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优化路径探索论文

2024-10-29 14:17:2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基于“减负增效”理念,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小学英语分层作业优化路径,即尊重个体差异,分层作业群体;利用网络优势,丰富作业形式;结合趣味需求,增加作业形式;考虑学生能力,调节作业难度。
【摘要】在“双减”背景下,基于“减负增效”理念,结合教学实例,探索小学英语分层作业优化路径,即尊重个体差异,分层作业群体;利用网络优势,丰富作业形式;结合趣味需求,增加作业形式;考虑学生能力,调节作业难度。认为小学英语分层作业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调动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提升其学习能力。
【关键词】“双减”;小学英语;分层作业;作业形式
进入“双减”时代后,如何优化作业设计减轻学生的英语学习负担,同时借助作业练习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成为当前小学英语教师重点关注的问题。对于同一个班级的学生而言,分层作业设计模式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作业类型,从而有效调动他们完成作业的积极性。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分层内容,也可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量身定做”,帮助他们巩固课堂所学英语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英语作业的作用(许庆燕2023)。
一、尊重个体差异,分层作业群体
因人而异是开展分层作业优化的基础。所有分层作业的内容、形式设计都需要结合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特性来界定。因此,在“双减”背景下要想优化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第一步要做的是对班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群体划分,为下一步分层作业奠定良好的基础。这样,教师在后期分层作业优化中,能结合不同学生群体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定不同的作业设计目标,开展不一样的作业练习形式,确保实现“减负增效”的目标(宋云云2023)。
在开展分层作业设计前,教师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班级学生群体的英语学习现状。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日常课堂表现,给班级学生进行评估打分,简单划定他们的学习层次。为了让分层更准确、科学,教师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针对班级学生展开调查,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水平等角度进行细化分层,综合评估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在英语作业布置中,教师可以围绕每个课时的教学目标及不同层次学生的掌握现状,为他们安排合适的英语作业。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2 In the library为例,教师在完成教学后设计阅读、书写、填空等不同类型的作业,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记忆教材中出现的英语动词,如shout、run、sleep、talk、drink等。其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选择“读背”类作业,通过作业练习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选择“填空题”类作业,通过选择或者填写合适词语或者句子的方式,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通过对学生群体科学化分层,可以确保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教师的特殊“关照”。在每个课时的作业设计环节,教师都会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实际需求,设计出符合他们认知能力、兴趣喜好的作业类型。这种形式不仅能减轻学生重复性练习的负担,还能确保不同层次学生群体能在作业练习中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利用网络优势,丰富作业形式
“双减”政策实施后,不仅要求教师改变作业的内容和数量,还希望他们创设更多作业类型,以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优化环节,教师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喜好,增强作业设计的互动性,革除传统作业设计重复性、枯燥性的弊端。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优势,丰富小学英语作业形式,尽可能创设一些学生喜欢的英语作业类型,设计难度不同的作业形式(罗磬2023)。
例如,在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下)Unit 7 On the farm的作业设计中,教师围绕“农场”主题,以及本课时需要学生掌握的词汇,借助互联网线上平台,将动物词汇(chicken、duck、pig、sheep)及水果词汇(apple、orange、pear)等的学习任务转化为线上互动小游戏:采用动画互动的方式,随机呈现某一个动物或者水果,然后要求学生从页面中选择或者写出对应的英语词汇。以chicken为例,屏幕上出现一只卡通鸡的形象,并伴随有“咯咯咯”的叫声,学生很快联想到chicken这个词汇。这种线上互动简单、有趣,可以将词汇记忆转化为轻松好玩的小游戏,比较适合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群体,而且他们的参与积极性比较高。
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以及学生对线上互动方式的喜爱,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从内容层次丰富化的角度入手,尽可能多地设计“互联网+”英语作业类型,从而提升他们完成作业的主动性。
三、结合趣味需求,增加作业形式
在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中,教师不仅要兼顾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要根据他们的兴趣喜好设计作业,尽可能增加英语作业的形式,改变传统作业中读、写、抄的固有模式,突出作业设计的新颖、有趣,让他们不再将完成英语作业当成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情,从而让他们在多元化的作业形式中找到乐趣,并能通过顺利完成作业找到英语学习的信心。尤其是“双减”政策实施后,在小学英语作业优化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在保证作业有效性的基础上,提升不同类型作业与学生层次之间的贴合度(石萍2023)。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7 Protect the Earth为例,结合该单元的整体教学内容和目标,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既要保证作业练习的有效性,又要兼顾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尽可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群体的兴趣喜好,让他们在英语学习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并高质、高效地完成英语作业。在开展作业设计前,教师深入了解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语言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听懂、会说、会读、会写一些基本单词,如protect、Earth、save、useful、waste、reuse、energy、most、coal、oil、wood、plastic等;以及掌握和应用“We should save trees.We shouldn’t drive so much.”等句型。
学习能力目标:要求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顺利复述课文,并使用should和shouldn’t这两种表达方式,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出自己的建议。
思维品质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关心和爱护地球环境,了解一些环保小常识,并愿意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结合以上教学目标及班级中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多样化的作业设计:
(一)词汇巩固学习
教师从网上寻找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用本单元学过的词汇对画面进行描写。以Protect the Earth为例,教师呈现“学生手拉手,将地球围绕在中间”的图片,要求学生完成“看图写话”的作业任务。在看到这幅画后,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通过猜测画面内容来搭配合适的英语词汇。这种作业设计方式简单、有趣,比较适合班级中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群体,使他们可以在游戏过程中完成对本堂课英语词汇的练习任务,同时借助画面的引导巩固记忆效果。
(二)文章理解学习
教学目标的要求是学生可以使用教材中的语句简单复述课文内容。为提高学生在阅读理解方面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布置思维导图类作业,要求他们结合教材中给出的几个与地球环境污染有关的语篇,绘制简单的思维导图。通过这种方式整理归纳语篇中出现的重要信息,有助于学生后期复述时在大脑中形成一个系统化的表达框架,从而使复述的效果和效率倍增。以save water为例,学生以save water为关键词,在思维导图的分支上归纳出如下主要信息:useful、drinking water、washing
things with water、some places may not have enough water。如此一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的大脑中会逐渐加深对这几个重要信息的记忆效果,从而在后期的内容复述中结合思维导图框架顺利完成任务。这种作业类型比较适合有一定语言储备基础,但是表达总结能力不高的学生群体。通过这种分层作业的设计,可以引导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和中心意思,使其复述过程有章可循。
(三)思维品质培养
教师可以将“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的德育任务转化为“英语小报”的形式,针对班级不同学生群体的学习能力,在作业设计中只限定小报主题Protect the Earth,不限定内容和形式,让他们自由发挥。在这种灵活性的作业互动中,不同学生群体可以用符合自己学习能力的方式绘制小报内容,并在绘制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英语基础较弱的学生群体可以摘抄教材中的一些语句,搭配合适的插图;英语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有更多自由的表达方式。比如,有的学生在小报中“给地球妈妈写了一封信”,通过书信的小报设计表达自己的环保决心;有的学生针对当下一些热门环保问题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阐述自己的观点。
总之,教师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从兴趣喜好出发,设计多样化的英语作业,让班级不同学生群体都可以找到作业的乐趣,并积极、高效地完成自己擅长领域的作业任务。
四、考虑学生能力,调节作业难度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注重“减负增效”,但是在具体实施中,教师不能一味追求作业的趣味性,还要考虑学生的能力,合理划分作业的内容和难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庄艳传、赵双阳2021)。
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三年级(上)的单元教学为例,学生接触到的是一些初级英语知识,其中包含26个英文字母的认读。在关于这方面英语知识的巩固和应用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难度不等的分层作业。具体作业内容如下:
第一,在学生学完26个英文字母后,教师布置抄写作业,但是改变传统的重复抄写的作业形式,要求他们用画画的方式表达不同的字母特性。以字母h为例,有的学生画的是一把椅子,有的学生画的是一只长颈鹿。在学生的眼中,原本枯燥的字母记忆变成了有趣的绘画方式,他们在玩耍中加深对不同字母的印象,同时激发想象力和创造能力。这种作业方式相对简单,适合班级所有学生。
第二,教师布置“调查类”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放学后,通过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收集一些常见的英文字母或者字母组合,并尝试结合所学知识,为某些英语字母组合标注正确的含义。以milk为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家里冰箱中的牛奶瓶身上有milk的字母组合,并解释这个组合的中文含义为“牛奶”。
以上两种作业设计形式新颖、别致,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十足,他们积极搜集、整理,反馈的形式也十分丰富。同时,这两种作业形式不仅兼顾班级学生个体的认知能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还能培养其观察、分析、总结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的小学英语作业分层优化设计既要遵循“减负增效”的理念,让学生在轻松、高效的氛围中完成作业,又要从学生个体的差异出发,合理规划作业内容和难度。在小学英语作业分层优化设计中,教师要在保证学习目标达成的基础上,采用多元化、新颖化的设计理念,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作业需求。
引用文献
罗磬.202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单元整体作业设计初探——以Module 3 My School为例[J].英语教师,(3):70-73.
石萍.202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设计探究[J].亚太教育,(3):152-154.
宋云云.2023.“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研究[J].教育界,(9):44-46.
许庆燕.2023.“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J].校园英语,(14):55-57.
庄艳传,赵双阳.2021.“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分层作业的设计开发[J].小学教学设计,(33):63-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