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问题及改革策略研究论文

产教融合视域下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问题及改革策略研究论文

10

2024-09-29 16:31:12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产教融合是顺应时代教育要求的新型育人理念,突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本文以产教融合的相关理论基础为依托,深入分析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师队伍综合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培养出英语复合型人才。

     [摘要]产教融合是顺应时代教育要求的新型育人理念,突出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实践运用的有机结合。本文以产教融合的相关理论基础为依托,深入分析了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理念、专业课程设置以及教师队伍综合设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转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培养出英语复合型人才。

  [关键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改革策略

  1研究背景

  语言是交流沟通的重要工具,外语教育是世界各国培养各领域专业人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了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外语水平,各国采取了不同的方法并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贯穿其中。2006年美国开设了AP(Advanced Placement)汉语课程,这标志着汉语学习走入了美国外语教学的课堂。美国外语教育组织颁布了《美国外语教学标准》(National Stan-dards for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该文件提出了以“5C”为核心的外语教学目标(陈绂,2007)。其中的“Connections”教学目标指外语学习要关联其他学科获取信息,突出了外语学习要注重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整体英语水平较高的欧洲及一些亚洲国家,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教学已成为高校英语教学的主流模式(梁友珍,2003)。ESP教学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强调英语教学与职业相结合。比如泰国的语言学校为满足旅游部门的需求,为当地的出租车司机开设了符合其职业需求的英语课程(王小玲,2016)。

  相比国外,我国的产教融合起步较晚。但在借鉴别国经验及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情况的基础之上,我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实现了长足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出与产业适配的技能人才,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的契合度,建立人才培养与技术生产的复合型职业教育体系。国内对职业教育英语产教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商务英语和旅游英语这两个专业。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教学目标的规划、教学模式的设置与教学内容体系的重构等方面。简言之,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成为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主流办学理念之一。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相关概念

  2.1.1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是指产业与教育之间的深度合作。产业和教育融合发展可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结合,促进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双赢。我国有学者将产教融合界定为一种社会组织形式。邱晖认为产教融合是以为社会提供高质量技术型人才为目的,由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多方参与,通过各主体优势资源共享,实现协同育人的社会组织形式(邱晖等,2016)。

  2.1.2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从宏观到微观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行业产业与教育的融合,行业产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实践平台,职业教育为相关行业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二者实现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二是企业与职业学院的融合,企业和职业学院之间共同制定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计划,二者紧密协调,相互促进,形成良性互动的关系;三是生产与教学的融合,职业院校的教学与科研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得到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在实践岗位中得到反馈,教学活动与生产环节对接,二者实现共生融合式发展。

image.png

  2.2相关理论基础

  2.2.1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著名心理学家与教育家杜威是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创始人。杜威提出了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理念,即学生中心、活动中心及经验中心。教育是继续不断地重新组织经验,要使经验的意义格外增加,也要使个人主持指挥后来经验的能力格外增加(胡适,2003)。在教学方法上他强调“从做中学”,教学就是为了使受教育者的能力得到发展,最好的教学方法就是让学生进行实践。

  2.2.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让人类社会迎来了技术革命。传统的经验型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工业革命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著名的思想家马克思提出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理论。该理论明确了教育与生产劳动之间的关系,即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需要将生产劳动过程与教育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3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产教融合的现状及问题

  3.1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产教融合的现状

  3.1.1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确定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质量密切相关。职业教育教学目标的设定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在校所学知识是否能够顺利和企业岗位对接。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目标的设定通常由课程负责人制定,而学生和教师认为理想的课程目标应该由教育专家和企业一线员工共同参与制定,这样有利于全面科学地考虑社会对本专业人才输出的需求。

  3.1.2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专业教材的选用

  教科书是最核心的教材,同时也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教材普遍相同,一般为教育部门指定教材,不同的专业学习相同的教材。其内容缺乏社会实用性,与学生所学专业匹配度相距甚远。对专业英语教材而言,不同的研究方向也只使用同一本教材,忽视了不同研究方向的差异性。

  3.1.3职业院校英语教学模式的选取

  职业院校的英语教学仍较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教学缺乏良性互动。通过对学生的调查和访谈可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明显不足。在英语教学中,交际型教学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其核心是“用语言去学”(using language to learn)和“学会用语言”(learning to use language)(张玉菲,2012)。传统教学模式不能充分发挥交际型教学法的教学效果。而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并不是将教会学生一套语法及词汇运用规则作为语言学习的目标,而是让学生调动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去运用目的语。传统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职业岗位对学生提出的要求。

  3.2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产教融合的问题

  3.2.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理念未落到实处

  产教融合理念要落到实处需要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共同努力。企业发展的主要目的在于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但是实现采用产教融合模式培养人才的目标需要的周期长,收益小。这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相矛盾,从而导致其不愿意主动参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计划。职业院校倾向和规模大的企业合作,忽视小型企业,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理念片面地理解为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和就业机会。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可以使理论知识得到升华;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对职业院校课程设置与规划有实质性的影响,有利于职业院校更加科学有效地部署教学实施计划。

image.png

  3.2.2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

  专业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的衔接。一些职业院校只开设公共英语课程,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英语课程。另外,一些院校兼顾了公共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却没有做到二者的高效衔接。职业院校学生英语能力参差不齐,对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来说学好专业英语是有难度的;二是课时量中理论课时量与实践课时量的分配问题。英语课时量明显不足,并且教学中理论课时量所占比重远大于实践课时量比重,这不利于学生英语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学校应组织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英语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每一次活动增加一点经验,经验由此得到持续不断的改组,这越来越富有教育意义(顾红亮,2019)。

  3.2.3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整体不高

  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保证高质量教学的关键。首先,职业院校英语教师学历不高,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所占比重不高,博士研究生更少。其次,“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高。从事英语教学的教师一般为专业英语教师或者拥有良好英语水平的专业课教师。专业英语教师缺乏各个专业的专业知识,而专业课教师的英语技能又不足以为学生构建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最后,部分教师自我学习意识薄弱,导致他们教学内容陈旧,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

  4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产教融合的改革对策

  4.1树立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

  产教融合育人理念体现了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的核心要求。在培养学生语言输出能力的同时,英语教学要与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相结合。树立产教融合的育人理念不仅有助于解决实际教学中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问题,还可以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间资源的优化配置。职业院校要积极树立合作共赢的人才培养理念,深化与企业的合作,不要局限于锻炼学生的实操能力,更要为企业发展培养人才,为社会发展承担责任。同时,企业也要树立联合创新的育人理念。没有人才培养就没有创新,创新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4.2合理建设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体系

  检验职业院校践行产教融合育人理念的核心指标之一是其是否能够培养出与行业适配的专业技能型人才,而合理的课程体系和教学体系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关键因素。职业院校要科学地考量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学科课程的设置。在专业的设置上,要充分分析行业发展趋势及前景,调查企业人才需求,并综合考量院校自身资源及师资力量。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体现出课程设置的梯度,并结合本土区域内的优势,为将来进行技术转化做好准备。

  4.3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

  “双师型”教师要具备“双重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拥有“双重身份”,既是教师,又是会计师、工程师等(丁钢,2019)。学生要进入企业中进行实操训练,教师同样也要深入企业当中去与企业一线员工进行交流学习,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学校要给英语教师提供进行跨专业学习的机会,使其学习不同专业的专业基础知识,了解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顾志祥,2019)。教师个人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例如考取技能证书、继续深造提升学历等。

  4.4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

  4.4.1建立学生评价体系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考试成绩是最传统的学生学业评价方式。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考试成绩已不能作为评价与考核学生的唯一标准。考核评价的方式要体现出用发展的眼光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习态度、实践能力及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关注学生在校取得的最终学习成果是否能够顺利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根据具体的考核内容,可以采取学校和企业联合考核的方式。

  4.4.2建立教师评价体系

  科学有效的评价考核体系同样有助于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保持个人对学习和工作的热情。对教师的评价考核项目包括完成学校安排的教学任务、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及各类教学技能大赛、投身教学科研项目等。评价考核的方式包括教师互评、学生评教等。为了推进与保障英语教师将产教融合教学理念融到日常教学过程中,应积极鼓励企业参与对英语教师的评价考核。

  4.4.3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评价体系

  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考核中,评价的主体主要由教师和学生构成。而学生是否能够胜任岗位则要由企业和用人单位进行考核。所以积极吸引企业参与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是至关重要的。与企业的融合,一方面可以明确职业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另一方面,吸收企业的建议与评价可以使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5结语

  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是否能够培养出与企业岗位适配的人才是检验职业教育的标准之一。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英语教学相关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其原因。本文以原因为导向,试图从树立职业院校英语教学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理念、合理建设产教融合教育教学体系、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及建立多元化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探索转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及提升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途径。

    参考文献:

  [1]陈绂.从AP中文课程看美国外语教学的标准[J].语言文字应用,2007(3):18-23.

  [2]丁钢.职业院校“双师”的政策解读、内涵定位与对策[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3):22-25.

  [3]顾红亮.杜威“教育即生活”观念的中国化诠释[J].教育研究,2019,40(4):22-27.

  [4]顾志祥.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9(2):99-102.

  [5]胡适.胡适全集(第1卷)[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

  [6]梁友珍.罗马尼亚大学英语教育及其启示[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6):462-464.

  [7]邱晖,樊千.推进产教深度融合的动力机制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2):102-105.

  [8]王小玲.高职院校专业英语教学的问题及改革策略研究——以水利工程专业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6):63.

  [9]张玉菲.高职院校旅游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L学院为例[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12(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