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环境下元认知策略在词汇深度学习中的应用论文

2024-09-07 10:52:26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育中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本文介绍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并探究了该理论提倡的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
[摘要]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培养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已成为各国教育部门的重要任务。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育中拥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英语课程标准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本文介绍了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并探究了该理论提倡的支架式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学生的整体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泛在学习;元认知策略;词汇深度学习
1研究背景
信息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通信设备日臻完善,这带来了学习环境和模式的持续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因时而变,进入虚拟学习和泛在学习的时代。泛在学习显然有许多优势,如即时性、灵活性、交互性、便捷性等,但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如学习者难以实现深度学习,学习趋向浅层化,这显然不利于实现培养学习者核心素养的教育目标。
2泛在学习的概念
泛在学习是指学习者可以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利用网络和信息技术在移动设备上随时随地开展学习。学习者可获取各种形式的、共享的多模态学习资源,能方便快捷地检索和获取信息,通过虚拟社区和学习软件等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交流互动,实现个性化的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目前,泛在学习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常态。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海量的知识面前,学习者可能缺乏信息甄别能力,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者在大量知识点之间频繁切换,浅尝辄止,难以找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能构建起有机的知识体系;知识被直接传递给学习者,这改变了原本对知识进行深度探索和主动探索的学习过程。并且,学习者在独立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监督和指导以及客观科学的评价,容易出现懈怠,也不能根据反馈改进学习。简言之,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知识的广度貌似增加了,但深度却没能随之提升。
3词汇深度学习
3.1深度学习
Marton et al.(1976)在《学习的本质区别:结果和过程》中根据学习者加工信息方式的不同,将学习者分为浅层水平学习者与深度水平学习者,并首次提出了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和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的概念。包含联系、理解、建构的主动学习被称为深度学习,而机械记忆重复、零散信息的学习被称为浅层学习。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实际上也蕴含了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的理念。在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中,“识记、理解”是低阶思维活动,只是对知识的浅层加工;“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则是高阶思维活动和高级学习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这六个层次并不是独立割裂的,而是彼此互相联系的。
在国内研究方面,何玲等(2005)最早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认为深度学习是“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其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找到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层次的加工处理,充分运用高阶思维,并且能够学会使用各种高级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从而实现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建立全面和有机的知识体系,并能够进行反思。同时,学生要能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思辨能力、迁移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深度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领域的一个高频关键词,而借助深度学习发展学生核心素养和21世纪技能已成为全球范围内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张良等,2021)。
3.2词汇深度学习
3.2.1词汇的重要性
词汇学习在英语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是语言的基本构成要素,也是发展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的基础。没有语法只能传达少量的信息,没有词汇就什么也传达不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对词汇学习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基础目标和提高目标分别是在高中学业水平要求掌握的词汇基础上增加约2,000个和3,000个单词。
3.2.2词汇深度学习的要求
在泛在学习下,大多数词汇学习者仅仅利用碎片化时间,单纯追求词汇量的增长,忽视了其他词汇学习维度,如词汇的不同词义,语义搭配等深度知识。Nation(1994)认为,理解一个词意味着知道它的形式(口头和书面)、位置(句型和搭配)、功能(频率和得体性)和意义(概念和联想)。马广惠(2007)指出,词汇知识包括12个方面:音位知识、拼写知识、形态知识、语义知识、母语知识、词频知识、搭配知识、句法知识、语体知识、语用知识、变体知识、词汇策略知识。
由此可见,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获得全面的、多方位的词汇能力,将词汇知识内化,提高词汇储备的广度和深度。具体说来,学生应该做到:
(1)深度学习目标
词汇学习者首先对词汇进行记忆和理解,实现“识记、理解”的浅层学习,了解并熟记词汇的定义、语音形式和文字形式。之后,学习者在已学知识与新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实现教育目标中的“运用、分析”,学会词汇的搭配和语法特点以及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能辨析所学词汇与近义词的区别。最后,学习者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的理解与整合、建构与反思、迁徙与运用,实现教育目标中的“综合、评价”,了解词汇的联想义和语用特点,能产出性地使用词汇,实现词汇知识的结构化、系统化。
(2)深度学习过程
深度学习的目的是将学生培养成为“有效的学习者”。首先,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进行较高水平的学习投入,有内在动机的驱动,保证深度学习持续发生。在当前的教育体制下,部分学生为了应对英语等级考试,采取机械记忆和大量刷题等学习方式,难以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容易产生惰性。教师必须让学习者意识到浅层学习的弊端,产生主动探求知识的动机,做到“知其所以然”。其次,深度学习要求学习者能够了解自身的学习风格,学会制定单词学习计划,明确词汇学习目标,了解学习策略的概念并能在词汇学习中运用这些策略,管理和监控词汇学习过程,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反思学习效果。
(3)深度学习加工
所谓深度学习,指的是学习应不限于对知识的记忆和模仿等浅层层面,而应该上升到对知识的深层次的加工和理解,这就需要学生运用高水平思维和高级的心智来学习。Laufer et al.(2001)指出,比起对词汇进行简单粗糙的加工,对新词汇的相关信息进行精细加工所获得的词汇记忆要深刻得多,例如,细心观察词汇的发音、拼写、语法、含义以及与近义词的辨析等。这也揭示了词汇学习的一个重要规律,学习者对词汇知识进行越深的探究,学习效果就越好。
4元认知策略在词汇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4.1元认知策略
认知理论将学习策略分为三类: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其中元认知策略被认为是较高层次的策略。元认知策略指的是学习者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的计划(planning)、监控(monitoring)和评估(evaluating)的策略。
元认知策略是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知,是对学习的自我察觉、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是认知活动发展到高级阶段的表现。对学习者进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就是将“学习如何学习”的理念输入学习者的脑海中,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导者。
目前为止,专家和学者的大量理论和实证研究都肯定了元认知策略对学习的积极影响。文秋芳等(2004)认为,元认知策略实际上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意识的体现,是学习者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元认知策略在二语习得的各种认知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帮助学习者选择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监督学习过程,评估学习结果以及提高学习技能等。
4.2元认知策略在词汇深度学习中的应用
在泛在学习背景下,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了学习能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元认知策略的培训与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有着极高的契合度。词汇学习的效果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学习者可将应用元认知策略作为促进词汇深度学习的突破口。
4.2.1提高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
大部分词汇学习者并不了解元认知策略的概念,或者只是在学习过程中无意识地使用了某些元认知策略。例如,在词汇移动学习中,学习者只是简单地按照某些单词学习软件的提示进行打卡,并没有主动地对学习进行详细的规划,更不会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评估学习效果。
首先,教师可向学习者介绍元认知策略,讲解元认知策略在词汇学习中的作用,让学习者清楚元认知策略训练的意义。实践表明,大部分学习者对元认知策略很感兴趣并希望更加深入地学习这一策略。
其次,教师通过问卷测试提升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如元认知策略问卷、自主学习量表、认知风格测试等。进行这些测试可以帮助学习者加深对元认知策略的了解,细化对自身学习情况的了解,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
4.2.2引导学习者对词汇学习进行规划
泛在学习中,学习者可随时随地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词汇学习。移动词汇学习显著的特点就是时间碎片化和内容短小化,这有利于学习者更好地利用时间,但也意味着学习的随意性和不系统性,学习者不能在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缺乏对词汇学习的整体把握。
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习者学会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目标,进行详细的规划。学习者可以首先设立词汇学习的具体目标和诉求,然后在尊重学习规律的基础上,制定适合自身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并尽量将学习目标细化。例如,短期计划应包括每天计划掌握的单词和词组数量、学习的时间段、对新学单词的复习计划等。学习者也可同时充分利用移动学习设备的功能,提醒和监督自己的学习,如许多单词学习APP中的打卡提醒功能等。
其次,教师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关于记忆能力的相关理论,如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概念,又如由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的人类大脑遗忘曲线。学习者可以利用这些理论,提升记忆能力。有研究表明,在记忆单词时,间隔性重复比集结性的重复效果要好。这表明,学习者在学习新单词之后,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和加强记忆,应逐渐增加单词复习的间隔时间。这些相关的理论知识都能更好地帮助学习者制定规划。
最后,教师还应提示学习者在制定规划时注意新旧知识信息之间的联系,遵循定向注意和选择注意原则,预测重点和难点,根据执行的效果及时进行相应的调整。教师可指导并敦促学生检查和修正计划,并要求学生上交执行计划的情况报告。
4.2.3引导学习者对词汇学习进行监控
监控策略要求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计划中的学习进程、学习方法和效果、计划执行情况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监控。
词汇移动学习主要依靠的是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也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自律程度及毅力等主观因素有关。词汇移动学习有交互性、灵活性、多模态等特点,可以给学习者带来感官的多重刺激,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但新鲜感过后,学习者容易产生倦怠,并且学习者容易被移动设备上其他娱乐功能吸引,分散注意力而中断学习。根据知觉负载理论,在海量的多模态学习资源面前,过高的知觉负载容易导致学习者对学习资源加工不彻底,难以消化。
学习者在利用移动设备进行词汇学习时,要学会有意识地监控。首先,学习者要对学习进程进行监控,关注自己在学习中遇到了哪些难点,在面对学习困难时采取了哪些应对措施,词汇学习的关键点是什么,学习计划是否等到了良好的执行等。其次,学习者要对所用的策略进行监控,如自己运用了什么样的学习策略,在学习陷入困境的时候采取了哪些补救策略等。教师通过指导学习者管理和监控学习过程来培养学习者的监控策略,帮助学生成为一个具备自我调节能力的学习者,比如,教师可要求学习者设计并完成每周监控表。
4.2.4引导学习者对词汇学习进行评估
评估策略是元认知策略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有回顾总结词汇学习的功能,能够帮助学习者查漏补缺,还会影响下一步计划的制定。
首先,教师帮助学习者对词汇学习效果进行评估,如在本阶段的学习中是否依照计划完成了学习任务,效果如何。学习者可对词汇的广度和深度进行测试,可借助的测试工具有词汇深度知识测量工具,该工具采用了词汇联想测试(Word Associate Test)的方式,旨在测试词汇的深度。对于词汇的广度,学习者可采用词汇水平测试或词汇量测试卷。
其次,教师帮助学习者对学习策略进行评估。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对自己所采用的学习策略进行评价:在这一阶段的词汇学习中对自己的学习特点是否了解,选择了哪些学习策略,是否合适,如果不合适,原因是什么;本阶段词汇学习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哪些学习策略使用的频率高;在计划策略、监控策略的运用方面是否有所提升;还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采取哪些策略。同时,教师可以指导学习者通过撰写反思日志、自我提问等方法进行独立的思考评价,还可组织访谈和小组讨论等模式让学习者互相评估。
5结语
通过元认知策略培训,学习者能树立独立学习的意识,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了解自己的学习需求,诊断自己学习的优势和弱势。学习者还可提高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最终实现词汇的深度学习。
参考文献
[1]LAUFER B,HULSTIJN J.Incidental vocabulary acquisition in a second language:the construct of task-induced involvement[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2(1):1-26.
[2]MARTON F,SALJO 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 in learning: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1976(46):4-11.
[3]NATION P.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J].System,1994(22):283.
[4]何玲,黎加厚.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现代教学,2005(5):29-30.
[5]马广惠.二语词汇知识理论框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7(4):22-24.
[6]文秋芳,王立菲.对外语学习策略有效性研究的质疑[J].外语界,2004(2):2-8.
[7]张良,王克志.美国深度学习研究的共识、分歧及待解决的问题——基于美国深度学习报告的比较研究[J].外国教育研究,2021(4):118-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