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外宣文本英译实践案例分析论文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外宣文本英译实践案例分析论文

73

2024-09-30 13:57:2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本论文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外宣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李长栓提出的“理解、表达、变通”框架,选取博物馆内部分展品名称以及解说词开展汉译英实践,针对博物馆原译文本中出现的翻译错误进行了修正,提供了改进后的译文,从外宣文本翻译的角度针对博物馆传承和发扬景德镇优秀陶瓷文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摘要]本论文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外宣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李长栓提出的“理解、表达、变通”框架,选取博物馆内部分展品名称以及解说词开展汉译英实践,针对博物馆原译文本中出现的翻译错误进行了修正,提供了改进后的译文,从外宣文本翻译的角度针对博物馆传承和发扬景德镇优秀陶瓷文化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陶瓷文本;外宣翻译;博物馆;景德镇陶瓷文化

  1研究背景

  《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指出“景德镇瓷器是世界认识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文化符号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载体”。为了拓展陶瓷文化,促进其国际传播交流,需要将“景德镇陶瓷文化纳入有关国家‘xxx’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规划,建设国际一流的陶瓷文化交流中心和当代陶瓷艺术博物馆”。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作为国家一级陶瓷艺术专业性博物馆,收藏了新石器时代、汉唐乃至近现代的陶瓷名品佳作,其藏品品类丰富,蔚为大观,学术和艺术价值极高。近年来,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该博物馆吸引了大量外国留学生、陶艺家以及游客慕名参观。博物馆是文化展示的重要平台之一,瓷器名称和介绍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其译文能够使国外游客更好地了解中国陶瓷文化(胡富茂等,2022)。博物馆文本起到向公众传播文化知识的主要作用,其译介效果至关重要。

  笔者在实地考察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时,发现展馆和展览中的前言、单元以及模块的英文解说词和展品的英文名称及介绍在格式和内容上存在一些问题,其译文未能如实、完整地传达中文解说词的内容以及展品的年代、造型、寓意等特征。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际陶艺家以及游客对我国陶瓷历史、文化、品牌价值的直观认识,影响了中国陶瓷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制约了景德镇陶瓷文化产业的发展。本论文旨在解答以下几个研究问题: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本有何特征?中英文介绍有何区别?英文文本的翻译质量如何?怎样提升英文文本的翻译质量以帮助国际友人更好地理解我国陶瓷文化?

  本研究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中的中英文解说词和展品介绍为例,通过展品图片以及文本对比与分析,描述博物馆中英文文本特征以及差异,按照理解、表达和变通三大框架分析中英文介绍中的部分具体案例,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改进译文翻译质量的方案,以期为国内陶瓷博物馆文本的翻译实践与研究提供启示,更好地传承景德镇优秀陶瓷文化(李长栓,2022)。

  2博物馆文本和陶瓷文本翻译研究回顾

  由于中国的陶瓷博物馆数量有限,相关文献研究较少,笔者整理和总结了21世纪以来的博物馆和陶瓷文本的翻译研究成果。对于博物馆与翻译之间的关系,Sturge(2014)解读为翻译本身是一种文字描述,以翻译为视角研究博物馆,不只是为了评估文本的忠实度,而且是研究过去的人工制品在世界中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对原产地的影响。文物收藏和陈列的方式、原因都是对自身的解读。Neather(2018)则认为博物馆与翻译之间的关系可以看作是文化翻译的一种形式,体现在文物、文字以及媒介的选择与融合等方面,翻译也极大地满足了不同语言使用者参观博物馆的需求。现有的博物馆文本研究局限于传统的翻译学和语言学视角,忽视了全球语境中博物馆文本具有的语言交际功能以及博物馆政策、游客预期、辅助性媒介等因素对翻译活动的影响。博物馆以多样化的媒介形式(文物、辅助性艺术品、新型多媒体技术)向公众展示与其主题有关的讯息,其文本具有信息传达、辅助说明、教育启迪等多种功能,并根据文物的不同展示方式而发生变化。现有的博物馆文本研究数量较少,时效性较差,未充分考虑到新媒体时代文物数字化对文本翻译产生的影响。全球语境下,博物馆如何通过文本传播国家文化,是文本翻译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也是本研究开拓的新视角(Guillot,2014)。

  目前的陶瓷文本翻译研究,主要集中于陶瓷展品名称翻译以及陶瓷著作翻译,研究视角以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为主,提及的翻译问题主要为滥用归化翻译策略、机械运用异化翻译策略、术语译法不统一等。欧飞兵(2018)指出部分陶瓷器物名称的语言外错误有:未能忠实展现源语文化形象、遗漏源语文化信息、忽视受众审美心理等。谢志明(2018)根据莱斯的文本类型学理论,把陶瓷英语文本分为信息型、表情型和操作型三大类,并提出了明晰化技巧、异化策略和顺应策略。以上研究指出了陶瓷文本翻译中的常见错误并给出了应对方法,但局限于展品名称的翻译策略、方法和技巧,未能结合陶瓷文化翻译、博物馆传播、游客体验等跨学科的多维度视角审视翻译活动,这也是本研究旨在弥补的空白之处。

  3陶瓷博物馆文本的种类和特征

  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桥梁,在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博物馆文本主要包括博物馆展厅内的引导标识、展品标牌、文物名称、文物解说词以及博物馆网站的电子文本和纸质出版刊物等。以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为例,本研究分析的博物馆文本主要涉及博物馆展厅内的常设和临时展厅介绍、展览内容介绍、陶瓷文物标牌以及解说词。

  该类文本具有以下特征:首先,大多数文本是对相关展览或文物的补充说明,即文本和文物同时出现,文本为文物而服务,有时文本中还包括与内容相关的图片。图像和文本共现,是一种多模态语篇,结合了两种关系——图像和文字的相对地位以及它们在逻辑语义方面如何相互联系。这意味着不可将其视为孤立的文字,而要结合文物形状、功能、特点以及相关图像所包含的信息进行翻译。其次,该博物馆的文本不限于文物介绍,还包括景德镇的制瓷历史、制瓷业的发展等相关内容。其英译文本旨在宣传景德镇优秀陶瓷文化,实现对外文化交流和国际传播,这属于外宣文本。最后,博物馆的指示牌、分区引言、导言以及结语等文本能够指引游客游览,发挥其隐含的交际和示意功能,具有公示语文体的特点,翻译作为媒介,形成了跨语言、跨文化的社会交际活动(Martine et al.,2005)。

  4陶瓷博物馆文本的翻译案例分析

  翻译活动包含三个主要环节: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对原作及其作者意思的传达以及由于翻译目的需要而采取的变通手段。本研究按照理解、表达和变通的框架对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的文本进行了翻译案例分析,探究了翻译错误出现的原因,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

  4.1片面理解字词造成误译

  例1:……从“一元配方”到“二元配方”……

  原译:The transitions from“single-compo-nent formula”to“double-component formula”...

  改译:The transition from“porcelain-stone formula”to“addition of kaolin to porcelain-stone formula”...

  原文来自博物馆的“景德镇概况”部分,该句介绍了景德镇陶瓷原料的配方,“一元配方”指的是使用单一瓷石制造瓷器,“二元配方”指的是将高岭土掺入瓷石中制造瓷器。而原译根据字面意思进行僵化的逐词翻译,如译回汉语,指的是“单一组件配方”和“双组件配方”,其并未正确表述陶瓷领域的相关术语。而改译后的译文有利于游客了解陶瓷原料配方的具体内容,发挥了博物馆普及、传播陶瓷知识的作用,还能够激发游客体验制瓷活动的兴趣,实现博物馆翻译与陶瓷文化传播、游客情感传达的一体化。

  例2:紫金釉盘

  原译:glaze plate

  改译:light brown-yellow glazed plate

  原文来自瓷器展品名称,如图1所示,中文名称为“紫金釉盘”,原译为“glaze plate”,“glaze”仅能表示釉料,并未传达出紫金这一釉色,属于一处漏译。紫金釉是以含铁的紫金土为着色剂的棕黄色高温釉,属于酱色釉。由图片可知,此釉色为较浅的棕黄色。因此改译为“light brown-yellow glazed plate”。

image.png

  4.2中式英语影响翻译的表达

  例3: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说:“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若夫中华四裔,驰名猎取者,皆饶郡浮梁景德镇之产也。”

  原译:As Song Yingxing said in his“Heavenly Creations”,“The production of several counties cannot compete with that of Jiangxi Rao County...What the people from all directions far away hunt for is all the porcelain produced in Rao County’s Fuliang Jingdezhen.”

  改译:As stated in Song Yingxing’s book Tian Gong Kai Wu,Jingdezhen white porcelain produced in Fuliang county of Raozhou prefec-ture is the most famous and popular ceramic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原文来自博物馆内对明代景德镇陶瓷生产盛况的一段介绍,引用了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陶瓷卷中关于白瓷的内容。完整段落为“凡白土曰垩土,为陶家精美器用。中国出惟五六处:北则真定定州、平凉华亭、太原平定、开封禹州,南则泉郡德化、徽郡婺源、祁门。德化窑,惟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玩器,不适实用。真、开等郡瓷窑所出,色或黄滞无宝光。合并数郡,不敌江西饶郡产。”其大意为“白色瓷土用来塑造精美的瓷器,我国出产瓷土的仅有五六个地方,其中包括徽郡婺源和祁门,德化窑专烧瓷仙、精巧人物和玩物,不合实用。真定、开封等郡的窑烧出的瓷器,颜色发黄,暗淡无珠宝光。上述所有产品都比不上江西饶郡的好。”“若夫……景德镇之产也”意思为“至于我国远近闻名人人争购的瓷器,则都是饶郡浮梁景德镇的产品”。

  原译照搬原文顺序直译,影响了游客对饶郡浮梁景德镇瓷器的客观认识,造成信息流动不畅和中式英语表达的问题,英语译文中应适当补充相关陶瓷历史和文化背景内容,而非完全按照原文进行词对词直译。改译为“Jingde-zhen white porcelain produced in Fuliang county of Raozhou prefecture is the most famous and popular ceramics throughout the country.”,不仅介绍清楚了饶郡、浮梁、景德镇这几个地名的沿革,而且突出了明代景德镇白瓷在全国的显赫地位和受欢迎程度,省略了次要信息,在有限的篇幅里向游客补充了相关历史背景知识,发挥了传播景德镇优秀陶瓷文化的效果。

  此外,《天工开物》为专著,在英文中应使用斜体表示著作名称,而非引号。这是一本记录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科学技术著作。书名出自《尚书·皋陶谟》里的“天工人其代之”以及《周易·系辞上》里的“开物成务”,指的是人秉承天职,代行天事,揭开事物真相,成就事务。强调的是人运用自身智慧和力量,通晓道理,办好事情。这与原译不符,改译采用了音译方法,旨在传播中华优秀典籍文化。

  例4:……斗彩与五彩争奇斗艳……

  原译:...contrasting colors and five colors competed with each other...

  改译:...dou cai and wu cai,two forms of Chinese porcelain with their distinct colorful ap-pearance,competed for people’s attention...

  斗彩是釉下彩青花与釉上彩结合的一种装饰品种,五彩是在白色底子上使用红、绿、黄、蓝、黑等多种色料画花的彩绘品种。这两个陶瓷术语可采取音译方法译为“dou cai”和“wu cai”,《中国日报》英文网站上的相关文章已采纳该种译法,旨在传播中国陶瓷文化,可在句中使用增译的技巧进行补充说明。争奇斗艳的释义是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但若译为“compete with each other”,并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且原文真正要传达的信息是这两个陶瓷品种都很美观,令人瞩目。改译不仅保留了原文的拟人化修辞,更突出了明代彩瓷的受欢迎程度,发挥了博物馆文本的外宣功能,有利于丰富游客的认知和情感体验。

  4.3文化差异影响翻译的变通

  例5:“昌南自昔号瓷都,中外驰名誉允孚。”

  原译:“Changnan has been called capital of porcelain since ancient times and won her fame both at home and abroad.”(In the West...“China”was Changnan…it became the name of a country and a type of ceramic wares called China.)

  改译:Jingdezhen(formerly Changnan),known as China’s porcelain capital,has won its fame of ceramic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原文来自博物馆入口处的前言部分,也是游客进入馆内看到的第一句话,意为“昌南镇从前的别号叫瓷都,闻名中外,使天下人信服”。由此可见,这句话是对景德镇的初步介绍,使游客形成对景德镇这个地方的初印象。原译在内容和形式上存在几处错误。形式方面,出现了英文标点符号的误用,原译省略的内容在汉语原句中并未出现;原译采取了直译加注的翻译技巧,句子冗长,不利于达到前言部分概述馆藏主旨和要点的目的;就内容而言,原译也未能解释清楚昌南、瓷都、景德镇这三个地名所指其实为同一对象,它们与瓷器之间的关系表述也较为模糊,不利于外国游客准确了解景德镇的历史和制瓷史。“won her fame”将景德镇比喻为具有女性特质的事物,然而博物馆文本并非文学类文本,这样的说明文字缺乏规范性和准确性;“In the west”意为在西方,原译表达的“在西方,中国曾经是‘昌南’”更是一处明显的误译。结合上述错误,改译后的译文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景德镇为中国的瓷都,以瓷器名闻天下,译文简洁明了,发挥了前言部分的导入作用。

  例6:综合装饰赤壁镶器

  原译:complex decorated ware with picture of landscape

  改译:inlaid ware with boat trip by the Red Cliffs

  原文来自瓷器展品名称,如图2所示,中文名称为“综合装饰赤壁镶器”,“综合装饰”指的是在一件陶瓷作品中运用多种技术装饰手法,“镶器”指的是将瓷泥制成板块,镶围而成的器皿。博物馆展品中的瓷器名称,因受到空间限制的影响,需要限制词数,从而使游客能够在最短时间内获取瓷器的关键信息,比如颜色、形状和纹饰。此展品的纹饰图案为“苏轼与友人泛舟夜游赤壁”,是中国古诗词文化意象与陶瓷艺术的精妙结合,译者应当通过翻译中的变通手段将中华优秀文化输出给外国游客。

image.png

  4.4翻译质量改进建议

  第一,馆内文本的中英文字体以及标点符号应符合英汉两种语言的用法规范,反复出现的陶瓷术语和译文也应当保持统一。这就要求原作者和译者应在撰写文本前充分沟通,就相关格式和术语的统一达成一致,制定相应的翻译规范、要求以及术语表,确保翻译活动有序进行以及译后校对有据可依。比如博物馆的英语文字说明中提及《天工开物》《陶记》等著作时未使用斜体形式。

  第二,译者在翻译瓷器展品名称时,不仅要准确理解它的中文名称,更要对瓷器实物的颜色、形状、纹饰、装饰、工艺、寓意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必要时还需考虑到制瓷人的创作过程和意图,力求尽善尽美地诠释景德镇优秀陶瓷文化,赋予原文创造性的生命力,从而发挥陶瓷博物馆的教育使命,使得每位外国游客在有机会接触陶瓷文物的同时,增进陶瓷知识并传播陶瓷文化。

  第三,汉语解说词中性质形容词构成的描写性定语较多,部分情况下多用于表达人的主观认知,而非描述物的客观特征,比如“秀美”的青花瓷、“富贵”的粉彩瓷、“绚丽”的色釉瓷等。这些修饰语的语法功能大过表意功能,但在英译时若全部采取直译的方法,易重复使用近义词,使得译文冗长,语义焦点不明确,既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也不利于外国游客对相关知识和信息的快速获取。此种情况下,应采取变通手段对原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删减和整合,实现博物馆文本的交际和传播功能。

  最后,博物馆展品的中英文说明牌介绍应采取统一的内容编排形式,比如展品名称、年代和产地依次排列,建议示例如下:

image.png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中部分展品的中文名称不够详细明确,存在不同展品却有类似甚至相同名称的情况,比如几件不同的陶瓷展品均名为“青釉碗”,体积稍小的则名为“青釉小碗”,可见其中文名称并未反映出各自展品的不同特征。博物馆应当调查展品出处、工艺等详细背景知识后重新规范命名,避免游客产生误解。此外,展品说明牌的内容编排各不相同,“时代”和“年代”两个汉语词语未统一,部分标示了作者和收藏单位,而收藏单位并非本博物馆。若不采取统一规范的内容编排,势必会影响其英文译文的质量,还会给游客带来效果不佳的参观体验。

image.png

  5结语

  陶瓷翻译是跨文化交际活动,借助博物馆这个平台展示与传播文化,为中外游客搭建起了解和传播陶瓷文化的桥梁,使他们深入了解景德镇陶瓷的品牌和价值,发挥陶瓷文化聚集和吸引的作用,有利于促进景德镇文旅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中展品名称、展览图文版面的文字说明应当用语严谨、规范,体现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其英文译文不仅应当符合忠实、通顺的基本标准,更应考虑陶瓷艺术的审美表达、博物馆的交际功能以及游客的观赏诉求,采取变通手段实现以上翻译目的,提升翻译质量,以译介方式向世界讲述景德镇陶瓷文化背后的中国故事。

      参考文献:

  [1]GUILLOT M N.Cross-cultural pragmatics and translation:the case of museum texts as interlin-gual representation[J].Gastroenterologie clingue et biologigue,1992,16(12):994.

  [2]MARTINEC R,SALWAY A.A system for image-text relations in new(and old)media[J].Visual communication,2005(4):337-371.

  [3]NEATHER R.Museums,material culture,and cultural representations[C].New York:Routledge,2018.

  [4]STURGE K.Representing others:translation,ethnog-raphy and museum[M].New York:Routledge,2014.

  [5]胡富茂,宋江文.中国博物馆翻译文本的语域变异多维分析[J].外语电化教学,2022(5):31-36+109.

  [6]李长栓.非文学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译出版社,2022.

  [7]欧飞兵.文化误译的超文本分析——以陶瓷器物名称翻译为例[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33(1):25-30.

  [8]王慧.中国陶瓷文化对外传播的翻译策略[J].陶瓷学报,2017,38(2):271-274.

  [9]谢志明.陶瓷英语文本类型及其翻译策略[J].景德镇学院学报,2018,33(5):81-86.

  [10]杨红英,马海滢.博物馆瓷器展品名称英译研究[J].中国科技翻译,2012,25(3):29-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