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论文

2025-09-17 15:44:43 来源: 作者:xuling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并且已经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英语;有效课堂
1核心素养的内涵与重要性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包括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意识、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这些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因为英语作为一门国际性语言,是未来社会中不可或缺的工具,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则可以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教师巧妙地推进教学工作,运用生动多元的新媒体手段,引领学生自主学习、积极进步。教师应当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为他们创造一个有效的发展平台。在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下,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在直观、生动的体验中对所学内容进行理解(曾德菊,2016)。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视频教学法,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也可以采用游戏互动法,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教师需要改变课堂沉闷、学生机械记忆的教学弊端,从推动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语言思维的角度出发,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深度激发学生的自信,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地鼓励和引导,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听说训练,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教师要通过新媒体手段的应用,将学习内容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出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深度思考、自主探索,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推进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要相信,通过努力,学生不仅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能够拥有更加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更强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更有助于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综合素质的人才。
1.2形成生动鲜活的学习情境
问题引导式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不断进步。在课堂上,师生不仅是师生,更是伙伴,一起探索知识的海洋,共同进步。每一次的交流,每一次的互动,都是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教学,以稳定的心态应对挑战,形成积极而稳定的教学心态。教师要深度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收获知识,更收获自信。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尊重世界的多样性,理解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样世界才会更加多彩。教育要培养的是自信、包容、能创新的学生,这样的学生才能适应未来的世界。
课堂环境的营造,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师需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需求,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通过生生之间的互动对话,帮助他们突破学习中的难点。每一个学生都有其闪光点,教师要给予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引导,帮助他们展现出自己的光芒。引领学生创新,积极表达,有多种方式。情景剧创编、对话运用、拓展阅读等都是很好的方式。教师要鼓励学生去尝试、去探索、去创新,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教书育人,更是全要素、全过程地培养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助力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潜力,激发他们的热情,让他们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好,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优化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2.1突出学生主体,培养语言能力
在传统英语课堂中,教师往往占据着主体地位,通过课堂讲授的方式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获取知识,但并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徐亚萍,2016)。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指导下,英语教学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应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这也是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中的“说”,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体现。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这种转变对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构建高效英语课堂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对话练习,如“What’s this?It’s an apple.”。这样的对话练习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单词和句型,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如“Let’s go shopping!”这样的活动能够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交流,同时也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
2.2尝试跨越国界,培养文化意识
英语不仅是交流的工具,而且承载着大量的文化内涵。作为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英语作为工具的使用方法,更要让他们理解文化差异,建立文化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文化知识和背景知识,让他们感受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以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培养跨文化意识和语言交流能力,这是核心素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刘凯,2021)。
以圣诞节为例,圣诞节是英美西方国家特有的重要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向学生们展示节日的时间、来历、风俗习惯等,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西方文化,激发他们对语言和文化的兴趣。首先,学生需要充分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这是开展后续活动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如英语歌曲比赛、圣诞主题绘画展、角色扮演互动等,让学生们亲身感受英美西方国家的节日文化气氛,增强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不仅可以加深对圣诞节的理解和认识,还能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节日背后的深层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操。此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制作圣诞卡片,学习圣诞歌曲,甚至模拟圣诞场景进行对话练习。这些活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英语,还能让他们更进一步感受西方文化。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让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2.3走进日常生活,提升思维能力
2.3.1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学生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学习,从而形成新的认识。这有助于学生提升思维能力和构建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在译林版小学英语教材中,教师经常通过阅读和听力练习来培养批判性思维。通过这些练习,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文章中的观点,并思考如何表达自己的看法。此外,教师也可通过讨论和辩论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学生们需要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也要倾听他人的意见,从而更好地理解不同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2.3.2巧妙设计课堂问题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当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逻辑思维,促进学生思维宽度和深度的扩展。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也需要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王芳,2019)。例如,在阅读一篇文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观点,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结合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巧妙地设置课堂问题。例如,在教授颜色单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如“What color is the sky on a sunny day?”,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表达能力。除了结合课本进行提问,教师还需要深入挖掘文本内容,结合学生实际生活设计课堂问题。例如,在教授购物主题的对话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如“What would you like to buy if you have a lot of money?”,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和表达,从而增强他们的思维活跃度和创新性。
2.4强化生生合作,锻炼合作意识
在新时代,对学生合作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和团队能力的提升,这些都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构建合作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意识,让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学习中(范思雨,2018)。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太理想,于是采用了“一带一,一对一”的学习策略,让学生们组成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学习。这种方式能让成绩好的学生带动成绩差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带动效应。成绩好的学生可以给成绩差的学生树立榜样,而成绩差的学生也可以学习到优秀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学生之间的友谊也更加深厚。
例如,在教学Unit 6 How Many?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设置关于购物的场景对话,让学生通过合作完成购物任务。这样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此外,教材中还有许多阅读材料和写作练习,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其都是团队合作中非常重要的能力。
2.5创设教学情境,提高综合素养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注重创设教学情境,扩展学生视野,提高其综合素养。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利用多媒体、实物、图片、游戏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通过这些情境的创设,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观念,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徐琴,2018)。
目前,虽然小学生已经能够认识一些英语词汇,但是他们对文章的理解还比较肤浅。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记忆单词和短语,而没有深入理解其中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不同的文化,从而培养他们的文化品质。例如在学习“颜色”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国家的国旗、建筑物、服饰等图片,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颜色的象征意义。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孙欢欢,2017)。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学生模拟不同国家的文化场景进行对话交流,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2.6开展多元评价,积极激励学生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评价方式的多元化,通过激励性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可以设立“英语学习之星”评选活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测验成绩等多方面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式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英语学习,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田焕,2019)。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和赞赏。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如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听力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等。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以肯定学生的进步为主,让学生感受到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赞赏。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如学生完成了哪些练习、作业内容是否正确、是否按要求完成等。同时,教师还可以关注学生的作业整洁情况,包括书写规范等方面。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测验成绩进行评价,以便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采取多种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师通过突出学生主体、培养文化意识、建立批判性思维能力、巧妙采用情境创设法、强化生生合作以及开展多元评价等手段,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教育改革的需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更多的活力和创新。
参考文献
[1]范思雨.以生为本,强化核心素养——试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核心素养的渗透策略[J].校园英语,2018(2):178.
[2]刘凯.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思考[J].吉林教育,2021(36):46-47.
[3]孙欢欢.新课程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评价研究[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论文集.乌鲁木齐市第六十三小学,2017.
[4]田焕.浅论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J].商情,2019(23):211.
[5]王芳.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小学英语教学措施[J].中国校外教育,2019(14):99-100.
[6]徐琴.聚焦思维品质巧设阅读活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J].江西教育,2018(18):81.
[7]徐亚萍.培养小学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探析[J].基础教育研究,2016(12):18-19.
[8]曾德菊.打造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11):68-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