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路径探究论文

2024-08-30 11:44:44 来源: 作者:zhouxiaoyi
摘要:分析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遵循适度性、计划性、关联性等基本原则。探究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具体路径。认为高职院校应立足英语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内在关联,以文化为先导,以英语为手段,为英语学习者日后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要】分析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提出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应遵循适度性、计划性、关联性等基本原则。探究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具体路径。认为高职院校应立足英语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内在关联,以文化为先导,以英语为手段,为英语学习者日后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中华文化;高职院校;英语教学
引言
伴随着全球文化交融程度的日益加深,全球范围内的多元文化也开始涌向国内,形成了国内外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新局面。在此过程中,英语作为一种关键载体,在跨文化交际中起重要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国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相对保守,侧重提升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无法作用于更深层的文化交流,更无法帮助中华文化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中建立优势,最终不可避免地导致学生思维“西化”。基于此,如何在教学中引入中华文化,使其成为英语教学的主导文化,就成为当下高职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提升教学效率的现实选择
在跨文化交流视域下,若想提升高职英语教学的实际效果,就必须从文化的视角出发,对现行的教学体系进行拆解,实现中华文化之于课堂教学的全面融入。囿于传统教学方式单一,在目前的高职英语课堂上,教师往往只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忽视了他们深层次的文化修养的成长(王冬艳2023)。与此同时,相较于普通高校而言,高职院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所掌握的词汇量有限,为了达成考核目标,教师更倾向于选择“填鸭式”的教育方法,将英语理论知识进行“灌输”,直接降低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终出现教学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将中华文化引入英语课堂,就可以借用传统文化的“触媒”,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最终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二)符合学生发展的客观需要
中华文化是一种极其珍贵的人文资源,它所包含的诸多理念能够跳脱时代的限制,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指引。因而,在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华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能对这一学科产生积极的影响,尤其可以帮助学生客观看待中西方文化差异,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三)推动跨文化交流的必要措施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渐加深,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更加密切。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首先需要对中西方文化差异有更加深刻的见解,如此才能够以文化为起点,对经济等领域的发展起到正向作用。在此背景下,将中华文化引入高职英语教学,能够为学生提供一边学英语,一边感悟、理解、输出中华文化的机遇,为其日后职业生涯及日常生活中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能够最大限度地提升高职英语对社会发展的贡献(江岚2022)。
二、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适度性原则
从理论上看,英语并不归属于中华文化,但现阶段的英语教学应当能够呈现中华文化的内涵,实现对多重文化印记的“复刻”。因此,在融入中华文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适度性原则,即适时、适度地导入中华文化元素,不能喧宾夺主,挤占原有英语教学的空间,也不能徒有其表,浮皮潦草地带过中华文化元素。正因如此,英语教学中的中华文化应当以半隐性或隐性的姿态呈现,将英语基础知识教学与语言应用技能相结合,再点缀式地引入中华文化元素,形成潜移默化的融入效果(李丹阳2023)。例如,在Festivals主题教学中,教师适时地介绍一些中华传统节日,并阐述与节日相关的文化知识;抑或以研究课题、课后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认识传统节日,最终对中华文化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需要注意的是,在英语教学背景下,西方节日与中华传统节日之间并不存在相互对立的关系,相反,教师应提倡学生以一种合理的方式看待“舶来的节日”,不能过度追捧这些节日,也不能对其进行简单的批判。总体来看,只有适度地植入文化元素,才不会招致学生的反感,最终能促成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计划性原则
在接到课程安排的通知后,英语教师应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制订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方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宪法与法治观念、职业道德等内容整合起来。例如,中华文化中常见的隐喻就是一个极为明显的例子,这种隐喻与英语谚语背后的语言逻辑是相通的,教师可以将隐喻作为将中华文化引入英语课堂教学的节点,为补充与中华文化相关的内容提供更多的展示空间(顾卫华、周卫东、杨春霞2023)。
(三)关联性原则
所谓关联,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教学活动,强化英语教学与中华文化的联系。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华文化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将所有中华文化的内容带入课堂,而是要筛选出对英语教学有积极作用的内容,并将其投入教学之中。以高职公共英语系列教材《实用综合教程》为例,教师在梳理了每一节课程的知识后,可以将知识体系与中华文化进行对照与分析,从而有选择性地将部分中华文化元素加以整合利用。例如,在Fast food主题教学中,教师将中国式的快餐食品引入教学;在Gifts主题教学中,教师引入中国的送礼之道等内容。需要注意的是,所引入的中华文化元素应与每一节主题教学内容相适应,若在“指路与问路”的主题教学中引入传统节日的元素,就尤为牵强,也更容易起到反效果(张婷2023)。总而言之,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引入中华文化元素,一定要做到符合现实,与教材内容紧密相连。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对教学工作产生正向作用。
三、中华文化融入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具体路径
(一)提升学生的文化意识
在跨文化交流视角下,高职英语教师应立足中华文化,将英语作为沟通工具,并在此思路下采取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多角度引导,鼓励他们使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并以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为起点,促成其英语学习兴趣的提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英语知识表达中华文化,充分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有效地激发其爱国热情,同时也避免其盲目地崇拜西方文化。与此同时,在研究中华文化的过程中,学生的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知识面变得更加宽阔,自然具备更强大的跨文化交流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中,教师要善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以英语的形式展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从而培养学生的文化辨识能力。例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中华传统节日与主要风俗,分析中西方节日中文化内涵的差异,从而使他们认识到文化冲击的存在,最终能够以理性、科学的态度应对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诸多问题。
(二)对教材进行合理调整
若想实现中华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全面融入,就要从教材内容着手,参照制订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理性修改,并在中外文化的视角下,对教材内容进行拆解与组合,从而系统呈现文化的魅力。现阶段,大部分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所选用的教材将西方文化作为核心,却鲜有涉及中华文化,这不但难以引发学生的共鸣,还更容易导致他们价值观念的“西化”(金翠洁2023)。针对这些问题,高职英语教材中应适时地加入有关中华文化的内容,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华文化所占比例,指导学生从词汇、翻译、语法等方面了解中华文化,让他们在教材中感知自己的民族身份,收获更多的民族认同感与民族自豪感。
(三)拓宽英语教学的渠道
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渠道是英语教学效果的有力保证。若想推动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发展,实现跨文化交流,就要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在网络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要与时俱进。教师应充分运用网络技术,借助多媒体等新科技手段,将深奥的文化知识转化为更形象、具体的教学素材,从而推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最终促成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对中西方文化的异同之处的探究,不仅可以强化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知,还能够使他们以一种更加现代的方法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四)融合文化阅读及写作
客观来看,我国学生的读写能力普遍较强,因此,高职英语可以通过读、写两方面的教学,强化中华文化的植入效果。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将看到的一切词汇、语段都记下来,从而掌握生词和短语,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素材(王正红2023)。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挑选读物时,应从中华文化的视角出发,在解读课文的同时,延伸出与中华文化相关的词汇及概念,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认真挑选与中华文化相关联的话题,抑或用英语实现对古代诗歌的“复刻”,使学生的作品更具人文情怀,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
(五)重视英语实践教学
高职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为社会输送具有极强英语实践能力的人才,这就意味着高职英语不仅要考查学生的词汇量及知识储备,还要对他们的英语实践能力有所要求。因此,在中华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背景下,高职英语应从实践着手,强化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例如,教师可以将某个传统节日作为主题,要求学生用英语描述节日相关的饮食、风俗。这样做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还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口语交流能力。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邀请具有国际交流经验的专业人士为学生讲述中华文化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价值,并结合亲身体验,诠释中华文化对西方人的影响,让其真正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六)开设文化选修课程
客观来看,若想提升中华文化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比重,就要为单一的英语教学提供足够的文化助力,从专业教学抑或素养培养等方向着手,通过增设中华文化选修课的形式,为中华文化与英语的融合创造更多的机遇。具体而言,文化选修课应秉持将高职英语教学与中华文化相结合的理念,再以音乐、广播、影视作品为媒介,实现对这种理念的传达与贯彻。例如,艺术赏析类课程就可以播放诸如《花木兰》等具有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的英语影视作品,让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中华文化,同时,提高他们的英语听力及口语水平。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努力提升自己的学术造诣,适当进行我国文学作品的英译和西方文学作品的汉译,将文学作品作为传达文化及背后价值观的媒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
结语
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实现英语与中华文化的有机结合,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更多地尝试使用英语,而且能够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助力。正因如此,高职英语教师必须认识到中华文化融入英语教学的价值,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对英语教材进行合理的修改,对英语教学的渠道进行拓展,并以实践教学为抓手,将中华文化融入英语阅读与写作实践,从而找到英语教学与中华文化结合的最佳平衡点,使学生对中华文化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再将认识转化为跨文化交流的能力支撑与动力之源,最终促成高职院校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引用文献
顾卫华,周卫东,杨春霞.202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海外英语,(5):217-219.
江岚.202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必要性与创新路径研究[J].海外英语(下),(9):196-197,214.
金翠洁.2023.课程思政理念下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以Unit 2 Learn to think positively为例[J].海外英语,(6):214-216.
李丹阳.2023.基于文化自信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学路径研究[J].科教文汇,(5):59-62.
王冬艳.2023.中华传统文化与高职英语教学的融合探究[J].海外英语,(10):219-221.
王正红.2023.英语学习活动观视域下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的实践探索[J].小学教学设计,(12):52-55.
张婷.202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路径探究[J].英语广场,(4):78-82.
