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逆向设计探究—以Unit 1 People around us为例论文

2024-10-19 13:51:49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介绍多模态学习和逆向设计理论。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7B Unit 1 People around us为例,结合“双减”政策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探索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逆向设计,即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起点,以评估为先导,变革单一机械的传统作业形式为多模态、动态化、评价可视性的作业形式,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出教师进行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逆向设计时,要注意匹配具体学情,紧扣单元育人价值,整体把握多模态学习资源。
【摘要】介绍多模态学习和逆向设计理论。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7B Unit 1 People around us为例,结合“双减”政策和《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探索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逆向设计,即以学生为中心,以目标为起点,以评估为先导,变革单一机械的传统作业形式为多模态、动态化、评价可视性的作业形式,以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提出教师进行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作业逆向设计时,要注意匹配具体学情,紧扣单元育人价值,整体把握多模态学习资源。
【关键词】初中英语;多模态;单元整体作业;逆向设计
引言
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明确提及教师要“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应通过作业评价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水平,为教师检验教学的效果、发现和诊断学生学习的问题、调整和改进教学提供依据。”(教育部2022)
然而,目前大部分初中英语作业停留在抄写、背诵、完成练习册等层面,英语作业在时间、质量、作业方式、评价量规上都亟待结合教育现状进行变革。在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的大背景下,依托单元整体教学思路,结合UbD(Understanding by Design)逆向设计理论,从多模态学习视角探究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的有效设计。
一、多模态学习和逆向设计理论
多模态学习的概念最早衍生于韩礼德(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他认为语言并不只是建构意义的符号,图片、视频、动画等非语言符号也能建构意义。多模态学习指通过整合视觉、听觉、语言、声音、图像、绘画、动作等符号资源,丰富知识的表现形式和输入形式,提高学生的有意注意专注度,从而实现感官的多维互动和学习资源的多模态协同。国内外学者将多模态学习理论应用于英语教学始于2002年罗伊斯(Royce)于大学英语课堂的实践。自2014年起,我国学者吕美嘉、牟为姣(2014)开始探索多模态学习在英语听、说、读、写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然而,多模态学习在英语作业设计中的应用和实践仍缺少相关探讨和研究。
UbD是威金斯和麦克泰(Wiggins&McTighe)提出的逆向教学设计(Backward Design)理论,它提供了一个设计单元整体课程的框架。教师通常以“前置设计”的方式进行课程设计,这意味着他们在设计课堂时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然后尝试与课程学习目标建立联系。相反,UbD逆向设计要求教师优先考虑课程的学习目标。这些学习目标体现了教师希望学生在完成课程时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一旦确立了学习目标,就要考虑评估和评价量规。基于此,逆向设计被认为是一种比传统设计方法更有目的性的课程设计方法,其为教学目的而教,为理解而教。UbD逆向设计通常应用于单元整体课堂教学,创新性地将UbD逆向设计应用于作业设计,以终为始,能够提高作业质量,避免作业形式单一化、作业内容浅显化,“通过层次性、多样性、递进性、科学性的作业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深度学习能力”(蒋京丽2022)。
二、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逆向设计实践
单元是实现学科育人的重要路径和基本单位。单元作为主题明确的教学资源集合,具有教学规划完整、教学目标明确及引导作用明显的优势。单元整体逆向作业设计指以单元整体目标及核心观念为引领,以目标和评价为导向,结合单元文本螺旋上升的内在逻辑联系设计具有单元整体性、各课时关联性、核心素养层层递进性的作业。
以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7B Unit 1 People around us为例,根据《课程标准》,本单元的情境属于“人与社会”主题范畴下的“社会服务与人际沟通”主题群,涉及子主题“良好的人际关系与人际交往”。沪教牛津版初中《英语》教材7B Unit 1 People around us以“我们身边的人”(People around us)为话题将内容分为以下部分:
基于对教材文本的解读和各个部分的关联,教师将单元主题定为:做一个能喜欢身边人、尊重身边人、学习身边人的中学生;
基于单元大观念,教师结合单元教学目标和各课时教学目标进行作业设计,如表1所示:
本单元作业设计围绕单元大观念展开,在单元人文主题people around us的指引下,注意单元结构内部的横向联系,单元作业目标与课时作业目标相互关联。单元作业目标依托单元整体大观念而设计,依托单元各课时作业目标而加深和强化,是课堂目标的巩固、延伸和拓展。
根据UbD逆向设计理论,在设计完成各课时作业目标后,要前置评价方式和评估标准,从而使作业设计更具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最后再完成各课时具体作业的设计。根据各课时作业目标,考虑到评价主体的多样性和评价内容的针对性,教师设计各课时作业评价量规。下面,主要选择阅读课和语法课的作业评价量规(见表2、下页表3)进行说明。
表2、表3为教师设计的阅读课和语法课作业评价量规。可以看出,作业评价量规层层递进,分别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等角度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系统培养。同时,每节课作业评价与上节课有螺旋递进式的衔接和巩固,如在语言能力上,从“我能掌握描述人物外貌的表达”到“我能掌握关于人物性格的表达”再到“我能用介词with和in来描写人物外貌”;在文化意识上,从“我能关心身边的人”到“我能发现并学习身边值得敬佩的人”,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强关联。同时,通过多主体评价,如学生自评、同学互评和教师总评,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测,教师也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的作业反馈,利用作业评价表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进步情况。
从单元大观念到设计课时目标,再到设计作业目标,然后到设计作业评价量规,最后到设计各课时具体作业,这样的设计思路符合单元整体逆向设计原则,将“以始为终”的传统作业设计思路变为“以终为始”。同时,逆向作业设计的评价量规能让学生更清楚地知道“我们要到哪里,到哪个程度了”,促进其有效学习、深度学习,从而落实核心素养。
三、对多模态视角下的作业设计的思考
多模态视角下的作业设计是使用多种渠道和学习资源来调动和提高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学习的有效性。
在该单元作业设计中,教师融合录音、绘画、思维导图、网络视听资源、网络自学资源、信息技术、微电影等学习模态,在夯实课堂和课本知识的同时,拓宽知识的宽度和广度,通过作业形式上的多模态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增强作业的趣味性。例如,相较传统的用荧光笔画出课文中的出色表达句式并抄写三到四遍然后完成默写训练,多模态学习方式倡导用多种感官去完成英语学习中的“双基”训练。在本单元中,教师先设计“听课本录音三遍,画出课本中描述人物外貌的表达并模仿朗读”这项作业,再要求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归纳总结课堂所学词汇”,这样的任务融入视觉、听觉,要求学生听英语、写英语并通过思维导图用英语进行分类思考。
针对拓展性和延伸性的作业,教师依托多模态学习理论,通过各种动态符号发掘各种有效学习资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内化其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例如,为达成“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地道的英语表达描述人物性格”这一作业目标,教师布置拓展延伸作业—观看描写人物外貌的英文视频“跟着Lucy学英语——教你如何用英语描述人物性格”,并完成视频笔记。在该项作业中,教师通过多种模式与学生实现学习资源共享,结合多媒体视听资源,创设真实的语言应用情境,自然而然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多模态学习并不仅仅能简单统筹多种学习形式和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将其运用到英语学习的方方面面,以培养其自主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该视频学习资源可以搜索更多相关的英语学习资源,并通过做视频笔记锻炼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真正做到“作业是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的接口和纽带”(徐浩2023)。
在本单元的项目式作业设计中,教师尝试将多模态理论与信息技术融合,布置作业:请以“母亲的一天”为主题,拍摄一个微电影。作业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用英语写拍摄脚本;(2)通过英语原声视频资源学习拍摄技巧;(3)开始拍摄;(4)小组合作完成剪辑;(5)上传至班级公共文件夹。
与传统的书面或听说作业的形式不同,多模态视角下的作业设计在独立作业、小组作业、书面作业、听说作业及项目式作业上通过协同各类感官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索学习及拓展延伸。多个信息元素共同搭建的作业形式能兼顾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从而提高作业的有效性和趣味性。
结语
多模态视角下的初中英语单元整体作业逆向设计关注单元整体框架下作业内容之间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的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注重体现立德树人。多模态作业形式确保了作业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逆向设计保证了作业设计的目标导向,即学生完成作业后的学习结果是否体现了较高的学习增量;是否体现了学习能力融合发展的价值;是否确保了作业的育人功能。
在作业设计的实际应用中,教师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匹配具体学情。只有对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学习兴趣、个性特点及班级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等进行分析,才能恰当地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及课时作业目标。二是紧扣单元育人价值。在帮助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同时,渗透学科育人价值。三是整体把握多模态学习资源。多模态学习有助于创设真实的情境,切实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发挥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出现教师不知道如何平衡各多模态资源之间的关系,或者不知道怎么在作业设计中进行针对性应用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真正理解多模态学习理论,并与单元整体作业逆向设计相结合,用多模态理论指导单元整体作业设计。
总之,在“双减”背景下,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以作业为契机,通过多模态、结构化、逆向目标导向的作业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根本目标。
引用文献:
蒋京丽.2022.立足“双减”背景,以作业撬动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J].英语学习,(8):4-9.
教育部.202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吕美嘉,牟为姣.2014.多模态教学模式对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影响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12):129-132.
徐浩.2023.单元整体教学与英语学习活动观[J].英语学习,(9):1.
Royce.2002.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Exploring Visual-Verbal Synergy[J].TESOL Quarterly,36(2):191-2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