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投稿/征稿

欢迎您!请

登录 注册

手机学刊吧

学刊吧移动端二维码

微信关注

学刊吧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关于我们
首页 > 学术论文库 > 英语论文 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论文

3

2024-09-07 11:43:36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本文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并从心理学及认知科学的视角阐述该方法的理论支撑。在实际应用方面,本文探讨了任务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任务类型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确保效果的措施、信息技术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对教师和学生角色变化的考察。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应用,评估其在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潜力。

  [摘要]本文探索任务驱动教学法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并从心理学及认知科学的视角阐述该方法的理论支撑。在实际应用方面,本文探讨了任务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任务类型与教学内容的整合方式、确保效果的措施、信息技术在任务驱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以及对教师和学生角色变化的考察。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理论基础和具体应用,评估其在提升教学质量与学生英语能力方面的潜力。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高职英语教学;教学理论;心理学;认知科学

  随着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发展,高职英语教学亟须扩展其方法论维度,以满足日益多样化的教学需求。在这种背景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运而生,受到广泛关注和应用。本研究旨在揭示该方法的理论基础、审视其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契合程度,并探索心理学及认知科学对其的支持作用。

  1理论基础

  1.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教学理论

  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TBLT)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备受重视,因其强调学习者通过完成具体任务在真实语境下培养语言能力。该方法论符合当前职业教育对实用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要求。为了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该教学法,本文从多个角度深入研究其理论基础和实施路径。

  教师在任务设计阶段,应结合教学大纲设计理念,确保任务既符合课程目标,又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此外,任务的复杂度应恰当,教师应遵循由浅入深的认知策略,采用认知负荷理论来优化学习者的信息处理过程。教师还应借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其融入任务驱动教学,通过任务推动学生知识的建构与内化。在教学评估方面,除了提高学习者语言技能,教师还需通过真实性评价方法评估学习者综合能力。

  随着教学挑战不断演变,创新发展路径成为必由之路。教师利用教育科技(educational technology),特别是移动学习(mobile learning),可将任务驱动教学拓展至在线环境,使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语言实践和互动。人工智能分析(AI-driven analysis)为教师提供交互式数据分析,有助于个性化和精准化教学过程。

  1.2任务驱动与高职英语教学目标的契合度分析

  从认知层面来看,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通过要求学习者完成具体而有意义的任务,促进其内化语言知识并实现能力转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这种方法可以借助模拟商务会谈、产品介绍和客户服务对话等与职业实践相关的任务,帮助学生更好地将所学语言知识运用于工作环境。契合度分析显示,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搭建连接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之间的桥梁方面起着核心作用。

image.png

  教学内容应根据行业需求和工作场景进行调整和创新,以确保教学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将文化素养、专业常识和行业术语融合起来尤为关键,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和专业沟通技能。通过精心设计的任务型活动,学生可以在仿真实际工作环境中熟练运用专业英语,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评价机制,传统的语言测试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而任务驱动教学提供了更全面和真实的评价方式。教师通过贴近实际的任务,不仅可以检验学生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可评估其解决问题、团队合作和批判性思维等多方面软实力的发展。

  1.3心理学与认知科学视角下的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心理学视角下,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了功能性的概念,即教师需要设计任务,使学生能够与材料或活动进行互动,从而引发积极学习循环。根据社会文化理论中的近端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概念,任务的难度应稍高于学生目前的独立作业水平,以促进学生通过同伴互助或教师引导,实现知识内化和技能提升。

  任务设计应确保信息处理在工作记忆容量范围内,以避免认知过载。认知负载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有助于提高对新语言材料的加工质量和效率。此外,从长期工作记忆(Long-term Working Memory)的观点出发,任务驱动教学法应致力于加强学生对语言形式和意义的长期保持,通过实践反复巩固。

  教师在运用这些认知策略时还需考虑情感过滤假说(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该假说指出学习者的情绪状态对语言输入的接收和处理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应倾向于创造积极、支持性的环境,激发学习者的内在动机,减少焦虑和恐惧,以达到最佳的语言习得状态。

  2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具体应用

  2.1任务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设计的核心应当是真实性,这意味着任务需要模拟学生未来可能面对的实际工作场景。例如,在商务英语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个全英文的产品发布会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进行产品介绍、市场分析以及应对客户提问等活动。如果目标专业领域是酒店管理,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练习在酒店办理登记入住、推荐客房或提供餐饮服务等英语交流任务,这样的设计有助于确保英语学习和职业技能之间的紧密对接。

  挑战性是激发学生潜力和促进自主学习的关键因素。任务的难度应略高于学生当前的能力水平,教师要鼓励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探索新知识,并逐渐提升自身能力。如教师组织模拟国际贸易谈判,让学生在紧张环境下使用英语进行谈判和问题解决。任务的可操作性要求任务流程与目标应具体清晰,使学生明确任务目标并了解如何实现这些目标。简洁明了的指导能够提高任务透明度,增强学生完成任务时的自信心。

  在任务设计中,教师要考虑在每个阶段给予学生及时反馈,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和改进。通过任务闭环,学生可以从每次实践中吸取经验和教训,不断提升语言能力和问题解决方法。这种循环创新的理念有效推动并奠定了语言学习的基础。

  2.2任务类型与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

  任务类型分为信息差通信任务、问题解决任务以及意见交换任务。每种任务类型针对不同的认知过程和交际技能,需要精准地融入教学内容中,以发挥最佳效果。例如,在商务英语报告写作课程中,教师可以设置信息差通信任务,让学生在小组中扮演不同角色,一部分负责搜集市场数据,另一部分根据这些信息撰写报告,模拟了真实工作中的信息获取和文档创作流程。

  有效整合任务类型和教学内容意味着每个任务都需与目标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的实际需求紧密结合。举例来说,教师让学生运用专业英语知识分析某一英语国家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潜在影响,并撰写书面报告。这样的任务既具有适度的复杂性,又促进了学生对文化差异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意见交换任务在教学活动中尤为重要。举例来说,教师要求学生准备以“全球化影响下的职业选择”为主题的辩论会,这种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和听力技能,也促进了他们对全球职场趋势的了解和思考。这种任务设计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交际能力,并增进他们对全球化背景下职业发展的认识。

  2.3确保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

  每一个任务都应该围绕具体的学习成果设计,任务目标不仅应涵盖语言知识的掌握,还要包括交际能力的培养和批判性思维的激发。举例来说,在进行项目管理案例分析任务时,学习目标可以明确为:精准运用词汇,掌握专业报告撰写技巧,以及提升团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问卷调查、小组讨论或教师观察等方式收集反馈信息,教师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哪些教学环节需要优化,哪些已经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考虑到学习者的个体差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支持。教师可引入自我反思活动,比如学习日志,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身学习进展的监督意识,促使他们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调整学习策略。

  3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证研究与创新探索

  3.1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现有研究通常采用课堂观察、学习者访谈、学习成果对比分析等方法来评估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效果。结果表明,这种教学模式能够在学生中建立积极的学习氛围显著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水平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明显增强了学生的交际能力。例如,在一项研究中,学生参与模拟商务会议的任务活动,结果显示学生不仅在词汇使用、语法准确性方面有所进步,而且在非语言沟通技巧如肢体语言、视觉接触等方面也得到显著增强。

  任务驱动教学法同样有效地促进了学习者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教师要求学生分析一篇英文新闻报道并发表个人观点,这项任务促使学生发展了信息辨析、逻辑推理以及清晰表达见解的能力(黄萍等,2023)。学生通过此过程养成的批判性思考习惯对未来职业生涯具有深远影响,远远超过简单地重复英文单词和句式的效果。

  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任务驱动教学法也功不可没。通过执行合作项目或独立研究任务,学生被鼓励探索新的学习资源,例如利用在线课程或英语学习APP,从而在教师监督之外不断学习和提升英语能力。同时,教学法的成功实施还需要教师精心调整教学流程并提供实时反馈,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学习成效进行策略调整至关重要。通过这种反馈循环机制,教师可以及时发现方法上的不足,并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

  3.2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常扮演知识的传递者和学习的主导者,学生则是被动接受者。然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推崇的是学生中心与互动合作,这一理念的实行不可避免地促使教师向学习促进者和指导者的角色过渡,学生则从被动接受者转为积极探索者。具体而言,教师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下更多地发挥着辅导与引导的职能,支持学生在完成特定任务的过程中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例如,在一个促进学生商务电邮写作能力的任务中,教师可能不会直接讲解每一封电邮的标准格式,而是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电邮案例,让他们自行归纳有效的电邮写作策略。

  与此同时,学生的角色经历了从静态学习者向主动参与者的转变。在完成团队项目如市场调研报告时,学生不再是等待教师分配具体任务,而是自主规划调研流程、协作分配任务,并共同撰写最终报告(高放,2023)。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还培养了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技能。教师在其中扮演了任务设计者的关键角色,还可以利用教育科技工具,如学习管理系统(Learning Management System,LMS)更加精细地规划和监督任务的完成过程,同时实时跟踪学生的成长轨迹。

image.png

  3.3信息技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创新应用

  信息技术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的创新应用十分重要。举例来说,线上合作平台如Google Docs可以让学生实时协作,共同编辑文档完成团队任务。这种方式通过云端共享资料、讨论议题、分工撰写等过程,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调能力与英语应用技能,并且使学习的时间与地点更加灵活。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在语言学习中的应用也颇具探索性。例如,VR模拟商务英语情景使学生得以置身于仿真的英语环境,进行角色扮演,深化了对商业文化以及交际策略的理解和运用。这类技术的应用将高职英语教学推向全新的沉浸式学习境界。

  智能化教育工具,如人工智能(AI)辅助语言学习系统,也在不断优化中。AI系统通过自然语言处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技术为学生提供即时反馈,指正发音、语法等错误,还能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定制个性化习题(郭琼,2023)。这些技术进一步优化了个体化学习路径,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需求和节奏进行学习,促进了学生成为自主学习者。

  移动学习(M-learning)也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之一。通过利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学生可以下载专门设计的英语学习应用程序,随时随地接触英语材料,执行真实交际任务。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提升了课外学习的有效性,还让学生轻松地将英语学习融入日常生活。

  4结语

  综上所述,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显著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互动性与实用性,符合当代教学的需求。基于对教学理论的深度剖析,本文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与英语教学目标之间的契合度高,心理学与认知科学也为其提供了坚实支撑。本研究还指出,任务设计的合理策略,任务与内容的有效整合,以及教学法实施的成效确保,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为任务驱动教学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前景,并促进了教师和学生角色的积极转变。

  参考文献

  [1]高放.现代高职英语教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探索[J].校园英语,2023(43):79-81.

  [2]郭琼.高职英语教学创新策略探究[J].校园英语,2023(19):135-137.

  [3]黄萍,黄彩玲.基于岗位导向的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行业英语中的应用——以外贸销售技能为例[J].知识窗(教师版),2023(10):3-5.

  [4]连鹏.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2023(36):36-38.

  [5]庞幼芳.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中任务驱动法的应用探讨[J].校园英语,2023(5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