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美学理论下英文歌词的汉译论文

2024-09-27 15:07:01 来源: 作者:liziwei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迅速,人们对英文歌曲的兴趣也逐渐增加,尤其年轻一代受到国际化教育的影响,更是热衷于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但受思维方式及语言环境差异的影响,人们很难把握英文歌曲要传递的含义与情感。歌词汉译对于英文歌曲传播至关重要,译者应思考如何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使歌词译文更具美感,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本文探究翻译美学理论对英文歌词汉译的指导作用。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信息传播更加便捷迅速,人们对英文歌曲的兴趣也逐渐增加,尤其年轻一代受到国际化教育的影响,更是热衷于了解世界各地的音乐作品。但受思维方式及语言环境差异的影响,人们很难把握英文歌曲要传递的含义与情感。歌词汉译对于英文歌曲传播至关重要,译者应思考如何在保证准确的基础上,使歌词译文更具美感,更能为大众所接受。本文探究翻译美学理论对英文歌词汉译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英文歌词;汉译;翻译美学理论
1英文歌词的可译性和歌词汉译的必要性
1.1可译性
众所周知,英文歌曲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在跨文化交际的影响下,将英文歌词翻译成各种语言的需求不断增加。英语作为全球通用语言之一,在词汇、语法和句法结构上与其他语言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这一特性决定了译者在汉译英文歌词时可以通过选择意义相近的词汇和类似的语法结构来准确传达原文含义。
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加之英汉歌曲在语音、韵律、节奏以及情感传递方式上不尽相同,在这种情况下,要将一种语言等价转换成另一种语言,几乎很难做到尽善尽美,但这并不意味着文艺作品不可译。“歌曲是否可译,关键在于我们以什么标准去衡量。如果以传达歌词的含义、意境、意象之美和形式美为标准,那么大多数歌曲都是可译的。”(范薛,2002:38)
1.2必要性
英文歌词融合了西方国家的文化,包含着不同于汉语歌词的情感表达方式。不熟悉西方文化的听众可以通过歌词译文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翻译能够搭建起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促进文化的传播与理解。听众如果不理解歌词含义,歌曲便无法拨动听众心弦,也就难以体现完整的审美价值。译者若将英文歌词汉译,就能更好地满足中文听众的需求,从而引发他们的共鸣,增加英文歌曲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
此外,汉译英文歌词不仅可以将西方音乐文化带入中国,同时也可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在丰富中国音乐市场的同时也为中文歌曲创作者带来灵感。当然,“我们在强调歌曲翻译的必要性的同时,也不得不指出:目前某些译配歌曲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我们应努力提高歌曲译配的质量,使翻译歌曲也成为一种艺术精品。”(范薛,2002:43)
2英文歌词汉译研究现状
英文歌词汉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翻译实践,在音乐界和文化领域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一些学者和翻译家通过分析歌词的语言特点、文化内涵和表达方式,探讨了英文歌词汉译的翻译策略和实践技巧。以英文歌曲标题的翻译为例,大多数英文歌曲标题都很简短,但却足以概括出整首歌曲的重要信息。好的译名对名曲佳作的流传有着事半功倍之效。英文歌曲名称翻译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力求精简;坚持“动态对等”;注重“留白”;巧用四字格及包含审美元素(苗宁,2008:81)。
在歌词翻译中,最难也最重要的就是对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把控,“歌词的语言韵律,首先体现在押韵”上(金相莉,2021:85)。有学者就韵律的翻译提出了相应的翻译原则,译者“在译配汉语歌词时,不仅要顾及词语组合的节律,还要顾及汉字的声调,以免形成‘倒字’;而‘倒字’就像是曲调给歌词标上了错误的声调符号,很容易造成歌曲曲调改变字调,从而影响歌曲效果”(李宜廷,2009:80)。
英文歌曲受众群体广泛,广大听众的语言能力参差不齐,因此,简单常用的词汇往往是创作者们的首选。英文歌曲的风格较为灵活多变,既可以庄严隆重,也可以简单轻松,虽然英文歌词在文体上并无具体标准,但可以肯定的是,“几乎所有的歌词都会使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来适应乐曲节奏”(庄三生,2013:65)。要想让歌词译文更具美感,译者可以从句法层面入手,通过句法变异、使用相似句型或转换语态等方式增强可唱度(黄健,2016:50)。
总体来讲,研究者主要从词汇、语音、文体等方面入手,探究英文歌词汉译的注意事项和翻译方法,强调翻译须秉持的原则,并且很多学者开始更加关注英文歌曲的语言魅力和其中的文化元素。
3翻译美学理论在英文歌词汉译中的应用
本文结合翻译美学理论,从两款主流音乐App——“QQ音乐”和“网易云音乐”中筛选了4首英文歌曲作为研究对象,分析翻译美学理论对英文歌词汉译的指导作用。
翻译美学理论关注的重点是译文是否具有美感、是否能体现一定的艺术价值,强调翻译是一种艺术创作的过程,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文化沟通方式。该理论的重要内容包括:
首先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形式美是指翻译作品在语言、音韵、节奏等方面的美感,而内容美则是指翻译作品传达的意义和情感要具有美感。译者在注重保持原作内容美的同时,要通过运用合适的翻译技巧和翻译方法,使译文具有艺术上的形式美。
其次是文化转达与文化创新的结合。刘宓庆(2011)强调翻译作品既要保持原作品的文化特色和风格,又要能够与目标文化产生共鸣。译者应该在保持原作的文化传统和特征的同时,根据目标文化接受者的需求和审美习惯进行适当的文化转达和创新,这样才能使翻译作品在目标文化中具有更好艺术性和更高的接受度。
再次是语言表达与情感表达的结合。刘宓庆(2011)主张译者要通过准确的语言来传达原作的思想和意义,同时也要注重情感的表达,使译文能够触动读者从而产生情感共鸣。他强调译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理解能力,以实现语言与情感的有机融合。
最后是风格选择与内容创新。刘宓庆(2011)认为翻译中的风格选择和再创是翻译美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他主张译者应该根据原作的特点和目标文化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翻译风格和策略。译者也应有创新精神,不拘泥于传统的翻译方式,产出更具艺术性和独特性的译作。
3.1词汇美
例1:Love it’s hard,I know.
All your lights are red,but I’m green to go.
译文:爱人难,我懂。
你拒人千里,我知难而进。
对等翻译追求意义和结构的等效性,力求保持原文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自由翻译则注重在翻译过程中赋予译者更大的创造性和自由度,以使译文更适应目标文化和接受者的口味。
译者在翻译例1时融合了对等翻译与自由翻译。首先,译文不仅在意义上实现了与原文对等,也在句子长短上与原文保持了一致。其次,译者通过意译传递了歌词隐藏的含义。众所周知,在交通指示灯中,“红灯”通常译作red light,“绿灯”常译作green light,红灯亮起时,一般表示“禁止通行”之意,绿灯亮起时,则代表“允许通行”。译者若将lights are red和green to go直译为“灯变红了”和“可以通行了”,目标语读者可能感到一头雾水,所以译者需要结合语境及歌曲背景进行推敲。例1出自澳大利亚歌手Troye Sivan的代表作Blue,歌词讲述了他年少时的经历,表达了他的困惑,家人和朋友对同性恋的歧视让他一度深陷痛苦,这奠定了整首歌忧郁、低落的基调。在了解了这首歌的背景后,译者选择自由翻译,将lights are red延伸译为“拒人千里”,将green to go译为“知难而进”,以中文惯用的四字格形式,言简意赅地表达出原词的隐藏含义与暗含的情感。
例2:For a miracle to come,Let it shatter the walls for a new sun.
译文:期待奇迹的降临,粉碎我禁锢的心墙,迎来新的曙光。
例2摘自加拿大歌手Celine Dion的歌曲A New Day Has Come。这首歌讲述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爱情故事,男女主期待彼此重逢的心情如同渴望奇迹降临一般。第一句中的come作为miracle的谓语动词,暗示他们一直期盼爱情奇迹的到来。为了更贴切地表达这种心理,译者将其译为更正式的“降临”,而非简单的“来到”或“来临”。同样的,第二句中的sun也不仅仅指代“太阳”,而是代表一种美好的希望。因此,译者将其译为“曙光”,以传达歌者内心的美好愿景。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可以看出,词汇选择直接影响译文整体效果,词汇用得妙,歌词便更有韵味,也能更好地传达出歌曲的情感和主题。准确的词汇选择不仅有利于将歌词含义准确传递给听众,同时也有助于传达原歌词背后所蕴含的情感。
3.2音韵美
明代的文论家陆明雍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运,无韵则局。”可见韵在汉语中的重要性,它关系到语言的活力、品味、力量和效果。
例3:The night is young,The music is loud.
译文:夜未央,乐未殇。
例3出自Asher Monroe的Here with You,歌曲描述了一种盛大的狂欢氛围,每个赴宴的人都怀着激动的心情,大家在夜晚与朋友激情畅饮,致敬属于自己的友谊。这两句歌词的字面意思为“夜晚还年轻,音乐还很喧闹”,显然不符合中文的表达习惯,“The night is young”更多想表达的是“夜还未深”,“The music is loud”更像是在强调由于还未到深夜,音乐也没停下。译者将“The night is young”译作“夜未央”,将“The music is loud”译作“乐未殇”,以古诗词的形式为译文增添古典美,“未央”一词取自《诗·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而“央”和“殇”又形成尾韵,这样的翻译堪称绝妙,使译文本地化。
例4:And my 3 a.m.shadow.
译文:夜深人静,孤独身影。
例4出自澳大利亚歌手Troye Sivan的Talk Me Down。这首歌是这位歌手为一位身患抑郁症的旧友而创作的,希望通过温暖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鼓励、支持并引领老友走出困境。其中3 a.m.作为定语,修饰shadow。译者如果选择直译,其译文则为“我凌晨三点的影子”,但此处3 a.m.并非描述特定的时间,而是暗示一种寂静、孤独的氛围,所以译者将其引申译为“夜深人静”;shadow本意为“影子,阴影”,结合歌曲背景及上下文内容可知其暗指独自一人,故译者将其译为“孤独身影”。此外,“静”和“影”形成押韵,译文又采用了汉语常用的四字格,不仅突出了整首歌曲深情的氛围,同时也增强了译文的音韵美。
3.3模糊美
此处所说的模糊美除了表示一种审美手段,还涉及语法结构上的模糊美。“模糊是汉语语法的一种美的气质。”(刘宓庆,2011:56)对于中国人来说,没有主语的句子具有一种模糊美,虽无主语但句意不言自明,这样的句子更加精炼简洁。
例5:Looking at a crowded street,Listening to my own heart beat.
译文:注视拥挤的街道,聆听自己的心跳。
Looking at a crowded street可以被译为“我注视着拥挤的街道”;Listening to my own heart beat也可被译为“我聆听着自己的心跳”。但显然,本着简洁朦胧又表意清晰的原则,将这两句话都译为无主句,译文会显得更为灵动有力,同时也能使读者产生亲切感,无形中让读者将自身带入其中。street本也可以译为“大街,街头”,但此处译者秉持音韵美的原则,选择将其译作“街道”,与第二句中的“心跳”押韵。
4结语
英文歌曲汉译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任务,译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语言技巧,还要有深厚的文化和音乐背景。翻译美学理论从美学层面为译者提供了视角,重点强调了翻译的艺术性和创造性。翻译不仅仅是将一种语言转化为另一种语言,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播和情感的表达。英文歌曲汉译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同时也为英文歌曲在中国市场的传播奠定了基础。然而,译者水平参差不齐,不同版本的汉译歌词存在差异,需要仔细比较和评估。译者在汉译时要考虑文本的语言风格、情感传递和文化背景等因素,确保歌词译文的准确性和认可度。
英文歌曲的汉译是一项重要的文化工作,它既具挑战性,又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站在翻译美学的视角,人们可以更好地欣赏和理解汉译后的英文歌词,在此基础之上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互鉴。
参考文献
[1]范薛.歌曲翻译的探索与实践[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范薛.歌曲翻译的必要性[J].人民音乐,2002(12):44-46.
[3]黄健.从翻译美学视角试探英文歌曲在汉译过程中的美感传递[J].英语广场,2016,(7):49-50.
[4]金相莉.英文歌曲译配中的文化关照[J].绥化学院学报,2021,41(5):85-86.
[5]李宜廷.浅析英文歌曲翻译中韵律和节奏的翻译方法[J].黄河之声,2009,(18):80-81.
[6]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
[7]苗宁.论英文歌曲名称的翻译原则[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8):80-81.
[8]庄三生.浅析英文歌曲中的语言美[J].北方音乐,2013,(10):64-6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