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2024-08-30 11:47:46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阐释思维品质与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关系。结合实例,探究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认为读写结合教学依托文本内容与结构,在阅读教学期间与思维活动、结构分析、问题引导等融合,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在写作中融入阅读所得,从而促进思维、阅读、写作融为一体,为其语言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提供极大帮助。
【摘要】阐释思维品质与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关系。结合实例,探究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认为读写结合教学依托文本内容与结构,在阅读教学期间与思维活动、结构分析、问题引导等融合,能使学生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并在写作中融入阅读所得,从而促进思维、阅读、写作融为一体,为其语言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提供极大帮助。
【关键词】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思维品质
引言
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其中,思维品质指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与深刻性,与语言能力发展关联密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育致力于对学生基本英语素养、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在小学英语教材中,读写板块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思维品质与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关系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思维品质,即人的思维个性特征,是对学生分析、推断、理解、评价和创造能力的真实反映。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教学强调学生辩证思维、逻辑和创新思维的发展,使其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的特征更明显。积极培养以上思维品质,有利于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并且能够从多角度对世界进行观察与认知,从而保证价值判断的正确性(张敏2023)。
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重要阶段,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与思维品质发展互相促进。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十分重要。学生受年龄与认知结构等因素影响,思维在逻辑性与条理性方面仍有欠缺。小学英语教师可对学生多加引导,并帮助其分析文本内容、梳理故事脉络,指导其在写作过程中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进而实现逻辑思维培养目标。另外,批判性思维是小学生发展不可或缺的能力。基于小学生好奇心强且喜欢提问的特点,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针对他们提出问题、寻找证据、多元化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而通过写作使其主动思考并将个人观点准确地表达出来,有利于其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小学英语教材文本故事开放性与趣味性特点明显,在读写结合教学中,通过改写与续写方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更深入地学习阅读文本,提高写作能力。
二、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方法
(一)优化问题设置以激发学生好奇心
以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Unit 1 What’s he like?为例,此单元的读写部分为Meet Robin,该教学模块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日记题材文体与内容形成深入了解,同时,掌握罗宾(Robin)的性格及外貌等特点,学会人物描写技巧,通过多种学习手段开拓思维,使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被激发,从而实现思维逻辑性、创造性与批判性的发展目标。
教师可在学生阅读之前合理设置问题,以达到话题引导的目的,同时,使他们形成阅读动机,激发其想象力。在既有知识结构被激活的基础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可得到全面发挥。这样,便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其主动阅读文本,有利于其思维能力的提升。
在Predicition环节,阅读教学运用图式知识的重点就是预测文本内容。在课堂教学开始时,教师即可让学生对罗宾的外貌特征等作出大胆猜测,并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问题。在成功引出话题后,学生的想象力被激发,且对于所阅读文本的内容更加好奇,学习热情被有效调动,更期待在阅读中证实个人预测的准确性。教师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告知其将要认识一个机器人,提出问题并引导:“你知道机器人吗?现在让我们听一听他的声音。”在学生听到机器人的声音后,教师即可告知其名字为罗宾,提出下一问题并引导:“What’s Robin like?”此时,教师通过PPT给出具体的语言架构:(1)Maybe he likes...;(2)Maybe he is...;(3)Maybe he can...。随后,学生踊跃发言,表达自己对于罗宾的多种猜想。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预测不仅是重要的学习能力,而且是必备的阅读习惯,能够使学生的既有知识被激发、被调动,从而帮助其更好地理解新的信息与知识。教师通过巧妙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有效运用已有知识,在作出预测的过程中,激活其原有的知识结构,使其更灵活地运用有关爱好、外貌与性格特征等的已学知识(张慧玲2020)。PPT所呈现的语言架构同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在这种学习环境中,学生的猜想更有层次性与逻辑性,有利于其发散性思维的发展,潜移默化地实现了语言知识输入的目的,更有利于后续文本阅读的学习。
(二)细化文本解读以培养学生思维逻辑
在阅读文本内容的过程中,不仅要对语言信息进行深度解读,还要注重对插图等非语言信息的解读,将显性语言与隐性语言表达的信息结合来看。教材内插图均以文本内容为依据设计,属于隐性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在学生体验故事角色、预测故事情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插图引导学生主动读图和识图,并以其兴趣为出发点,让其对插图细节进行探究,从而拓宽其想象空间,促使其以个人视角完成文本的解读与分析。这样,学生可对文本的内涵形成更深入的理解并形成深刻印象。此外,教师在引导学生解读文本表层含义的同时,要对文本字、词、句的隐含意义进行研读和挖掘,以实现深层解读的目的(蔡婷婷2023)。
仍以Unit 1 What’s he like?为例,在Read and Find out环节,教师为学生呈现教材插图,并要求其详细观察插图内容,判断之前的预测与猜想正确与否,同时,将个人的想法表达出来,使其信息捕捉与读图能力得到培养。看图并描述是对学生看图与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对于图片的猜想与验证同样是其推理分析、语言组织能力的有效培养途径,有利于其故事建构,能增强其阅读文本的欲望。在学生完成读图任务后,教师为其播放文本,使其能够准确地找到“What’s Robin like?”的答案。
随后,教师通过PPT向学生隆重介绍机器人罗宾,并要求其仔细观察,以找到图中有价值的信息。学生在观察后说出答案:很强壮、很严厉、很有用……从而初步形成对机器人罗宾的认知。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不限于语言文字,而是会兼顾插图内容。图片属于显性信息源,也是非语言文字类的信息(王桂英2021)。学生在描述图片内容的过程中,在表述图片信息的基础上,还会联想其他信息,从而促进思维活动的有效开展。当学生的形象与想象思维被激发,对文本大概内容有所了解后,有利于形成更清晰的阅读脉络,逻辑性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此外,教师合理运用文本插图,要求学生对罗宾的特征展开观察与分析,在激发其探究热情的同时,增强其学习的兴趣。随后,教师借助所播放的音频与句型“支架”,让学生对文本形成整体感知,即音频中与罗宾特征相关的语句,并形成深入了解。这样,学生无需找出全部答案,仅对文本有初步感知后即可获取关键性信息。
在Close reading环节,教师要求学生再次阅读文本内容,以提取关键性信息。在精读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找到有关罗宾的全部信息。学生在精读中要找到关键的词语和语句,以达到对罗宾特征的系统掌握目的。在引导期间,学生通过对文本细节的关注,更全面地分析人物特征,以培养分析、理解和应用能力,对分析判断能力的提升十分有利。在提取关键性信息后,即可挖掘文本的细节,即开展三次阅读(张玮玲2020)。教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阅读难点与理解难度较大的语句进行预测,并借助多种方式(自主阅读、小组讨论等)给予他们学习帮助,使其正确理解语句内容。以“He makes me finish my homework.”为例,在自我阅读与交流讨论的基础上,即可实现思维逻辑性与深刻性的提升。此外,探索文本内容细节,使学生在阅读情境下更好地发散思维,不断增强推理能力。
(三)借助思维导图以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对学生加以引导,使其在创作中充分利用思维导图增强自身创造力。教师让学生自主设计机器人,并以小组合作分析评价的方法完成书面创作的任务,有利于其思维品质的发展。随后,教师为学生提供机器人展示平台,通过有效融合课堂学习与生活情境,为他们营造更真实的学习环境,并使其在展示过程中增强学习英语知识的信心,对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效果更明显。
(四)依托文本内容设计创新任务以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即创造性思维,学习语言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为学生设计创新性的教学活动,使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激发,并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思考,将个人的创新性建议表达出来。
一方面,可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的改写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文本故事发展中,情节和人物十分重要,教师给予学生帮助,使其更好地梳理情节并对人物的性格进行分析,有利于对文本内容形成全面理解(刘兴莲2023)。改写文本情节与人物,可以使学生从自身角度审视文本,并编写出新的文本内容。以人教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上)Unit 6 How do you get there?为例,教师为学生布置改写任务,要求其结合文本故事发生的时间与情节特征,以多种情境的人物变化对对话、活动等作出改变,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完成编写。学生在学习和梳理原有故事的基础上,结合故事人物与情节,充分发挥想象力完成文本改编。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巩固所学语言知识,同时在深入思考情节与人物的过程中创新文本故事内容。
另一方面,通过故事续写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读后续写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并理解文本后,通过写作将个人思考、想法表达出来(张晓霞2023)。续写实现了阅读理解和续写的有效交互,通过对既有语言与背景知识的运用理解文本内容,并以此为参考完成内容的创造性拓展。在续写过程中,学生要梳理故事情节,并对人物内心情绪的变化加以分析,在了解文本意图的基础上对故事文化价值作出评估。仍以Unit 6 How do you get there?为例,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改编文本内容展开续写,在与原故事内容对比的基础上实现创新,使其想象力得到发展。在续写期间,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语言与结构知识,在深入理解原文本的同时,依据个人想法完成续写练习。
结语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教学不仅要对学生的基本英语素养进行培养,而且须给予其有效引导,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英语读写结合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关键方法,通过阅读教材文本,在合理设计问题与教学活动的基础上实现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目的。在读写结合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置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使其深入解读文本内容,并在改写与续写的基础上培养创新思维能力,为其思维品质的全面发展提供帮助。
引用文献
蔡婷婷.2023.减负提质,重在课堂——“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读写课教学策略探究[J].教师,(23):39-41.
刘兴莲.2023.适时提问适当预测适度补白——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J].教育实践与研究,(19):112-116.
王桂英.2021.基于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J].教师,(7):39-40.
张慧玲.2020.浅析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后写作活动设计[J].名师在线,(22):43-45.
张敏.2023.指向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11):24-28.
张玮玲.2020.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英语绘本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天津教育(上旬刊),(6):59-60.
张晓霞.2023.思维品质培养视角下小学高年级英语教材语篇与绘本整合教学的探究[J].英语教师,(12):72-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