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姜子牙》字幕翻译研究论文

2024-09-24 11:48:02 来源: 作者:dingchenxi
摘要:译者在翻译时既要考虑语言、文化、交际多个维度,采取意译、音译、合译以及增译等翻译方法,又要符合字幕翻译本身的特点,使译文简洁易懂。
[摘要]为了向海外用户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精神,成功的电影字幕翻译是必要条件。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电影《姜子牙》的字幕翻译为例,利用生态翻译学中三维转换的理论框架,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层面去分析字幕翻译的方法,得出结论:译者在翻译时既要考虑语言、文化、交际多个维度,采取意译、音译、合译以及增译等翻译方法,又要符合字幕翻译本身的特点,使译文简洁易懂。
[关键词]《姜子牙》;三维转换;字幕翻译
动画电影《姜子牙》凭借16亿票房,一举登上国产动画电影票房排行榜第二。无论是从动漫人物的精美制作程度还是从故事的立意来看,其都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值得反复观看的电影。《姜子牙》以古代神话故事为基础,加入了一定的创新,以全新的立意向观众展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丰富底蕴(邢崇等,2021)。
早在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在海外上映的时候,许多观众就反馈影片存在字幕翻译不到位、看不懂的问题。因此这次中国网友在电影上线之前,就开始研究《姜子牙》的字幕到底该怎样翻译。网易有道词典首先发起了讨论,广大网友纷纷参与字幕的译法讨论。因此电影在海外上映后收获了一众好评,据海外媒体平台如IMDB、MTC、YouTube的评价显示:这部电影的动画制作、色彩搭配、动作编排方面都称得上是中国动漫电影的上乘之作,引起了海外观众对于中国文化的兴趣。不少海外网友也纷纷参与到人物剧情的讨论中。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出发,以电影《姜子牙》的字幕翻译为例,利用生态翻译学中的三维转换,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层面分析字幕翻译的方法,旨在总结字幕翻译的策略,以期为中国电影字幕翻译提供范例,帮助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出去。
1字幕翻译
字幕翻译是一种流行的视听翻译形式,视频的口语内容被翻译成文字,常在视频播放过程中伴随音频在屏幕底部呈现。字幕翻译不同于一般的书面翻译,它与画面、声音共同传递电影所要传递的信息以及价值观。译者应该在确保译文简洁易懂的基础上开展翻译,使观众能够轻松阅读和处理字幕信息(程梦娉等,2017)。
字幕翻译是中国电影国际化的重要途径,能够向世界传递我国的民族精神、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生活。此外,字幕翻译是影视传播、文化交流、跨境电商、教学科研等众多领域提升沟通效率的重要支撑(王华树等,2020)。同时,网络技术同字幕技术相互结合,将会进一步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2生态翻译学理论
生态翻译学是由中国著名学者胡庚申教授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他认为“翻译是一种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性活动,译者在适应选择过程中,应结合三维转换,将原文纳入翻译分析中,从而完成翻译并使读者能够获得更好的译文”(胡庚申,2004)。生态翻译学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孙琳等,2021)。
生态翻译学的基础理论将翻译方法简单概括为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三维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对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以及对交际意图的体现。译者需要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保持原文和译文在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的“平衡”与“和谐”(胡庚申,2004)。
3三维转换下电影《姜子牙》字幕翻译方法
3.1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从语言层面上看,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指译者在翻译时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不同语言在发展过程中受地区经济文化的影响,在句法、词汇方面存在差异(胡庚申,2008)。因此,译者在翻译源文本的时候,要注重目标语和源语在句法结构、词汇、词组等方面的差异。
例1:聊着聊着不就成了嘛。
译文:We just have to get to know each other.
分析:例1所处的情节是小九想要姜子牙手里的地图,姜子牙表示他俩还不是朋友,于是小九就说“聊着聊着不就成了嘛”。英语是主语型语言,内容都是以主语为中心展开,缺少主语不能成句。汉语则是主题型语言,全文围绕主题展开,句子结构并不紧凑,但紧扣主题。英语重主语,而汉语则轻主语。
例1原文属于汉语中典型的无主句,这种句型在对话中尤其常见,但是在英语中这样的用法却很少,所以译者在翻译的时候考虑到英汉语言这方面的差异,首先采用增译法,在英文句子中添加了主语we,使译文句子更加完整,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其次突出了原文的重点,即“聊着聊着”。在汉语里,“聊着聊着”通常是指人们通过聊天交谈使得关系逐渐熟稔。所以,译者将“聊着聊着”译为互相了解,在句法层面实现了对等,便于目标语观众的理解和接受。
例2:你真的知道你师尊都干过什么吗?
译文:Have you any notion of the atrocities committed by your Revered Master?
分析:英语重物称,多被动句;汉语重人称,多主动句。英语的物称倾向在其造句中十分明显,最具代表性的是主语的选择。英语常选择无法施行动作或无生命事物作主语(胡庚申,2011)。而汉语一般更习惯用人称主语,通常选用能施行动作或有生命的物体作为主语。
例2原文是主动语态,“师尊”为主语。通过电影可知,例2原文的含义是:你知道你师尊犯下的暴行吗?所以,译者在翻译时首先采用了明晰化策略,将原文中模糊的“什么”含义解释清楚,即“暴行”;然后根据英汉语言的特点,将“暴行”作为主语,将句子改为被动句,强调这句话所表达的重点是“暴行”,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由此可见,译者在翻译例2时充分考虑了英汉句法结构之间的差异,实现了语言层面的转换。
例3:大弟子姜子牙,今引狐妖现世,诛除有功。
译文:Head Disciple Jiang Ziya has achieved merit by luring out and vanquishing the Fox Devil once and for all.
分析:英语重形合,多用复合长句;汉语重意合,多用简单短句。意合指依靠事物间的自然逻辑来实现句中句子成分之间的连接;形合指依靠形式手段来实现句中句子成分之间的连接(邓高胜等,2020)。英语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结构完整,注重以形显义;汉语重意合,分句居多,句间的逻辑关系以先后顺序确定。
例3原文是由几个短句组成的,句子中隐含因果关系,但是并没有用连词表示出来。译者为了实现源语生态和译语生态的平衡,采用词序调整法及合译法。译者在翻译的时候,通过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首先添加了连词and,其次用by引导的句子成分表示原因,最后将原文第一个短句和第三个短句连接,使得整个句子符合英文的语言特点,符合目标语观众的阅读习惯,实现了语言层面的转换。
3.2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翻译其实不仅是语言层面的简单转换,更是两种语言代表的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因此,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具备文化素养,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了解翻译的实质。译者要关注双语文化的内涵的传递,努力实现两种语言的文化生态的平衡,顺利实现信息的交流。
例4:苍生
译文:all living things/the people/the common people
分析:苍生是汉语中特有的文化词语,“苍”是指众多、茫茫一片,“生”是指生灵、生命,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众多的生命”或“所有的生灵”“一切生命体”,也可以理解为“老百姓”的意思。如果直译的话,外国观众很难理解这个词语的含义,因此这里译者将“苍生”翻译为all living things、the people、the common people皆可,均能表示出“天下众生”这一含义,便于译文读者的理解。译者在这里考虑到了“苍生”的文化内涵,采用意译法,做出了恰当的选择转换,使目标语观众能够理解中国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实现了文化维之间的转换。
例5:静虚神石
译文:Jingxu Divination Stone
分析:例5采用了“音译+意译”的翻译方法。影片中对“静虚神石”并没有过多介绍,只表明了它是酒馆老板珍藏的宝物。源语观众对中国古代神话体系有一定的了解,就算片中对“静虚神石”介绍不多,也能大概知晓这是静虚宫的宝物。而目标语观众缺乏相应的文化背景,如果翻译不到位,他们就很容易产生剧情理解上的障碍,不明白这块石头的特别之处。
译者将原文中的“静虚”音译,保留了静虚宫的形象,既实现了源语文化的输出,也符合字幕翻译简洁的特点。而对于“神石”,译者则采用了意译的翻译方法,翻译为外国观众较为熟悉的divination stone,便于西方读者的理解。
3.3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重点在于交际层面。译者除了需要注重语言和文化差异以外,还要关注交际意图,将选择转换的重点放在交际层面上,关注翻译中的跨文化因素,了解作者的交际意图,在目标语文本中完整传递作者所表达的信息(袁鑫,2021)。
例6:这么大的雪,先把他弄回去。
译文:It’s freezing.Get him inside.
分析:例6所处的情节是申公豹去追出界的姜子牙之后,不慎被身后的官兵给打晕。官兵看到外面下着很大的雪,怕申公豹被冻坏了,就决定先把申公豹带回去。如果译者直接将“这么大的雪”翻译为such a big snow,即雪很大、外面很冷,生活在高语境国家的人们可以很轻易理解这句话背后的含义,但是生活在西方低语境国家的人们并不能理解既然雪很大,为什么要将申公豹带回去?原文想要表达的意思是:现在外面很冷,申公豹继续留在外面会被冻死,所以要将他带回屋子里。译者采用意译法,将“雪很大”翻译为外面很冷,便于西方读者理解,使得原文的意图在译文中有所体现,实现了信息的有效传播。
例7:放屁,无可救药。
译文:Bullshit!We’ve been down this road before!You are hopeless!
分析:例7所处的情节是姜子牙擅自出界,带着女孩小九前往幽都山寻找家人。申公豹追了上来,希望姜子牙跟他一起回去。姜子牙不想同他回去,并试图向他解释。申公豹根本不想听姜子牙的解释,觉得他无可救药,所以对姜子牙说出了这句话。当年狐妖一族害死无数人命,申公豹认为继续追查下去只会招惹更多麻烦。
译者从交际维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原文实际想要传达的思想,采用了增译法:申公豹认为姜子牙当年看到的只是幻象,他不希望姜子牙继续探寻当时狐妖之事,只希望他停止追查,不要再重蹈覆辙。这里的“放屁”在英文中只是普通的动作,而在汉语中表示对方所说的话荒谬无理,不值得重视。
所以译者除了将“放屁”这个词语在汉语中的含义翻译出来,还在后面补充了一句地道的英语——“We’ve been down this road before!”,意为“我们已经经历过这些了”。这句话正是用来传达原文真正的意图,增强目标语观众对原文的理解。译者从交际维的角度考虑,采取了增译的方法,将原文的意图传递给了目标语观众,实现了交际维的转换。
例8:——师尊拯救了世间苍生。
——拯救苍生,那为什么偏偏不救她?
译文:—He has saved mankind from your evildoing.
—Has he indeed?Very well.Why does he not move to save her?
分析:九尾在被斩之前,对姜子牙使用了幻术,于是有了例8中姜子牙与九尾的对话。在姜子牙表示自己的师尊拯救了苍生后,九尾重复的这一句拯救苍生实际是对姜子牙所说的话表示疑问,她这句话真正的意思是你的师尊真的拯救了苍生吗?对于源语观众来说,理解这句话隐藏的含义并不难。但是如果译者采用直译的方法,那么译文传递的信息就不完整,对于目标语观众来说也很难理解。所以,译者从交际维的角度出发,采用增译法,将此处译为“Has he indeed?”,省略了后半句话saved mankind,在传达了原文信息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字幕翻译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便于目的语观众的理解。这种译法使译文简洁明了,同时传达了原文真正想要传达的信息,实现了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
4结语
字幕翻译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它与中国的海外传播影响力相关。生态翻译学理论对字幕翻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译者在翻译的同时既要综合考虑语言、文化、交际多个维度,采取意译、音译、合译以及增译等翻译方法,帮助目标语观众更好地理解电影内容,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又要使译文符合字幕本身的特点,做到简洁易懂。
本文以生态翻译学的三维转换为指导,探究了《姜子牙》的字幕翻译,以期为其他电影的字幕翻译提供范例,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为传递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程梦娉,李平.从关联理论看《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字幕翻译策略[J].四川戏剧,2017(4):158-161.
[2]邓高胜,吕世生.医学汉语无主句的英译[J].中国科技翻译,2020,33(4):4-7.
[3]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4]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32(2):5-9.
[5]胡庚申.生态翻译学解读[J].中国翻译,2008(6):11-15.
[6]孙琳,韩彩虹.《北京折叠》中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生态翻译学视角[J].上海翻译,2021(4):90-94.
[7]王华树,李莹.字幕翻译技术研究:现状、问题及建议[J].外语电化教学,2020(6):80-85.
[8]王文斌,赵朝永.中国学习者产出英语“流水句”现象剖析:英汉时空差异视角[J].外语界,2017(1):30-37.
[9]邢崇,郑紫薇.国产动漫电影的经典重塑与价值传播[J].电影文学,2021(14):46-50.
[10]袁鑫.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政治理论文本英译研究——以《中国道路能为世界贡献什么》为例[J].中国翻译,2021,42(6):134-1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