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语篇教学探究论文

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语篇教学探究论文

8

2024-10-29 14:03:3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探索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语篇教学的实施步骤,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具体涉及整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导入、讲解、应用,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等方面内容。提出教师要对语篇进行个性化研读,注重创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最终促进其深度学习的发生。

  【摘要】梳理深度学习相关文献,在此基础上,对深度学习的内涵进行解读。探索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语篇教学的实施步骤,即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具体涉及整合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导入、讲解、应用,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价值与评价等方面内容。提出教师要对语篇进行个性化研读,注重创新,促进学生认知结构不断完善,最终促进其深度学习的发生。

  【关键词】高中英语;深度学习;语篇教学

  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国倡导素质教育,教学应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课标所规定的育人目标,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从而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学习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以及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教育部2020),而语篇是语言学习的重要载体,可以很好地践行深度学习理念。在深度学习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以主题意义为统领,以语篇为载体,以语境为依托,以问题为引导,以运用为目标,从而整合优化语篇结构,深度挖掘语篇中的文化意识和育人价值,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将教学活动与真实语境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解决真实生活问题,将课堂中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其思维从低阶向高阶转化,促使深度学习的发生。

  一、文献综述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方式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以往的机械化学习已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因此倡导在英语教学中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深度学习的概念最早出现在美国,随着时代发展有了不同内涵。20世纪50年代,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姆(Bloom)提出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将认知领域的目标从低到高分为六个层次,且层层递进。之后,安德森(Anderson)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基础上,把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六个层次。一般认为前两个层次属于低阶思维,后四个层次属于高阶思维,属于深度学习。1976年,美国学者马顿(Marton)和萨尔乔(Saljo)首次提出“深度学习”这一名词。实现深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是在学生的认知、态度、情感及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深刻、有意义且持久的变化(Grauerholz 2001)。

  与之相应,何玲、黎家厚(2005)作为我国最早公开发表“深度学习”相关研究论文的学者,他们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在理解的基础上,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将众多思想进行联系,并能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联想与结构、活动与体验、本质与变式、迁移与应用及价值与评价五个方面,既是深度学习的特征,又是深度学习理念下处理教学活动各要素之间关系的具体体现。因此,这五个特征也可以作为深度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判据(郭华2019)。深度学习的提出为解决英语教学碎片化、表层化和标签化提供了新视角,对于落实英语学科核心素养、转变教师理念与教学方式、推动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王蔷、孙薇薇、蔡铭珂,等2021)。将深度学习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中,可以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兼顾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实现知识与情感的完美结合(陈碧贞2023)。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的主要载体是语篇。在语篇教学中实施深度学习,目的是通过文本故事形象化、教学情境具体化、教学目标一体化,让学生基于知识整合和意义联结,实现知识之间的结构化建构。实践发现,不同学生虽然习得了同样的教学内容,进行着同样的教学活动,但是教学评价的结果相差很大,除了一些不可抗的外在因素,学习方式的不同是导致学习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甚至成为决定性因素。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大脑中建构起结构化知识,促使积极学习、自主学习甚至是自动学习的发生,最终实现有意义的学习。

  二、深度学习的内涵解读

  深度学习是与浅层学习、碎片学习、机械学习相对的概念,是一种触及心灵的学习,需要教师和学生建立起建设性的关系,将教师、学生、任务、环境等要素有机结合,使整个课堂紧密联系在一起,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深度学习指教学中学生的深度学习,而不是自学。夸美纽斯(Comenius)曾说:好的教学是迅捷、愉悦和彻底的。深度学习要解决的是如何在迅捷、愉悦的前提下,让学生学得彻底的问题。深度学习强调学生能够享受学习过程,积极主动进行学习,从而获得思维认知的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

  此外,深度学习具有内隐性、持久性及连续性等特点。首先,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将所学新知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做到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全身心投入教学活动。因此,教师难以判断学生是否发生了深度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的效果如何,无法得知积极反馈是机械记忆或肌肉记忆的结果还是真正实现了某种程度的理解。其次,深度学习不是短期内可以形成的,仅仅一堂课的时间无法使学生完整体验到深度学习的全过程。深度学习需要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持续的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将所学结构化新知应用在真实生活情景中,在一次次的问题解决中更新自己的认知结构,因此需要投入大量时间进行思维认知活动。最后,深度学习提倡教师对教材中的语篇知识进行深度研读及优化整合。单元内容甚至与学期教学内容有着紧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联,从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三大主题语境。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真实需求,以单元主题为依托,搭建起一个逻辑清晰、前后内容相互衔接的知识框架,从而帮助他们进行主题意义下的深度学习。

  三、深度学习理念下高中英语课堂语篇教学的实施步骤

  (一)教学设计

  1.整合教学内容

  大多数英语教学活动是基于语篇进行的,这体现了基于语篇的语言教学理念,也反映了《课程标准》的要求(程晓堂2020)。语篇类型包括口头和书面语篇,以及其他文体形式,为语言学习提供了形式丰富的素材。

  教师可以从what、why、how三个方面对语篇内容进行分析,即“语篇的主题和内容是什么”“语篇传递的意义是什么”及“语篇具有什么样的文体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在进行个性化研读时要注意:后两种问题一般没有唯一答案,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生成性的解读。教师要根据单元主题意义对语篇进行分析研读,整合教学内容,这也是语言教学决策评价的重要依据。在整合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也在进行深度学习,不仅能提升自身素养,还能促进专业发展。

image.png

  2.确定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的实施要以目标为统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英语课程要培养的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无论是课程目标、语篇目标、单元目标还是课时目标,教师都要紧紧围绕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这个总目标来制订,发挥英语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帮助他们掌握核心学科知识,形成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从而实现团队协作、有效沟通、学会学习。

  深度学习是思维内化的过程,因此正确的目标引领十分重要。教师要依据单元育人蓝图确定学习目标,了解学生现有认知水平,满足其真实需要。语篇并不是孤立的个体,包括教材中的一些插图和表格,它们之间是有机联系的。学生在学习时要关注语篇的多模态形式,更好地进行深度学习,从而完成深度学习目标。

image.png

  (二)教学实施

  深度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学习,需要教师对作为主体的学生进行引导和帮助,发挥教师作为中介者的积极作用。但无论何种形式,教师都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其学习的自发性和主动性。

  1.导入

  教师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告知本课内容的重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为后续深度学习作铺垫。语篇内容隐含许多文化知识和情感态度,教师可以此为出发点,将学生引入真实情境。

  2.讲解

  在对语篇知识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指导作用,确定其“最近发展区”,开展支架式教学。深度学习要求教师在语篇教学中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主题脉络,在真正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深度学习不仅涉及认知结构的变化,还需要心理层面的参与。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深刻理解语篇蕴含的情感态度及文化内涵,将教学内容有机连接起来,将凌乱的知识点串成线、连成片、织成网,纳入系统的知识结构,从而形成单元整体教学。无论是运用归纳教学法还是演绎教学法,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对语篇进行个性化解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确保深度学习的一步步推进。

  3.应用

  在对所学知识进行应用时,语篇所体现的内部信息及价值观要映射在真实情境中,帮助学生在不断变化的语境中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课堂深度学习强调的是多维度学习结果,最终让学生发生三个方面的改变:认知结构的完善、实践能力的发展、复杂情感的体验。

  (三)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关系到深度学习成效的关键一步,贯穿教学过程始终。评价只有及时反馈给学生、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发挥引导和推动作用。以下五个方面可以作为评判深度学习是否发生的重要依据。

  1.联想与结构

  高中生具有较完善的认知结构,且大脑中存在一些碎片化知识,即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进教室的。深度学习要求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积极进行认知建构,将新知与已知进行顺应和内化,从而形成结构化知识,发展核心素养,实现深度学习。

  2.活动与体验

  深度学习是一种学生积极参与和高度投入的学习过程。把课堂交给学生的本质是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将有关知识在真实场景中呈现,促进体验与交流。语篇教学不仅要还原文本发生的场景,还要让学生参与其中,让真实情景在课堂中发生,提高语境的真实度和可信度,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参与度和体验感,使其有意识地体验、感受深度学习发生的过程,进而主动且有目的地理解、掌握知识。

  3.本质与变式

  深度学习的基础是深度理解。理解作为名词时指人脑建构知识、发展智力的抽象活动;作为动词时指学习者不仅聚焦语篇知识的内在联系,深刻理解语篇的文化内涵,还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地迁移与创新,培养问题意识,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应用实践,促进思维发展。

  4.迁移与应用

  迁移创新是高阶思维的要求。教师要树立英语学习活动观,通过学思结合、学用结合及学创结合,把握文章逻辑和结构,为学生的迁移和应用创设适当的情境和任务,引领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迁移,即人们常说的跨学科迁移,用不同的教学活动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其“成人成事”。

  5.价值与评价

  深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发展核心素养,达到育人目标,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学习要培养的是有创造性的人,让学生评判的前提是教学是开放的。在语篇教学中,师生之间应进行动态的评价与价值判断,采用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和结果性评价为辅的多元评价方式,运用元认知策略对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最终通过深度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乐学善学,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结语

  深度学习要求学生超越生理层面和心理层面,达到社会历史实践的深度,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紧密联系,培养社会历史进程真正需要的人。学生成长的愿望、敏锐的感受力、理性的体验、思想的感情色彩,以及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勇于承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是不能被替代的。只有那些与学生心灵相通的教师,才有可能唤醒他们的心灵,引发其深度学习。语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本单位,需要教师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反复研读与讨论,并与时俱进,注重创新,将语言知识与当下的现实问题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促进英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最终实现深度学习,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引用文献

  陈碧贞.2023.深度学习视角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6):56-58.

  程晓堂.2020.基于语篇分析的英语教学设计[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10):1-8.

  郭华.2019.深度学习与课堂教学改进[J].基础教育课程,(Z1):10-15.

  何玲,黎加厚.2005.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5):29-30.

  教育部.2020.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王蔷,孙薇薇,蔡铭珂,等.2021.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英语单元整体教学设计[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4):17-25,87-88.

  Grauerholz.2001.Teaching Holistically to Achieve Deep Learning[J].College Teaching,49(2):4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