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方言外译字幕的信息补偿策略——以国漫《大理寺日志》为例论文

2024-10-19 13:45:40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本文依据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以《大理寺日志》的方言外译字幕为语料,总结译配字幕跨文化传播中方言信息损失的补偿方法。在文化层面,译者使用等效情景下符合认知的表达方式重现方言口语特征,建立音与义的联系。在语境层面,译者通过调整方言字幕用词的正式程度等补充译语构建语境所需信息,重现方言口音在源语中对语境的影响。在意义层面,译者调整英译字幕以重现方言特定意义及其功能。在形式层面,译者利用图觉形式增加字幕模态信息,补充译语观众对方言口音信息的感知。在表达层面,译者对方言字幕进行统一化处理,以体现方言差异感。
[摘要]本文依据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以《大理寺日志》的方言外译字幕为语料,总结译配字幕跨文化传播中方言信息损失的补偿方法。在文化层面,译者使用等效情景下符合认知的表达方式重现方言口语特征,建立音与义的联系。在语境层面,译者通过调整方言字幕用词的正式程度等补充译语构建语境所需信息,重现方言口音在源语中对语境的影响。在意义层面,译者调整英译字幕以重现方言特定意义及其功能。在形式层面,译者利用图觉形式增加字幕模态信息,补充译语观众对方言口音信息的感知。在表达层面,译者对方言字幕进行统一化处理,以体现方言差异感。
[关键词]多模态话语分析;字幕翻译;方言外译;《大理寺日志》
动画作为一种文化产品,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一种体现,也是传播本国文化和塑造国家形象的重要渠道之一。国漫《大理寺日志》以富含地域文化特征的方言为部分角色配音,展现中国多元文化特色。方言主要用以表现语言使用者惯用的主导语言风格,突出社会阶层、表现地域文化的特征,有效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感染力,起到刻画人物形象、展现地位差别、营造文化差异感等重要作用,但方言翻译难免有所损失,译语观众较难获取全部信息。本文从影片的多模态特性入手,分析片中的多模态关系,研究字幕翻译通过模态间相互关系补偿方言信息的方法。
1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
多模态话语是以语言、图像、声音等形式,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手段,与语言和其他符号资源一起建构意义、进行交际的多元渠道和媒介。“多模态”一词最早由Halliday(1994)提出,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对多模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Kress et al.(1996)讨论了视觉语篇的再现意义、交际意义和构图意义,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Martin(1992)基于文化、语境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框架。Norris(2004)从动态语篇的视角提出了新的多模态互动分析框架。随着研究的深入,多模态话语分析逐渐形成三个主要的流派,即基于Kress和van Leeuwen视觉语法的社会符号学流派、Norris的多模态互动分析流派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流派。
自2003年以来,国内涌现了很多有关多模态话语的研究,如朱永生(2007)指出动态多模态语篇将成为研究重点;张德禄(2009)以系统功能语言学为理论基础,整合并创新Martin的理论框架,从文化、语境、意义、形式以及表达五个层面的系统及其次级范畴全面阐述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框架。
方言配音是影视作品多模态语篇中的重要模态之一,译配之后的字幕难免会导致其信息的丢失。从多模态视角来研究该类影视作品的译配字幕如何通过模态间的联系与作用来补偿方言信息缺失,是对多模态研究领域的进一步探索和补充。本文以《大理寺日志》中的角色“陈拾”的方言配音英译字幕为研究对象,在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指导下分析方言在中文多模态话语中的特征和作用,探讨英译字幕如何补偿方言缺位造成的信息缺失,总结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影视字幕翻译重现方言效果的策略与方法。
2对国漫《大理寺日志》字幕的多模态话语分析
本文从文化、语境、意义、形式和表达五个层面,阐述跨文化传播中英译字幕对方言缺位造成信息缺失所采用的补偿方法。
2.1文化层面
文化层面是多模态交际成为可能的关键层面(张德禄,2009)。译者在多模态话语分析指导下进行方言外译时应考察双语所处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相较于与书面语体关联性强的官话,方言根植于地域社会文化中,具有口语化、贴近生活的特性,方言配音让影视作品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灵活,更贴近日常生活、“接地气”,为观众所接受。但在跨文化传播中,具有较强地域特色的方言表达很难契合目的语文化的思维模式,译者如果处理不当,就很可能导致目的语观众无法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影片内容,影响观影体验。
例1:这神仙看着咋这么尿呢……
译配字幕:That’s a weak-looking God...
例1出自该片的第8话,是陈拾跟随李饼私下调查乌云神教时,对一个随意搭造的木制粗糙神像所做的评论。当“尿”读作“suī”时,多用于方言口语中,表示“小便”的意思,同时也有咒骂、贬低等引申义。显然,此处“尿”并非作小便之意,而是用于形容神像外观难看。如果此句被直译为“Why does the God look so like pee...”,观众会感到迷惑不解。因此,译配字幕将“尿”的内涵显化,观众结合片中神像的画面,得到符合心理预期的描述,在短时间内准确把握该方言表达的含义。
字幕翻译以目标受众为翻译重心,译者可以根据表达需要适当改动内容(xx鸿,2022),同时,字幕停留时间短的特点要求字幕要有较高的易读性和传递效率。在译配方言字幕时,译者要抓住方言在源语中的含义,寻找目的语文化中等效场景下的惯用表达,将方言转化成符合观众的直观认知的译文,有效还原方言在源语中简单、直接、灵动传递语义的效果,同时构建方言发音和意义之间的联系,传播源语文化,顺应影视作品的特性。
2.2语境层面
语境层面的分析不仅涉及语言模态的“上下文”等,还涉及非语言模态所携带的影响特定意义表达的主、客观因素。影视作品可以通过方言声音模态传递特殊的语境信息,并使其与其他模态产生联动,影响观众对人物的形象、行为模式等的认知形成,引导整体剧情的构建,但是这给跨语言、跨文化成功传播带来难度。目的语观众缺少方言声音模态信息的输入,模态信息不完整,解读出来的语境和语义便容易有偏差。
例2:猫爷,您过去一定是过金贵日子的人,看不上这些。
译配字幕:Your Highness,you strike me as the kind of person that shits gold.Too good for these dumb-ass carrots.
例2出自该片的第2话。方言口音可以给听众传达很多非语言性的语境信息。片中陈拾是一个初到洛阳的普通农民,方言口音凸显了他不懂官话、受教育程度低的身份特征,从而与能说官话、受过教育的角色形成对比。由于目的语观众缺少这部分信息,译配字幕使用shits gold、dumb-ass等非正式程度极高且粗鄙的词汇,反映角色受教育程度不高的情况,体现出话语参加者的身份和相互关系,补偿源语中由方言传递的信息。
在方言外译过程中,译者应基于源语中方言的使用意图,分析目的语中因方言缺位而缺少的模态间关系,通过修改方言字幕的选词和句型,补全构建语境的信息。由语言模态的字幕来传递本应由听觉模态的方言口音所传递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缺位的方言声音信息。
2.3意义层面
意义层面指受语境因素制约的概念意义、人际意义和谋篇意义,关注的是字幕所表达的含义是否准确且符合各模态共同构建的语境。
影片作品可以使用方言来传递特定的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谋篇意义,但也受话语基调变化的影响。本文以陈拾在片中对李饼的称谓“猫爷”为例。“×爷”这一方言称谓在影视作品中常用作市井小民等社会地位低的角色对社会上层大人们的称呼,反映了杂役(后为书吏)陈拾和大理寺少卿李饼在社会关系上的差距。但两人随剧情的推进由陌生到熟悉,再到成为相互信任的伙伴;画面上,其交际动作和交际距离等都发生了变化;声音上,呼唤的音调也更显随意。各模态构建的话语基调已然改变,虽然该称呼无文本变化,但两人关系亲密程度的变化,已经改变了“猫爷”一词的人际意义,故该词的翻译也随之调整,从开始的Your Highness(the cat)到Cat lord,再到Catty Lord或者Catty。可见,话语基调随整体剧情的推进而发生变化,方言所传递的人际意义也随之产生了变化。为了重现源语中方言的人际功能,译配字幕放弃了一致的称谓,按具体语境下方言的含义适时调整,让目的语观众获得最接近方言源语传递的效果。
2.4形式层面
形式层面关注各模态的形式及其关系对意义表达的影响。影视作品中,字幕文本本是单模态的语言形式(吕洁,2016),但字符表现形式的多样化使其具有图觉形式特征,可通过图形形体和语法传递信息(Lim,2004),因此,字幕文本可被视作视觉文本。译配方言字幕可利用字幕的图觉形式,配合图像、人物动作和情态、话语情绪和口音等模态所传递的信息,补偿目的语中缺位的方言声音模态信息。
例3:你要告诉俺的话,俺就把,俺就把这个火腿送给你,中不中啊?
译配字幕:If you could tell me,this huge gigot,it’s yours!YOURS!
例3出自第6话,发生在陈拾意外从伞店老板那里打听到哥哥的消息,情急之下想要用火腿交换信息。“中不中”为河南方言特征词,其含义与标准源语相差不大(闫丽伟等,2023),意为“好不好”,常作询问。但片中陈拾讲话间已将火腿扔向老板,且语气肯定,近乎喊叫,可见“中不中啊”并非请求或询问意见,而是表达了极其迫切的情绪。显然,此处如果译文为“Is that alright?”“Right?”或“Good?”等带有询问含义的话语,则语言形式与图觉形式所传达的信息产生了割裂。例3的译配字幕采用了重译法,以体现角色话语的紧迫性,贴近视觉模态中角色迫切的情绪,也符合人在情急之下习惯于使用简短精悍的语言结构的特点。该字幕还通过全大写字符来丰富图觉形式信息,进一步强化字幕传达角色语气的能力,目的语观众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源语中口音传递的情绪信息。
译配方言字幕既要关注方言本身,还要配合其他模态做出对方言语义的判断,务求字幕与各模态协调地传递信息。译者要适时利用字符的图觉形式,将方言中的情绪信息凸显于字幕之中,与片中其他模态形成联合的非强化互补关系,提升目的语观众对于人物情绪的感知,弥补方言口音缺失导致的目的语信息缺少。
2.5表达层面
表达层面关注话语在物质世界传播信息的物质表现形式——语言和非语言两大类。语言形式包含纯语言和伴语言,在影视作品中,前者指构成话语的声音和字符,后者则指配音的口音、音调、音响,以及字幕的形态等;非语言形式主要涉及人物的动作、神情等。
例4:咋你也这样说俺。
译配字幕:Why are ya blamin’me too?
例5:你们咋到这来了。
译配字幕:Why are y’all here?
例4和例5分别出自第22话和第24话。方言口音作为一种伴语言,可以让源语观众体会发音上的差异,同时可以辅助、强化语言意义的传递。但是,目的语观众不能直接感受口音的差异。例4、例5中,you、blaming、you all等被替换成了ya、blamin’、y’all等目的语观众易懂的常用缩略语或者俚语。译者通过统一化处理方言台词字幕,以非标准的拼写或语法惯例代替标准语的用法,区别于使用标准语配音的角色台词,形成明显差异,让方言配音字幕拥有统一而有别于其他角色的语言风格。此种方言翻译方法,在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但可能会产生非常陌生的效果,易造成阅读困难,故不常用于电影之中(Stoian,2022)。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阅读负担,该片字幕仅调整较短的、逻辑性不强、对剧情无重大影响的台词,避免观众因凝神阅读和理解字幕,而忽视其他模态的信息。该片字幕利用纯语言符号在媒体上的表现形式弥补了目的语观众在观影时难以接收到的伴语言媒体信息,即口音差异,通过译配字幕重塑源语中方言配音带来的差异感。
3结语
多模态话语分析框架为影视作品方言外译字幕的分析和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通过研究《大理寺日志》中方言英译字幕,分析各模态下语言和非语言之间的作用方式,认为外译字幕可以从文化、语境、意义、形式和表达五个层面补偿目的语中因方言听觉模态缺位所缺失的信息。文化上,方言外译以归化策略为主,将方言译配为符合目的语观众等效情景下直观认知的字幕,重现方言的灵动感和熟悉感,在目的语文化中建立方言发音和意义的联系,传播源语文化。语境上,方言外译强调分析方言在源语中的使用意图、目的语中因方言缺位而缺少的模态信息,通过调整用词正式程度等方式,为目的语观众补全语境信息,重现源语中方言对于人物形象、人物关系等的塑造效果。意义上,方言外译强调英译字幕应根据各模态共建的话语基调适当调整,体现方言人际意义、概念意义和谋篇意义变化,重现其功能,向目的语观众传递最接近方言源语的效果。形式上,译配字幕可利用字符的图觉形式,将方言的部分模态信息显于字幕之中,与其他模态形成联合的非强化互补关系,提升目的语观众对于人物情绪的感知。表达上,方言译配字幕的语言风格要统一,为目的语观众重建方言与通用语之间的差异感。字幕翻译对跨文化交流有着重要意义,方言配音的涌现也迫切需要字幕翻译的配合,本文主要分析总结了方言字幕译制的方法,期望能促进中国影视作品外译的发展,为中国文化产品“走出去”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HALLIDAY M A K.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KRESS G,VAN LEEUWEN T.Reading images: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London:Routledge,1996.
[3]LIM F V.Developing an integrative multi-semiotic model[C]//O’HALLORAN K L.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s.London:Continuum,2004:220-246.
[4]MARTIN J R.English text:system and structure[M].PA/Amsterdam:John Benjamins,1992.
[5]NORRIS S.Analyzing multimodal interaction:a methodological framework[M].London:Routledge,2004.
[6]STOIAN E A.翻译与电影:俚语、方言、口音和多语言[J].电影评介,2022(10):29-32.
[7]xx鸿.多模态视角下的电影字幕英译策略研究——以《我和我的祖国》为例[J].长治学院学报,2022,39(1):93-97.
[8]吕洁.多模态语境参数视阈下字幕翻译的语义生成机制——以电影《血与骨》为例[J].外国语文,2016,32(6):128-135.
[9]闫丽伟,李艳芳.翻译传播学视域下河南方言外译问题研究——以河南卫视奇妙游系列节目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2(2):75-79.
[10]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2009(1):24-30.
[11]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