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讨论文

2023-10-15 18:02:51 来源:SCI论文网 作者:wangye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各阶段教育教学的承担的根本任务,亦是高等院校建设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中应明确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立足学生实际,遵循全面立体原则,实现资源多元融合,创新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营造全方位与人性化育人环境,不断优化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文章基于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与意义,分析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方向,并提出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摘要:立德树人作为各阶段教育教学的承担的根本任务,亦是高等院校建设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的核心目标。综合英语课程作为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课程,在课程思政教学模式建设中应明确以生为本的理念,真正立足学生实际,遵循全面立体原则,实现资源多元融合,创新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营造全方位与人性化育人环境,不断优化英语课程考核方式。文章基于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与意义,分析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方向,并提出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
Abstract:Moral cultivation i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t all stages,and it is also the core goal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build a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As an important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the teaching of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should be clearly based on the student-oriented concept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model of the course,truly adapt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students,follow the comprehensive and three-dimensional principle,realize the diversified integration of re-sources,innovate the educational model and method,create an all-round and humanized educating environment,and constantly optimize the assessment method of English courses.Based on the advantages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this paper analyzes the design direc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trateg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the comprehensive English course for English majors.
Key words:English major;Comprehensive English;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eaching mode
一、引言
英语专业教育目标在于培育可以从事并胜任有关行业领域工作的专业化人才,而综合英语作为贯穿英语专业的基础性必修课程,该课程教育目标在传授全面且系统的语言基础知识、训练语言基本技能的同时,加强学生语言综合应用素养与能力,进而发挥英语专业课程内在价值引领作用。近年来,教育部明确提出思政教育要贯穿各专业育人体系,各科课程均要充分发挥自身教书育人功能,进而提升育人质量。综合英语课程具有开课时间长、任务密的特点,有助于长期实施思政教育活动,英语教师在引导广大学生群体接触全球多元文化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所以,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实践是英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承担的重要使命与责任。
二、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优势与意义
高等院校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中,专业课程是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要载体。[1]而综合英语作为高校英语专业中的主干课程,有着开展人文教育及德育工作的先天优势与必要性。一方面,综合英语课程核心教育目标决定着课程思政教学开展的必要性。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明确要求学生群体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基础、熟练的语言技能与较强跨文化意识、综合人文素养。由此可见,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综合英语课程也承载着育人的重任,要高度关注和重视学生群体崇高人格及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另一方面,综合英语教材文本与地位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了较大的可行性。首先,综合英语教材文本选题范围广泛、思想积极健康、内容丰富多样,蕴藏大量人文素材,重视学生群体优秀品格与价值观的引领,并且教材文本紧贴学生生活实际,为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供给了丰厚土壤。其次,综合英语课程在英语专业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课时多且开课时间较长,有着长期且系统开展思政教育活动的优势。除此之外,综合英语课程选材与教育现状彰显了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重要意义。其一,综合英语课程选材普遍源于英语国家,这尽管有助于加强学生群体目的语语言能力,但同时也在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群体对西方文化内涵的认同感,进而生成个别学生盲目性追捧外来文化而忽略本土传统文化的情况。[2]其二,综合英语课程教育过于重视语言知识讲解及语言技能培训,在提高学生群体人文素养水平及价值观引领层面有所欠缺。所以,以专业课程为媒介开展课程思政教育,发挥其优势有着重要意义。
三、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设计方向
(一)明确以生为本理念,真正立足学生实际
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应明确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实现教育工作所有环节均以学生为核心展开,真正做到尊重、爱护与理解学生,以学生群体实际需要与需求为着眼点,使学生在校园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爱与温度,开展契合学生群体认知发展规律、心理特征以及情感特点的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工作。若想落实理念先行,英语教师面临的首要任务便是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借助线上学习、集体会议以及课题组探讨等形式,深入学习和理解文件精神,实现思想统一,进而提升自身理论认知及育人能力。新时代思政教育应进入学生群体内心深处,使学生对其产生触动和感动情绪,从而产生行动。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以学生群体实际为着眼点,紧贴其现实生活,融合学生人生理想及职业规划展开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工作。[3]而若想落实该目标,需要英语教师怀揣仁爱与谦虚之心,真正了解、融入及深入学生群体中。以学生视角与利益为出发点,与学生站在相同战线上,积极引导其明确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二)遵循全面立体原则,实现资源多元融合
一般来说,所有课程的思政教育活动开展,均需要多维度、立体化且全方位进行设计与统筹规划。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要争取覆盖各个教学环节和流程,在教育目标、内容、手段、方法以及考核评价等层面,充分融合课上课下与线上线下等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建设课堂深挖教材文本、课外拓宽人文实践、网络线上平台与新媒体资源和线下校企合作育人于一体的育人框架,落实教育内容的人文化、方法多样化、手段现代化、环境人性化以及评价多元化,真正构建立体化教育模式,即以以生为本教育理念为导向,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立足点,构建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促进英语专业育人质量特别是学生群体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及综合素养不断提高。具体而言,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主张在教育内容层面深入挖掘教材文本、教辅资料与网络平台中蕴藏的人文素材,以此来优化与补充教育内容,建构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在深挖人文素材的同时展开精读活动、以阅读英语经典为拓展路径展开泛读活动的教学主线。[4]此种教学方法契合以生为本的育人理念,采取小组合作、探讨式、项目化、启发式以及任务型等多样化教学方法,切实关注学生群体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借助组织课内外与校内外丰富多元的人文实践活动,营造人性化育人环境和教学氛围。另外,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要集人文性、过程性与终结性于一体,构建多元化考核评价机制。
四、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创新教育模式以及教育方法
众所周知,课程思政教育中心目标是在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过程中,为学生传授中华民族优秀美德。在知识传授的同时,使学生在愉快且轻松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并传承民族传统文化。相对以往枯燥单调的道德理论课程而言,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教师采取多元化方法和手段融入思政教育精华,充分整合课程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案例为基准,以创新性方法为依托调动学生参加课堂学习活动与获取知识、技能的积极性,进而实现德育目标,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三观。在综合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传授英语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主要可以借助互动探讨、情景演绎、游戏引导、案例探究以及故事描述等方法,让学生在无形之中习得英语知识并明确积极观念。首先,教师在确定教育目标过程中,既要考虑原有的知识目标,也要考虑情感目标;既要重视深度分析所学课程知识,也要重视培养学生群体情感目标。[5]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应重视其对西方文化的客观审视与批判性思考。其次,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过程中,要考虑充分整合教材文本内容,借助主题讲解的形式打通英语教材。例如,在讲解情感问题相关文章时,英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阅读相同主题的不同文章,以此深化学生对英语文章与主题内容的理解,进而在丰富学生语言知识的同时,提高其问题认知水平。又如,在英语童话文体文章学习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中国优秀童话故事,使学生在欣赏英语内容的基础上,了解中国有关文化内涵,强化学生民族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7]最后,在选择教育模式过程中,英语教师可以采取课堂辩论模式,组织学生深入探究某个观点,基于不同视角探索事实真理,在辩论过程中培育学生思辨能力。英语教师除了借助课文内容传达思政知识,还要进行延伸设计。例如,在综合英语课前阶段,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展示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以英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借助此种任务,使学生进行深入探讨与研究,并在课前展示活动中与同学交流自身所思所想,有效延伸综合英语课堂教学。
(二)营造全方位与人性化育人环境
新时代背景下,英语专业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要集校内外、课内外以及线上线下于一体,生成以线下教学为主、以线上平台教学为辅,以课堂为媒介进行集中教学,以课余活动为支撑补充,巩固所学知识点,在校内不断深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在校外通过实践活动不断延伸校内教学的全方位与全过程育人环境。诚然,课堂教学环境是面向学生实施集中授课及育人工作的有效方式,但是仅凭借教材知识与课堂有限教学时间还远远不够,多元化的网络资源与课下、校外深入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对综合英语教育工作及课程思政教学的必要补充。[6]就英语专业学生而言,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丰富的英语学习资源,是其开阔自身视野、拓展思维、训练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助力。除此之外,学校方面要基于专业特征与人才培育目标,积极对接地方优秀企业管理层与代表人物,邀请其走进大学校园,真正为学生了解企业内部运营与社会行业发展打开窗口。以课程思政主题为导向,精心设计多样性校外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全面深化课程思政教育主题。例如,在“Another School Year—What for?”课文讲解中,英语教师在完成教材文本知识讲析后,可以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邀请地方企业一线工作者或企业家进入校园,通过亲身经历与企业真实运营案例,面向学生开展以职业规划及理想为主题的讲座,切实深化教材文本中关于上大学的目的以及未来职业规划与理想的单元主题,切实发挥综合英语课程所具备的价值引领功能。[8]
(三)不断优化英语课程考核方式
首先,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势,面向学生群体实施多维度、立体化及全过程考核,在自然情景当中收集学生知识学习所生成的过程性数据信息。借助小论文、音视频与思维导图等多样性学习成果,客观评价其真实成长状况。其次,构建“3+1”考核评价机制,其中,“3”是指三个形成性维度,在学生总体成绩中所占比例为40%,“1”是指一个终结性维度,在学生总体成绩中所占比例为60%。[9]一方面,形成性维度。第一维度指的是学生线上学习状况,主要包括学生在线上平台中完成课前配套学习资源观看、知识点梳理及自学测试等;第二维度指的是学生课堂表现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展开小组探讨、发表观点和见解、头脑风暴以及戏剧表演等,借助教师评价、生生互评与督导评价融合的形式展开多维度考核评价工作;第三维度指的是课后知识掌握状况,教师可以借助小论文、音视频、思维导图、歌曲创作与读书报告等成果,验收学生学习进度和情况。另一方面,终结性维度。终结性评价工作主要以期末笔试试卷为依据,不论在学生过程性学习中,还是在期末笔试中,均要逐渐提升思政元素在成绩考核评价中的所占比例,试卷题型亦要从以往术语翻译转变为演讲和写作等英语成果作品,切实深化综合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成果。
五、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亦是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生成的关键时期,部分学生辨别意识与批判性思维相对薄弱。尤其对于英语专业学生而言,其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影响而盲目追捧外来文化,受到消极思想理念的错误引导,进而在人生道路中树立错误信条。高等院校作为思政教育工作开展的主阵地,英语专业教师要强化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综合英语课程教育实践中,把思政教育置于重要位置,切实帮助学生以批判性思维看待中西方文化。
[1]郭晨,董哲.英语专业中国文化课程“赋权增能”型思政教学设计[J].海外英语,2022(7):92-93.
[2]黄跃进.基于成果导向的高职英语写作课程思政教学设计路径[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21,37(11):1-10.
[3]徐剑波,张薇,周敏.高校“三全育人”背景下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进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2021,10(17):42-44.
[4]唐彬.最优化理论视角下《综合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高教学刊,2021(9):84-87.
[5]吴斐.新文科视域下英语专业课程思政理念、原则与构建策略研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1(2):75-78.
[6]项敏.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师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2,38(7):155-157.
[7]李光衿.高职英语ESP课程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实践路径[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6):155-157.
[8]向明友.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外语界,2022(3):20-27.
[9]刘斯敏.“课程思政”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实施策略探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1(2):102-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