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汉英儿童绘本中“爱”的多模态隐喻对比论文

汉英儿童绘本中“爱”的多模态隐喻对比论文

17

2024-10-19 16:23:58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本文选取以亲子之爱为主题的汉英儿童绘本各一本作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其中“爱”的多模态隐喻异同。首先,在图像隐喻方面,中文绘本主要通过静态化、实体化的图像来隐喻父子情,英文绘本主要通过可度量化的具有动态感的动作来帮助幼儿读者理解“爱”这一抽象概念。其次,在空间隐喻方面,中文绘本主要运用大—小意象图式,英文绘本则主要运用上—下、近—远意象图式来描绘珍贵、感人的亲子之爱。最后,汉英绘本还使用了不同的颜色隐喻,中文绘本主要运用“爱是暖色系色彩”的隐喻,英文则为“爱是淡雅系色彩”的隐喻。

  [摘要]本文选取以亲子之爱为主题的汉英儿童绘本各一本作为语料,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研究其中“爱”的多模态隐喻异同。首先,在图像隐喻方面,中文绘本主要通过静态化、实体化的图像来隐喻父子情,英文绘本主要通过可度量化的具有动态感的动作来帮助幼儿读者理解“爱”这一抽象概念。其次,在空间隐喻方面,中文绘本主要运用大—小意象图式,英文绘本则主要运用上—下、近—远意象图式来描绘珍贵、感人的亲子之爱。最后,汉英绘本还使用了不同的颜色隐喻,中文绘本主要运用“爱是暖色系色彩”的隐喻,英文则为“爱是淡雅系色彩”的隐喻。

  [关键词]儿童绘本;认知语言学;多模态隐喻;意象图式

  绘本诞生于17世纪的欧洲,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迎来黄金时期,五六十年代在日韩兴起,60年代传入我国台湾,随后在我国掀起绘本热潮。儿童绘本将图像、文字、色彩等多种模态巧妙结合,使得绘本风趣活泼、寓意深刻,从而培养幼儿的感知能力、观察能力、想象力等。本文选取以“亲子之爱”(以下简称“爱”)为主题的,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中文儿童绘本《大大的,小小的》(钟彧,2017)和Walker Books出版的英文儿童绘本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McBratney et al.,1994)作为研究语料,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汉英儿童绘本中“爱”的多模态隐喻之异同。

  1多模态隐喻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方式。Lakoffet al.(1980)首先提出了全新的隐喻理论观,认为人们的概念系统从本质上来说是隐喻的,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隐喻无处不在,人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的,它控制着人们的思维过程、日常活动,是人们了解外界、与外界建立联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认知工具(Lakoffet al.,1980)。隐喻的本质即用另一种事物来理解、体验当前的事物,从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向结构不那么清晰的目标域(target domain)进行映射(mapping)(蓝纯,2005)。

  隐喻不只通过单一的文字符号表现,还可以通过其他符号系统表现出来,例如图像、颜色、手势等。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融合图像、颜色、文字、声音等的多模态语篇发展迅速,如绘本、广告、漫画等,它们通过多种模态的融合,将单一的语言文字转变为多模态语篇,使其更加生动、形象。儿童绘本通过图像、色彩、动作等多种符号系统来传达信息,是典型的多模态语篇。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角度对汉英两本儿童绘本中“爱”的多模态隐喻进行对比分析。

  2汉英儿童绘本中“爱”的多模态隐喻

  儿童绘本将文字、图像、颜色等多种模态巧妙结合,通过在抽象与具象概念之间搭建桥梁,使幼儿能够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认识、了解事物。多种不同模态的配合呈现使得绘本丰富多彩,更好地吸引了幼儿注意力,传达了作者的想法。本文研究的两本绘本主要运用了图像隐喻、空间隐喻和颜色隐喻三大类模态隐喻。

  2.1图像隐喻

  图像隐喻是以图像构成的隐喻(牛宏宝,2022)。人们可能会用文字语言来描述他们的想法,然而思维却在他们脑中以图像(尤其是隐喻图像)的形式展现着(方明,2016)。儿童绘本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以图像为主、文字为辅,通过特定的艺术形式呈现图像,从而表达主题。图像隐喻能够使无形变为有形,复杂化变为简单、形象化,这对幼儿读者来说非常重要,因为这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接受绘本内容。

  在中文绘本《大大的,小小的》中,作者运用父子俩生活中静态、实体的日常事物来描述“爱”这个抽象概念,用静态化、实体化的图像隐喻来呈现父子情。作者写道:“起床喽——爸爸的被子大大的,我的被子小小的。”“爸爸的梳子大大的,我的梳子小小的。”被子、梳子等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些静态的事物构成了始源域,映射到目标域“爱”上,隐喻着爱是绘本中以图像形式呈现出来的日常事物。绘本通过这些有形的、静态化的图像来描述无形的爱,将爱转换成可以看到、摸到的事物,使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对爱产生实体的认知,让他们感受到爱不是虚无缥缈的,而是真实存在的,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英文绘本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中,作者运用具有动态感的图像动作来表现兔妈妈和兔宝宝对彼此的爱,并用度量化的图像隐喻来描绘亲情。主人公兔妈妈和兔宝宝为了回答“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这个问题,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寻找着答案。小兔子为了展示它对妈妈的爱,通过张开手臂、举高手臂、倒立、跳起来等动态的方式来表达。它想用手比出来的大小、跳起来的高度、河流的长度、与月亮的距离,把它对兔妈妈的爱量化,让读者们知道爱是可以用事物去表达出来的。绘本的始源域就是这些事物,映射到“爱”这一抽象的目标域。这些具有动态感的、可度量化的图像能让幼儿在阅读时更真切地感受到更为具象的母爱。

  本文通过对汉英两本绘本的研究,发现中文绘本用静态化、实体化的日常事物图像来表达“爱”这一抽象概念,构建“爱是日常事物”这一图像隐喻。而英文绘本用具有动态感的动作把爱量化,构建“爱是可以度量化的动作”这一图像隐喻,让幼儿在认知范围内理解什么是“爱”。

  2.2空间隐喻

  空间隐喻是组织一个相互关联的概念的完整系统,此隐喻与空间方位相关,比如上—下、左—右、前—后、内—外、深—浅、中央—外围等(Lakoff et al.,1980)。Lakoff et al.(1980)在概念隐喻的基础上提出了六类意象图式,如上—下意象图式、远—近意象图式、内—外意象图式等。空间隐喻是以空间方位为始源域,然后向目标域进行映射从而对不熟悉的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谢竞贤等,2017)。空间隐喻的方向并不是任意的,而是因自然及文化经验的不同而不同。通过比较汉英两本绘本,本研究发现汉语绘本主要表现为二维空间,其中运用了大—小意象图式,而英文绘本主要表现为一维空间,其中运用了上—下意象图式以及近—远意象图式。虽然两者表现方式不同,但作者向幼儿读者传达的教育意义大同小异。

  2.2.1大—小意象图式

  在中文绘本《大大的,小小的》中,作者主要是在二维空间中,用大—小的意象图式来表达父子情。二维空间是指仅由长度和宽度两个要素所组成的平面空间,只向所在平面延伸扩展。在此绘本的大—小意象图式中,大是指爸爸的生活物品如梳子、盘子、牙刷等,相较于宝宝的生活物品较大,在绘本上占的面积大;而小是指宝宝的生活物品相较于爸爸的生活物品较小,在绘本上占的面积较小。这些物品在绘本的平面中形成了大小的强烈视觉对比,面积大隐喻着爸爸对宝宝的爱比较多,面积小隐喻着宝宝对爸爸的爱相较于爸爸的比较少,由此构建了“more is big/less is small”(爱的多少是面积大小)这一空间隐喻,即“多是面积大,少是面积小”。看到绘本上的物品,幼儿读者会将自己现实生活中的物品与绘本中的故事联系起来,从而明白爸爸的物品大大的,他对“我”的爱也是大大的,“我”也能像绘本中的宝宝一样享受父爱,在父爱的沐浴下健康快乐地成长。

image.png

  2.2.2上—下意象图式

  在英文绘本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中,作者在一维空间中运用上—下意象图式体现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的亲情。一维空间是指只由一条线内的点所组成的空间,它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高度,只能向两边无限延展。在这本绘本所呈现的上—下意象图式中,上是指母女俩在表达对对方的爱时所表现出来的高兴以及兔妈妈对兔宝宝的爱更多。在绘本中,小兔子说:“I love you as high as I can reach.”“I love you all the way up to my toes!”“I love you as high as I can hop!”,其中的high、up都是指向上的方向。在兔妈妈的回答“I love you as high as I can reach.”“And I love you all the way up to your toes.”“But I love you as high as I can hop.”中,high、up也同样是指向上的方向。“向上”给人一种积极乐观,充满希望与幸福的感觉。显然,在兔妈妈的表述中,它的爱相较于小兔子的更多,以此构建了“more is up”(更多为上)的空间隐喻,即“爱得越多,向上越多”。

  2.2.3近—远意象图式

  幼儿在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中形成了“近、远”的空间概念(赵伟华,2020)。英文绘本Guess How Much ILove You所表现的近—远意象图式中,近指的是兔宝宝说的“I love you all the way down the lane as far as the river.”“I love you right up to the moon.”,虽然小兔子尝试用远在天空的月亮、远在山的尽头的河流诉说它对兔妈妈的爱,但是兔妈妈的回答“I love you across the river and over the hills.”“I love you right up to the moon and back.”显然比小兔子的更远,程度更深。那么远则体现了爱得多,爱得浓,即“more is further”(多是远)的空间隐喻,即爱更多是距离更远。而且在此英文绘本中上和下、近和远让爱呈现多方向的发展,丰富了幼儿对于空间的感知。

image.png

  本文研究的中文绘本用二维空间中大—小的意象图式来表达父子俩之间的爱,而英文绘本则是用一维空间中上—下意象图式、近—远意象图式来体现兔妈妈和兔宝宝之间的爱,且其中的爱还呈现多方向的意象图式。虽然两本绘本以不同的意象图式作为其构建空间隐喻的始源域,但最后都投射到了父母对孩子的爱这个目标域上,这使幼儿读者更加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是爱。

  2.3颜色隐喻

  对于儿童绘本来说,图片的颜色选择尤为重要。颜色可用于创设情感氛围(Painter et al.,2013)。不同的颜色会给读者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影响读者的阅读情绪。明亮、温馨的颜色不仅能够烘托出富有感染力的氛围,而且更能引起幼儿的注意。而柔和、清新的颜色会给人一种平静、舒缓之感,让读者慢慢地感受亲情之美。

  在中文绘本《大大的,小小的》中,作者通过构建“爱是暖色系色彩”这一颜色隐喻展现了温暖的亲情。绘本大面积运用红色、蓝色、黄色,儿童偏好明快的暖色系色彩,红色、黄色就是最好的代表,它们能给人以温馨舒适、暖意融融的感觉(明焰,2020)。绘本封面的红色,爸爸的被子、杯子的红色,宝宝的睡衣、被子、马桶的黄色都给人一种温暖、舒适的感觉。插画中,爸爸穿的蓝色睡衣,用的黄色水杯、毛巾;宝宝穿的黄色睡衣,用的蓝色水杯、毛巾一一对应,形成互补关系。绘本的最后父子俩一同去公园玩,插图使用大面积的蓝色与绿色,加上画中的蓝天白云和草坪,给读者带来一种自由、充满生机的感觉。红色、蓝色、黄色这三种颜色的和谐搭配,不仅会让读者觉得故事主人公生活在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里,还会让读者在阅读时心情愉悦舒畅。

  而英文绘本Guess How Much ILove You的整体色调是素雅、清新、柔和的,以此构建了“爱是淡雅系色彩”这一颜色隐喻。绘本主人公两只棕色的兔子给人以亲近、善良之感,惹人喜爱。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一大片绿色的草地、一棵大树旁,棕色的树干与两只兔子的毛形成呼应,使整个画面更加和谐。而草坪的绿色象征着安宁、静谧、成长与爱。整本绘本的插画以乳白色为背景,加以绿色的草坪、深棕色的大树为点缀,能让读者更加集中于主人公。素雅、干净的颜色给予读者一种娓娓道来之感,让读者们在兔妈妈和兔宝宝的一问一答中慢慢感受亲情的美好。

  《大大的,小小的》用明快的色彩抓住读者,特别是幼儿读者的眼球,进而调动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给他们带来愉快、积极的阅读体验。Guess How Much ILove You插画的色彩较《大大的,小小的》更加浅淡、柔和,但由于两本书的主人公不同,且英文绘本的故事发生在大自然之中,故所用的色彩会更贴近自然。

  3结语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以具有多模态语篇特征的汉英儿童绘本《大大的,小小的》、Guess How Much ILove You为例,聚焦考察其中多模态隐喻的使用。研究发现,这两本绘本主要运用了图像隐喻、空间隐喻和颜色隐喻,通过多个不同的模态成功向读者传达了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情。由于汉英文化差异、作者创作思维差异以及文化审美差异,两本绘本在图像、空间、色彩等模态隐喻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中文绘本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出发点,运用静态化、实体化的图像,让幼儿对爱产生了实体的认知;同时运用大—小意象图式的二维空间隐喻表达亲子之爱;最后,通过构建“爱是暖色系色彩”这一颜色隐喻体现温暖的亲情。而英文绘本则从一个问题出发,运用具有动态感的动作、可度量化的图像隐喻,同时运用上—下、近—远意象图式的一维空间隐喻对爱进行描绘阐述,使幼儿读者切身体会爱这一抽象概念,还通过构建“爱是淡雅系色彩”这一颜色隐喻表达亲情之美。

       参考文献:

  [1]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2]MCBRATNEY S,JERAMA.Guess how much I love you[M].London:Walker Books,1994.

  [3]PAINTER C,MARTIN J R,UNSWORTH L.Reading visual narratives:image analysis of children’s picture books[M].Sheffield:Equinox Publishing Ltd.,2013.

  [4]方明.浅析平面广告中的图像隐喻[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6(2):191-192.

  [5]蓝纯.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6]明焰.儿童绘本中关于“爱”的隐喻的图文建构——以《爱是一捧浓浓的蜂蜜》为例[J].语言与文化研究,2020(1):13-19.

  [7]牛宏宝.图像隐喻及其运作[J].文艺研究,2022(6):5-22.

  [8]谢竞贤,郭鋆.儿童绘本中空间隐喻的多模态意义构建[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4):68-69.

  [9]朱盛娥,李芳.实体隐喻——新概念的源泉[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8-120+129.

  [10]赵伟华.空间隐喻在儿童绘本故事中的表达及教学应用[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24-28.

  [11]钟彧.大大的,小小的[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