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工程专业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论文

2024-09-07 13:34:25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本文旨在解决民族类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同时关注当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为此,本文探索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设计了线下课堂、在线学习、互动讨论以及线上测验等多种学习内容。通过引入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本研究期望能够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摘要]本文旨在解决民族类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同时关注当前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难题。为此,本文探索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并设计了线下课堂、在线学习、互动讨论以及线上测验等多种学习内容。通过引入新的考核评价方式,并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本研究期望能够持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关键词]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民族类院校
在信息化、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教育教学领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在教育领域崭露头角。这种教学模式不仅能够充分利用线上教学的灵活性和便捷性,还能充分发挥线下教学的互动性和深入性,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体验。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作为环境工程专业学生必学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阅读环境工程专业相关英语教材和文献,扩充专业词汇量,了解相关专业知识,为学生以后从事科学研究或本专业工作奠定必要的英语基础。其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环境工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全国有超过350所本科院校开设了环境工程专业,为国家培养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的专业人才(周正伟等,2020)。然而,民族地区学生由于受到英语教学师资、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制约,英语水平相对较低,这导致民族类高校的专业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教学质量不仅影响着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关技术的国际交流成效,还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治理的成效、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
因此,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民族类高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有效性、可行性、机遇和挑战,以期为提升民族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质量提供有益的参考。
1民族类院校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学生英语水平差异大
民族类院校开设的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在教学上存在一系列挑战与问题。首先,民族类院校中少数民族学生比例通常稳定在60%以上(司马俊莲等,2017),而少数民族学生受教育资源环境和本地教育发展水平的影响,其英语水平往往低于城市学生或普通类学生。其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材词汇量大、句子结构复杂、课文篇幅长等特点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自信心不足,课堂反应冷淡。
同时,少数民族学生和普通学生在英语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这使得授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把握好课堂的节奏和课程的难度。举例来说,课堂如果节奏慢、难度低,虽然能够符合大多数学生的水平,但不利于教师进行系统化的教学,也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课堂如果节奏快、难度大,虽然可以包含更多的教材内容,但学生可能跟不上课堂学习,并且课后的主动学习能力不足,导致学习效果不理想。
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保证教学内容丰富的同时提高少数民族学生和普通学生的英语水平,这就成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1.2教学安排不合理
首先,环境工程专业本身是一门交叉性和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其课程涵盖了物理、化学、微生物学以及水文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这就导致了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材内容丰富但不够聚焦的问题。以《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第三版)为例,该教材由华南理工大学的钟理主编,共分为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包含若干个单元,总计42个单元。教材涵盖了对环境的介绍、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概述和历史、污染处理技术和处理设备、全球气候变化、微生物与生态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等内容。课文涉及的内容非常广泛,词汇量大且难度较高,导致授课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很难进行系统化的教学。
其次,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这可能是因为课程制定者缺乏对学生实际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的深入了解。例如,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英语能力的学生,他们可能更希望接触到与环境工程前沿技术相关的英文文献和资料,而不仅仅是基础语法和词汇。另一方面,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过于理论化和抽象的英语教学内容可能会使他们感到困惑和沮丧。因此,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需求进行分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得到适当的挑战和提高。
1.3传统教学模式的限制
传统教学模式相对保守、单一、缺乏创新性,有可能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专业能力的提升。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通常采取教师主导的讲授方式,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缺乏互动和参与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导致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其次,传统教学模式在培养英语应用能力方面也存在明显不足。环境工程专业英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专业知识,还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应用能力,如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报告等。然而,传统的教学往往缺乏对这一方面的培养和训练,这导致学生英语应用能力较弱,难以适应国际化交流和合作的需求。
最后,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有效针对不同英语水平学生的学习反馈评估机制。通常,学生的学习效果只能通过考试来评估,这种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实际应用能力。因为缺乏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教师难以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也难以针对民族类院校学生的特点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2.1目的与意义
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实质是将传统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的面对面互动,与现代在线教学平台的便捷性和资源丰富性相结合,旨在构建一种互补性强、互动性高、灵活度大的新型教学模式,其目的在于解决民族类院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升教学效果。
这种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线上教学能够利用多媒体资源、交互式学习工具、大数据分析等现代教学技术,使教学更加生动、形象、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线下教学则通过教师的精心备课、面对面的答疑解惑、小组讨论等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环境工程专业英语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同时,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风格。有的学生善于自主学习,喜欢通过线上平台自主选择和安排学习内容和进度;有的学生则更喜欢在课堂上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通过线下的互动学习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种教学模式可以突破传统教学课程时长的限制,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满足个性化需求,使不同英语水平和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
2.2课程设计
基于上述民族类院校专业英语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以教材第四部分Solid Waste and Disposal中第20单元Source and Type of Solid Waste为例,对课程子单元进行设计(见表1)。
如表1所示,该子单元教学目标主要是熟悉、掌握“固废(Solid Waste)”所涉及的英语词汇、短语及用法并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及团队写作完成科技论文的阅读。
总课时为7个课时,其中课前预习分配了2个课时,课中学习分配了3个课时(课程讲解2个课时,小组PPT演讲和文献翻译1个课时),课后作业及复习分配了2个课时。可见,该子单元课程设计更强调预习与自主学习,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并形成自己的自主学习方法,以此来解决课时不足而造成的教学不够系统化的问题。
在线上教学部分,教师可以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手段,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张娟等,2019),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学习体验。预习材料包括精选的环境工程英文文献,这些文献涵盖了行业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有助于学生了解固废领域的最新动态。
同时,教师参与的线上讨论及线上词典、翻译工具的使用可更好地帮助英语水平较差的学生顺利完成课程预习。视频材料预习则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将复杂的专业知识以直观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中单词测验及课文讲解能帮助学生巩固预习内容,教师可根据线上讨论反馈结果提前调整课中教学难度与节奏,让更多的学生适应线下教学,提升教学效果。
此外,学生分组合作,进行课文预习、文献整理、PPT制作,然后进行课中演讲,这有助于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互相帮扶,增加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参与度,提升学生英语口语表达能力。
课后,学生通过复习和线上作业进一步巩固课程知识。教师可通过作业和课后线上讨论的反馈结果,对个别学生进行针对性辅导,提升整体教学效果。
2.3课程考核评价模式
随着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需要相应调整考核模式以适应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环境。为了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采用了多元化的考核评价模式,将学生的线上学习成绩赋予额外的加分权重,并将其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的做法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线上学习,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线上学习成绩的评定不仅基于观看教学视频时长、参与度和讨论互动次数等因素,还充分考虑学生在随堂测试、线上测试和作业练习中的表现。此外,除了线上学习成绩,教师还注重对学生的线下课堂表现和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线下课堂表现可以考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而实践能力则可以通过小组PPT演讲、问答环节或随堂文献翻译等方式进行考核,以检验学生使用英语解释相关领域信息的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定期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意见,通过线上问卷等方式了解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模式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做出相应调整。同时,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过程考核统计数据,教师可以根据这些数据反馈的信息不断优化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和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考核质量,实现课程的持续改进。
4结语
本文针对民族类院校学生特点对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探究,探讨了将传统线下课堂、在线学习、互动讨论、线上测验相结合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通过采取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注重线上和线下教学内容和方式的优化,以及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和指导,从而提高环境工程专业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司马俊莲,蔡世鄂.论地方民族院校卓越法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35(4):184-188.
[2]张娟,王艳,余龙.理论力学“四堂融合”混合式教学和考核模式改革的实践[J].力学与实践,2019,41(2):210-215.
[3]钟理.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英语[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4]周正伟,薛金娟.环境工程专业英语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20(4):232-2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