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论文

2024-10-18 14:10:18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介绍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的概念与内涵。阐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的必要性,认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提高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
【摘要】介绍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的概念与内涵。阐述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的必要性,认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提高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结合教学实例,从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三个阶段探索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的有效策略,即阅读前激活图式和语篇、阅读中构建图式和语篇、阅读后合并图式和语篇。认为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英语;图式理论;语篇分析;阅读教学
引言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和学术成就都具有重要影响。以教师为课堂中心的阅读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需求,因此,如何运用一种更有效的阅读教学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将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应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为教师提供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和教材设计思路。
一、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的相关概述
(一)图式理论
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或心理模型,是人们用来组织、存储和理解信息的框架或模式。图式是通过经验积累和学习形成的,允许人们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新信息。图式可以看作是思维和记忆的基本单位,它们帮助人们在复杂的认知任务中快速地处理信息。图式主要包括内容图式、语言图式和形式图式。
1.内容图式
内容图式指人们对特定主题或领域的知识结构和模式。它们是基于个人经验和学习而形成的概括性知识,帮助人们在面对新的信息时迅速理解并建立联系。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旅游”的文章时,人们通常会根据自身的旅游经验和常识,形成一个基本的内容图式,包括目的地、交通方式、景点等。这样的图式帮助人们理解和归纳文章中的信息,快速建立对“旅游”主题的理解。
2.语言图式
语言图式指基于语言结构和语法规则形成的模式。在阅读或听取语言信息时,人们往往会根据语言图式预测和推断后续的信息。例如,在句子“Where there is smoke,there is fire.”中,根据语言图式,人们可以推断后面可能会提到与火相关的事物。语言图式的使用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语言,并迅速适应不同的语境。
3.形式图式
形式图式通常指基于形式和结构方式形成的模式,适用于不同领域的信息处理。形式图式强调信息的组织方式和展示形式,如时间顺序、因果关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等。在阅读文章或解决问题时,人们往往会根据形式图式快速抓住主要信息和逻辑关系,帮助理清思路和解决难题。
(二)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是对篇章或长文本进行综合研究和理解的过程。通过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微观结构及主题,揭示语篇中的意义和信息组织方式。以下是对语篇结构分析的具体解释:
宏观结构分析指对语篇整体的组织和结构进行分析。宏观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等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和衔接。通过分析宏观结构,人们可以把握整个语篇的主旨和逻辑发展,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论证过程。例如,在一篇议论文中,引言部分会引入话题和阐述问题,主体部分会提出论点和支持论点的理由,结论部分会总结观点并呼应引言。
微观结构分析通常指对语篇中句子和段落的组织和结构进行分析。微观结构包括句子间的衔接、段落的组织和语言的组织方式等。通过分析微观结构,人们可以了解语篇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功能。
主题分析主要指对语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进行分析。主题是语篇的核心内容,通过关键词、重复表达、主旨句等方式体现。通过主题分析,人们可以理解语篇的中心信息和作者的观点。例如,在一篇新闻报道中,主题是报道的事件或情况,通过重复提及事件的关键词和重点描述来强化主题。通过主题分析,人们能更好地理解语篇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二、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的必要性
在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如果仅仅围绕语言形式进行教学,就很难真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教师要结合时代发展和新课标要求,对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不断创新(郭志佩2021)。将图式理论应用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不仅能够全面提升教学效果,还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扩展其词汇量,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语言知识。
图式理论的应用,相比于传统教学方法,可以构建更加全面的知识体系。图式理论能帮助学生将相关信息和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的认知框架。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已有图式,主动迁移和应用先前学习的知识和经验,更加准确地理解文本。例如,当学生遇到一篇描述动物的英语短文时,可以结合已有的动物知识和图式,迅速理解文章中的信息,从而提高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
语篇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整体结构和语言组织方式,提高其阅读效率。通过对语篇的宏观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学生可以把握文章的逻辑发展和关键内容,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论证过程。例如,在一篇议论文中,学生可以通过宏观结构分析掌握文章的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深入剖析;通过对文章微观结构的分析,能够充分掌握句子和段落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细节和语言表达方式。这样的语篇分析能让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文本内容。
图式理论与语篇分析的应用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提高词汇理解和运用能力。当学生通过图式理论建立相关的知识网络后,他们可以通过对语篇的分析来扩展自己的词汇量。
三、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的有效策略
(一)阅读前图式和语篇的激活
在新课改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师的任务更加繁重,他们要积极调整教学目标,注重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结合多种教学手段来激活学生在阅读前的图式和语篇,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通过讨论、提问和预测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其思考和想象力。
1.讨论
讨论是激活学生的阅读前图式和语篇的有效方式。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关于待阅读文本主题的相关知识和经验。例如,在准备阅读一篇关于“环保”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们对环境保护有什么了解吗?有没有采取过什么环保行动?在家庭、学校或社区中可以做哪些环保的事情?”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激活并分享他们已有的关于环保的图式,并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的启发。
2.提问
提问是激活学生阅读前图式和语篇的另一个关键方式。教师可以提出一系列与待阅读文本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这些问题可以涉及主题、观点、结构等方面,如“根据标题和图片,猜测这篇文章会讲什么内容?你认为作者会支持还是反对这个观点?你能猜猜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式是什么吗?”等。
3.预测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引导学生深入分析内容,需要结合关键词、题目等信息对文章进行预测。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预测阅读文本的主题、观点,以及可能出现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上)Unit 4 Healthy food为例,教师制订如下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讨论、提问和预测的方式激活阅读前图式和语篇;(2)能够理解并掌握与健康食品相关的词汇和句型;(3)能够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具体教学过程如下:(1)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展示一张有关健康饮食的图片,并引导他们进行讨论:“你通常吃什么样的食物?有哪些食物是健康的?请你在小组中分享一下。”(2)学生在小组中讨论并将结果反馈给全班。教师引导学生在白板上列出一些相关的食物名称,并引导他们回忆一些与健康食物相关的词汇。(3)教师呈现阅读材料Healthy food的标题和插图,然后提问学生:“根据标题和插图,猜测这篇文章会讲什么内容?”(4)学生独立思考并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猜测结果。(5)教师选择几个学生进行口头预测,引导他们对待阅读文本的内容进行初步推测(陈姝2023)。(6)教师将待阅读文本分成几个段落,并为每个段落提供一个标题或关键词,在白板上展示出来。(7)学生观察每个段落的标题或关键词,然后与同桌讨论该段落可能包含哪些内容和观点。之后,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如“根据文章内容,你觉得什么食物是健康的?你会采取什么样的饮食习惯来保持健康?”等。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经验作出回答。
(二)阅读中图式和语篇的构建
对于初中生来讲,如何使用现有的图式对阅读文本进行分析是比较困难的。要想有效提升学生的语篇和图式构建能力,教师就要在课堂上对他们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将语篇信息和图式知识进行有机结合。通过句法分析、上下文分析及使用关键词和关键句等方法,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准确理解并运用所读文本的信息和语言结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语法规则和词类关系,以揭示句子的意义和上下文之间的关系。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人物介绍”的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从而帮助他们理解人物之间的关系和人物特点。在这种分析方式下,学生可以建立起相关图式,从而更准确地理解阅读文本的内容。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词语、句子和段落之间的上下文关系,从而揭示文本的整体结构和主旨。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旅行”的文章时,学生可以通过上下文分析揣测词汇的含义,并推断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教师还可以利用阅读文本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帮助学生获取关键信息和掌握文章的重点内容。例如,在阅读一篇关于“环境污染”的文章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关键词,如pollution、environment、waste等,并解释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和作用。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Unit 7 A famous story为例,重点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构建图式和语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在阅读阶段,教师先展示一张包含文章故事的图片,引导学生注意图片中的细节,并结合文中的句子对故事进行简单介绍。接着,教师提问:“你们喜欢文中提到的故事吗?能否联系文中的句子对故事展开叙述呢?”学生开始相互讨论。之后,教师根据待阅读文本的标题A famous story,让学生预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并讨论这个故事可能涉及的图式和相关词汇,引导他们对文章的大致内容进行推测。然后,教师将文本分成几个段落,并为每个段落提供一个标题或关键词,在白板上展示出来。学生观察每个段落的标题或关键词,然后与同桌讨论该段落可能包含哪些内容和观点。学生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自己对每个段落的预测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将每个段落的关键信息和观点整合起来,构建一个整体的图式和语篇(陈佳佳2023)。
(三)阅读后图式和语篇的合并
要想提升学生对语篇预测的准确性和对文章信息的吸收能力,教师就要在日常教学中重视他们大脑中图式的积累。学生只有拥有的图式足够丰富,才能对文章进行准确预测并进行快速阅读。通过复述或改写语篇、课后讨论及课后阅读,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对所读文章的复述或改写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将故事情节、关键词和句子以自己的方式进行重述。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进行改写或复述,以便他们能够灵活利用所学知识加深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让他们对所读文章的内容、主题和细节进行深入探讨。教师也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讨论。
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额外的阅读材料,鼓励他们在课后阅读相关文章或故事,进一步拓展其知识和提高其阅读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在不知不觉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加深对图式和语篇的理解和应用。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并对他们的阅读进行反馈和指导,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图式和语篇(陈志红2023)。
以外研版初中《英语》九年级(上)Unit 9 Great inventions为例,为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在教学结束后让他们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围绕文章中的伟大发明进行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对所读文章进行复述或改写。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记忆,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关键信息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整理和表述。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及时引导,让学生能够正确改写文章的主体、结构等。为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还为他们推荐一些额外的阅读资源或与发明和科技相关的书籍,激发其阅读兴趣。学生可以自由选择阅读材料,并在下堂课上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收获。
结语
阅读是英语学习中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有重要影响。图式理论是认知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旨在帮助人们处理和理解信息。图式是一种抽象的认知结构,具有层次性和灵活性的特征。结合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的教学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同时使其思维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图式理论和语篇分析的融合运用可以推动我国英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
引用文献
陈佳佳.2023.基于思维导图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研究[J].学周刊,(3):94-96.
陈姝.202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的结合探讨[J].考试周刊,(3):109-112.
陈志红.2023.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3):238-240.
郭志佩.2021.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河南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