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地方民族文化融入中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和策略——以粤北瑶族文化为例论文

地方民族文化融入中学英语教学的意义和策略——以粤北瑶族文化为例论文

29

2024-10-19 11:59:3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传统英语教学虽有助于中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但往往忽视了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以提升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声音。本文以粤北瑶族文化为例,阐述瑶族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和意义,进而提出了中学英语课堂民族文化融入的策略,为文化融入教学提供启示。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大量涌入中国,对传统文化造成巨大冲击。传统英语教学虽有助于中学生了解世界文化,但往往忽视了地方民族文化的传承。因此,教师有必要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融入民族文化,以提升文化自信,传播中国声音。本文以粤北瑶族文化为例,阐述瑶族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和意义,进而提出了中学英语课堂民族文化融入的策略,为文化融入教学提供启示。

  [关键词]民族文化;中学英语;教学策略;文化传承

  我国幅员辽阔,地方民族文化丰富多彩,特色鲜明。英语作为全球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教师将民族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有助于学生用英语来传播和发扬本土文化,丰富多元的中华文化,促进文化互鉴。

  1瑶族文化

  瑶族是古代东方“九黎”的一支,传说为盘瓠和帝喾之女三公主的后裔。瑶族是华南地区分布最广泛的少数民族,是我国历史最悠长的民族之一。瑶族文化涉及多个方面,如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组织、宗教信仰、道德观念、娱乐活动等,是瑶族人民的心灵富矿和珍贵记忆。然而,随着全球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瑶族文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融入瑶族文化有助于新一代青年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

image.png

  2文化融入教学的理论基础

  文化学习和语言学习相互促进,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符合语言教学规律,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

  2.1文化图式理论

  图式理论认为人们基于以往的经验和知识将世界知识组织成相互关联的图式(Bartlett,1995)。图式能协助人们预测未来的事件和行为。民族文化图式是指基于特定文化经验的预存知识,如人脑中有关民族风俗习惯的知识结构(Yule et al.,1996)。人类的文化图式基于生活经验,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作用。对英语学习者来说,培养国内外文化图式,进行英汉文化对比,有助于其更好地理解英语,促进跨文化交流。

  2.2建构主义理论

  Piaget(1936)首次提出建构主义思想,即认知发展理论。根据该理论,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发现—创造—重建—平衡—不平衡—新平衡”的不断动态循环中逐步构建的,在此过程中,环境起到关键作用。Vygotsky(2012)的社会文化理论同样强调建构的重要性,他认为认知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社会中建构的。语言是历史文化的产物,是人类认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符号工具。Williams et al.(1997)进一步提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人类知识不是简单地通过传授获得,而是由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建构的结果。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是通过与外界(社会)互动而获取和建构的,新知识的获取需要通过知识的积累和体验。而语言学习者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生活经历等会带来不同的交流方式,其对文化背景的了解有助于语言知识的建构。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语言背后的文化信息,有利于学生理解母语文化与目标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

  2.3具身认知理论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具身认知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认知是以身体运动体验为基础的,而运动体验是由具体文化背景下的真实世界活动所提供的(Feltes,2010)。具身认知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的类似之处在于都强调体验对认知的作用。因此,在中学英语教学中融入地方文化内容,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具身体验,使他们结合熟悉的本土民族文化知识来理解和消化所学的语言知识,建构自身的语言知识。

  3瑶族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缺失

  目前,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较少涉及本土民族文化。在粤北地区,即使是具有瑶族背景的中学生,尚无法用英语准确地表达此民族文化,“文化失语症”现象较为普遍,其原因主要在于课程设置、教育资源和文化意识等方面存在问题。

  3.1课程设置的限制

  传统的中学教育课程设置主要侧重知识和应试技巧传授,对文化元素重视度不够。同时,面对中高考的压力,部分学校中学英语课程主要还是以应试教育为主,英语课程大纲和教学活动皆围绕考试进行,而民族文化鲜见踪影。“南岭无山不有瑶”,虽然瑶族文化是粤北地区的宝贵资源,但当地中学对民族文化教育的支持和鼓励不够,各级学校普遍面临着来自课程标准、考试压力和课时紧张等方面的限制,无法给予瑶族文化教育足够的关注和空间。

  3.2教育资源的匮乏

  在中学英语教育中,各类教材主要是介绍西方文化,缺少了一些介绍我国民族文化的篇章。张美玲等(2021)通过对比两版初中英语教材中的中华文化内容,发现其中存在民族和地域文化多样性缺失的问题。除国家统编教材外,国内对有关民族文化的教学资源开发相对不足,在粤北地区的英语课堂中结合瑶族文化的教学实践研究较少。近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事业,加快民族教育事业发展。因此,民族地区学校有必要结合民族文化开发校本英文教材和资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2010)。

  3.3教师文化教学意识的不足

  教师是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引导者,对文化教学的态度和能力直接影响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粤北地区汉族英语教师居多,多数对瑶族文化背景了解甚少。而且英语教师在接受教育和培训过程中,主要聚焦于语言教学技巧和课程设计等方面,较少关注英语教学中民族文化的融入。例如,在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只有科目一《综合素质》中含有文化素养模块,且分值只占12%。在粤北地区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缺少瑶族文化的融入意识,这限制了教师教学能力发展,不利于学生文化认同感培养。

  4瑶族文化融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意义

  瑶族文化内涵丰富,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传统风俗、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等。教师将瑶族文化融入中学英语课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1树立文化自信

  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保护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对维护中华民族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邹晓蕾,2020)。与此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而随着全球化的冲击,瑶族文化正面临消失的危险。所以,将瑶族文化融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符合国家政策导向,有利于保护瑶族文化,树立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促进中外文化互鉴。

  4.2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将本土文化融入课堂中有利于寓教于乐,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热情。当下中学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将瑶族文化引入中学英语课堂有助于学生汲取瑶族文化的优秀精神内涵,提升文化素养。同时,语言环境是影响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因素,而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杨硕,2021)。瑶族文化走进课堂可以让学生学到更多有关瑶族文化的英语表达,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开阔学生眼界。

  4.3促进教育公平

  民族文化具有民族性、多样性、传承性等特性。各民族在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认知特点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这些差异使得国家的统编教材难以覆盖各民族文化(周阳等,2019)。统编教材脱离当地学生的实际生活环境会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热情。让瑶族文化进入中学英语课堂,可以提高有瑶族文化背景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其本土文化认同,减少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问题。

  4.4教育本土化的需要

  粤北地区拥有多种民族文化,瑶族是其中的关键分支。瑶族文化与英语教育的结合符合教育本土化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广东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继承,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提供文化后盾。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交流频率增加,年轻一代不可避免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导致一些优秀传统文化渐渐淡出人们视野。让瑶族文化进入中学英语教学课堂能让学生重视各民族文化,强化民族认同感。

  5瑶族文化融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

  面对粤北地区中学英语教学中瑶族文化“失语”情况,下文从完善课程设置、提升教师素质和开发数字化的课程资源等角度提出瑶族文化融入策略。

  5.1完善课程设置,激活课堂英语

  为了传承地方民族文化,粤北当地中学可以开发一些基于地方民族文化的校本课程,设立一些宣传瑶族文化的社团,同时完善英语课程设置,在课程中增加一些瑶族文化的内容。另外,学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校内开展瑶族文化的选修课,使更多的学生了解瑶族文化。同时,教师在讲授国家统编教材的教学内容时可以穿插融入瑶族文化,通过多样化的手段,生动有趣地展示地方民族文化内涵。

  5.2提升教师文化意识,深挖文化元素

  要将瑶族文化融入中学英语课堂,教师需要增强民族意识,充分挖掘地方民族文化。由于粤北地区中学教师多为汉族,多数教师对瑶族文化了解不够充分,所以教师要提升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在教学中深挖民族元素,激发中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例如,瑶族节日中蕴含着许多共通的文化元素,如收获、感恩和珍惜等,教师可以用中西文化对比的方式,激发学生对瑶族文化的兴趣。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将西方的感恩节与乳源瑶族的收获节“十月朝”联系起来,进行双语的对比讲授,让学生了解瑶族特色文化的英语表达方式等,从符合其认知特点的瑶族文化及生活背景中发现和体验英语,使知识建构和文化传承并行。

  另外,瑶族文化中不乏蕴含丰富情感、人文素养的内容,教师可依托这些内容来构建人文课堂,让学生明确英语知识不是古板无趣的,而是多元绚丽的。例如,瑶族刺绣中蕴含着许多数学中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等,这些刺绣完美地诠释了几何的对称美(彭乃霞等,2019)。因此,教师在教授有关平面几何图形的英语单词时,可以结合瑶族生活中的刺绣文化向学生展示瑶族刺绣中的对称、平移,提升学生的直观想象和数学抽象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运用英语来介绍瑶族文化中常见的事物,体验传统文化,传播中国声音。

  5.3以数字化方式进行文化融合

  微课的兴起为民族文化在教学中的融入提供了新的途径。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难点)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胡铁生等,2013)。微课符合当前教育改革的需求,强调学生主动性。教师可以对微课教学资源进行区域化共享,增加学习的灵活性(钟大鹏等,2021)。

  以瑶族文化的融入为例,教师首先可以依据教学目标分解教学内容,根据每个知识点开发微视频。例如,在设计“瑶绣纹样的英语教学”内容时,教师先单独介绍“瑶绣纹样”的概念,然后讲述“几何纹”“动物纹”“植物纹”“星辰山河纹”等的内涵及特点,再延伸出“瑶绣纹样”与图腾崇拜、自然崇拜、民族历史间的关联性。学生可以在课下反复观看微视频,巩固已学知识。另外,教师可以将瑶族文化具体划分为多个模块,如旅游、餐饮、节日、服饰、风土习俗等,并根据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行分组探究,以月或学期为单位进行阶段性的汇报,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瑶族传统节日及其中所展现的服饰、舞蹈、乐器等文化,学生学习用英语表达这些文化,既可增长见闻,又能巩固英语知识。

image.png

  6结语

  语言承载着文化,文化促进语言学习,将民族文化与中学英语教学相融合,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提升教学效果,符合教育本土化的需求。本文以粤北地区瑶族文化为例,阐述了瑶族文化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现状、意义和融入策略,旨在为地方民族文化与英语教学的融合提供些许启示。

      参考文献:

  [1]BARTLETT F C.Remembering:a study in experimental and social psycholog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

  [2]FELTES H PD M.Embodiment in cognitive linguistic:from experientialism to computational neuroscience[J].DELTA:documentação de estudos em lingüística teórica e aplicada,2010,26:503-533.

  [3]PIAGET J.Origins of intelligence in the child[M].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36.

  [4]VYGOTSKY L S.Thought and language[M].Cambridge:MIT Press,2012.

  [5]WILLIAMS M,BURDEN R L.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6]YULE G,WIDDOWSON H G.Pragmatics[M].London: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6.

  [7]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0-07-29)[2024-01-22].

  [8]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9]彭乃霞,韦牛妹.情境认知理论视角下水族文化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J].数学通报,2019(6):35-38.

  [10]杨硕.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应用研究[J].海外英语,2021(5):62-63+81.

  [11]玉时阶.推进教育公平和谐发展瑶族教育[J].广西民族研究,2009(2):131-138.

  [12]张美玲,刘婧.人教版与译林版初中英语教材中国文化内容比较分析[C]//新课改教育理论探究:第十辑.武汉:新课程研究杂志社,2021:134-135.

  [13]钟大鹏,张艳红.基于微课、SPOC、翻转课堂的三位一体混合教学模式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1(14):53-56.

  [14]周阳,金康彪.民族文化视阈下我国数学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32(1):95-99.

  [15]邹晓蕾.布洛陀文化融入广西高校英语教学初探[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9):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