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汇语用学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发论文

2024-09-29 16:45:4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领域发展迅速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词汇为基本出发点,对词义及其变化过程和规律性进行理论描述,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备受关注。本文从词汇语用学中的语义扩展、语义缩小及语义移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教师应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并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及结合跨文化知识进行词汇教学,旨在揭示词汇语用学研究给英语词汇教学带来的一些启示。
[摘要]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领域发展迅速的一门分支学科,它以词汇为基本出发点,对词义及其变化过程和规律性进行理论描述,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备受关注。本文从词汇语用学中的语义扩展、语义缩小及语义移位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教师应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并提升学生语用能力及结合跨文化知识进行词汇教学,旨在揭示词汇语用学研究给英语词汇教学带来的一些启示。
[关键词]词汇语用学;语义扩展;语义缩小;词义移位;英语词汇教学
1研究背景
虽然“词汇语用学”属于语用学,但它不同于传统的语用学研究。词汇语用学是语用学和词汇学的交叉,是从语境中来的,是动态的(Mercer,2022)。一般来说,“词汇语用学”是指在各学科发展过程中,以语用学和词汇学的目的、理论和方法为基础,从词汇语用学研究中派生出来的一门分支学科。语用学的理论研究主要将认知视角和社会交际作为各自的理论轨道。语用学研究的现状是,词汇学语用学研究尚未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果,也没有建立起稳固的模式,但是对词汇语用学的研究在不断深入,词汇语用学也出现了与其他学科融合的迹象。
Wilkins曾说:“没有语法,表达甚微;没有词汇,表达为零。”(Wilkins,1972)McCawley在1978年对词汇语用学开始研究,而后Blutner教授则开展了对词汇语用学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根据相关研究,“词汇语用学”一词是由Blutner教授首次在文献中使用的,他对早期研究阶段的词汇语用学进行了定义并进行了一系列的个案研究。Blutner认为词汇语用学解决了词汇语义学中难以解决的与语用现象有关的意义问题。词汇语义学研究语义类型、词汇隐喻转喻、词义关系以及词汇与构式互动关系。这些研究内容脱离了语境,研究词汇的表面意义,是对词汇意义的静态共时研究,而词汇语用学是对词汇意义的动态共时研究。因此,词汇语义学的一些不足,因为词汇语用学的产生与发展,得到了完善。
2词汇语用学研究目的及内容
词汇学、句法学和语义学的主要目标一直是词汇和结构。然而,语用学将重点放在研究交际中言语或言语行为的产生和理解,很少把词汇或局部结构作为研究的重点。因此,要确定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中传达的信息是词汇信息还是语用信息并不容易。词汇语用学主要研究词汇在相应语境下词汇意义的变化以及使用。当前词汇语用学领域的研究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进行划分。在宏观方面,研究者结合语用学、词汇学和语义学理论,对词汇进行动态研究。他们运用联想理论和语用学理论对词义进行分析。而在微观方面,研究者主要分析一些特殊的词汇语用现象,这些现象包括词汇歧义、多义词、语用异常、词汇阻塞和形容词的语用意义。接下来的内容将介绍与词汇研究相关的词汇语用学研究。我们只有了解了需要注意的事项,才能真正理解词汇的意义。我们只有明白在理解词义时需要注意什么,才能引导词汇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威尔逊指出,在某些语境中,词汇原有的明确(或字面)意义会根据说话者的意图进行调整或修改,包括语义扩展、语义缩小和语义移位(畸变)。
2.1语义扩展
语义扩展通常不再局限于一个词的表面意义,这个词的表面意义会有所扩展,即在特定语境条件下不刻意偏离其原型意义而产生的意义(冉永平,2005a)。它包括词汇扩展、模糊意义、隐喻意义等,常理解为从特指到泛指。
(1)Mike is in his sixties.
(2)The bridge of nose.
(3)It is raining cats and dogs outside.
在(1)中,sixties是指麦克现在六十多岁,并不是准确的六十岁,在这里sixties对六十这一概念进行了扩展与模糊。在(2)中,bridge并不是指字面意义的“桥”,而是一种隐喻意义,意思是鼻梁。在(3)中,raining cats and dogs不是指下猫和狗,而是指外面雨下得很大,是一种隐喻意义。
2.2语义缩小
语义缩小指的是词汇在特定语境之下,语义缩小为最初的编码意义,而不再局限于一个笼统的含义。也就是说,词汇的常规意义在实际语境中所指范围的缩小,词汇的意义会根据语境的改变而改变,根据语境范围的缩小而缩小,即从泛指到特指。
(4)She got pregnant even though she took the pill.
(5)The police are not allowed to drink.
在(4)中,pill最初是指“药片”,但是在“她怀孕了”这一语境中,词汇的语义进行了缩小,解释为“避孕药”。在(5)中,drink表达的并不是某种或是某些饮料,在“警察不被允许”的语境下同样进行了语义的缩小,译为“警察不被允许喝酒”,这里drink的意思为“喝酒”。
2.3语义移位(畸变)
语义移位是指在语境中词汇的意义完全发生了改变,既不是语义扩展也不是语义缩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The style of this rapper is old school.
(8)The most shoplifted book in America is Bible.
第(6)句中,“晴”是“情”在语音上的双关,利用语音双关理解为“无情”“有情”。第(7)句中old school并不是字面上的“老旧的学校”,而是一种风格,译为“守旧派”“保守派”。而第(8)句“美国最畅销的书是《圣经》”,这句话则是反讽,因为在美国被偷最多的书就是这本被雨果形容为“整本都是诗”的《圣经》。在虔诚的信徒口袋空空的情况下,偷一本《圣经》是他们最直接的选择。
3词汇语用学在词汇教学中的启示
目前,我国关于词汇语用学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研究日益增加。教育大环境决定了大部分教师在二语教学中以应试为主要目的,传授应试技巧,死板教授学生词汇知识并辅以机械训练。知识传授者大致有以下两种:
(1)对词汇语用学了解深入,在英语词汇语用学研究中有所造诣的学者。他们在研究过程中,得出了一定的结论并出版了相应的学术著作。
(2)热衷词汇教学的英语教师。他们往往倾向于传授枯燥单一的学科知识,忽略了词汇语用学的本质。当遇到生疏词汇的时候,教师大多直接将词汇的字面义告知学生,或是让学生在字典上查找相关词汇的意义,导致学生对词汇一知半解。即使教师布置了词汇作业,有时学生也只能做一部分或是教师讲评一部分,因为他们并没有做到对词汇意义的真正了解,书本上也没有说明要教哪些词汇、怎么教以及按什么顺序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从下手”。
教授二语词汇时,中国教师总是偏向于关注完成单词教学、练习词汇发音、解释词汇的基本含义和介绍常用搭配,却很少关注语用因素,从而忽视了词汇的动态解释和在文章中的变化。因此,许多学生即使拥有丰富的词汇储备并知晓词汇的意思,也仅仅局限于表面含义,他们并不能知道词语真正的、深层的含义,导致他们在使用词汇时生硬死板。所以,教师将相关的理论运用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很有必要。
以下是词汇语用学给英语词汇教学带来的一些启发。
3.1教师应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
结合语境进行词汇教学,能够激发学生词汇学习的兴趣,能够培养学生根据语境调整词义的能力,让学生更加关注词汇的动态含义(冉永平,2005b)。
二语习得过程中,学生往往在词汇或句子的含义的学习中有一个从母语到目标语的转换过程,他们会用中式思维解析相应的目标语词汇,进而词汇的意思在层层转码中被改变,导致学生无法真正理解目标语词汇的意义。因此,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让学生充分了解词汇产生的原因及背景,并创造一定词汇使用的语境,让学生根据语境选择合适的释义,从而精准掌握词汇的意义。例如:
(1)I failed to pass the exam,I feel blue now.在这句话中,blue并不是指词汇字面上表达的颜色词“蓝色”,根据上下文语境,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蓝色直观的感受,猜想出蓝色在此处的真正语用意义是“忧伤的”“难过的”。
(2)We should respect people from all walksof life.这句话中,walk不是单纯地指“走路”,而是指相对抽象的“道路”,首先可以翻译为“生活中所有道路上的人”,然后进一步结合语境将其翻译成“各行各业的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语境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重要性。所以,教师应当结合语境进行英语词汇教学。
3.2教师应培养学生语用能力
传统意义上词汇教学的核心内容是单词的形式、读音和词汇表层传达出来的意思,我们要突破这一传统固有的认知模式,认识到学生在语境中掌握词汇的重要性并培养学生的词汇语用能力,让学生更好地交际。
在语言使用中,学生使用的词汇大多是基础的、较为简单浅显的词汇,而且常常也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当他们在使用高级或是生疏晦涩词汇时,此种现象更加严重(李池利等,2020)。尽管教师在课堂中让学生根据特定语境掌握了词汇的不同含义,但在日常交际过程中,仍会出现语用不恰当的现象,尤其是在面对书面语和口语转换的时候。例如:
(3)You are so humorous.
(4)You are funny.
对比(3)(4)两句话,这两句都是表达“你很幽默有趣”的意思,但是第一句话常常出现在较为正式的书面语体中,而后面一句则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为频繁,学生容易忽视或是混淆两个词语在不同语境下使用的区别,从而出现词汇使用不当的情况。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多提供词汇对应的不同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得到充分学习和锻炼,并进行反复练习与实践,提升学生词汇语用能力,为学生将所学知识从课堂应用到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3.3教师应结合跨文化知识进行词汇教学
跨文化语用学通过运用语用理论,研究不同语言的表面形态、话语结构和意义,深入了解语言的深层文化内涵,关注动态语用的文化差异以及语用主体的语用策略等,展现出强大的理论性和系统性。在当今全球化背景下,学生学习跨文化知识很有必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同一句话、同一个单词表达的意思大相径庭。例如:
(5)dragon(龙)。在中国,人们常常把龙与“神圣”“吉祥”“尊贵”等词联系起来,因为在中国古代,龙是帝王的象征,象征着至高无上,以至于现在,国人仍喜欢称自己为“龙的传人”,常有“龙马精神”“龙凤呈祥”等积极向上的成语;而在西方,“龙”最早来自希腊语“drakon”,意为海蛇、蛇怪,并进一步被视为邪恶的象征。
(6)在德国文化中,人们通常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需求,而在英国文化中,人们更倾向于使用委婉的说法,例如用“Would you mind helping me?”来表示请求帮助。
因此,文化的学习是学好一门语言的重要因素。跨文化语用学在语用学基础上发展起来,教师应该在教授跨文化词汇语用的过程中,让学生动态地了解词汇的不同含义,并将其灵活运用于交际,从而更好地进行文化的输出与引进,实现各国文化的交融。
4结语
本文介绍了词汇语用学的含义、研究目的、内容以及词汇语言学给英语教学带来的启示。词汇语用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的实际应用,了解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方式和意义。通过学习词汇语用学,学生对语言使用背后的意图和目的的敏感性可以得到培养,学生通过对词汇语言学的学习还能够掌握词汇及其运用策略,从而更加流利、准确地在交际中表达自己的意思。
词汇语用学把词汇的引申义通过词汇本体结合一定的语境展示出来,学习者通过不断学习与练习,将词汇不同的用法灵活准确地运用到学习生活中,从而掌握语用规则、提升交际能力并了解词汇带来的价值内涵。目前词汇语用学在英语词汇教学课堂中的应用还有所欠缺,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培养,在语境中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从而增加学生的词汇产出,让学生词汇学习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创造应用,重视英语词汇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对交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MERCER R E.Presuppositions and default reason-ing:a study in lexical pragmatics[J].Publication history,1991:321-339.
[2]WILKINS D 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Edward Arnold,1972.
[3]李池利,刘倩倩.词汇语用学视角下《高级英语》的课堂词汇教学[J].考试与评价(大学英语教研版),2020(5):7-11.
[4]冉永平.词汇语用学及语用充实[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a(5):343-350.
[5]冉永平.当代语用学的发展趋势[J].现代外语,2005b(4):77-86+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