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原型理论指导下《埃达》的家族意识解读论文

2024-10-29 14:39:00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冰岛史诗《埃达》作为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北欧文学经典和西方神话传说源头之一,在北欧历史研究领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国内外关于北欧神话的研究较少,关于《埃达》的研究更是寥寥,且现有研究多从叙事神话角度着手,忽视了集体无意识、社会家族意识的作用,因此此类研究具拓展空间。
[摘要]冰岛史诗《埃达》作为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北欧文学经典和西方神话传说源头之一,在北欧历史研究领域有着不容忽视的地位。但国内外关于北欧神话的研究较少,关于《埃达》的研究更是寥寥,且现有研究多从叙事神话角度着手,忽视了集体无意识、社会家族意识的作用,因此此类研究具拓展空间。本文选取《埃达》中极具标志意义的篇章,在荣格原型理论指导下,探寻其中的家族意识成因和表征,指出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以期为进一步理解《埃达》提供新视角。
[关键词]《埃达》;家族意识;荣格原型理论;作用
北欧史诗《埃达》作为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北欧文学经典,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流传至今的《埃达》共两部,一部是布林约尔夫·斯韦恩松于1643年发现的诗体《埃达》,写作时间约在9至13世纪间,第二部为散文《埃达》,由斯诺里·斯图鲁松在13世纪初期写成。
《埃达》是一部布局宏大,场景广阔的著作,表现手法多样且有对勇气、智慧、友谊的歌颂,生动有趣。现今各大媒体平台、影视游戏等领域亦涵盖北欧元素或其变体,但国内外北欧神话与诗体《埃达》实例研究却较少,且多从叙事角度着手,忽视了集体无意识、社会家族意识的作用,因此对此的研究具有拓展空间。本文选取诗体《埃达》中具标志性篇章,在荣格原型理论指导下对其与独具地方特色的维京家族意识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1《埃达》里家族意识书写的成因
家族意识是指个人对家族的认同、依恋、对家族荣誉的维护和对家族传统的传承等,而作为《埃达》创作背景的维京人,他们的家族意识十分浓厚,家族在维京社会中占据核心地位,整个维京社会家庭结构可分为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和延伸家庭(extended family)两部分。其中,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核心家庭是最基本居住者群体之一,在这基础上扩大形成延伸家庭。维京人的家庭一般较为庞大,据现代学者估计,一个斯堪的纳维亚家庭至少有10~13人(宋晓梅,2011)。其中家族领袖通常负责分配土地和资源,并代表家族参与政治决策。维京人将家族视为基本单位,这一家庭形式既是养育社会新生力量的场所,也是传递社会基本道德价值的地方,如果家族成员受到欺负,家族会出面为他讨公道,通常由部落大会来裁决这类纠纷(马晓惠,2012)。维京社会形态表现为多家庭编织形成的集体化部落。
“(集体)无意识对独特传统的形成、每个个体对共同或相似经历的认同和意象形成方式有着决定性影响,支撑这一点的主要证据是,几乎所有神话的主题都有不约而同的相似性。”(Singer,1972)《埃达》正是受到了当时维京社会风尚的影响,展现了烙印着家族意识痕迹的神话英雄故事。
首先,维京家族意识通过语言文化符号在《埃达》中得到体现。“埃达”一词在古代斯堪的纳维亚语里的原义是“太姥姥”或“古老传统”,后转化为“神的启示”或“运用智慧”之意,具祖传意味(佚名,2017:5)。其中的“太姥姥”是亲缘性称呼,这反映出其与家庭联系的密不可分,同时《埃达》中对谱系的描绘清晰有条理,这也体现对家族的重视。如《里格的赞歌》中:
费依玛和里斯梯尔,
她们的后裔世代是农夫,
这就是农夫家族的由来。(佚名,2017:202)
其次,维京家族意识影响着《埃达》的叙事结构和主题。书中英雄诗篇多半很短,且都以家族部落为背景。作为北欧海盗时代文学,它反映出北欧海盗社会生活面貌并塑造出了一批值得当时社会讴歌的海盗神灵英雄形象。由于生活环境不利农耕又临海,北欧居民为谋生而出海冒险。在维京家族意识影响下,这种冒险往往以集体主义形式体现,形成“海盗文化”。《埃达》中详细描绘了这种分工明确、纪律规范的组织形式和以族长、酋长为核心共同抵御威胁的风尚,以神话形式构筑了神族、巨人族等形象。
神话是一种原型性存在,神话中英雄则是人类抗争精神的原型承载体,因此英雄被定义成一种奉献牺牲的形象。这些族长或酋长在文字中被赋予某种特异神力。《埃达》通过异化神化族长形象,创造出北欧神话谱系里英雄般的核心角色,如奥丁以自我牺牲换得掌握世界之树的机会,计划实现神族兴盛,因预见诸神黄昏而积极筹备力量,与命运搏斗,这种人心凝聚成的神话原型英雄形象与维京家族历史习俗相呼应,与维京家族哲学和世界观相关联。同时,《埃达》中的故事多以血亲复仇为主题,从行文情节来看,诸如洛基为子复仇等都体现了这一点。对血亲的重视是家族意识表现之一,我们可在《艾特礼的格陵兰之歌》中窥得一眼:
我曾向你说过血债务必讨回,
你亲耳听到理应记得很清楚。(佚名,2017:429)
吉乌基生出的儿女都是英豪,
自此之后几乎无人如此有福,
竟生得出这般杰出的好儿女。(佚名,2017:436)
这几句诗描写的是女子为兄长复仇,兄长死去不仅是个人损失,也是家族灾难,为血亲复仇展现了家族成员间的义务,表明家族关系的重要。诗篇赞美吉乌基所生儿女皆英豪,并认可他们的言行是家族光荣传统,这展示了家族价值观,彰显着家族在故事塑造中的地位。《埃达》中关于血亲复仇类的篇章不胜枚举,大多持类似态度,因此,家族意识是《埃达》的基石这一观点具合理性。
此外,维京家族意识植根于北欧历史文化传统中。从《埃达》的诞生历史来看,因气候变化等诸多原因,中古时代的维京人被迫离开家园寻找土地,异乡流离加深了家族组织意识凝聚力,这种向心性家族意识塑造着《埃达》。在后期能够稳定生存后,他们又有了精神娱乐需要,这也促进了《埃达》的完善——在后期与大自然作斗争时,他们常用歌唱来解乏,且每当举宴庆祝之时也用歌唱助兴。
受困于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等实际原仅代表着原始民族的心理生活,而且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民族如果失掉了神话,不论在哪里,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总是一场道德灾难。这也反映了《埃达》对社会及社会中家族意识的重要性。《埃达》作为承载神话的文学艺术,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符合,而其意识形态的外化表现正是家族亲缘意识。这种家族意识形态是对古代北欧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在历史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认识,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人的能动性创造使《埃达》也能反作用于家族意识,反哺巩固维京心中的家族意识形态。
首先,《埃达》通过史诗神话形式传承了维京家族英雄传说。“神话是特定时期或文明关于人类存在与人的灵魂的神秘性写照,是社会行为的模式,试图在故事中界定人的内在现实性的体验。”(Davidson,1964:9)《埃达》讲述围绕“契约代价”展开的独具北欧特色的诸神故事,体现维京家族对勇气、荣誉等价值的崇尚和对共商公正的追求,我们可因,这种吟唱形式的口头文学发展兴旺,它起先由人们在家庭或氏族部落聚会上即兴表演,后由专门的行吟诗人吟唱(佚名,2017:9—10)。这般对文学的传唱既是对社会的巩固性赞美,也是个人自由创作意识的展露,将个人与社会连接形成粗浅的共同体形象。因此,《埃达》的诞生与家族意识有着紧密联系。
2《埃达》里家族意识的表征
反过来说,《埃达》在维京家族意识的建构里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意识的后面并不是绝对的空无,而是无意识心理。这种无意识心理从后面和从内部影响我们的意识,正如外部世界从前面和从外部影响我们的意识一样。”(Jung,2003:136)集体无意识外化之一的神话在该书中得以体现,而这正是家族意识背后的基础之一,并对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Jung(2003:3—4)指出,神话不仅代表着原始民族的心理生活,而且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民族如果失掉了神话,不论在哪里,即使在文明社会中,也总是一场道德灾难。这也反映了《埃达》对社会及社会中家族意识的重要性。《埃达》作为承载神话的文学艺术,与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相符合,而其意识形态的外化表现正是家族亲缘意识。这种家族意识形态是对古代北欧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在历史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认识,因此两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同时,人的能动性创造使《埃达》也能反作用于家族意识,反哺巩固维京心中的家族意识形态。
首先,《埃达》通过史诗神话形式传承了维京家族英雄传说。“神话是特定时期或文明关于人类存在与人的灵魂的神秘性写照,是社会行为的模式,试图在故事中界定人的内在现实性的体验。”(Davidson,1964:9)《埃达》讲述围绕“契约代价”展开的独具北欧特色的诸神故事,体现维京家族对勇气、荣誉等价值的崇尚和对共商公正的追求,我们可在《高人的箴言》中看到:
须知它们决不肯缄口,
遇到事情便一起商量。
七嘴八舌找出好主意,
在至尊高人的殿堂上。
因而我听见他们声音。(佚名,2017:55—56)
其次,《埃达》通过对维京家族历史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家族意识的理解。如神话诗代表作《女占卜者的预言》:
记得那时有九个世界,
九个女巨人各踞一方。(佚名,2017:1)
该诗从世界创造说起,演绎到神族兴盛与最终毁灭,虽叙述的是神族故事,却侧面描绘出氏族社会后期矛盾,向读者展示了维京氏族社会家族意识的荣耀和兴衰,更深化了对家族意识本身的认识。
此外,《埃达》还通过诗歌神话的形式塑造蕴含维京家族意识特色的人物形象,对后世产生持久影响。上文提及的《女占卜者的预言》充满神话元素,如奥丁、洛基等,这些神话元素不仅丰富了文学作品的想象力,也反映了维京人对宇宙、命运和死亡等重大问题的思考探索,这种哲学强调人类内在力量和精神重要性,以及个人幸福与社会和谐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个体个性释放与对社会维护之间的平衡。
最后,《埃达》以教谕诗等形式探讨维京家族意识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演变。如教谕诗代表作《高人的箴言》:
不显山水智者若大愚,
真人不露相岂能吃亏。(佚名,2017:27)
出门必备的最佳行李,
便是随机应变的明智。(佚名,2017:29)
在该诗中,北欧神话主神奥丁以说教者身份直白讲述对人生的看法,告诫人们不要自满,强调友谊与知识的可贵。同时,诗篇提出的不少诫谕都是当时氏族社会必备生活指南,如出门不要忘带防身武器,不被酒精支配大脑等。其中对品质的教诲也对后世维京家族教育、性格培养产生深远影响。从瑞典当代维京文化来看,团队精神与个人主义共生,追求公正平等,勇敢开拓,与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时代潮流相勾连,推动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
《埃达》里的维京家族意识不仅是对古代北欧人的理解与赞美,也是对人类文明生存状态的深刻思考,它巧妙地推动了家族意识的完善和发展,为北欧人提供了历史底蕴和文化根基。
3对后世影响
《埃达》的内容在传承维京家族传统基础上,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素材灵感。这朵文学奇葩影响着之后的欧洲文学,尤其是英国和德意志文学。以托尔金的《魔戒》为例,其中的阿拉贡和甘道夫充分展现了《埃达》中的家族意识。神话具原型性,其中对英雄的塑造倾向高洁,阿拉贡正是史诗神话中英雄的代表。首先,英雄人物的高贵出身是一种集体无意识的存在,它是人类普遍性的心理经验。阿拉贡作为杜内丹人族长之子,其高贵出身与后续展现的出众能力,符合神话英雄特色。其次,他为信仰而战的英雄品质与《埃达》中对英勇守诺的追求不谋而合。
再谈及甘道夫,作为整部小说内最为重要的神性人物之一,他与奥丁的形象极具相似性,托尔金将甘道夫塑造为《魔戒》中智慧且强大的精神领袖,为他的成员提供可靠帮助。作者在书中成功探讨了人类命运、道德信仰等主题。同时,该作被译成多种语言,被多次改编成电影、游戏等形式,在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广泛读者群体,影响着奇幻文学的传播和文化产业的发展。
影视娱乐上,涌现出不少以《指环王》《龙与地下城》等为代表的极具北欧特色元素的作品,多以异世界冒险故事的书写展露北欧传奇风情。这些作品深受观众喜爱,影响范围遍及全球。
思想上,以《格林童话》为例,威廉兄弟于前言表明其和《埃达》的关联,并在开篇布局与意境构建方面都借鉴了其中的要素,如灰姑娘肩膀上的白鸽与奥丁的两只神鸦相呼应,又如童话许愿井与三位神仙教母和北欧神话中井边命运三女神相似等。
威廉兄弟通过收集民间故事,将之重整再以儿童化语言构建出《格林童话》,其中受《埃达》影响塑造出的角色原型颇具教育激励意义。这种在借鉴基础上增添独具德意志特色创新而成的《格林童话》角色形象,成功凝聚了德意志民族精神,以童话形式对德国乃至世界儿童的成长教育都发挥了积极作用,影响深远。
4结语
维京家族意识与以《埃达》为代表的北欧文学是相辅相成的,当时鲜明的社会传统风尚影响了《埃达》的创造。北欧文学以其特殊社会意识形态构筑出独特神话意象,以“英雄气”的豪迈向世人展现中古时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人民以家族意识为核心,英勇团结,冒险开拓的民族意象。
而受此影响的《埃达》则以追寻荣耀欲望与代价等偿等因集体意识演变而生成的产物为构筑核心,通过对“家族”组织核心人物的神话化,凝聚维京人信念和哲学思绪信仰,反作用于家族意识的成长,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世界添上了一抹浓重的北欧色彩。
参考文献
[1]DAVIDSON H E.Gods and myths of northern Europe[M].Pelican:Harmondsworth,1964.
[2]JUNG C G.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volume 15:spirit in man,art,and literature[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3.
[3]JUNG C G.Collected works of C.G.Jung,volume 9(part 1):archetypes and the collective unconscious[M].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68.
[4]SINGER J.Boundaries of soul:the practice of Jung’s psychology[M].New York:Doubleday,1972.
[5]马晓惠.“失消”的维京人[J].海洋世界,2012(3):58-61.
[6]任艳.冰岛韵文《埃达》叙事逻辑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3.
[7]宋晓梅.维京时代维京人的婚姻、家庭状况及女性地位研究[J].兰州学刊,2011(4):174-178.
[8]魏翔宇.神话原型批评理论视角下《魔戒》的原型分析[J].海外英语,2021(4):213-214+216.
[9]佚名.埃达[M].石琴娥,斯文,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