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以2021年新高考英语I卷为例论文

2024-09-24 13:55:49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英语写作是“听、说、读”的综合反映,包括写作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学生英语及其他各方面的水平。现阶段,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摘要]英语写作是“听、说、读”的综合反映,包括写作的流利性、准确性和得体性,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学生英语及其他各方面的水平。现阶段,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生英语写作水平是高中英语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此,本文以2021年新高考英语I卷作文为例,将思维导图贯穿至整个写作教学,分析该种教学方法的优势及局限性,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英语;思维导图;写作应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言技能包括听、说、读、看、写等方面的技能,而其中听、读、看是理解性技能,说、写是表达性技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20)。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的相互结合,以更好地促进个体的发展。而思维导图的运用有助于促进《新课标》中的“看”这一理解性技能的发展,将其运用在写作教学中,便是理解性技能与表达性技能相互结合的典范。
1思维导图的概念
1.1思维导图的定义及特征
20世纪60年代,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Tony Buzan提出了一种用于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Mind Map),又被称为脑图、心智地图、脑力激荡图。该种方法充分利用了左右脑机能,在注重文字的同时巧妙地将图片与之相结合,按照“中心—四周”的思维轨迹,将各级主题之间的关系以相互附属的层级形式呈现,使思维得以直观展示(李燕,2018)。
思维导图的主要特征有:(1)在中心图像上清晰地呈现关注的话题;(2)通过分支形式将话题的主要部分从中心图像中扩展出来;(3)分支由连接线上突出的图像或关键词构成,次要主题以分支形式附加在更高级别的分支上;(4)这些分支构成了一个相互连接的节点结构(Buzan et al.,1993)。为了使思维导图变得更加形象生动,更具有个性,各种颜色、图片和代码也是很好的选择,这些反过来又有助于提升创造力、记忆力。鉴于思维导图的发散性,添加到其中的每一个关键词或图像都会激发新的、更大范围的联想,而联想又进一步拓展了思维导图的深度和广度。因此,思维导图是基于联想的逻辑,而不是时间的逻辑。它可以向任何方向延伸,从任何角度捕捉任何想法。
1.2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
常见的思维导图有三类:分层结构图、上下位学习图以及归纳图。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主要有两种:机绘和手绘。机绘指的是借助电子绘图软件如Mind Manager、X Mind、Mind Mapper等。电子绘图软件具有清晰简洁、规范易懂等优点,因此受到很多人的青睐。随着思维导图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各类软件不断更新换代,现已支持中、日、韩等多国语言,满足了不同使用者的需求。相较于机绘,手绘的要求就低很多,它通常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如下:首先,将主题以简洁的图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绘制在白纸的中心区域,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元素;接下来,从中心主题出发,以分支的方式向外发散延伸,确保相同等级分支线条的粗细和字体大小是一致的,但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最后,采用相同的方法绘制子分支,子分支线条的粗细应随着分支级别的高低进行调整(Batdi,2015)。在课堂上,学生只需要准备一张纸和几支彩笔即可完成思维导图的绘制,教师也可通过彩色粉笔和黑板完成。
2借助思维导图开展英语写作教学的实例概述
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常常选择思维导图作为教学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学生组织思维、拓展想法,并为他们提供一个清晰的写作框架。通过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们的思维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学习兴趣也大大提升。因此,本文以2021年新高考英语I卷为例,解析如何将思维导图应用于英语写作教学中。
2.1教学案例解析
2021年新高考英语I卷的作文题材为新闻稿形式的应用文,内部包含三个方面:读报经历为记叙文部分;喜爱的栏目为议论文部分;期望和祝福为交际部分(见图1)。这是一篇考察高中生作文综合能力的应用文,学生需要注意题干中的人物关系,明确这篇短文的投稿对象是校英文报(Youth);写作目的是表达对校报创刊十周年的祝贺与祝愿以及个人的读报体验。此外,学生还需注意到题干已经给出了固定标题Youth and Me。
2.2以思维导图的方式分析范文
在正式进行文章写作之前,教师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篇题材类似的范文——English Clubs,供学生模仿和学习。为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思维导图,教师在范文分析的过程中应充分展示思维导图的作用及操作流程。
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分析题目。该篇范文的主题是为学校的英语俱乐部写一篇宣传稿,内容需包含三部分:参加俱乐部的经历、喜爱的活动以及动员更多同学参加的号召。接着,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呈现该篇范文的提纲,明确文章的三部分内容,并将思维导图中“喜爱的活动”这部分内容的线条改为红色,以强调该内容应为文章的主体部分。然后,教师在目前思维导图的基础上进行分支扩散,将文章的内容具体化。例如,范文中提及作者最喜爱的活动是“英语沙龙”,喜爱原因有:可以结交到外国朋友、了解不同文化、提升自己的口语水平等,教师将以上内容呈现在“喜爱的活动”的分支部分,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范文的行文结构。最后,教师以同样的方法分析范文的剩余内容,让学生对思维导图不再陌生,并且能够在自己的写作中灵活运用。
2.3拟定目标写作内容的提纲
通过范文的分析,学生们对思维导图的运用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接下来,教师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列出目标写作内容的提纲,合理规划段落,明确这篇作文应大致包括三个部分:第一段开门见山,正值校英文报创办十周年之际,怀着激动心情写信祝贺——表达写作目的;第二段从学生读者的角度谈谈校报与你的渊源以及对你的影响和意义,写出喜爱的专栏——重点突出,有理有据地表达对校报的喜爱;第三段表达对校报的期待和祝福。其中,第二段是重中之重,学生应将主要笔墨放在此处。学生可以使用不同的分支来表示文章的各个段落,并在每个分支下添加要写的内容和观点,这样可以确保每个段落都有清晰的重点和逻辑联系。通过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不仅可以锻炼发散性思维,还可以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从而写出内容完整且条理清晰的作文。
2.4根据提纲充实文章内容
完成提纲列举之后,下一步是对提纲内容进行扩展,即以提纲为基础充实每个部分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养成阅读英文文献、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以便他们在需要时能够从各自积累的知识库中搜集到相关资料。
在此教学环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头脑风暴活动,与学生共同探讨校英文报刊可能包含的各类板块的英文表述(如图2)、表达祝愿和期望的高级短语或句型等。教师可以选取某些英文报刊向学生展示真实的报刊板块,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可以邀请学生分享他们个人的报刊阅读经历,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生需要先确定主题和关键词,然后将主题写在思维导图的中心,围绕主题写下相关的关键词。从中心主题出发,学生可以通过添加分支来补充细节和展开观点。每个分支都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或短语来表示,这有助于学生组织和扩展他们的想法。
在以上环节中,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和协商交流来活跃自己的思维,将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具体化,逐步扩充、完善自己的思维导图。绘制过程既可以选择手绘,也可以利用计算机软件Mind Manager或X Mind进行绘制。教师可以先在电脑上绘制出一个模板作为范例,学生通过模仿,自行手绘出符合其自身报刊阅读经历和写作风格的思维导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一些衔接短语或句型,如英语衔接词思维导图(如图3),以帮助学生将他们的思维导图转换成语句通顺、逻辑性强的文章。
学生在完成作文后,可以利用写作前绘制的思维导图来检查和修改他们的作品。通过将自己的作文与思维导图进行比对,学生可以确保自己的思路连贯,以及每个观点都得到了充分的支持,没有遗漏或重复。
2.5同伴互评
写作完成之后,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成员作文互评,学生指出彼此作文中的写作错误并提出修改建议,优化对方的词句表达。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得到很大的提升。随后,教师总结学生的点评,给予中肯的综合评价。
至此,整个写作过程告一段落。学生根据题目列举出大纲,通过绘制个性化的思维导图指导正式的写作,根据其他同学和教师的点评修改润色自己的文章,最终呈现出一篇优秀的作文。
3思维导图的优势和局限性
从上述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思维导图的应用确实能为教学带来不错的效益,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1优势
教学时,教师常常会引导学生就某一主题开展头脑风暴等拓展学生思维的活动,但往往效果有限,因为学生只能在短时间内对头脑风暴的内容留有印象。为了将抽象的思维具体化、可视化,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实用型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范围广泛,大到师生一起围绕主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小到个人对单词进行词性分类,它都能起到发散思维、激发创造力和锻炼逻辑的作用。除此之外,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将绘画与学习联系在一起,极大地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各种鲜明的色彩和图形搭配不仅能给学生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还能直观地展现学生的思维成果。与死记硬背相比,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3.2局限性及解决措施
尽管思维导图对高中英语教学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其局限性也不容忽视。首先,思维导图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较为陌生,教师需要在正式使用之前对思维导图的绘制和作用进行介绍,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课程的进度。此外,部分学生可能会对新兴工具产生排斥心理,不能发自内心地将思维导图运用于个人的写作之中。其次,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容易本末倒置,在色彩和图形的选择和搭配上花大量的时间,而忽略了使用思维导图的初衷。最后,思维导图容易导致学生的思维过度发散,使讨论偏离主题,影响课堂教学成效。
为了有效减少使用思维导图的局限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在正式使用思维导图之前,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小练习和示范来帮助学生熟悉和理解思维导图的概念和用途,这样可以减少学生对新工具的陌生感和排斥心理。其次,教师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意识到思维导图对写作的积极影响,比如帮助他们组织思路、提高写作效率、拓展创新思维等,以提高他们的使用积极性。再次,当学生在使用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出现困惑和问题时,教师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可以通过示范思维导图绘制过程、指导学生如何组织分支和关键词、纠正错误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正确运用思维导图。最后,为了防止学生在导图的绘制上花费过多的时间,教师应强调思维导图的核心功能,避免学生过度关注色彩和图形,同时为学生设定明确的写作目标和限制,如给出明确的写作任务和要求,限定分支数量、颜色种类,要求每个分支都与主题直接相关等,确保学生能够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和写作。
4结语
思维导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是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究其原因,思维导图能将学生藏匿于脑海中的想法清晰条理地呈现出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解决潜在问题,从而进一步推进整个教学进程。
本文综合分析了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中的应用,既肯定了其积极作用,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并简单叙述了相应的解决措施。通过运用各种思维导图,教师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帮助学生将脑海中的抽象思维具体化、可视化,锻炼学生的左右脑机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掌控课堂进度和方向,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然而,其局限性也是不可忽略的,正视这些问题并不是否定思维导图的应用价值,而是旨在通过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局限性,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使其能够更好地辅助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张颖等,2020)。因此,如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是值得前线教师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BUZAN T,BUZAN B.The mind map book:how to use radiant thinking to maximize your brain’s uptapped potential[M].New York:Penguin Press,1993.
[2]BATDI V.A meta-analysis study of mind mapping techniques and traditional techniques and 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s[J].Anthropologist,2015(1-2):62-68.
[3]李燕.思维导图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的应用[J].海外英语,2018(14):20-21+23.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张颖,王晓平.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英语写作教学探究[J].南方论刊,2020(3):97-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