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篇阅读的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点探究论文

2024-10-21 10:11:13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介绍选定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点的方法—语篇解读。为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为例,探索如何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角度选定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点,主要涉及健康身心、守法诚信、自强合作、中国优秀文化、中外文化对比等。
【摘要】介绍选定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点的方法—语篇解读。为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以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为例,探索如何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角度选定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点,主要涉及健康身心、守法诚信、自强合作、中国优秀文化、中外文化对比等。
【关键词】初中英语;语篇阅读;思政点;文化素养
自从xxxxxx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以来,课程思政已经逐步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阶段。初中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任务。教学内容除了使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发展英语技能,还要提升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方面的发展(程晓堂、赵思奇2016)。初中英语课程核心素养中的“文化素养”及文化自信都可以体现在教学过程中。下面,以人教版初中英语八年级教材中的部分内容为例,从两个角度分析语篇阅读教学中的思政点选择。
一、选定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点的方法
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在真实情境中围绕主题展开教学;根据主题设计教学目标和具体要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实现认知和非认知学习目标(程晓堂2018)。主题意义的确定需要教师深入解读语篇,解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主题意义的立意和育人目标的高低,因此,选定思政点最根本的方法是语篇解读。
(一)如何进行语篇解读
语篇解读可以从主题意义角度入手,也可以从挖掘语篇的文化价值、分析语篇的结构特征和语言表达特点入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见表1)完成对语篇的解读。
语篇解读强调对语篇的分析和探究能力,因为教师的教育背景、生活阅历、认知方式不同,所以对语篇的解读也不同。
(二)如何从不同角度进行语篇解读
语篇阅读一般有五个角度:主题角度、内容角度、文体角度、语言角度、作者角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不同角度解读、理解主题意义,根据主题整合语言知识和技能。不同角度的解读重点有所不同,具体见表2:
总之,无论用何种方法进行语篇解读,都要深入理解语篇,通过探究语篇的内容、结构、作者意图和挖掘语篇背后蕴含的育人价值,确定主题意义基础上的思政点和育人目标。
二、选定初中英语课程思政点的角度
思政点的选择决定思政教育的成果。只有确定了主题意义下思政点和对应的思政教育目标,才能继续后续的教学活动设计。因此,思政点的选择既要与语篇内容紧密相关,又要高于具体内容,体现出恰当性、合理性和教育性。初中英语课程思政教学不仅要注重个人角度,还要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问题。因此,初中英语课程思政要从个人、社会、国家三个角度选定思政点。
(一)从个人角度选择思政点
从个人角度选定思政点的核心内容是文化素养中的“人格养成”,包括健康身心、守法诚信、自强合作三个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则表现为个人行为举止、人际交往、生活技能、社会责任等,最终目的是塑造一个文明、积极、向上、有修养的自我。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在人格养成方面的单元语篇比较多,以八年级为例,具体见表3:
如表3所示,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教材中关于人格养成的单元有11个,教师可以从健康身心、守法诚信、自强合作等方面挖掘语篇的主题意义和育人价值,找到思政点。
1.人格养成的思政点之一:健康身心
健康身心包括身体和健康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生命健康、生命安全、生命价值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语篇解读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并学习和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2 How often do you exercise?的单元话题是Free time activities。其中Setion B Reading是关于学生课余活动的调查。很多学生的课外活动是上网、看电视、打游戏等,只有少部分学生是锻炼身体。此时,教师可以组织“如何规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话题讨论,引导学生参与更多健康有益的活动,如阅读、锻炼身体、练书法、学乐器、画画等,从而更好地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人格养成思政点之二:守法诚信
守法诚信指引导学生树立和强化规则意识,主动遵守社会规则和法律;让学生学会诚实守信,严于律己,宽于待人,培养对个人、集体、社会的道德品质和责任感。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的话题是Chores and permission,目标语言是有礼貌地提出请求和允许,在家庭中树立基本的规则意识。文章主旨大意是孩子因拒绝做家务而与母亲发生争执,后来意识到自己的无序无责对自身的影响,并通过此次经历认识到自己应该承担家务,以及清楚自己在家庭中的责任。在实际生活中,学生确实因为缺少约束而无视规则,包括在家里因小事而与父母产生矛盾。因此,语篇的主题意义可以确定为“树立规则,承担责任”,结合实际细化为“清楚自己的责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3.人格养成的思政点之三:自强合作
自强合作即帮助学生养成自尊、自信的品格,培养自强独立、勇敢坚毅和不怕挫折的精神,学会与人为善,尊重他人,同时学会沟通交往,强化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What’s the matter?的话题是Health and first aid,功能是Talk about health problems and accidents和Give advice。Section B 2b Reading He Lost His Arm but Is Still Climbing讲述的是美国登山家阿伦(Aron)断臂求生的故事:阿伦在2003年进行一次攀岩时意外坠落,由于大石头压住了右前臂无法动弹,被困了127个小时,为了保住性命,他想尽办法自救,用身上的小刀割断了自己的右前臂,并忍痛攀下谷底,步行8公里后获救。这个故事对学生具有较大的震撼和教育意义。该语篇的主题意义是故事中体现的阿伦身上的勇敢坚毅、不惧困难的精神品质。因此,本单元的思政点定位在故事本身所反映的“不惧困难,永不放弃”的精神品质上。
(二)从社会角度选择思政点
从社会角度选择思政点,是指将语篇的主题和内容与当下社会热点和现象等结合起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渗透,让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关心国家大事,增强社会责任感。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动物保护、环境保护、关爱他人的语篇。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语篇,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和保护环境的意识,鼓励他们多参与志愿者活动,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1.渗透社会现象,选择思政点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重点强调能处理好自我和社会的关系,遵守和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个人价值的实现。因此,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语篇内容,有效融入真实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学习如何做一个能辨别是非、有责任担当的人。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1 Section A 3a Bus driver and passengers save an oldman主要讲述的是一名公交车司机和几名乘客及时把倒在路边的病人送到医院的故事。这与当下社会“帮还是不帮”的现象很吻合。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因为做了好事反而被误会的人,但是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而是要有智慧地帮助别人,并保护好自己。本单元的思政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渗透社会热点,选择思政点
社会热点作为真实情境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情境越真实,英语语言环境越鲜活,英语学习效果就越好。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2 I’ll 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的单元话题是Volunteering and charity,功能是Offer Help,教师可以结合杭州第19届亚运会相关的语篇素材,如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开幕式彩排;社会各个岗位的志愿者主动参与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准备工作和服务工作等。为了成功举办此次盛会,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尽自己的努力散发着光和热。因此,结合相关素材,教师可以将思政点定为“携手互助,温暖大家”。
3.渗透国内外时事,选择思政点
生活在当代社会大环境下,势必要关心国内外时事。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语言环境会带给学生最真实的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补充时事语篇素材和话题,使得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性。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7的话题是Facts about the World,主题是Nature。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大自然之“最”,不仅要了解所生活的世界,而且要知道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教师可以结合xx平xxx的重要指示,并以此为思政点,引导学生谈论如何保护我们周围的绿水青山。
(三)从国家角度选择思政点
初中英语教材内容渗透从国家角度选定思政点,主要体现在文化意识上。文化意识的目标:获得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形成自尊、自信、自强的良好品格。教师将文化自信和跨文化意识有效地融入语言学习和思维品质培养,充分挖掘语篇中的文化和育人价值。
1.从文化自信选择思政点:中国优秀文化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中的语篇符合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容易拉近教材与学生的距离,也能引起其注意力和兴趣;教材中跨文化教学内容设计注重梯度,层次性明显,且载体呈现多样化趋势(黄倩倩2013)。
(1)充分利用教材文本中的中国文化内容,选择中国优秀文化思政点。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中包含的中国优秀文化内容将近30个,中国文化内容涉及祖国自然山河、古典建筑、历史景点、神话故事、民间艺术等。教师对语篇所包含的文化进行分析,探究语篇表达的文化现象和作者的意图,从而确定语篇体现的文化主题意义和对应的思政点。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7 What’s the highest mountain in the world?Section A 2d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的对话是关于长城的,介绍了长城的长度、修建的原因、功能、涉及的朝代等,目的是让学生对长城有充分的了解,并对古人的智慧充满敬佩之情。因此,教师可以将主题意义确定为“了解长城”,将思政点确定为“了解长城、热爱祖国”,通过“不到长城非好汉”“孟姜女哭长城”等故事引导学生加深对长城的理解,树立敬畏之心,并能发自内心地以此为傲,增强文化自信。
(2)挖掘教材内容背后隐藏的中国文化内涵,选择中国优秀文化思政点。
文化可以分为显性和隐性两类,显性文化指通过文字信息可以理解的文化现象,如饮食、节日等;隐性文化是潜藏的,通过字面意思看不出来的意识形态、思维模式等抽象的文化现象(王颖婷2019)。教师要挖掘教材内容隐藏的中国文化内涵,就是隐性文化的体现。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下)Unit 6 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 Section A 3a Reading部分的语篇以孙悟空为主人公,描述了他锄强扶弱、永不言弃的精神。教师可以将思政点定在“永不放弃”上,但是要深挖背后的文化内涵。结合整个单元的神话和童话故事,不难发现,孙悟空敢于跟坏人作斗争,战胜困难,不放弃的精神是中华民族“奋斗精神”的极好体现。“美好的生活在于奋斗”,因此可以将思政点拓宽至“发扬中华民族敢于奋斗的精神”。
2.从跨文化意识选择思政点:中外文化对比
跨文化意识就是对有冲突的文化现象、风俗、习惯等有正确的认知;理解文化差异并持宽容态度,通过对比能对自身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有所感悟和反省。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确定跨文化意识的思政点。
(1)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外国文化内容。
阅读语篇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是获取英语国家和其他民族文化信息的主要方法。学生可以直接感知文化信息传递的不同方式和思维模式。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内容包罗万象,如饮食、节日、音乐、建筑等,这些显性文化现象的思政点可直接定为“了解外国文化现象”。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5 Do you want to watch a game show?Section B Reading部分的语篇主要讲述了美国的卡通文化,即华特(Walter)制作Mickey的过程,Mickey的受欢迎程度和原因。从文本中学生能很快发现,Mickey受欢迎的原因是他面对困难不放弃、勇敢面对的精神。这种精神为什么会引起大家的共鸣呢?这时,教师需要挖掘文本背后的历史背景:工业变革,经济萧条,很多人面临失业、穷困、生活危机等方面的困难。其实,人人都是Mickey,人人都需要这种精神来摆脱困境。因此,本堂课的思政点可以定为“了解美国卡通文化,理解卡通文化内涵”。
(2)结合教材中的外国文化内容,增加相应的中国文化内容。
跨文化意识除了要对外国文化有所了解,还要通过对外国文化的理解,对本国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进行感悟和反省。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是以对比的形式出现的,如过生日的形式不同、时差、餐桌礼仪的不同、节假日的不同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包容的态度对待文化差异。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的话题是Cooking,Section B 2b的语篇Thanksgiving in the United States介绍了感恩节的起源、庆祝方式和火鸡的烹饪方法。教师可以补充典型的中国传统节日相关内容,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主要从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传统食物等方面展开介绍。教师选择的思政点可以是中西方节日的含义、节日食物差异和文化差异,使学生通过比较、感知、体验,真正做到尊重文化差异。
(3)结合教材内容,增加中外文化内容对比。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表面上看没有任何文化内容,但教师经过分析和提炼,可以找出一些具有文化价值的主题意义和思政点。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才智,做智慧型教师。
例如,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8 How do you make a banana milk shake?单元话题是Cooking,功能是Describe a process和Follow instructions。Section A 1a—2c部分是听说课,主要介绍了banana milk shake/fruit salad的制作方法,包括材料、数量、步骤等。本单元是食物话题中唯一一个关于Cooking的,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将“饮食文化”内化在学生心中。从宏观上分析中西食材的不同及各自的做法,理解中西文化的不同。教师可以将这堂课的思政点定为“中西饮食文化之烹饪文化”。
总之,初中英语课程思政要以“文化素养”为核心内容,包括人格养成、文化自信、跨文化意识等;以“文化自信”为目的,重点理解并传播中国优秀文化;以“跨文化意识”为目的,重点了解外国文化,并和本国文化进行对比。学生通过对知识文化的比较、理解和提炼,能提升品格和素养。真正成功的课程思政就是将思政教育点点滴滴渗透到日常教学中,从个人角度、社会角度、国家角度选择不同的思政点,加强个人与社会和国家的结合,引导学生探究和思考,最大限度地发挥英语学科的育人功能。
引用文献:
程晓堂.2018.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教学理念与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10):1-7.
程晓堂,赵思奇.2016.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J].课程·教材·教法,(5):79-86.
黄倩倩.2013.回顾外国文化在旧人教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呈现[J].教育教学论坛,(21):165-166.
王颖婷.2019.在阅读教学中共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实践[J].中小学外语教学,(7):45-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