼容、动态、良性”的环境中实现计算机网络与外语课程的生态化整合。所以,在外语立体化教材的设计理念和研发过程中注入思政元素并且注重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必将全面影响和改变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

  六、结语

  已有研究表明,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教学素材的“二次开发”甚至“三次开发”能够更好地服务学生,贴合学生的学情,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那下一步就应该是考虑如何评价思政效果以求更好地完善教学。有研究表明[6],形成性评价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可以使得观测维度多元化,能够较好地涵盖课程显性目标教学(客观题、作业、小测),也能够顾及隐性思政目标(学习态度,学生情感变化,团队协作能力等)。所以,与之相适应的混合教学模式下的思政教学环境生态系统的构建也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并且思政教学环境生态系统的构建一定是动态的,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时刻记住“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来构建良性、可持续的生态课堂[7]。思政育人绝不是仅仅说说而已,必须真正落到实处,不断调整改进,以求真正做到“盐溶于水”和“润物细无声”的境界[8]。


参考文献:

  [1]徐锦芬.高校英语课程教学素材的思政内容建设研究[J].外语界,2021(2):18-24.

  [2]刘正光,许哲,何岚.“立德树人”与大学英语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J].中国外语,2021,18(2):25-32.

  [3]黄运亭,黄瑞芳.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英语教材建设的改革探索:以《新时代大学互动英语》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20,36(6):94-99.

  [4]杨现民,赵鑫硕.“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再认识及其发展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6,37(10):88-96.

  [5]翟峥,王文丽.基于课程思政链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以英语通识课“媒介素养”为例[J].外语电化教学,2021(6):63-68.

  [6]张雪梅.新时代高校英语教材建设的思考[J].外语界,2019(6):88-93.

  [7]黄浩平,张琳瑜.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英语教材的“二次开发”[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1(4):177-179.

  [8]徐锦芬,刘文波.国家安全视域下外语教材建设的内涵与路径[J].当代外语研究,2021(5):7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